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录/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255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唱片录/放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唱片录制机和一种唱片播放机,前者用以在唱片记录媒体上依次记录依次输入的数据,后者用以依次从唱片记录媒体获取重放的输入数据。
激光唱机是播放激光唱片的唱机,激光唱片上有许多同心纹道,数字声频数据即以一系列凹纹的形式记录在同心纹道上。在象激光唱机之类的唱机中,唱片由主轴电动机驱动使其以恒定的线速度转动的同时是用激光束沿其上的纹道进行照射的。数字声频数据则通过检测反射光的强度因有无凹纹存在所产生的变化而重放进行。
虽然激光唱机中数据重放的误差率可能约为例如10,但被重放的数据还要用误差检测码和误差校正码进行误差校正处理,这样在正常使用环境下才不致有问题。
激光唱机通常有一个光学放音头,放音头的伺服系统,例如聚焦伺服或随纹伺服系统,会因诸如震动或冲击之类的机械干扰而产生偏差,从而可能使数据的重放难以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采用上述误差检测码或误差校正码也不能将误差加以校正,从而可能使重放过程暂时中断。
汽车用的激光唱机或便携式激光唱机,与台式家用的激光唱机不同,经受大震动或大冲击的可能性大,因此为防止伺服系统因上述干扰而产生偏差,以前就配备有机械防震机构。
在同时在激光唱片上记录视频数据、字符数据和声频信息的所谓CD-I(激光唱片交互)系统中,除激光唱片数字声频(CD-DA)工作方式外,以前就统一设有6个工作方式,如图6所示。
音质级相当于现行16位PCM(脉码调制)的CD-DA工作方式一般采用取样频率为44.1千赫、量化数为16位的线性PCM。A级立体声工作方式和音质相当于密纹唱片录音的A级单声道工作方式一般采用取样频率为37.8千赫、量化数为8位的ADPCM(自适应差值脉码调制)。
B级立体声工作方式和音质相当于调频广播的B级单声道工作方式采用取样频率为37.8千赫、量化数为4位的ADPCM。C级立体声工作方式和相当于调幅广播的C级单声道工作方式采用取样频率18.9千赫、量化数为4位的ADPCM。
换句话说,如图6所示,A级立体声工作方式与CD-DA工作方式相比,省位因数(bit saving factor)为1/2。数据是每隔2个扇形区记录的,图中的黑方块表示已记录的扇形区,一张唱片的重放或播放时间周期约为2小时。A级单声道工作方式的省位因数为1/4,数据是每隔4个扇形区记录的,重放时间周期约为4小时。B级立体声工作方式的省位因数为1/4,数据是每隔4个扇形区记录的。重放时间周期约为4小时。B级单声道工作方式的省位因数为1/8,数据是每隔8个扇形区记录的,重放时间周期约为8小时。C级立体声工作方式的省位因数为1/8,数据是每隔8个扇形区记录的。C级单声道工作方式的省位因数为1/16,数据是每隔16个扇形区记录的。重放时间周期约为16小时。
举例说,在B级立体声工作方式下,声频信息是从最里纹道第一扇形区开始,沿各纹道每隔4个扇形区分散记入各扇形区单元的。
声频信息记录在最外纹道上之后,从最里纹道第二扇形区开始,再沿各纹道每隔4个扇形区进行记录,一直记录到最外的纹道上。重放按这种方式记录的声频信息时,数据并不是连续重放的,因而例如当放音头从最外纹道跳回到最里纹道时,所播放的音乐就要中断。
迄今已经有了记录数字数据的唱片录制机,所记录的数字数据符合下面即将谈到的那种光学唱片或信息可重写的磁光唱片的上述CD或CD-I标准。此外,这种唱片录制机记录头的聚焦伺服系统或随纹伺服系统也会因诸如震动或冲击之类的机械干扰而产生偏差,从而使记录过程暂时中断。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这样的唱片录制机,这种唱片录制机不管伺服系统如何因受到干扰而处于骚乱状态都依次在唱片记录媒体的记录纹道上记录数据或依次从纹道上重放数据。
本发明在唱片记录媒体的纹道上记录所输入数据的唱片录制机包括存储装置和记录装置,依次输入的数据即以第一传输速率顺序写入存储装置中,并以更高的第二传输速率从存储装置中读出输入数据,记录装置则用以把从存储装置中读取的数据记录到唱片的记录媒体上。此外还配备有控制装置,用以控制从存储装置读取数据的过程,使得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所输入数据的量超过第一预定数据量时依次从存储装置读取第一预定量的数据,从而始终确保存储装置具有容量大于第二预定量的写空间。控制装置连接到记录装置上,以控制唱片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从而使顺序以间断的方式从存储装置读取的第一数量的数据依次记录在记录媒体的记录纹道上。
本发明重放依次记录在唱片记录媒体纹道上的数据的唱片播放机包括重放装置和存储装置,重放装置用以以高于输出所重放的数据所需要的第一传输速率的第二传输速率依次重放所记录的数据,重放装置所读出的重放数据即以第二传输速率依次写入存储装置中,如此写入的数据则作为重放的输出数据以第一传输速率从存储装置中依次读出。此外还配备有控制装置,用以控制重放数据往存储装置中的写入过程,使得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重放数据量不大于第一给定量时将第二数量的重放数据写入存储装置中,而且存储装置中始终存有数量不小于第一数量的重放数据。控制装置还促使重放装置控制记录媒体上的重放位置,因而以间断方式顺序写入存储装置中的重放数据是依次从唱片记录媒体上的记录纹道读出的。
图1 是表示本发明唱片录/放机结构的方框图。
图2 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唱片录/放机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3 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唱片录/放机用的数据格式的示意图。
图4(a)至4(f)是在本发明的唱片录/放机的记录系统中加以控制的存储器各序列状态的示意图。
图5(a)至5(f)是在图1中所示的唱片录/放机的重放系统中加以控制的存储器各序列状态的示意图。
图6 是CD-I的数据格式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唱片录制机和唱片播放机的一些实施例。
现在参看图1。本发明的唱片录/放系统包括用作记录媒体的磁光唱片2,磁光唱片2由主轴电动机1驱动,使其以一定的转速转动。用磁头4施加按记录数据调制的磁场,同时用来自激光头3的激光照射磁光唱片2,于是数据就沿磁光唱片2的记录纹道(图中未示出)记录下来。用来自激光头3的激光扫描磁光唱片2上的记录纹道,于是所记录的数据就重放出来。
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士都知道,激光头3包括象激光二极管之类的激光源和诸如准直透镜、物镜、偏振光束分光器、柱面透镜和光检测器之类的光学元件,这些零部件都配置在一定的位置上。激光头3与磁头4对置着,磁光唱片2就处在它们两者之间。激光头3将激光束对准到磁光唱片2的目标纹道上,磁光唱片2上则加有按记录数据调制的磁场。用记录系统的磁头驱动电路16激励磁头4(这稍后即将介绍),就可以通过热磁效应记录方式将数据记录到磁光唱片2上。
激光头3还检测从受照射的目标纹道反射回来的激光,以便用例如所谓象散法检测聚焦误差,或用例如所谓推挽法检测随纹误差,并在从磁光唱片2重放数据时检测从目标纹道反射回来的激光的偏振角(克耳(Kerr)旋转角)的差值,根据检测结果产生重放信号。
激光头3的输出加到射频电路5上。射频电路5从激光头3的输出中提取聚焦误差信号或随纹误差信号,将它们加到伺服控制电路6,并将重放信号编码成二进制信号加到稍后即将介绍的重放系统的解码器21上。
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士都知道,伺服控制电路包括例如聚焦伺服控制电路,随纹伺服控制电路,主轴电动机伺服控制电路和滑动伺服控制电路等。聚焦伺服控制电路控制激光头3光学系统(图中未示出)的聚焦,使聚焦误差信号变零。随纹伺服控制电路激光头3光学系统的随纹过程,使随纹误差信号变零。主轴电动机伺服控制电路控制主轴电动机1,使其带动磁光唱片2按规定的转速转动。滑动伺服控制电路将激光头3和磁头4移动到由系统控制器(CPU)7在磁光唱片2上所指定的目标纹道上。履行这些控制的伺服控制电路6给系统控制器7提供表示由伺服控制电路6所控制的各种装置的工作情况的信息。
系统控制器7分别与键输入操纵装置8和显示装置9连接。系统控制器7以键输入操纵装置8输出的操纵输入信息所指定的工作方式(压缩工作方式)控制记录系统和重放系统。系统控制器7基于从磁光唱片2的记录纹道根据首标时间(header time)和以后数据(sub-Q data)重放的扇形区单元地址信息分别所扫描激光头3和磁头4所扫描的记录纹道上的记录位置和重放位置。系统控制器7给显示装置9提供对应于记录位置和重放位置的绝对时间数据DTM、取决于记录系统和重放系统工作方式的压缩比数据DCOMP和补偿数据DOFFSET,供显示之用,使显示装置9显示记录时间和重放时间。
现在更详细地参看图2。显示装置9包括减法器34,绝对时间数据DTM经由第一寄存器31供到减法器34,补偿数据DOFFSET经由第二寄存器33供到减法器34。此外显示装置9还包括乘法器35,压缩比数据DCOMP从系统控制器7经由第三寄存器32供到乘法器35上,来自减法器34的减法输出数据DADD也供到乘法器35上。乘法输出数据DMULT则从乘法器35供到显示器36上。
减法器34将暂时存入第一寄存器31中的绝对时间数据DTM减去暂时存入第二寄存器33中的补偿数据DOFFSET。就是说,减法器34根据扇形区单元的地址信息将绝对时间数据DTM减去补偿数据DOFFSET(这两个数据分别表示在记录系统和重放系统中的现行记录位置和重放位置),以产生减法输出数据DADD(=DTM-DOFFSET)。DADD仅表示目前所记录或重放的程序数据已消逝的绝对时间,且供到乘法器35上。
乘法器35将暂时存入第三寄存器32中的压缩比数据DCOMP与来自减法器34的减法输出数据DADD相乘。因此乘法器35产生表示目前记录或重放的程序数据的实际消逝时间的乘法输出数据DMULT,并给显示器36提供乘法输出数据DMULT。
接着,显示器36根据乘法输出数据DMULT仅显示目前所记录或重放的程序数据的实际消逝的时间。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仅将程序数据的实际时间显示出来,但也可以通过选择DOFFSET的值显示到现时为止的总时间。DOFFSET信息是根据预先记录在唱片上的内容表(TOC)数据制备的。显示器36还与时基37相连接,如果记录系统或重放系统的压缩比高或需要以小单位显示时间,时基37内插显示显示时间。
唱片录/放机的记录系统包括模/数转换器12,模拟声频信号A1N即从输入端经由低通滤波器11供到模/数转换器12中。模/数转换器12将声频信号A1N量化,形成对应于上述DC-I系统中的CD-DA工作方式的一定传输速率(75扇形区/秒)的数字声频数据。模/数转换器12获得的数字声频数据供到ADPCM编码器13上。
ADPCM编码器13按上述CD-I系统的各种工作方式对在模/数转换器12中通过量化声频信号A1N得出的一定传输速率的数字声频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处理。工作方式由系统控制器7指定。在此实施例中,假设CD-DA工作方式的数字声频数据是通过由ADPCM编码器13将数据时间轴压缩到1/4而转换成B级立体声工作方式传输速率为18.75(75/4)扇形区/秒的ADPCM声频数据的。B级立体声工作方式依次从ADPCM编码器13以18.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输出的ADPCM声频数据供到存储器14中。
数据写入存储器14或从存储器14读出的过程由系统控制器7控制。B级立体声工作方式从ADPCM编码器13提供的ADPCM声频数据以18.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按顺序写入存储器14中,以后以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作为记录数据一阵子从存储器14中读出。
系统控制器7通过以18.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依次增加存储器14的写指针W将ADPCM声频数据以18.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依次写入存储器14中,如图4(a)至4(b)所示。其次,如图4(c)至4(d)所示,又如图4(e)至4(f)所示,当存储在存储器14中的ADPCM声频数据的量超过给定值K时,系统控制器7通过以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增加存储器14的读指针R从存储器14一阵子(即以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读出作为记录数据数量为K的存储数据。ADPCM声频数据,即一阵子以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从存储器14读出的记录数据,供到编码器15上。
编码器15对一阵子从存储器14提供的记录数据进行编码处理或EFM(八至十四位变换的调制式)编码处理,以便对误差进行校正。经编码器15编码处理过的记录数据供到磁头驱动电路16上。
磁头驱动电路16与磁头4相连接,以便驱动磁头4,从而使按记录数据调制的磁场加到磁光唱片2上。
系统控制器7进行上述对存储器14的控制和对记录纹道上记录位置的控制,从而使通过该存储器控制一阵子从存储器14读取的记录数据依次记录到磁光唱片2的记录纹道上,如图3所示。系统控制器7监控所记录数据在磁光唱片2的记录纹道上的最终位置,并给伺服控制电路6提供控制信号,以便根据所记录数据的最终位置指定记录位置。
在唱片录/放机的记录系统中,从ADPCM编码器13以18.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顺依输出的ADPCM声频数据通过上述系统控制器7对存储器的控制以18.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写入存储器14中。当存储在存储器14中的ADPCM声频数据量超过给定数量K时,从存储器14作为记录数据以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一阵子读取ADPCM声频数据。给定的数据量最好不小于记录数据的最小记录单位。因此输入数据可以依次写入存储器14中,同时始终确保存储装置14中数据写区的容量大于某一给定量。
通过由系统控制器7控制磁光唱片2的记录纹道上的记录位置可以依次将一阵子从存储器读出的记录数据记录在磁光唱片2的记录纹道上。如上所述,设想存储器14中数据写区的容量始终大于给定量。因此,若磁光唱片上的记录操作因系统控制器7所检测出的干扰所引起的跳纹道或其它事故而中断,则可以在所输入的数据连续写入容量大于给定量的数据写区的同时恢复操作,而且可以依次将所输入的数据依次记录到磁光唱片2的记录纹道上。
对应于扇形区的实际地址的首端时间数据(绝对时间信息)加到各扇形区的ADPCM声频数据中,并记录在磁光唱片2上。表示记录区和记录方式的内容表(TOC)数据记录在唱片上预先设定在预定位置的内容表(TOC)区上。
现在介绍唱片录/放机的重放系统。重放系统重放上述记录系统依次记录在磁光唱片2的记录纹道上的数据。重放系统包括解码器21,用激光头3产生的激光扫描磁光唱片2的记录纹道所得出、并由射频电路5进行二进制编码的重放输出即加到解码器21上。
解码器21对应于编码器15,且对由射频电路5所二进制编码的重放输出进行诸如误差校正解码处理和EFM解码处理之类的处理。解码器21的输出是上述8级立体声工作方式传输速率为高于B级立体声工作方式正常传输速率的75扇形区/秒的ADPCM声频数据。解码器21所得出的重放数据加到存储器22中。
数据写入存储器22和从存储器22读出的过程由系统控制器7控制,使得可以将解码器21以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提供的重放数据以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一阵子写入存储器22中,并以B级立体声工作方式的18.75扇形区/秒的正常传输速率顺序从存储器22读取。
系统控制器7通过增加存储器22的写指针W将重放数据以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写入存储器22中,并通过依次以18.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增加存储器22的读指针R的速率以18.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依次从存储器22读取重放数据。从图5(a)至5(b)可以看得最清楚,控制器7通过以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一阵子增加存储器22写指针W的速率控制存储器,以便在写指针W赶上读指针R时(图5(c))停止写,在存入存储器22中的重放数据量超过给定量L时(图5(d)至图5(e))开始写。数据的给定量最好不低于记录数据的最小记录单元。
系统控制器7不仅如上所述控制存储器22,而且还控制记录纹道上的重放位置,从而使通过该存储控制依次一阵子写入存储器22中的重放数据可以依次从磁光唱片2的记录纹道上重放。系统控制器7监控重放数据在磁光唱片2的记录纹道上的最终位置,并给伺服控制电路6提供控制信号,以便根据重放数据的最终位置指定重放位置。
作为重放数据以18.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依次从存储器22读出所获得的B级立体声工作方式的ADPCM声频数据供到ADPCM解码器23上。
ADPCM解码器23对应于记录系统的ADPCM编码器。ADPCM解码器23的工作方式由系统控制器7指定。在此实施例中,解码器23通过将B级立体声工作方式的ADPCM声频数据扩展4倍来重放数字声频数据。数字声频数据从ADPCM解码器23供到数/模转换器24上。
数/模转换器24将ADPCM解码器23提供的数字声频数据转换成模拟声频信号AOUT,并将它们经由低通滤波器25从输出端26输出。来自ADPCM解码器23的数字声频信号DOUT经由数字输出编码器27从数字输出端28输出。
在唱片录/放机的重放系统中,B级立体声工作方式从磁光唱光2的记录纹道重放的ADPCM声频数据以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一阵子写入存储器22中,ADPCM声频数据则在系统控制器7的存储控制下作为重放数据以18.75扇形区/秒的传输速率从存储器读出。因此可以依次从存储器22读出重放数据,同时始终确保存储器22中的数据读区的容量大于量L。
通过由系统控制器7控制磁光唱片2的记录纹道上的重放位置可以从磁光唱片2的记录纹道上依次重放从存储器22一阵子读出的重放数据。由于,如上所述存储器22中始终确保容量大于量L的数据读区,因而可通过从容量大于L的数据读区读取重放数据而继续输出模拟声频信号,而且即使磁光唱片2的重放操作由于系统控制器7所检测出的干扰所引起的跳纹道的出现而中断,也可以在这时恢复处理操作。
唱片录/放机的显示装置9产生加法输出数据DADD(=DTM-DOFFSET)。DADD仅表示目前记录或重放程序数据的绝对消逝时间,且系根据扇形区单元中从上述系统控制器7提供的地址信息通过分别从表示目前的记录位置或重放位置的绝对时间数据DTM减去补偿数据DOFFSET形成的。显示装置9通过将加法输出数据DADD与压缩比数据DCOMP相乘,即乘以B级立体声工作方式的因数4,产生表示目前所记录或重放的程序数据的实际消逝时间的乘法输出数据DMULT。因此可以根据乘法输出数据DMULT显示仅目前记录或重放的程序数据的实际消逝时间。
虽然唱片录/放机的实施例是就记录或重放B级立体声工作方式的ADPCM声频数据进行说明的,但也可以记录和重放其它CD-I系统中其它工作方式的ADPCM声频数据。只要能对存储器22中的CD-DA工作方式的PCM声频数据进行时间轴的压缩处理以便根据记录系统中时间轴线压缩处理的压缩比驱动磁光唱片2使其按某一转速转动的同时记录所记录的数据,并能在重放系统的存储器22中进行时间轴扩展处理也就足够了。
在本发明的上述唱片录/放机中,待依次输入的输入数据是顺序写入存储装置中的。当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输入数据量超过一给定量时,将所存储的输入数据作为记录数据以高于输入数据的传输速率一阵子顺序从存储装置中读出。因此可以依次将输入数据写入存储装置中,同时始终确保存储装置中具有容量大于给定量的数据写区。从存储装置中一阵子读出的记录数据通过控制唱片记录媒体记录纹道上的记录位置依次记录到记录纹道上。
如上所述,存储装置中始终确保容量大于某一给定值的数据写区。因此即使唱片记录媒体上的记录操作由于各种干扰所引起的跳纹道或其它事故的出现而中断,也能继续将输入数据写入存储装置中,而且在该中断期间可以恢复操作。因而输入数据可以依次记录到唱片记录媒体的记录纹道上。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唱片录制机无论伺服系统由于干扰而处于骚乱状态也能依次将数据记录到唱片记录媒体的记录纹道上。
在唱片播放机中,记录在受驱动而以一定转速转动的唱片记录媒体上的数据顺序以高于输出重放数据的给定传输速率的传输速率加以重放。记录数据由重放装置重放,并以高传输速率顺序写入存储装置中,然后作为重放输出数据以较低的给定传输速率从存储装置中读出。因此可以从存储装置中依次读出重放输出数据,同时始终确保存储装置中具有容量于大给定值的数据读区。
一阵子写入存储装置中的重放数据通过控制唱片记录媒体记录纹道上的重放位置从记录纹道依次重放。由于如上所述,存储装置中始终确保具有容量大于给定值的数据读区,因而即使唱片记录媒体上的重放操作因干扰而发生跳纹道或其它事故而中断也能继续从存储装置读出重放数据。在此中断期间可以恢复操作,且可以依次输出所重放的声频信号。
因此本发明能提供无论伺服系统因干扰而处于骚乱状态也能依次从唱片记录媒体上的记录纹道重放数据的唱片播放机。
虽然本发明是就一些最佳实施例进行说明和描述的,但各种对熟悉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人士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更改和改型都视为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精神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唱片录制机,用以在唱片记录媒体的纹道上记录所输入的数据,其特征在于,该唱片录制机包括控制装置,用以控制存储装置的读出过程,从而当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输入数据量超过第一量时依次从存储装置中读取第一量的数据,以便始终确保存储装置中具有写数据用的写区,写区的容量大于所输入数据的预定第二量,控制装置与记录装置相连接以控制唱片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从而可以将依次从存储装置读取的第一量的数据依次记录在记录媒体的记录纹道上;记录装置,用以将从存储装置读取的数据记录到唱片记录媒体上;控制装置,用以控制存储装置的读出过程,从而当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输入数据超过第一量时依次从存储装置中读取预设定第一量的数据,从而始终确保存储装置中具有容量大于预定第二量的写空间,控制装置连接到记录装置上,以控制唱片记录媒体上的记录位置,从而依次将顺序从存储装置读取的第一量的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的记录纹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唱片录制机,其特征在于,第一量的数据不少于记录数据的最小记录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唱片录制机,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在记录装置因例如记录媒体受到物理干扰而不能记录时停止从存储装置读取数据,并在以后记录装置又能进行记录之后恢复从存储装置读取数据的操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唱片录制机,其特征在于,第二给定量的数据不少于记录装置不能记录时写入存储装置中的数据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唱片录制机,其特征在于,输入数据为时间轴压缩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唱片录制机,其特征在于,配备有预设定输入数据的时间轴压缩比用的键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唱片录制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ADPCM编码器,其中输入数据是经过ADPCM编码器而写入存储装置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唱片录制机,其特征在于,唱片记录媒体为磁光记录媒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唱片录制机,其特征在于,对应于唱片上记录位置的绝对时间信息连同记录数据一起一齐记录到记录媒体上。
10.一种唱片播放机,用以依次重放记录在唱片记录媒体纹道上的数据;其特征在于,该唱片播放机包括重放装置,用以依次以高于输出重放数据所需要的传输速率的第二传输速率重放所记录的数据;存储装置,重放装置所读出的重放数据即以第二传输速度依次写入该存储装置中,如此写入的数据则作为重放输出数据以第一传输速率依次从该存储装置中读出;和控制装置,用以控制重放数据往存储装置的写入过程,从而当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重放数据量变得不大于第一给定量时将第二量的重放数据写入存储装置中,而且存储装置中始终存储着不少于第一量的重放数据,控制装置还使重放装置控制记录媒体上的重放位置,从而从唱片记录媒体上的记录纹道依次读取以间断方式依次写入存储装置中的重放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唱片播放机,其特征在于,第一给定量的数据不少于记录数据的最小记录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唱片播放机,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在重放装置因例如记录媒体受物理干扰而不能重放所记录的数据时停止往存储器中写入重放数据,以后在重放装置又能重放所记录的数据时恢复往存储器中写入重放数据的操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唱片播放机,其特征在于,第一给定量的数据不少于重放装置不能重放所记录的数据时从存储装置输出的数据量。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唱片播放机,其特征在于,从记录媒体上读出的重放数据是时间轴压缩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唱片播放机,其特征在于,重放装置所读出的重放数据包括对应于唱片上重放位置的绝对时间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唱片播放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显示装置,用以根据重放装置所得出的绝对时间信息显示重放时间信息,此外还包括乘法装置,用以将绝对时间信息与实际重放输出数据的时间对重放绝对时间的比值相乘,并将如此相乘得出的乘积提供给显示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唱片录制机,它还包括一唱片播放机,用以重放依次记录在唱片记录媒体的纹道上的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重放装置,用以依次以高于输出重放数据所需要的第一传输速率的第二传输速率重放所记录的数据;存储装置,重放装置所读出的重放数据即以第二传输速率依次写入该存储装置中,如此写入的数据则作为重放输出数据以第一传输速率依次从该存储装置中读出;和控制装置,用以控制重放数据往存储装置的写入过程,从而当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重放数据量变得不大于第一给定量时将第二量的重放数据写入存储装置中,而且存储装置中始终存储着不少于第一量的重放数据,控制装置还使重放装置控制记录媒体上的重放位置,从而从唱片记录媒体上的记录纹道依次读取以间断方式顺序写入存储装置中的重放数据。
全文摘要
记录时以一传输速率将输入数据依次写入存储器,并以更高的第二传输率读出,以记录到记录媒体上。存储器中的输入数据超过预设定的第一量时,依次从存储器读取第一量数据,始终确保存储器有容量大于预定第二量的写空间。播放时以高于输出重放数据所需第一传输速率的第二传输速率重放记录数据,将其写入存储器。与入数据以第一传输速率作为重放输出数据依次从存储器读出。存储器的重放数据不大于第一量时往存储器写入第二量重放数据,存储器则始终存有不少于第一量的重放数据。
文档编号G11B27/10GK1057921SQ9110452
公开日1992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29日
发明者前田保旭, 荒泷裕司, 吉田忠雄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