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装入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277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盒装入设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一种用来装入记录和/或重放信息的带盒装置的带盒装入设施有关。
这种带盒装入设施能够用于各种音频和视频装置,其中在一个盒内装有一种诸如磁带、磁盘之类的记录和/或重放信息的存储介质。
例如,对于市售的录象机来说,这种带盒装入设施基本上由一个装在驱动底盘上某个固定位置的导架和一个可驱动的纳盒装置组成。纳盒装置装在导架内,可以在带盒装入位置和带盒运行位置之间移动。在装入位置,可以将带盒插入纳盒装置或从纳盒装置中取出带盒。在运行位置,则带盒的带卷,或者确切地说是二个卷带筒,与驱动底盘的可驱动卷带轴啮合。这样,装在带盒内的卷带筒就可以运动进行卷带了。为了使带盒在底盘的平面上得到定位,带盒的驱动侧面上开有卡口,这些卡口卡在底盘的相应定位销上。
对于可以从机壳正面相应的开口插入带盒,或者在完成录取、重放或倒带操作后可以从这个开口取出带盒的这种录象机来说,装入过程的主要特征是纳盒装置要作平行于驱动底盘的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于驱动底盘的运动。在运动中,处在纳盒装置中的带盒通常是用安装在纳盒装置上的弹簧片靠摩擦来卡住的。然而,这有这样一个缺点为了卡住带盒,就要求有比较大的摩擦力,因此要用手施加比较大的力才能将带盒插入纳盒装置或从纳盒装置中取出带盒。此外,靠摩擦卡住带盒不能保证在装入过程中带盒在纳盒装置内精确定位,因此必需用定位销进行辅助定向。
在从专利说明DE3707830获悉的一种带盒装入设施中,为了避免上述缺点,纳盒装置有一个带一个卡块的制动装置,带盒一旦推入,这个卡块就紧贴地卡入到带盒的一个凹口内,使得带盒在整个装入过程期间不能活动。带盒的这个凹口开在带盒外壳的背对驱动侧面的那个侧面上。然而,这种制动装置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应用,因为一些其它系统标准(如VHS标准)的带盒在背对驱动侧面的那个侧面上並没有这样一个凹口。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用来装入带盒装置的带盒装入设施提供一种可用于多种系统标准的带盒制动装置,以便进行带盒的装卸操作。这种制动装置不需要任何辅助的定向和定位措施,但仍能保证可靠地卡住带盒和精确地将带盒定位。此外,在提高装入速度的同时,还减小了定位噪声和加在装置和带盒上的机械负载。
本发明的基本想法是对于录取设备中录取和/或重放信息的带盒,利用开在驱动侧面的带盒外壳上、使带盒在录取设备的驱动底盘上定位的卡口,在装卸带盒过程中来制止带盒的活动。
按照本发明,在驱动底盘上不再装有上面所提到的定位销,而是开了一些定位孔,而在带盒装入设施的纳盒装置上则装有一些旋转定位销。这些定位销与装入设施一起动作,使得一旦推入带盒,定位销便嵌入卡口内,並且在装入过程中一直保持嵌在卡口内,而当到达带盒运行位置时,各定位销的另一端则分别嵌入底盘上的相应定位孔内。
由于各种不同系统标准的带盒都有按照本发明在带盒装卸过程中加以利用的这类卡口,因此,本发明並不局限于只能用在一种系统标准的装入设施上,而且不需要采用辅助的定向和定位措施就能可靠地卡住带盒和达到精确的带盒定位。
采用定位销来制止在整个装卸过程中带盒的活动使得可以用比较大的正加速度值和负加速度值来改变纳盒装置的驱动速度,因此大大地减少了带盒的装卸时间,並且还降低了定位噪声及装置和带盒的机械负载。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其中

图1为一种常见的带盒的透视图;
图2为装有用来装入磁带盒的带盒装入设施的驱动底盘的一侧区域平面图;
图3为装在图2所示的驱动底盘上的带盒装入设施的前视图;
图4为图3所示带盒装入设施的纳盒装置中的第一铰连杆的透视图,该杆上带有使图1所示的带盒定位的定位栓钉;
图5为图3所示带盒装入设施的纳盒装置中的第二铰连杆透视图;
图6示出了升降图3所示带盒装入设施的纳盒装置的升降机构;
图7示出了图3所示带盒装入设施的纳盒装置中的滑块;
图8示出了纳盒装置装卸带盒的位置的情况;
图9示出了在装卸带盒过程中纳盒装置的第一中间位置的情况;
图10示出了在装卸带盒过程中纳盒装置的第二中间位置的情况;
图11示出了在装卸带盒过程中纳盒装置的第三中间位置的情况;
图12示出了纳盒装置的带盒运行位置的情况;
图13为说明在带盒装卸过程中图3所示带盒装入设施的纳盒装置速度变化情况的图;
图14示出了图3所示带盒装入设施的一个板凸轮(控制盘)。
图1以透视图a和b示出了一个含有带型信息介质(未示出)的VHS标准矩形带盒1。在图1的透视图a中示出了这种已知的盒式磁带带盒1的上盒壁2a、可绕枢轴转动的磁带防护盖3和带有锁定磁带防护盖3的锁杆4的右盒壁2b。磁带防护盖3与被锁定的磁带防护盖3所遮住的盒壁一起形成了带盒1的前端。在带盒装入过程中,磁带防护盖3被按箭头5所示方向向上掀起,这样信息介质(以下称为磁带)就能用驱动穿带机构(未示出)从带盒1中拉出,以便录取和/或重放信息。信息介质绕在带盒1内的两个筒形卷带件上,这在图中没有示出。
在图1的透视图b中示出了带盒1的后盒壁2d、左盒壁2c、磁带防护盖3及下盒壁2e。下盒壁2e形成带盒1的驱动侧,上面有一些开口6a至6f,其中开口6a、6b用来使驱动卷轴可嵌入卷带筒,而开口6e和6f则用作为使带盒1在驱动底盘7(图2、图3及图8至12)上定位的卡口。本发明对卡口6e、6f的进一步利用将在以下加以说明。
这里所用的“左”、“右”、“前”、“后”都是参照带盒1插入带盒装入设施的纳盒装置10(图3)的方向而言的。
根据图2和图3,驱动装置有一个底盘7,上面装有一个带盒装入设施。带盒装入设施主要由导架8、可动纳盒装置10(详见图3)、升降机构20a、20b及板凸轮(控制盘)30a、30b组成。升降机构20a、20b能够垂直于底盘7同步运动。而受到同步驱动的板凸轮30a、30b则通过栓钉201a、301a、302a、135a和201b、301b、302b、135b推动和控制纳盒装置10和各导向装置。
在图1至3中以及在以后的图4至12和图14中,同一个零件都标上了相同的标记号。由于带盒装入设施两侧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只详细示出其中的一侧。
板凸轮30a、30b(在图8至12和图14中详细示出了右侧的那个板凸轮30a)分别由一个齿轮传动装置驱动。这两个齿轮传动装置(右侧的那个由齿轮31a、40a、41a、42构成)由一根同步轴43相互连接。依靠电动机通过一根转轴的作用在右侧实现对纳盒装置10的驱动,因为这根转轴与齿轮42是啮合的,在图中电动机和转轴均未示出。通过同步轴43实现动力传递,以驱动纳盒装置10的左侧。两个快动装置中的各个齿轮的轴都安排在导架8的与底盘7垂直的两旁侧壁81a、81b上。每个板凸轮30a、30b和一个相应的齿轮31a、31b,以及装在同步轴43右端的齿轮41a和42都分别具有一根公共的轴,並且,不仅是两个齿轮41a、42最好做成一个工件,而并对于板凸轮30a、30b与相应的齿轮31a、31b都分别做成一个工件。
纳盒装置10由第一铰连杆11、第二铰连杆12以及滑块13a、13b组成。滑块13a、13b可以同步运动,並且始终与分别安装在升降机构20a、20b上的轨型导向件21a、21b相应啮合。
图4所示的第一铰连杆11具有一些凹口和两个突舌型的延伸部,每个延伸部上都装有一个定位销111a、111b。定位销111a和111b的位置由带盒1的卡口6e、6f的位置预先确定。第一铰连杆11上的凹口和开口112也由带盒1预先确定。开口112是为带盒屉发光二极管而开的。如所周知,这个发光二极管配上已知的磁带传感器就能监视磁带的运送情况。定位销111a、111b的上部用来分别嵌入卡口6e、6f,而定位销111a、111b的下部则是用来通过相应配置的定心孔7a、7b将带盒1在底盘7上定位和卡住的。就装卸带盒过程中纳盒装置10的位置而言,图2和3的情况相当于图11所示的情况。在这个位置,定位销111a、111b已经被旋转到卡口6e、6f内。图8至12分别示出了在装卸带盒过程中带盒装入设施的纳盒装置10运动的各个阶段。
此外,第一铰连杆11在两端各有一个直角弯起的延伸杆113a、113b。在每个延伸杆113a、113b上分别有二个栓钉113d、113e和113f、113g,其中两个栓钉113d、113f分别与相应开在滑块13a、13b上的两个具有扩展孔形状的导向孔啮合。另两个栓钉113e、113g分别卡入位于相应滑块13a、13b上端的两个矩形凹部内。图7示出了右侧的滑块13a。它有呈扩展孔状与栓钉113d啮合的导向孔131a、卡入栓钉113e的矩形凹部133a,以及呈扩展孔状与安装在图5所示的第二铰连杆12的直角弯起延伸杆121a上的栓钉121c啮合的导向孔132a。
这个铰连杆12做成象一个磁带防护盖3的形状。它用来将插入和弹出的力分别通过带盒1传递给纳盒装置10或从纳盒装置10传递给带盒1。当带盒1降落到其运行位置时,第二铰连杆12和磁带防护盖3就一起由一个位置固定的块状装置(未示出)掀起。安装在这个装置上的是一个斜坡形的臂(未示出),用来推动安置在右侧滑块13a上的一个松锁杆134(图7),使它绕轴140转动,以此磁带防护盖3就能被锁定或松锁。
此外,图3所示的纳盒装置10在两侧还各有一个为带盒1设置的垂直导向件。在图2和图7中示出了含侧的垂直导向件100a。这两个垂直导向件配置在滑块13a、13b上。当磁带防护盖3和第二铰连杆12被向上掀起时,它们还形成了对带盒1的一个端部支承。两个垂直导向件设计成复动片弹簧,弹簧的两端最好预先给予张紧(偏置),支持在各自的滑块13a、13b上。对于将带盒1插入纳盒装置10和随后将带盒拉入的情况以及带盒弹出过程而言,在片弹簧端部和带盒外壳的上壁2a之间存有很小的间隙。因为带盒1在装卸过程中已经用装在第一铰连杆11上的定位销111a、111b制止,就不需要前面所提到的通过摩擦约束来卡住带盒1。一旦到达运行位置(见图12),由于第一和第二铰连杆11,12的栓钉113d、113f和121c、121d在滑块13a、13b中被加工成垂直于底盘7的扩展孔形状的导向孔内定位,带盒1的上盒壁2a就与两个垂直导向件的片弹簧端部接触。在这过程中,片弹簧的端部被从滑块13a、13b抬起,将带盒卡住在底盘7上。
控制第一铰连杆11的转动由两个分别安装在侧壁81a、81b上的导向件82a、82b(见图4)实现。这两个导向件各有一个在装卸位置时与相应的栓钉113e、113g分别啮合的控制槽。图4示出了右侧导向件82a的控制槽83a的形状。控制槽的形状决定了可将第一铰连杆11转到定位销111a、111b松开带盒1的第一位置,使得带盒能退出纳盒装置10或完全插入纳盒装置10(如图8所示),也可将第一铰连杆11转到定位销111a111b嵌入带盒1的卡口6e、6f的第二位置。第一铰连杆11的栓钉113d、113f,与在滑块13a、13b上开成扩展孔状的导向孔啮合,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转动枢轴。
此外,在错误地插入带盒1的情况下对纳盒装置10和带盒1的保护是由导向件82a、82b上控制槽的形状和第一铰连杆11来保证的。否则的话,定位销111a、111b就会敲在带盒1的盒壁上。在错误地插入带盒1的场合,第一铰连杆11不能执行必需的转动动作,栓钉113e、113g滑出导向件82a、82b,如图8至10所示。
升降机构20a示于图6的三个则视图a至c中。
视图a示出了朝右侧的壁81a的内部看到的右侧的升降机构20a。视图b为沿剖视线AB所剖取的剖视图,而视图c为沿剖视线CD所剖取的剖视图。
升降机构20a有一个外部的块状滑动件202A和一个内部的块状滑动件203a。第一和第二导向槽204a、205a开在与底盘7垂直的壁81a上。与第一导向槽204a啮合的是一个叶板206a,通过这个叶板内滑动件203a与外滑动件202a连接。加工在外滑动件202a上的栓钉201a引在第二导向槽205a内。栓钉201a与控制盘(板凸轮)30a的前述第一螺旋导向槽(件)32a啮合,见图8至12和图14。滑块13a的轨状导向件21a安装在内滑动件203a上,见图6中的视图b。
图7以三个侧视图示出了右侧滑块13a的结构。
视图a示出了朝向带盒1的那一侧。绕轴E旋转90°后的滑块13a示于视图6,而绕轴F旋转180°后的情况则示于视图c。
滑块13a的朝向带盒1的那侧含有一个为第一铰连杆11用的第一凹入部137a、一个为第二铰连杆12用的第二凹入部138a和一个处在第一凹入部137a的第三凹入部130a。第三凹入部130a用来配置垂直导向件100a和配合第一铰连杆11右侧延伸部分113a上的制动片114a。制动片114a突出到凹入部130a的垂直部分。一个受伸张的弹簧件139a伸入到约束第一铰连杆11的栓钉113e的凹入部133a。用了这个弹簧件和在纳盒装置10左侧的相应的那个弹簧件就可以防止定位销111a、111b从带盒1的卡口6e、6f中脱出。
如图7所示,朝向带盒1的这侧还有两个为带盒1设置的成排导向板14a,用作带盒支承。
图7中的视图c示出了滑块13a朝向控制盘30a的那侧的结构。这侧具有由两个凹入部103a、104a的边界形成的导向机构,用来配合控制盘30a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栓钉301a、302a。纳盒装置10由这些导向机构驱动,如图8至12所示。此外,这侧还有栓钉135a和与升降机构20a的轨状导向件21a互补的一个连续导向件136a。
图8至12的隆起的凸棱105a、106a、107a、108a来表示由图7中凹入部103a、104a以及控制槽83a所形成的导向机构的改进形式。这只不过是滑块13a、13b和用来控制第一铰连杆11转动的位置固定的导向件82a、82b的一个不同的生产模型。
图8至12根据设计图纸示出了在纳盒装置10运动中各个阶段的情况。这些图以一个放大比例示出了带盒装入设施的右侧。
图8示出了处在装卸带盒位置的纳盒装置10。在这个位置,第一铰连杆11上的栓钉113e与固定的控制槽83a向上倾斜的端部啮合。对于该装置的左侧,情况相同。利用控制槽83a和开在左侧导向件82b上的相应控制槽的向上倾斜的端部,第一铰连杆11就绕右侧和左侧的栓钉113d、113f所构成的旋转轴被掀离带盒1。这样,定位销111a、111b就不再嵌在带盒1的卡口6e、6f内了。
图9示出了栓钉113e进入控制槽83a的与底盘7平行的那一段的情况。在这个位置,第一铰连杆11已经绕右侧和左侧的栓钉113d、113f所构成的旋转轴转向带盒1,使得定位销111a、111b与卡口6e、6f啮合。然而,在栓钉113e进入控制槽83a的与底盘7平行的这段以前,就启动纳盒装置10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当栓钉113e进入控制槽83a的与底盘7平行的这段时,装在控制盘30a上的第二驱动栓柱302与凸棱107a啮合,而安装在左侧的控制盘30b上的第二驱动栓钉302b则与相应的左侧凸棱啮合。对于装入带盒而言,控制盘30a、30b的转动方向如箭头207所示。
如图10所示,第二驱动栓柱302a、302b已将纳盒装置10驱动到即将达到运行位置上方的一个位置上。一旦到达这个位置,第二驱动栓柱302a就脱离凸棱107a,相应,左侧的第二驱动栓柱302b也脱离相应的左侧凸棱,如图11所示。同时,安装在控制盘30a上的第一栓钉301a与凸棱105啮合,而安装在左侧的控制盘30b上的第一栓钉301b与相应的左侧凸棱啮合,从而继续将纳盒装置10进一步驱动到图12的运行位置。
图12示出了带盒1的运行位置。由图11可见,升降纳盒装置10是依靠分别与升降机构20a、20b的栓钉201a、201b啮合的控制轮(盘)30a上的第一螺旋导向槽32a及相应左侧的控制轮30b上的左侧第一螺旋导向槽的作用来实现的。
然而,在第二驱动栓柱302a脱离凸棱107a以及左侧的第二驱动栓柱302b脱离相应的左侧凸棱以前,滑块13a上的栓钉135a与控制盘30a上的第二螺旋导向槽33a啮合,而左侧的滑块13b上的栓钉135b与左侧的控制盘30b上的相应第二螺旋导向槽啮合,从而在下降到图12所示位置期间继续对纳盒装置10进行导向。
由于使用了同步轴43,因此上述过程对于两侧来说是同步进行的。
升在控制盘30a、30b上的螺旋导向槽的形状和滑块13a、13b上凸棱状导向机构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确定了对纳盒装置10的驱动速度的速度进展。由于带盒1在整个装卸过程中被制动,因此能够提高装/卸平均速度,从而大大地减少了装卸过程所需的时间。
纳盒装置10的装/卸位置和运行位置用一个固定在适当位置的传感器208来检测。传感器208是一个开关元件,由位于右侧的控制盘30a周边上的一个趾头(凸起)209起动,发出一个与装入或运行位置相应的信号。该信号馈送到一个电子控制电路(未示出)的估计输入端,这个电子控制电路执行对驱动机构和带盒装入设施的程序控制和监视磁带驱动。
利用两个带端传感器中的一个传感器,通过相对前面所提到的带盒屉发光二极管遮蔽一个带端传感器来起动纳盒装置10的电动机驱动装置。这两个带端传感器以常见的方式分别安装在底盘7上,一个装在右侧的壁81a上,一个装在左侧的壁81b上,每个传感器都接到电子控制电路的一个估计输入端上。在本具体实例中,右侧的那个带端传感器用于这起动控制。上述遮蔽动作用一块遮挡板210来完成。遮挡板210安装在右侧的壁81a上,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运动。遮挡板210通过连接器的栓钉213连接到一个右侧的杠杆211上,使它可以转动。这个杠杆与相应的左侧的杠杆一起在带盒屉护盖212关闭带盒屉时形成一个止动装置,如可周知。这两个杠杆通过安装在壁81a、81b上的一根轴214相互连接。由于一个作用于滑动挡板210和右侧的壁81a上的储能器216的作用,上述两个杠杆在图8至图10所示的位置上还分别与安装在滑块13a、13b上的栓钉135a、135b啮合。这样,在装入过程开始时,纳盒装置10能够推动这两个杠杆,从而也能推动滑动挡板210。
为了能够监视磁带驱动情况,右侧的滑块13a和右侧的壁81a上都有一个相应定了位的孔。图8至12示出了壁81a上的这个孔84。
在装卸位置,纳盒装置10的驱动装置还没有由驱动电动机起动,因为在这个位置滑动挡板210还没有完全挡住孔84,从而不能遮蔽带端传感器。使驱动装置在装入过程结束时,最好也在卸出过程结束时,不再动作是借助于检测纳盒装置10处于装/卸位置和运行位置的传感器208来实现的。
在滑动挡板210的远离杠杆211的那个端部配置了一个栓钉215。这个栓钉用来与右侧的控制盘30a上的一个弧形的第三导向槽34啮合,从而储能器216具有使滑动挡板210上的栓钉215能与控制盘30a上的第三导向槽34啮合的作用。如图8至12所示,利用栓钉215和第三导向槽34的形状来控制右侧的杠杆211和相应左侧的杠杆的运动进展,使得这两个杠杆在装卸带盒的过程中能适当地打开和关闭带盒屉盖212。此外,储能器216还在卸出带盒过程结束栓钉215运动到第三导向槽34的阶形端部35时(见图8)起动弹出带盒1。这里所说的弹出带盒1是指,在储能器216的作用下,作用在栓钉135a、135b上的二个杠杆将纳盒装置10移动到装卸位置。此外,由图8可见,一旦将带盒1传到装卸位置,储能器216就不能对带盒1起作用了。
图13用流程图来示出纳盒装置10的速度进展情况。
纵坐标表示速度V,纵坐标原点表示速度等于零。在横坐标上以控制盘30a、30b的装入带盘时的旋转运动的形式来表示纳盒装置10的装/卸路程。在此,横坐标的原点相当于装入位置或卸出位置,从0°到大致180°的转角相当于纳盒装置10运动到图11所示位置的水平运动,而从180°到大致360°的转角则相当于运动到图12所示运行位置的垂直运动。控制盘30a、30b的旋转速度是固定不变的。
由于速度在图11所示位置附近和在装入或卸出过程的开始和结束处连续地降低到零,因此即使纳盒装置10的平均速度较高,装卸噪声及加在带盒1和装置上的机械负载都大大降低。
图14以三个不同侧视图a至c示出了上面装有趾头209的右侧的控制盘30a。
视图a示出了右侧的控制盘30a的朝向右侧的滑动块13a的那一侧,旋转位置的角度与图8相同,这一侧上有第一驱动栓柱301a、第二驱动栓柱302a和第二螺旋导向槽33a。
视图b示出了绕轴G旋转90°后的控制盘30a。视图c示出了绕轴H旋转180°后的控制盘30a,可以从中看到朝向右侧的壁81a的那一侧的结构。配置在这一侧的有齿轮31a、与升降机构20a的栓钉201a啮合的第一螺旋导向槽32a和弧形第三导向槽35。
无疑本发明不只可用于录象机,它对所谓的屉式装置来说也是合适的。例如在磁盘录放设备中,盘形的记录介质被装入一个屉式容纳装置中,以后就要将这容纳装置抽入录放设备,放到这行位置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录取和/或重放信息的带盒装置的带盒装入设施。该设施具有一个安装在一个带盒驱动底盘(7)上一个固定位置的导架(8),具有一个能在一个装入位置和一个运行位置之间运动的纳盒装置(10),在装入位置可以将一个带盒(1)引入和退出纳盒装置(10),而在运行位置则可以执行录取或重放信息,在运行位置依靠与开在带盒(1)上的卡口(6e、6f)啮合的定位销(111a、111b)将带盒(1)在驱动底盘(7)上定位和卡住,还具有驱动和控制在装入和运行位置之间的纳盒装置(10)的装置,所述带盒装入设施的特征是定位销(111a、111b)不是固定在驱动底盘(7)上而是固定在安装在纳盒装置(10)的一个第一铰连杆(11)上,该铰连杆能够绕枢轴转到一个使定位销(111a、111b)松开以便能将带盒(1)引入和退出纳盒装置(10)的第一位置和转到一个使定位销(111a、111b)与带盒(1)的卡口(6e、6f)啮合的第二位置,因而在纳盒装置(10)的装入位置完成将第一铰连杆(11)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带盒(1)在其装卸过程中被与其卡口(6e、6f)啮合的定位销(111a、111b)卡在纳盒装置(10)内;以及一旦到达运行位置定位销(111a、111b)的下端分别与驱动底盘(7)上的相应定心孔(7a、7b)啮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提出的带盒装入设施,其特征是第一铰连杆(11)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是通过将安装在该铰连杆(11)上的两个栓钉(113e、113g)分别导入相应安装在导架(8)左、右垂直的壁(81a、81b)上固定位置的两个导向件(82a、82b)的控制(导向)槽内来实现的。
3.按照权利要求2所提出的带盒装入设施,其特征是在不正确插入带盒(1)的情况下对纳盒装置(10)和带盒(1)的保护是依靠导向件(82a、82b)的控制槽的形状和依靠第一铰连杆(11)来保证的。
4.按照权利要求1所提出的带盒装入设施,其特征是在所述装入设施的左右两侧分别装有一个各具一个第一驱动栓柱(301a、301b)和一个第二驱动栓柱(302a、302b)的控制盘(30a、30b);控制盘(30a、30b)能得到同步驱动,因此大体相继啮合入纳盒装置(10)的相应导向机构的第一驱动栓柱(301a、301b)和第二驱动栓柱(302a、302b)就能驱动纳盒装置(10),通过栓钉(201a、135a、201b、135b)和相应的导向机构能够控制纳盒装置(10)在装入和运行位置之间的水平和垂直运动。
5.按照权利要求4所提出的带盒装入设施,其特征是在每个控制盘(30a、30b)上朝向离开纳盒装置(10)的那侧都配有一个第一螺旋导向槽(32a、32b),所述导向槽与装在该装入设施的一个垂直可动的升降机构(20a、20b)上的栓钉(201a、201b)啮合;在每个控制盘(30a、30b)上朝向纳盒装置(10)的那侧都配有一个第二螺旋导向槽(31a、31b),所述导向槽用来与配置在纳盒装置(10)上的栓钉(135a、135b)啮合。
6.按照权利要求5所提出的带盒装入设施,其特征是在纳盒装置(10)的左侧和右侧上都装有一个用作垂直导向件的予先张紧(偏置)的片弹簧;在纳盒装置(10)处在装入位置时所述垂直导向件与带盒(1)的上盒壁(2a)之间有一个很小的间隙;如果由于从带盒(1)加到纳盒装置(10)的插入力或者是从纳盒装置(10)加到带盒(1)的弹出力使带盒(1)的磁带防护盖(3)连同一个第二铰连杆(12)一起向上掀起,则所述垂直导向件形成带盒(1)的一个端部支承;在运行位置,所述垂直导向件紧贴带盒(1)的上盒壁(2a)。
7.按照权利要求4-6中的一个权利要求所提出的带盒装入设施,其特征是在右侧的控制盘(30a)的朝向离开纳盒装置(10)的那一侧上配有一个第三螺旋导向槽(34),该槽用来控制一个带盒屉盖(212)和用来控制一个安装在右侧的壁(81a)上、可以水平运动的滑动挡板(210),在纳盒装置(10)处在装入位置时,该挡板(210)能够遮住一个用来监视磁带驱动的带端传感器;通过在纳盒装置(10)处在装入位置时遮住上述带端传感器能够驱动纳盒装置(10)的电动机驱动装置,进入装入
8.按照权利要求7所提出的带盒装入设施,其特征是一个安装在滑动挡板(210)上用来与第三导向槽(34)啮合的栓钉(215)由于一个储能器(216)的作用始终与右侧的控制盘(30a)啮合。
9.按照权利要求7或8所提出的带盒装入设施,其特征是所述滑动挡板(210)连接到一个右侧的铰连杠杆(211)上,使它可以转动,从而所述杠杆连同一个相应的左侧的杠杆一起在带盒屉关闭时形成一个带盒屉盖止动器。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提出的带盒装入设施,其特征是对于一个带盒卸出过程,在纳盒装置(10)到达装入位置前,杠杆(211和相应的左侧的杠杆与纳盒装置(10)的栓钉(135a、135b)啮合。
11.按照权利要求9或10所提出的带盒装入设施,其特征是带盒(1)能够在卸出过程结束时弹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可用于使用底部开有定位孔的各种不同标准带盒的所有录取设备。在本发明中定位销(111a、111b)不是设置在驱动底盘(7)上,而是设置在纳盒装置(10)的铰连杆(11)上。铰连杆(11)与装入系统一起动作,使得在带盒(1)插入纳盒装置时定位销(111a、111b)插入带盒定位孔(6e、6f),在装入过程中保持啮合,可靠地卡住带盒(1),当纳盒装置(10)到达运行位置时,定位销(111a、111b)的下端与底盘(7)上的定心孔(7a、7b)啮合。
文档编号G11B15/675GK1074308SQ9211256
公开日1993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30日
发明者哈特姆·山德尔, 弗里茨·威瑟尔 申请人:联邦德国索姆森-布兰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