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及内装该光盘装置的电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848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装置及内装该光盘装置的电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光束读出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的光盘装置及内装该光盘装置的电脑。
最近几年,光盘作为电脑和AV(声/视频)机器用的信息记录媒体已得到广泛使用。现在使用的光盘大致上可分为再生专用光盘和记录型光盘。
本案说明书中所述的“再生专用光盘”指在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将信息以坑(pit)(物理的凹陷或凸起)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光盘(CD-ROM或DVD-ROM)。另一方面,本案说明书中的“记录型光盘”则包含只可写入一次的光盘(CD-R或DVD-R)和可重写的光盘(CD-RAM或DVD-RAM)。在本案说明书中,把只可写入一次的(write once型)光盘称为可记录光盘,把可重写的光盘称为RAM光盘。可记录光盘包括由有机染料形成的记录层,此有机染料吸收规定波长的光并产生不可逆的构造变化。RAM光盘则包括由因光照射产生可逆的相变化的材料所形成的记录层。
记录密度和再生/记录用光的波长根据光盘种类的不同而异。CD(包含CD-ROM、CD-R、CD-RAM)的磁道间距为1.6μm,记录密度比CD高且大容量的DVD(包含DVD-ROM、DVD-R、DVD-RAM)的磁道间距为0.74μm。CD的再生/记录波长为780nm,DVD的再生/记录波长为650nm。还有,DVD-ROM可分为具有一个信息记录层的单层式DVD-ROM和具有两个信息记录层的双层式DVD-ROM。为了进一步提高记录密度,正在研究开发与使用SHG(二次谐波振荡)现象等而能发射出的青色激光相对应的光盘。
如今,上述各种各样的光盘已被实用,所以希望能开发出可再生各种光盘的,即兼容式光盘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平9-312057号公报(对应于美国专利第5,831,952号)中展示出具有能识别CD-ROM和DVD-ROM的机构的光盘装置。为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装置中的光盘识别机构和光盘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动作,将在本案说明书中引用上述日本特开平9-312057号公报及美国专利第5,831,952号。
上述已有的光盘装置虽可识别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并可读出CD-ROM和DVD-ROM中的信息,但例如包括振荡波长为670nm的激光器的光盘装置不能读出CD-R中的信息。装入的光盘被识别为CD-R时,该光盘被排出以防记录到其中的信息受损伤。也就是说,上述光盘装置只设计得能从不同种类的再生专用光盘中读出信息,它不能从记录型光盘中读出信息,也不能把信息写入其中。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想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从再生专用光盘及记录型光盘之双方中读出信息的光盘装置及内藏有该光盘装置的电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装置包括光源;用于装入光盘的光盘装入部;设置在所述光盘装入部内所装入的光盘和所述光源之间,用于聚集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的聚束光学系统;以及用于生成光盘识别信号的识别电路,该信号包含能表示出装在所述光盘装入部内的光盘是记录型光盘还是再生专用光盘的信息。该光盘装置还包括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所述光束在所述光盘上的照射强度的照射强度调整机构。
所述照射强度调整机构也可以是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发射强度的机构。
所述照射强度调整机构又可以是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在所述光盘上的光点尺寸的机构。
所述照射强度调整机构也可以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把用于改变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的强度的光学元件插入在从所述光源到所述光盘的光路中或者从该光路中排除,或者改变所述光学元件的透射率。
所述识别电路最好根据来自装在所述光盘装入部内的光盘的信号来识别所述光盘的种类,并根据该识别结果输出所述识别信号。
在所述光盘识别信号表示记录型光盘时,所述照射强度调整机构最好把所述光束在所述光盘上的照射强度调整为比所述光盘识别信号表示再生专用光盘时的所述光束在所述光盘上的照射强度小。
还有,能构成一种包括所述光盘装置和用于处理要记录到所述光盘装置中的信息及/或来自所述光盘装置的被再生的信息的运算电路的电脑。
下面,对本发明中的附图作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装置的示意图。
图3表示用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中的四分象限检测器。
图4是输入到半导体激光元件中的驱动电流I(mA)和发射强度P1(mW)的关系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为得到与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相对应的照射强度的发射强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a)是聚束透镜沿光轴方向的位移(横轴)和聚焦误差(FE)信号的振幅(纵轴)的关系图。
图6(b)是聚束透镜沿光轴方向的位移(横轴)和总光量(AS)信号的振幅(纵轴)的关系图。
图6(c)是聚束透镜沿光轴方向的位移(横轴)和高频包络线检波(RFENV)信号的振幅(纵轴)的关系图。
图7是用来说明为得到与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相对应的光点尺寸的聚焦控制中的目标位置的设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光盘上的光斑的示意图。
图9表示用在第2实施例的光盘装置中的光学系统的一例。
图10是内装有光盘的盒(cartridge)的示意图。
图11是内装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装置的电脑的示意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装置100的示意图。光盘装置100包括光源10;用于装入光盘22的光盘装入部20;设置在光盘装入部20内所装入的光盘22和光源10之间,用于将从光源10射出的光束12聚集在光盘22上的聚束光学系统30;以及用于生成包含能表示出装入在光盘装入部20内的光盘22是记录型光盘还是再生专用光盘的信息的光盘识别信号的识别电路40。光盘装置100还包括根据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光束12在光盘22上的照射强度的照射强度调整机构50。本说明书中的“光束在光盘上的照射强度(光束功率)”意味着对于光盘上的单位面积的光束的照射强度。
照射强度调整机构50也可以是根据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从光源10射出的光束12的发射强度的机构。例如,通过调整供给光源10的驱动电流量(或者驱动电压大小),可改变发射强度。
照射强度调整机构50又可以是根据光盘识别信号来调整从光源10发射的光束12在光盘22上的光点尺寸的机构。例如,通过改变聚束光学系统30中的聚束透镜对光盘22的信息记录面的相对位置,可调整光束12在光盘22上的光点尺寸。
照射强度调整机构50又可以设计为在从光源10到光盘22的光路中插入能改变来自光源的光束强度的光学元件或者把它从该光路中排除,或者改变所插入的光学元件的透射率。在此,不仅可采用能直接改变光束强度的光学元件,还可采用能改变光束的波长、相位或者偏振方向的光学元件。此外,也可以通过合成来自多个光源的光束并使这些光束互相干涉来增强或削弱照射强度。
并且,也可以根据来自装在光盘装入部20内的光盘22的信号来识别该光盘22的种类。或者,在使用象MD那样的盒装光盘时,也可以通过检测设在盒中的能表示光盘种类的孔等,来识别光盘的种类。
在光盘识别信号表示记录型光盘时,照射强度调整机构50把光束12在光盘22上的照射强度调整得比光盘识别信号表示再生专用光盘时的光束12在光盘22上的照射强度小。这样一来,可防止记录到记录型光盘中的信息受损伤。
记录在现用的记录型光盘,尤其是可记录光盘中的信息,与记录在其他种类的光盘中的信息相比,即使在照射强度弱的情况下也会受损伤。因此,直到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被识别为可记录光盘之外的任一种为止,光盘上的照射强度可被保持为不会对被记录在可记录光盘中的信息造成损伤的那一强度。还有,从可靠性的观点来说,最好根据来自所装入的光盘的信号来识别光盘的种类。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装置能识别装在光盘装入部中的光盘是记录型光盘还是再生专用光盘,根据该识别结果即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来改变光束在光盘上的照射强度,因此,能从记录型光盘和再生专用光盘的双方之中读出信息。还有,通过调整来自光源的光的发射强度、聚束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光点尺寸),或者通过在光路中插入光学元件、把它从光路中排除、或者改变光学元件的透射率,来调整光盘上的照射强度。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制成能从再生专用光盘和记录型光盘的双方之中读出信息的光盘装置。
为了简单起见,在图1中未示出,但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装置除了上述构件之外,还具备光盘的旋转和信息的再生(及记录)所必需的构件。本说明书中省略说明的这些构件可采用周知的构件(参照例如上述日本特开平9-312057号公报及美国专利第5,831,952号)。
(第1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能从DVD-ROM、DVD-RAM和DVD-R中读出信息。
图2是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200的示意图。光盘212被装入光盘装置200的光盘装入部250中。光盘装置200包括激光源210和具有耦合透镜215、偏振光束分离器218及聚束透镜216的聚束光学系统。激光源210响应于来自激光驱动器224的输出信号而被驱动。从激光源210射出的光束的一部分(某一规定比例)入射到PIN二极管211中。通过监控入射到PIN二极管211中的光束的强度,可监控从激光源210发射出的光束219的发射强度。通过把PIN二极管211的输出信号输入于差动放大器225的反相输入端以加负反馈,来对激光驱动器224的输出信号进行控制,并对从激光源210射出的光束219的发射强度进行控制。并且,推动器(actuator)217能使聚束透镜216沿光轴方向移动,这样能控制光束219在光盘212上的聚束状态(即光点尺寸)。
数字信号处理器(以下称DSP)235把规定电压经过D/A转换器233输入于差动放大器225的正相输入端,这样可把激光源210的发射强度设定为规定值。从激光源210射出的光束通过耦合透镜215转变成平行光。此平行光通过偏振光束分离器218之后,由聚束透镜216在光盘212上聚束为规定的光点尺寸。图2中由虚线包围的元件构成光传感器(opticalpickup)236。
DSP235把控制信号输出到主轴电动机控制电路214中,电动机213使光盘212以规定的旋转率进行旋转。
该光盘装置200具有用于检测来自光盘212的反射光的光检测器220。来自光盘212的反射光通过聚束透镜216和偏振光束分离器218而入射到光检测器220中。
作为光检测器220,例如可使用四分象限检测器。如图3所示,四分象限检测器具有四个检测区A~D。检测区A~D分别生成并输出入射到各检测区中的光的强度所对应的信号。电流-电压转换放大器221a、221b、221c和221d把来自检测区A~D的输出信号进行电流-电压转换,通过加法器222a和222b生成两个对角和信号。把各对角和信号输入到差动放大器223中,并可由该输出获得聚焦误差信号FE。
再者,由加法器237求出四分象限检测器220的检测区A~D的输出信号的总和。加法器237的输出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LPF)239生成总光量信号AS。通过在高频用加法器238中生成对应于入射到四分象限检测器220中的总光量的信号,并把加法器238的输出信号在包络线检波电路240中进行包络检波,而生成高频包络检波信号RFENV。该RFENV信号通过增益调整及波形均衡处理等处理之后,作为读出记录在光盘212中的信息所用的辅助信号而被利用。例如在上述美国专利第5,831,952号中记载有利用RFENV辅助信号的信息读出方法。
按上述得到的聚焦误差信号FE被输入到DSP235中。DSP235对聚焦误差信号FE进行包括加法、延迟和乘法等数字计算,为了控制聚焦而进行低频增益补偿和增益交叉附近的相位补偿。DSP235把这样得到的聚焦控制信号Fo经过D/A转换器230及加法器228输出到驱动器226中。驱动器226对输入进来的聚焦控制信号Fo进行电流放大,并把该信号Fo输出给推动器217。该信号Fo控制推动器217以使聚束透镜216移动到光束219在光盘212上能成为规定的聚束状态(光点尺寸)的目标位置。就这样可按已有的方法进行聚焦控制。
通过把规定的直流偏压从DSP235经过D/A转换器229和加法器228输入到驱动器226中,能把由于聚焦控制而得到的聚束状态(光点尺寸)调整为所规定的聚束状态。
DSP235把跟踪误差信号通过D/A转换器231输出到驱动器227中。驱动器227放大跟踪误差信号,把它作为跟踪控制信号Tr输出给推动器217。推动器217响应于跟踪控制信号Tr而调整跟踪。在此,又可按已有的方法进行跟踪控制。
在光盘装置200中装入光盘212时,DSP235根据光传感器236的输出信号求出FE、AS及/或RFENV信号的振幅或积分值。在光盘212停止或者旋转的状态下可进行此动作。
然后,识别电路(信息存储媒体识别电路)234被启动,它识别所装入的光盘212是DVD-ROM、DVD-R和DVD-RAM中的哪一种。识别电路234所输出的识别信号包括能表示出所装入的光盘212是再生专用光盘还是记录型光盘的信息。
根据识别电路234所输出的识别信号,DSP235把对应于所装入的光盘212种类的规定的设定值输出到D/A转换器229、230、231及233中。例如,预先把规定的设定值存储到设在DSP235内的存储器中。规定的设定值包括光盘的种类所对应的为再生(及记录)信息所必需的各种参数。所必需的参数例如包括对应于各种光盘的规定的照射强度(或者发射强度)、为获得规定的照射强度的各种设定值(例如,聚焦增益及聚焦平衡参数)、和为识别光盘种类的识别电平值(例如,图6所示的L1:500mV、L2:200mV)。
D/A转换器229、230、231和233把从DSP235输入进来的设定值所对应的规定电压分别输出到各对应的驱动器226、227和224中。驱动器226、227和224根据所输入的信号,以规定的条件驱动推动器217及激光源210。结果,光束219以对应于所装入的光盘212的种类的规定的照射强度照射光盘212。另外,在光盘种类识别动作中,必须把照射强度(激光的发射强度或聚束状态)设定为即使是在可想出的各种光盘之中,由于光照射最易于受到损伤的光盘也不会造成信息损伤的那一照射强度。
以这样设定的照射强度与已有的光盘装置同样地进行聚焦控制及跟踪控制,从而再生记录到光盘212上的信息。
(发射强度控制)下面,将对为得到与所装入的光盘212的种类相对应的照射强度的光束发射强度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图4示出输入给半导体激光元件的驱动电流I(mA)和发射强度P1(mW)的关系。驱动电流超过阈值电流Ith(图4中为50mA)时,激光开始振荡,在给出大于阈值Ith的驱动电流I时,发射强度P1与驱动电流I大小成比例而增大。根据此关系可对激光源的发射强度P1进行控制。
另外,通过使用从激光源210到光盘212的光学系统(聚束光学系统),可对光盘212上的照射强度P2或者P3进行控制。例如,如下面所述那样,通过由聚束光学系统改变聚束状态(光点尺寸),能改变照射强度。此外,在使用多个激光源的情况下,通过由光学系统使从多个激光源射出的光线互相干涉(合成多条光线),也可改变光盘212上的照射强度。
以下,参照图5的流程图说明一个为得到与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相对应的照射强度的光束发射强度的控制方法。
图2所示的光盘装置200的电源开关(图中未示)导通时,光盘装置200进入预置状态(步骤1)。在预置工作中,把光盘装置200的动作参数(激光发射强度、聚焦控制参数等)设定为不管装入哪一种光盘212也不会损伤所记录的信息的那些值。
然后,激光源210被导通,按照初始设定值来发射光束219(步骤2)。其次,使聚束透镜216沿光轴方向移动(步骤3)的同时,识别电路234测量从光传感器236通过A/D转换器232、241、242输入进来的FE、AS及/或RFENV信号的振幅(步骤4),通过把所得到的信号的最大值或规定计算的结果与各设定值进行比较,来识别所装入的光盘212的种类,从而输出光盘识别信号(步骤5)。
在此,参照图6(a)~(c)说明识别电路234的动作原理。图6(a)、图6(b)和图6(c)分别表示聚束透镜216沿光轴方向(与光盘的信息记录面垂直的方向)的位移(横轴)和FE、AS及RFENV信号的振幅(纵轴)的关系。
如图6(a)所示,DVD-ROM、DVD-RAM及DVD-R的FE信号振幅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光盘的反射率因光盘种类的不同而异的缘故。因此,通过把聚束透镜216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同时,测量FE信号强度的变化,并把所得到的FE信号的最大值(振幅)和预设的识别级进行比较,可识别(或决定)所装入的光盘212的种类。例如,如图6(a)所示那样设定识别级L1和L2即可。就是说,FE信号的最大值大于预设的识别级L1时,光盘被识别为DVD-ROM;该最大值小于识别级L1且大于识别级L2时,光盘被识别为DVD-RAM;该最大值小于识别级L2时,光盘则被识别为DVD-R(参照图5中的步骤5)。
再者,如图6(b)和图6(c)所示,通过把聚束透镜216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同时,测量AS信号或者RFENV信号的强度变化,并把所得到的各信号的最大值(振幅)和预设的识别级进行比较,可识别(或决定)所装入的光盘212的种类。例如,如图6(b)所示那样设定识别级M1和M2即可。就是说,AS信号的最大值大于预设的识别级M1时,光盘被识别为DVD-ROM;该最大值小于识别级M1且大于识别级M2时,光盘被识别为DVD-RAM;该最大值小于识别级M2时,光盘则被识别为DVD-R。与此相同,也可如图6(c)所示那样设定识别级N1和N2。就是说,RFENV信号的最大值大于预设的识别级N1时,光盘被识别为DVD-ROM;该最大值小于识别级N1且大于识别级N2时,光盘被识别为DVD-RAM;该最大值小于识别级N2时,光盘则被识别为DVD-R。
另外,分别使用所述FE、AS或RFENV信号也不能够高精度地识别光盘的种类时,通过把FE、AS及RFENV信号中的几个信号组合起来进行计算,并把该计算结果和预设的识别级进行比较,即可提高识别精度。
又,如上所述,从可靠性的观点来说,最好根据从装入的光盘212得到的信息进行光盘212的种类识别。然而,在光盘装置中装入盒装光盘时,也可根据从盒得到的信息进行光盘识别。在识别工作中,可采用已有的方法(例如在上述日本特开平9-312057号公报及美国专利第5,831,952号中所记载的方法)。
如图5中的步骤5所示,从上述识别电路234输出的光盘识别信号表示所装入的光盘212为DVD-ROM时,DSP235把规定的设定值输出给D/A转换器233,来把激光源210的发射强度调整为1.0mW。响应于此,D/A转换器233把与输入进来的设定值对应的电压输出给差动放大器225。激光驱动器224接收来自差动放大器225的信号之后,把对应于DVD-ROM的驱动电流提供给激光源210。
从识别电路234输出的光盘识别信号表示所装入的光盘212为DVD-R时,DSP235把所规定的设定值输出给D/A转换器233来把激光源210的发射强度调整为0.5mV;光盘识别信号表示所装入的光盘212为DVD-RAM时,DSP235同样地把激光源210的发射强度调整为0.8mV。以后的动作是和上述一样的。
另外,由于在DVD-RAM的控制道中记录有再生用激光的强度信息,因此从识别电路234输出的光盘识别信号表示所装入的光盘212为DVD-RAM时,也可不使用上述的存储在存储器等中的预设值,而读出记录在DVD-RAM中的再生用激光的强度信息,并根据所读出的信息来设定激光的照射强度。
根据识别电路234的识别结果来把发射强度设定为与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相对应的规定值之后,和已有的光盘装置一样地进行聚焦控制(图5中的步骤6)、跟踪控制(步骤7)及信息再生动作(步骤8)。
(光点尺寸控制)为了得到与所装入的光盘212的种类对应的照射强度,对光束219的聚束状态(在光盘212上的光点尺寸)进行控制。
DVD-ROM、DVD-RAM及DVD-R光盘的直径都是12cm,但其信息存储容量各不相同,即分别为4.7吉字节、2.6吉字节及3.95吉字节。光盘上的坑(在记录型光盘中又称为“标记”)的大小及最短坑长度也各不相同。DVD-ROM的最短坑长度为0.41μm,即短于DVD-RAM的最短坑长度(0.61μm)和DVD-R的最短坑长度(0.44μm)。从而,在读出动作时,即使设DVD-RAM和DVD-R光盘上的光点尺寸大于DVD-ROM光盘上的光点尺寸,也可保证信号的质量(信噪比)。还有,由于光点尺寸越大,照射强度越小,因此所记录的信息不易于受到由光照射所造成的损伤。另外,由于在DVD-ROM中,信息是被作为物理的坑而记录的,因此其中的信息不会受由于光照射所造成的损伤。
装入的光盘被识别为DVD-ROM时,为了保证读出信号的质量,把光束219在光盘上的光点尺寸调整为最小(聚焦状态),从而读出信息。装入的光盘被识别为DVD-RAM或者DVD-R时,则以各规定的光点尺寸,即通过把各光点尺寸调整为大于读出DVD-ROM时的光点尺寸(散焦状态),来读出信息。并且,又在可进行高密度记录的、最短坑长更短的光盘中,例如,通过设置高性能波形均衡器等再生信号处理器来保证再生信号的质量,并把光点尺寸设定得大,也可避免所记录的信息受到由于光照射所造成的损伤。
下面,参照图7的流程图说明为得到与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相对应的光点尺寸的聚焦控制中目标位置的设定方法。图7中步骤1到步骤4的动作与图5中的步骤1到步骤4相同,因此不再进行其说明。
识别电路234识别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并输出光盘识别信号(步骤5’)。DSP235根据此光盘识别信号把各规定的设定值输出给D/A转换器230及D/A转换器229。这些设定值是为得到光盘的种类所对应的光点尺寸而预先决定的。
图8是光盘上的光斑的示意图。识别电路234输出能表示出所装入的光盘212为DVD-ROM的光盘识别信号(a)时,DSP235往D/A转换器230输出为在光盘212上得到最小的光点尺寸(例如,图8中的直径d1)而预先决定的设定值。另一方面,识别电路234输出能表示出所装入的光盘212为DVD-RAM的光盘识别信号(b)时,DSP235往D/A转换器230输出为在光盘212上得到所规定的光点尺寸(例如,在图8中的直径d2,d2>d1)而预先决定的设定值。再就是,识别电路234输出光盘识别信号(c)来表示所装入的光盘212为DVD-R时,也同样地输出为得到规定的光点尺寸而预先决定的设定值。
D/A转换器230输出与输入进来的设定值对应的控制信号,D/A转换器229输出与输入进来的设定值对应的直流偏压。来自D/A转换器230的控制信号及来自D/A转换器229的直流偏压均被输入到加法器228中,其加法结果被输出给驱动器226。驱动器226根据输入进来的信号来驱动推动器217,这样进行聚焦控制以获得对应于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的照射强度。
之后,与已有的光盘装置同样地进行聚焦控制(图7中的步骤6)、跟踪控制(步骤7)及信息读出(步骤8)。
另外,也可采用已有的学习控制技术等来设定为读出作为基准光盘的DVD-ROM中的信息的聚焦控制中的目标位置,以使颤动、射频或出错率为最小。光点尺寸并非一定要如上所述那样最小(处于聚焦状态)。
(其他控制例)除上述例之外,通过在从激光源到光盘的光路上插入或从该光路上排除能改变光束强度的光学元件,或者通过改变已插入的光学元件的特性,也可对光盘上的照射强度进行控制。作为光学元件,可分别或组合使用滤光器、狭缝、光阑、偏振元件(偏振板或偏振棱镜)、相位补偿元件(相位板)、波长转换器以及波长选择器等。比方说,通过在图2中的偏振光束分离器218和聚束透镜216之间安装偏振板(图中未示),并使偏振板的偏振轴在与光轴垂直的面内进行旋转,能改变穿透偏振板的光束之强度。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为了简单扼要,不考虑到光盘的旋转速度的影响的情况下说明了具有可按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来调整光束在光盘上的照射强度这一机构的光盘装置。但,严格说来,应该把上述说明中的光束在光盘上的照射强度评价为单位面积的光盘所接受的光能。光盘的旋转速度(切线速度)按照光盘的种类分别设定。在光盘装置内所装入的光盘以一定的旋转速度旋转的情况下,单位面积的光盘所接受的光能(单位J)与光盘上的光束强度(单位W)成比例。换句话说,即使在保持一定的光束强度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光盘的旋转速度,也可调节照射到单位面积的光盘上的光能。按照此关系来控制光盘的旋转速度,以便得到与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相对应的规定的光能(照射强度),这样能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为了获得与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相对应的照射强度,也可分别或者组合采用各种技术即,前述的激光源的发射强度控制;光点尺寸的调整;在光路上插入或者从光路上排除能改变光束强度的光学元件,或者光学元件的透射率控制;以及后述的使多条光束互相干涉的技术。
并且,虽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能从再生专用型DVD光盘和记录型DVD光盘之双方中读出信息的光盘装置20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通过使用另一种光源(光束的波长)、聚束光学系统及/或检测系统,也可以得到能从再生专用型CD光盘和记录型CD光盘之双方中读出信息的光盘装置。在该CD用光盘装置中,可采用已有的光源、聚束光学系统及/或检测系统。
(第2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使用两条光束(即两个光源)。在此,除光学系统以外的结构和功能实际上与第1实施例的光盘装置200相同,故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图9表示用在第2实施例的光盘装置中的光学系统的一例。图9中所示的光学系统具有能发射波长为650nm的光束的DVD用光源310a和能发射波长为780nm的光束的CD用光源310b。通过把这些光学系统适用在光盘装置200中,可以得到能从DVD312a(0.6mm厚)及CD312b(1.2mm厚)两种的再生专用型及记录型光盘中读出信息的光盘装置。
通过把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照射强度的控制方法分别适用于两个光源310a及310b,可获得能从再生专用型及记录型CD光盘和再生专用型及记录型DVD光盘中读出信息的光盘装置。在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识别(包括光盘是DVD或CD的哪一种的识别)处理中,实际上可采用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又,可采用上述日本特开平9-312057号公报和美国专利第5,831,952号中所记载的识别方法。直到识别好光盘的种类为止,最好仅把任一个光源处于导通状态。为了避免记录到光盘中的信息受损伤,最好使用长波长(低能量)的CD用光源来识别光盘的种类。还有,在识别了光盘的种类之后,仅使用该被识别的种类所对应的光源即可。
在图9所示的光学系统中,从DVD用激光源310a发射出的光束通过半透明反光镜HM、偏振光束分离器318a、全反光镜TM、透镜317a及物镜316被聚束到光盘312a或312b上。从CD用激光源310b射出的光束由衍射光栅GR分解成三条光束(0级和±1级光束)之后,通过转换透镜(relay lens)319、偏振光束分离器318a、全反光镜TM、透镜317a及物镜316被聚束到光盘312a或312b上。从光盘312a或312b反射来的光束被引导在光检测器(例如,OEIC光电集成电路)311中。另外,按照光盘装置的用途,并/或考虑到光学系统的安装空间大小等,可适宜改变图9中所示的结构。
在第1实施例及第2实施例中,根据来自所装入的光盘本身的信息进行了光盘的种类识别,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采用光盘装入在盒中且不让使用者从盒中取出的结构时,根据来自盒的信息识别光盘的种类也可得到充分高的可靠性。图10中所示的内装有光盘312的盒300在盒主体315上具备光盘识别标记320。作为光盘识别标记320可采用孔、凹陷部或凸出部。此时,光盘装置应该包括能根据光盘识别标记识别光盘种类的机构。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装置可适用于电脑。图11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脑400。电脑400包括内装有信息处理用运算电路(图中未示)的本体410、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装置420以及显示器430。运算电路对从光盘装置420内所装入的光盘422中读出的信息进行处理。由于电脑400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装置420,因此,不管装入再生专用光盘(例如,DVD-ROM)或记录型光盘(例如,DVD-RAM)中的哪一种,也在不会破坏记录在光盘中的数据的情况下,可读出数据。并且,通过采用第2实施例的光盘装置作光盘装置420,便能从CD及DVD双方之中读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两个光源使用了DVD用光源310a和CD用光源310b,但代替此,也可采用两个同一种光源(即DVD用光源或CD用光源)。此时,通过使来自两个光源的光束互相干涉,可对光盘上的光束之照射强度进行控制。通过改变图9中所示的光学系统,可容易制成使用波长相等的两个光源的光学系统。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装置能识别装在光盘装入部中的光盘是记录型光盘还是再生专用光盘,根据该识别结果即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来改变光束在光盘上的照射强度,因此,能从记录型光盘和再生专用光盘的双方之中读出信息。还有,通过调整来自光源的光的发射强度、聚束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光点尺寸),或者通过在光路中插入光学元件、把它从光路中排除、或者改变光学元件的透射率,来调整光盘上的照射强度。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制成能从再生专用光盘和记录型光盘的双方之中读出信息的光盘装置。并且,通过采用CD用光源和DVD用光源,能从CD及DVD之双方中读出信息。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装置可应用在电脑和DVD录放设备、CD录放设备、MD录放设备及CD盒式收录两用机等AV机器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用于装入光盘的光盘装入部;设置在所述光盘装入部内所装入的光盘和所述光源之间,用于聚集从所述光源射出来的光束的聚束光学系统;以及用于生成光盘识别信号的识别电路,该信号包含能表示出装在所述光盘装入部内的光盘是记录型光盘还是再生专用光盘的信息,该光盘装置还包括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所述光束在所述光盘上的照射强度的照射强度调整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射强度调整机构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发射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射强度调整机构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在所述光盘上的光点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射强度调整机构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把能改变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的强度的光学元件插入在从所述光源到所述光盘的光路中或者从该光路中排除,或者改变所述光学元件的透射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电路根据来自装在所述光盘装入部内的光盘的信号来识别所述光盘的种类,根据该识别结果输出所述识别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盘识别信号表示记录型光盘时,所述照射强度调整机构把所述光束在所述光盘上的照射强度调整得比所述光盘识别信号表示再生专用光盘时的所述光束在所述光盘上的照射强度小。
7.一种电脑,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和用于处理要记录到所述光盘装置中的信息及/或来自所述光盘装置的被再生的信息的运算电路。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能从再生专用型和记录型光盘中读出信息的光盘装置及内装该装置的电脑。该装置包括光源、光盘装入部、可在光盘上聚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的聚束光学系统、可生成包含能表示装在光盘装入部内的光盘是记录型还是再生专用型的信息的光盘识别信号的识别电路、以及根据光盘识别信号改变光束在光盘上的照射强度的照射强度调整机构。本发明的电脑包括如上构成的光盘装置和用于处理要记录到上述光盘装置中的信息及/或从该装置中读出的信息的运算电路。
文档编号G11B7/125GK1235340SQ9910623
公开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6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13日
发明者紫原哲也, 渡边克也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