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162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式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在硬盘驱动装置等盘驱动装置中搭载有主轴马达。在日本特开2007-295666号公报中公开的无刷马达具有安装板、衬套、定子和电路基板。衬套嵌合于在安装板的中央部开口的固定孔。定子通过粘结固定在衬套的外周面。在定子的定子铁芯缠绕着U相、V相、W相以及中性点的4根线圈导线。电路基板与安装板的轴向上表面接触。电路基板在轴向下表面具有连接焊盘部。安装板具有在轴向贯通的开口部。连接焊盘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开口部在轴向重叠,并露出在轴向下方侧的外部。从定子引出的线圈导线的端部借助开口部通过焊接连接在连接焊盘部。焊锡位于比安装板的轴向下表面更靠近上侧的位置。与在转子和安装板之间连接线圈导线的情况相比,不必顾虑焊锡的厚度或线圈导线和转子的接触,并能够缩小转子和安装板之间的轴向间隙。在日本特开H8-237899号公报的公知技术中公开的马达具有外框、线圈和供电基板。外框具有作为贯通孔的导出孔。在外框的底面隔着绝缘体设有供电基板。在绝缘体和供电基板设有透孔。线圈的末端贯通导出孔和透孔,并通过焊接等接合于形成在供电基板的下表面的导电图案。近年来,盘驱动装置的薄型化被需求,马达的薄型化也被需求。基板上的焊锡的高度通常为Imm左右,在日本特开H8-237899号公报中,要将马达薄型化,就有焊锡向外框的下方突出的危险。在日 本特开2007-295666号公报中,由于厚的布线基板配置在安装板的上表面,因此马达的薄型化变得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示例的马达包括静止部、具有转子磁铁的旋转部和轴承机构。静止部具有位于转子磁铁的径向内侧的定子、基底部和柔性布线基板。基底部具有至少一个孔,并位于定子的下侧。柔性布线基板通过至少一个孔到达比基底部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并向定子供电。基底部具有中央部以及从中央部的外缘部朝向径向外侧并向上方延伸的台阶部,至少一个孔被配置在台阶部。柔性布线基板具有配置在基底部的下表面的引导部和配置在比基底部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并与定子连接的连接部。在连接部的下表面设置有覆盖来自定子的线圈的引出线的一部分的焊锡部。焊锡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至少一个孔的孔内。本实用新型所示例的盘驱动装置具有使盘旋转的马达、存取部和收纳盘、马达以及存取部的机壳。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马达的高度。由以下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盘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马达的剖视图。图3是底板以及基板的仰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图5是放大表示基板插入孔的剖视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图7是底板以及基板的仰视图。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相关技术所涉及的马达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图10是定子铁芯的剖视图。图11是定子铁芯的俯视图。图12是其他相关技术所涉及的马达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图13是底板的俯视图。图14是底板以及定子铁芯的俯视图。图15是表不定子铁芯的其他不例的俯视图。图16是相关技术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图17是马达的剖视图。图18是其他相关技术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图19是表不定子铁芯的其他不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在马达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图1的上侧简称为“上侧”,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不限定组装入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与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或者与中心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并且,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图1是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主轴马达12的盘驱动装置I的纵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主轴马达12简称为“马达12”。盘驱动装置I是例如硬盘驱动装置。盘驱动装置I能够搭载在所谓的平板电脑(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盘驱动装置I包括盘11、马达12、存取部13、机壳14和夹持部151。马达12旋转记录信息的盘11。存取部13对盘11进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中的至少一项。机壳14具有杯状的第一机壳部件141和板状的第二机壳部件142。在第一机壳部件141的内侧收纳有盘11、马达12、存取部13和夹持部151。第二机壳部件142嵌合在第一机壳部件141而构成机壳14。优选盘驱动装置I的内部空间是尘埃极少的清洁空间。在盘驱动装置I内充填空气。另外,也可以代替空气,充填氦气、氢气、或者氦气和(或)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图1中虽没有示出,但在盘驱动装置I中,后述的柔性布线基板配置在第一机壳部件141的下表面。盘11被夹持部151夹持于马达12。存取部13具有头部131、臂部132和头部移动机构133。头部131接近盘11,磁性地进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中的至少一项。臂部132支撑头部131。通过头部移动机构133使臂部132移动,头部131相对于盘11相对地移动。通过这些结构,头部131在接近旋转的盘11的状态下,访问盘11的所需位置。图2是马达12的纵剖视图。马达12是外转子型的三相马达。马达12包括静止部2、旋转部3和流体动压轴承机构4。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流体动压轴承机构4简称为“轴承机构4”。旋转部3被轴承机构4支撑为相对于静止部2以朝向马达12的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Jl为中心可旋转。静止部2具有作为基底部的底板21、定子22和柔性布线基板23。以下,将柔性布线基板23简称为“基板23”。底板21是由金属的板部件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的部件。底板21是图1的第一机壳部件141的一部分。底板21具有基板插入孔51、焊锡容纳孔52和定子固定部211a。基板插入孔51和焊锡容纳孔52是在上下方向贯通底板21的贯通孔。基板23借助基板插入孔51从底板21的下表面到达上表面。定子固定部211a是从底板21的中央向上方延伸的大致圆筒状。底板21和定子固定部211a通过冲压加工成型为一体的部件。另外,底板21也可以通过铸造而成型。作为至少一个孔的示例,有基板插入孔51和焊锡容纳孔52。定子22配置在底板21的上侧。定子22具有定子铁芯221和多个线圈222。定子铁芯221由多张电磁钢板220被轴向层压而形成。导线缠绕于定子铁芯221而构成线圈222。定子铁芯221的径向内侧的部位固定在定子固定部211a的外周面。借助基板23向定子22提供来自外部 电源的电力。旋转部3具有转子轮毂31和转子磁铁32。转子轮毂31具有盖部311、大致圆筒状的侧壁部312和盘载置部313。盖部311为绕中心轴线Jl延展的呈环状的部位,且位于定子22的上方。侧壁部312从盖部311的外缘向下方延伸。盘载置部313从侧壁部312向径向外侧延伸。图1的盘11载置于盘载置部313上。转子磁铁32固定在侧壁部312的内周面,且位于定子22的径向外侧。通过向定子22提供电力,在定子22和转子磁铁32之间产生转矩。轴承机构4具有轴部41、套筒42、套筒机壳43、止推板44、密封部件45和润滑油46。以下,将套筒42和套筒机壳43统称为“轴承部40”。轴部41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从盖部311的径向内侧的部位向下方延伸。轴部41和转子轮毂31为一体的部件。在轴部41的内部,遍布全长设有内螺纹部411。在盖部311的中央,通过内螺纹部411和图1的外螺丝152螺纹结合,夹持部151固定于马达12。套筒机壳43为有底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套筒机壳43的圆筒部431配置在定子固定部211a的内侧。从盖部311向下方突出的筒状的轮毂筒部314位于侧壁部312的径向内侧且定子固定部211a和套筒机壳43的径向外侧。在轮毂筒部314的内周面和圆筒部431的外周面的上部之间构成大致圆筒状的圆筒间隙474。套筒42配置在套筒机壳43的内周面。轴部41插入套筒42的内侧。止推板44通过中央的外螺纹部与内螺纹部411的下部螺纹结合,固定于轴部41。密封部件45粘贴在套筒机壳43的底面和底板21的中央部211的下表面214。在马达12中,润滑油46连续存在于套筒42的内周面和轴部41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471、套筒42的上表面和套筒机壳43的上表面与盖部311的下表面之间的轴向间隙472、止推板44的周围的间隙473以及圆筒间隙474。在圆筒间隙474形成保持润滑油46的密封部474a。在套筒42的内周面的上下设有径向动压槽组。在套筒42的上表面设有轴向动压槽组。在径向间隙471中,通过径向动压槽组而构成径向动压轴承部481。在轴向间隙472中,通过轴向动压槽组而构成轴向动压轴承部482。在马达12驱动时,通过径向动压轴承部481和轴向动压轴承部482,轴部41和止推板44被支撑为相对于轴承部40非接触。由此,旋转部3被支撑为相对于底板21和定子22可旋转。图3是只示出马达12的底板21和基板23的仰视图。在图3中,对基板23标示间隔狭窄的平行斜线。在以下的图7中也同样。如图2和图3所示,底板21的下表面具有从中央部211的外缘部朝向径向外侧并向上方延伸的部位213。以下,将部位213称作“台阶部213”。优选台阶 部213呈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环状。位于台阶部213的径向外侧的部位212位于比中央部211靠上方的位置。以下,将部位212称作“周边部212”。在图3中,对周边部212标示间隔宽的平行斜线。另外,准确地说,“台阶部”表示包括了部位213的周围的台阶状的部位。但是,在实施方式中,为方便说明,将部位213称作“台阶部”。台阶部213的上侧的部位与周边部212对应,台阶部213的下侧的部位与中央部211对应。在中央部211设有多个焊锡容纳孔52。焊锡容纳孔52位于比基板插入孔5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如图3所示,基板插入孔51与台阶部213在轴向重叠。并且基板插入孔51的下侧的开口包括在台阶部213。图4是放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2的基板23附近的剖视图。基板插入孔51位于比转子磁铁3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另外,基板插入孔51的下侧的开口也可包括在台阶部213的上侧的部位。基板插入孔51的下侧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台阶部213或者台阶部213的上侧的部位即可。如图3和图4所示,基板23具有连接部231和引导部232。优选连接部231呈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连接部231具有贯通连接部231的多个引出孔231b。引出孔231b与焊锡容纳孔52轴向重叠。在引出孔231b插入有引出线233。图4所示的连接部231的下表面粘结在中央部211的上表面215中的焊锡容纳孔52的周围区域,并且焊锡容纳孔52整体与连接部231在上下方向重叠。连接部231的上表面与线圈222的下部接触。另外,在连接部231的上表面构成有绝缘膜,可得到连接部231和线圈222间的绝缘性。来自线圈222的引出线223借助引出孔23Ib焊接在连接部231的下表面。引出线223的前端部被设置在下表面的为焊锡块的焊锡部233覆盖。引出孔231b被焊锡部233堵住。焊锡部233整体位于焊锡容纳孔52内。优选在焊锡容纳孔52内的整个区域和基板插入孔51存在有粘结剂24。由此,防止气体经由焊锡容纳孔52和基板插入孔51在盘驱动装置的内部和外部进出。另外,焊锡部233的整体位于至少一个孔的孔内即可。并且,连接部213的下表面粘结在上表面215中的至少一个孔的周围的区域即可。并且,粘结剂存在于至少一个孔的孔内的整个区域即可。如图3和图4所示,引导部232的上表面配置在台阶部213和周边部212的下表面216上。引导部232配置在至少台阶部213的上侧的部位的下表面上即可。上侧的部位如前述,对应于周边部212。优选引导部232通过两面胶或粘结材料粘贴在台阶部213和周边部212的下表面216。周边部212的下表面216与中央部211的下表面214,即底板21的最下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与引导部232的轴向厚度相同或是更大。通过此结构,防止引导部232突出至比底板21的最下面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引导部232的上表面也可以通过粘结剂粘结在台阶部213和周边部212的下表面216。如之前所述,由于图4所示的基板插入孔51位于比转子磁铁3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可防止基板23接近转子磁铁32。其结果,能够抑制由转子磁铁32引起的对基板23的磁影响。并且,为磁性部件的环状的板321配置在转子磁铁32的下表面,能够防止向转子磁铁32的下方的磁通泄漏。通过此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由转子磁铁32引起的对基板23的磁影响。图5是放大示出底板21的基板插入孔51的图。在图5中,省略了粘结剂24的图示。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基板插入孔51的中央部211的上表面215侧的边缘,即基板23的连接部231侧的边缘称作“上侧边缘511”。将基板插入孔51的周边部212的下表面216侧的边缘,即基板23的引导部232侧的边缘称作“下侧边缘512”。上侧边缘511具有连接中央部211的上表面215和基板插入孔51的与中心轴线Jl大致平行的面即内周面513的倾斜面511a。下侧边缘512具有连接周边部212的下表面216与基板插入孔51的内周面513的倾斜面512a。在组装静止部2的时候,引导部232从基板插入孔51的上方插入,并且连接部231和引导部232分别配置在中央部211的上表面215和周边部212的下表面216上。接下来,图4所示的定子铁芯221插入定子固定部211a,线圈222的引出线223插入连接部231的引出孔231b。在焊锡容纳孔52内,引出线223焊接于连接部231。焊锡部233堵住引出孔231b。焊锡容纳孔52内的整个区域被粘结剂24充填,焊锡容纳孔52被堵住。同样,基板插入孔51内也被粘结剂24堵住。在马达12中,通过在基板插入孔51设置倾斜面511a、512a,能够容易地将引导部232插入基板插入孔51。
在马达12中,在比底板21的中央部211的下表面214靠上侧的位置,基板23的连接部231与定子22连接。并且,设置在连接部231的焊锡部233与焊锡容纳孔52在上下方向重叠。通过此结构,即使将马达12薄型化,也可防止焊锡部233从底板21向下方突出。由于连接部2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在轴向与线圈222和底板21接触,能够防止基板23在上下方向移动的同时,能够对基板23进行定位。由于基板插入孔51位于比转子磁铁3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可防止引导部232接近转子磁铁32,从而抑制由转子磁铁32引起的对基板23的磁气影响。通过冲压加工将台阶部213成型为环状,可防止和底板21的上表面的台阶部213对应的区域与转子磁铁32之间的距离在周向发生变化。其结果,能够防止底板21和转子磁铁32之间的磁吸引力的周向偏差的发生。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图7是只示出马达12的底板21和基板23的仰视图。在基板23的连接部231的内缘部和焊锡容纳孔52的径向内侧的边缘之间设有间隙9。在组装静止部2的时候,首先,图6所示的连接部231的上表面粘贴于线圈222,引出线223焊接在连接部231的下表面。接下来,定子铁芯221插入定子固定部211a。此时,引导部232插入至基板插入孔51。引导部232配置在周边部212的下表面216上。在连接部231的内缘部和焊锡容纳孔52的径向内侧的边缘之间形成间隙9,引出线223借助间隙9位于焊锡容纳孔52内。并且,焊锡部233位于焊锡容纳孔52内。优选在焊锡容纳孔52内充填粘性高的粘结剂24,焊锡容纳孔52被堵住。同样,基板插入孔51也被粘结剂24堵住。在图6所示的情况下,也由于焊锡部233位于焊锡容纳孔52内,而能够抑制马达12的高度。另外,连接部231的上表面粘贴于线圈222,但不限定于此结构。例如,连接部231的下表面也可以粘贴在中央部211的上表面215。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在底板21设置一个大的基板插入孔53。连接部231粘贴在线圈222的下部,引导部232借助基板插入孔53配置在底板21的下侧。从线圈222引出的引出线223焊接在连接部231的下表面。多个焊锡部233全部位于基板插入孔53内。这样,在图8中,基板插入孔51也可以作为焊锡容纳孔发挥作用。这样,在马达12中,由于底板21具有至少一个在上下方向贯通的孔,能够将连接部231配置在比底板21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并将引导部232引导至底板21的下表面。并且由于具有至少一个孔,能够使焊锡部233位于孔内。通过这样的结构,可实现马达12的薄型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和相关技术中也同样。图9是示出相关技术所涉及的马达的定子铁芯221a的俯视图。马达中除了定子铁芯221a以外的结构和图2所示的马达12相同。定子铁芯221a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61和多个齿部62。在此,铁芯背部61是指在定子铁芯221a之中,位于比齿部62之间的间隙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环状的部位。图10是在图9所示的箭头A的位置切断定子铁芯221a后的剖视图。另外,图10的右侧对应定子铁芯221a的径向外侧。定子铁芯221a具有多张电磁钢板22 0,各电磁钢板220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以下,将电磁钢板220称作“铁芯部件220”。如图9和图10所示的铁芯背部61利用粘结剂固定在图2的定子固定部211a的外周面。齿部62从铁芯背部61向径向外侧延伸。齿部62具有绕组部621、末端部622和宽幅部623。优选绕组部621呈径向延伸的大致直线状,并且在周围形成有图10中用两点划线表示的线圈222。末端部622从绕组部62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周向两侧延展。宽幅部623是在绕组部621和铁芯背部61之间与绕组部621和铁芯背部61连续的部位。末端部622和宽幅部623与绕组部621相比,周向宽度大。绕组部621具有通过铆接使多个铁芯部件220互相固定的铆接部621a。铁芯背部61具有铆接部611和图9所示的切口部612。铆接部611通过铆接使铁芯部件220互相固定。在定子铁芯221a中,通过分别在绕组部621和铁芯背部61设置铆接部621a、611,铁芯部件220被互相牢固地固定,可防止齿部62和铁芯背部61处的铁芯部件220的分离。如图9所示,切口部612从铁芯背部61的内周面向径向外侧凹陷。切口部612在轴向叠加图10的铁芯部件220的时候,成为铁芯部件220的周向的定位标志。在相邻的宽幅部623之间,狭缝625径向延伸。狭缝625与在相邻的末端部622之间形成的槽间隙626径向重叠。狭缝625的周向的最大宽度比槽间隙626的宽度,即最小宽度小。另外,狭缝625的最大宽度也可以与槽间隙626的宽度相等。如图10所示,宽幅部623具有从铁芯背部61朝向径向外侧且向上方延伸的倾斜部624。以下,将倾斜部624的图10中的上侧的面624a,即法线朝向上方且向图10的左侧即径向内侧倾斜的面称作“上表面624a”。倾斜部624通过利用冲压加工使定子铁芯221a弯曲而成型。与倾斜部624的上表面624a大致垂直的方向的倾斜部624的厚度比绕组部621和铁芯背部61的轴向厚度薄。更准确地说,多个铁芯部件220的形成倾斜部624的部位的合计厚度比铁芯部件220的形成绕组部621的部位的合计厚度以及形成铁芯背部61的部位的合计厚度薄。其结果,实际上作为磁路使用的倾斜部624的厚度变薄。图11是放大示出图9的上侧的齿部62的图。倾斜部624的内缘部624b位于比位于宽幅部623的内缘部623b,即相邻的两个狭缝625的内端之间的部位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图11中,用虚线表示宽幅部623的内缘部623b。优选倾斜部624的外缘部624c和宽幅部623的外缘部623c呈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圆弧状。末端部622的周向的宽度比宽幅部623的同方向的最大宽度宽。在俯视时,宽幅部623的周向的两侧的侧端部623a位于连接末端部622的周向的两侧的端部622a和中心轴线Jl的直线LI上。在定子铁芯221a中,如图10所示,由于设置了倾斜部624,末端部622位于比铁芯背部61靠上侧的位置。通过此结构,能够使末端部622的轴向的存在范围与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转子磁铁32的磁中心的轴向位置径向重叠。如上所述,与倾斜部624的上表面624a垂直的方向的厚度比绕组部621和铁芯背部61的轴向厚度薄。但是,由于倾斜部624的周向的宽度被确保,能够得到定子铁芯221a的磁路。并且,能够得到齿部62的强度,能够减低定子22的振动。在马达12中,由于设置宽幅部623,能够防止线圈222的卷乱。由于倾斜部624的内缘部624b位于比宽幅部623的内缘部623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与未设置狭缝的定子铁芯相比,能够容易地弯折定子铁芯221a。图12是放大示出其他相关技术所涉及的马达12的定子铁芯221b的齿部62的图。在俯视时,宽幅部623的周向的两侧的侧端部623a与连接中心轴线Jl和末端部622的中央的直线L2大致平行。倾斜部624的`外缘部624c和宽幅部623的外缘部623c在俯视时,呈相对于直线L2大致垂直的直线状。图13是示出底板21的中央部211的俯视图。在图13中,对底板21的上表面215标示平行斜线。在以下的图14中也同样。中央部211具有从上表面215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突出部217。突出部217通过底板21的半冲切加工而成型。优选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相邻的两个突出部217之间的角度为90度或者大于90度,并且小于180度。马达12的其他结构与图2所示的马达12相同。图14是示出定子铁芯221b安装在底板21时的状态的俯视图。突出部217插入定子铁芯221b的宽幅部623之间的狭缝625。突出部217位于比倾斜部624的内缘部624b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与宽幅部623的侧端部623a在周向接触。通过此结构,可容易地在与中心轴线Jl垂直的面内进行定子铁芯221b相对于底板21的定位。在定子铁芯221b中,也由于确保了倾斜部624的周向的宽度,从而能够获得定子铁芯221b的磁路。并且,能够获得齿部62的强度。在以下的实施方式和相关技术中也同样。在马达12中,即使是在铁芯背部61和定子固定部221a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也不需利用工具进行定子铁芯221b相对于底板21的定位作业。通过此结构,能够高效地进行马达12的组装。特别是,在包括定子固定部221a的底板21通过冲压加工成型为一体的部件的情况下,定子固定部211a的形状误差大,在铁芯背部61和定子固定部211a之间存在间隙是必要的。因此,突出部217适合于底板21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的情况。图15是示出其他示例所涉及的定子铁芯221c的俯视图。在定子铁芯221c中,从齿部62省略了宽幅部。定子铁芯221c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61、多个齿部62和多个突起部65。突起部65在与中心轴线Jl垂直的面内从铁芯背部61向径向内侧延伸。突起部65利用粘结剂固定在图4的定子固定部211a的外周面。突起部65与底板21的上表面215轴向接触。铁芯背部61为朝向径向外侧且向上方延伸的倾斜部624。与图10的倾斜部624同样,在与铁芯背部61的上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的铁芯背部61的厚度比绕组部621的轴向厚度薄。由于设置了为倾斜部624的铁芯背部61,与图10的情况同样,能够使末端部622在轴向的存在范围与转子磁铁32的磁气中心的轴向位置在径向重叠。图16是相关技术所涉及的马达12的剖视图。在马达12中,定子铁芯221d中,构成铁芯背部61和宽幅部623中比倾斜部624的上端靠径向内侧的部位的铁芯部件220的数量是两个。构成绕组部621、末端部622和宽幅部623中比倾斜部624的上端靠径向外侧的部位的铁芯部件220的数量是五个。定子铁芯221d的其他结构和图10所示的定子铁芯221a相同。比定子铁芯221d的倾斜部624的下端靠径向内侧的部位63,即比宽幅部623的倾斜部624靠内侧的部位,配置在转子轮毂31的轮毂筒部314的下侧。以下,将部位63称作“内周部63”。铁芯背部61与设置在底板21的中央部211的上表面215的突起218轴向接触。定子固定部211a的上端位于轮毂筒部314的内侧且比轮毂筒部314的下端靠上侧的位置。轮毂筒部314的内周面的下部具有朝向下方向径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314a。定子固定部211a的外周面的上部具有朝向下方向径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211b。在轮毂筒部314的倾斜面314a和定子固定部211a的倾斜面211b之间,形成朝向下方向径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间隙71。以下,将倾斜间隙71称作“第一连通间隙71”。在轮毂筒部314的下端和与轮毂筒部314在轴向对置的定子铁芯22Id的内周部63之间,形成从第一连通间隙71沿径向延展的第二连通间隙72。优选第二连通间隙72的径向宽度比图9的铁芯背部61的径向宽度,即铁芯背部61的内缘部和狭缝625的内端之间的径向宽度稍大。在套筒机壳43中,在圆筒部431的外周面的上部设有朝向下方向径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431a。在倾斜面431a和轮毂筒部314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大致圆筒状的圆筒间隙474。在圆筒间隙474形成润滑油46的界面所在的密封部474a。圆筒间隙474借助第一连通间隙71和第二连通间隙72与定子22的周围的空间连接。优选第一连通间隙71的宽度比倾斜面431a的下端431b处的圆筒间隙474的径向最大宽度小。在马达12中,通过设置第一连通间隙71和第二连通间隙72,能够抑制润滑油46从密封部474a蒸发。由于第一连通间隙71的宽度比圆筒间隙474的径向最大宽度小,能够进一步抑制润滑油46的蒸发。通过使铁芯背部61的轴向厚度变薄,能够在轮毂筒部314和底板21之间的狭窄的空间配置铁芯背部61,并且 能够将马达12小型化。并且,通过使绕组部621的轴向厚度比铁芯背部61的轴向厚度厚,能够提高电磁特性。图17是示出其他相关技术所涉及的马达12的图。在马达12中,在轮毂筒部314的内周面的下部和定子固定部211a的外周面的上部之间,形成轴向延伸的纵间隙即第一连通间隙73。第一连通间隙73的径向的宽度以及第二连通间隙72的轴向的宽度比圆筒间隙474的径向最大宽度窄。通过此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润滑油46从圆筒间隙474蒸发。图18是示出其他相关技术所涉及的马达12的图。马达12的轴承机构4a具有一个由金属形成的套筒即轴承部49。在轴承部49的内周面和轴部4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径向间隙471。在径向间隙471的上侧,在轴承部49的内周面的上部和轴部41的外周面的上部之间形成密封部475。轴承部49的外周面的下部插入底板21的定子固定部211a。在外周面的上部和转子轮毂31的轮毂筒部314之间形成大致圆筒状的圆筒间隙474。圆筒间隙474借助间隙642与密封部475连接。间隙642在轴承部49的上表面和比转子轮毂31的盖部311的轮毂筒部314靠径向内侧的下表面之间径向延展。马达12的其他结构与图16所示的马达12相同。在马达12中,由于在密封部475和定子22周围的空间之间设置间隙642、圆筒间隙474、第一连通间隙71和第二连通间隙72,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润滑油46从密封部475蒸发。在马达12中,与图17同样,也可形成纵间隙即第一连通间隙7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基板插入孔51的上侧边缘511 的至少和连接部231接触的部位,设置倾斜面511a即可,在下侧边缘512的至少和引导部232接触的部位,设置倾斜面512a即可。通过此结构,能够容易地将引导部232插入基板插入孔51。并且,也可以在上侧边缘511和下侧边缘512分别设置凸形的弯曲面来代替倾斜面511a和512a。基板插入孔51也可被设置为其下侧的开口包括在位于台阶部213的径向外侧的周边部212。并且,只要引导部232借助基板插入孔51配置在周边部212的下表面的话,基板插入孔51的下侧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仅包括在台阶部213或者周边部212。在马达12中,由于焊锡部23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焊锡容纳孔内,所以能够抑制马达12的高度。另夕卜,既可以是焊锡部233的一部分位于焊锡容纳孔内,也可以是焊锡部233的整体位于焊锡容纳孔内。在图4所示的马达12中,基板23的连接部231也可粘贴在线圈222的下部。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定子22和基板23安装在底板21之前,连接部231的上表面被粘贴在线圈222,引出线223焊接在连接部231的下表面。并且,引出孔231b和焊锡部233不必一定在轴向重叠。在这种情况下,引出孔用粘结剂等堵住即可。并且,连接部231的下表面也可粘贴在中央部211的上表面215。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连接部231的下表面粘贴在中央部211的上表面之后,将定子22安装在底板2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在连接部231设置切口部,借助切口部将引出线223引导至连接部231的下表面。在马达12中,焊锡容纳孔52内不必一定被粘结剂24充填,也可通过用密封部件45堵住焊锡容纳孔52来防止气体的泄漏。并且,密封部件45与焊锡部233接触,并利用密封部件45将焊锡部233向上方挤压也可。通过此结构,可防止焊锡部233从焊锡容纳孔52溢出。[0087]底板21除冲压加工以外,也可以利用切削等形成。由于在底板21的下表面中的至少引导部232存在的区域,存在有台阶部213的上侧的部位,可防止引导部232从底板21向下方突出。定子固定部211a和底板21可以由不同的部件形成。在图2所示的马达12中,轴部41和转子轮毂31可以是不同部件。在这种情况下,轴部41通过压入等固定于转子轮毂31。在图2和图16所示的马达12中,轴向动压槽组也可以设置在套筒机壳43的圆筒部431的上表面。在上述相关技术中,定子铁芯也可以借助环状的部件间接地固定于定子固定部211a。在底板设置焊锡容纳孔的手法也可适用于搭载多张盘的大型的盘驱动装置的马达。在定子铁芯221a中,如图19所示,在俯视时,齿部62的绕组部621的周向的两侧的侧端部621b也可以朝向径向外侧从绕组部621的中央向周向两侧延展的方式弯曲。侦U端部621b与位于末端部622的周向的两侧的端部622a连接。宽幅部623和末端部622的周向的宽度比绕组部621最狭窄的部位即径向内侧的部位的宽度大。即使是具有图19所示的齿部62的定子铁芯221a,通过设置宽幅部623,也能够获得定子铁芯221a内的磁路。另外,由于末端部622的周向宽度和宽幅部623的周向最小宽度比绕组部621的最小宽度大,可有效地防止磁通饱和。更优选末端部622的周向宽度和宽幅部623的周向最小宽度比绕组部621的最大宽度大。在上述其他相关技术中也同样。在定子铁芯221a中,在俯视时,宽幅部623的侧端部623a位于连接末端部622的周向的两侧的端部622a和中心轴线Jl的直线LI上,但也可以位于比直线LI靠周向外侧,即夹着直线LI与末端部622的中央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狭缝625的内端也可位于比倾斜部624的内缘部624b稍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定子铁芯221a中,也可以是宽幅部623的整体为倾斜部。也可以和图14同样,将设置在底板21的突出部217插入狭缝625,来固定在与中心轴线Jl大致垂直的面的定子铁芯221a的相对于底板21的位置。
底板21的突出部217的数量不限定为三个,也可是两个以上的其他数量。优选多个突出部217中,至少相邻的一组突出部217成90度或者大于90度小于180度。突出部217的数量为两个时,优选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两个突出部217之间的角度约为180度。作为突出部,也可以使用插入至设置在底板21的贯通孔内的销。也可在铁芯背部61设置两个以上的切口部612。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设置在底板21的突起插入切口部612,从而在与中心轴线Jl垂直的面固定定子铁芯221a相对于底板21的位置。在图15所示的定子铁芯221c中,也可以是仅铁芯背部61的一部分为环状的倾斜部。在图16至图18所示的马达12中,构成定子铁芯221d的铁芯背部61和宽幅部623中比倾斜部624的上端靠内侧的部位的铁芯部件220的数量除两个以外,也可以为三个或四个。并且,如果能够设置第一连通间隙71、73和第二连通间隙72的话,齿部62和铁芯背部61的轴向的厚度也可相同。上述实施方式、相关技术和各变形例的结构只要不互相矛盾可适当地进行组合。本实用新型既能够作为盘驱动装置的马达使用,也能够作为盘驱动装置以外的马达使用。只要不会引起冲突,则可将上面所说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变形方式的特征适当地组合起来。[0097]虽然在上面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进行改变和变形,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来·确定。
权利要求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包括: 静止部; 旋转部,其具有转子磁铁;以及 轴承机构,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撑为可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静止部具有: 定子,其位于所述转子磁铁的径向内侧; 基底部,其具有至少一个孔,并位于所述定子的下侧;以及 柔性布线基板,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孔到达比所述基底部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并向所述定子供电, 所述基底部具有: 中央部;以及 台阶部,其从中央部的外缘部朝向径向外侧并向上方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孔被配置于所述台阶部, 所述柔性布线基板具有: 引导部,其配置在所述基底部的下表面;以及 连接部,其配置在比所述基底部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并与所述定子连接, 所述连接部在其下表面具有覆盖来自所述定子的线圈的引出线的一部分的焊锡部, 所述焊锡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孔的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孔具有: 基板插入孔,所述柔性布线基板被插入到该基板插入孔; 焊锡容纳孔,其与所述焊锡部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粘结剂存在于所述焊锡容纳孔内的整个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锡部的整体位于所述焊锡容纳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锡部的整体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孔的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具有引出孔,所述引出线被插入到该引出孔, 所述焊锡部堵住所述弓I出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粘结在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上表面中的所述焊锡容纳孔的周围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粘结在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上表面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孔的周围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出孔与所述焊锡容纳孔在轴向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粘结剂存在于所述焊锡容纳孔内的整个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粘结剂存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孔的孔内的整个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插入孔位于比所述转子磁铁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锡容纳孔位于比所述基板插入孔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插入孔的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上表面侧的边缘至少在与所述连接部相接的部位,具有连接所述基板插入孔的内侧面和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上表面的倾斜面或弯曲面。
15.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插入孔的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下表面侧的边缘至少在与所述引导部相接的部位,具有连接所述基板插入孔的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下表面的倾斜面或弯曲面。
16.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插入孔被粘结剂堵住。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插入孔的下侧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所述台阶部或所述台阶部的上侧的部位, 所述引导部配置在所述台阶部的所述上侧的部位的下表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是由板部件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的部件, 所述台阶部呈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具有: 中央部,其位于所述台阶部的径向内侧;以及 周边部,其位于所述台阶部的径向外侧, 所述周边部位于比所述中央部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引导部的上表面配置在所述台阶部和所述周边部的下表面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基底部的最下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与所述引导部的轴向厚度相同或者比所述引导部的轴向厚度大。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的下表面具有朝向径向外侧并向上方延伸的台阶部, 所述至少一个孔的下侧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所述台阶部或所述台阶部的上侧的部位, 所述引导部配置在所述台阶部的所述上侧的部位的下表面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具有:中央部,其位于所述台阶部的径向内侧;以及 周边部,其位于所述台阶部的径向外侧, 所述周边部位于比所述中央部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引导部的上表面配置在所述台阶部和所述周边部的下表面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基底部的最下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与所述引导部的轴向厚度相同或者比所述引导部的轴向厚度大。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的内缘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孔的径向内侧的边缘之间设有间隙。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出线隔着所述间隙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孔的孔内。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孔包括一个基板插入孔,所述柔性布线基板被插入到该基板插入孔, 并且,在所述一个基板插入孔配置有所述焊锡部。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孔包括多个基板插入孔,所述柔性布线基板被插入到所述多个基板插入孔, 并且,在所述多个基板插入孔分别配置有所述焊锡部。
28.一种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盘驱动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使盘旋转; 存取部,其对所述盘进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中的至少一项;以及 机壳,其收纳所述盘、所述马达和所述存取部。
专利摘要一种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马达包括静止部和旋转部。静止部具有定子、具有至少一个孔的基底部以及柔性布线基板。基底部具有中央部以及从中央部的外缘部朝向径向外侧并向上方延伸的台阶部,至少一个孔被配置在台阶部。柔性布线基板通过至少一个孔到达比基底部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并向定子供电。柔性布线基板具有配置在比基底部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并与定子连接的连接部。在连接部的下表面设置有覆盖来自定子的线圈的引出线的一部分的焊锡部。焊锡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至少一个孔的孔内。
文档编号G11B17/022GK203104219SQ20132000499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关井洋一人, 玉冈健人, 佐藤和博, 福岛和彦, 阿部弘幸 申请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