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录音机飞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9194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录音机飞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录音机中的飞轮。
录音机飞轮由驱动磁带的塑料皮带轮上固定作为配重的金属板共同构成。皮带轮是并列为一体的大轮和小轮,小轮内侧有多个径向凸出的夹持片,某一个夹持片前端弯折呈钩状为卡止片。金属板的中孔边缘有多个径向的可使夹持片通过的凹口,金属板上有与凹口错位的卡止孔。装配时,金属板的凹口对正夹持片,其中孔套过小轮使金属板一侧壁面贴紧大轮的侧壁,然后转动金属板使夹持片压紧金属板、卡止片卡入金属反的卡止孔中,使两者固紧,如

图1。
皮带轮与金属板的轴向间隙需控制得非常严格。如果两者有间隙,则工作时转动不平稳,将导致录音机录、放音失真。如果两者无间隙(过盈),则装配时金属板挤迫夹持片、卡止片向外挠起,如图2箭头指处。夹持片、卡止片变形较大时极易断裂使皮带轮报废。另外,皮带轮与金属板配合间隙很小或无间隙,装配时两者相对转动的摩擦阻力很大,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助力,还需专门的夹具定位及控制转动角度,装配作业的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给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装配作业方便的录音机飞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录音机飞轮由塑料皮带轮和金属板构成,皮带轮由大轮和小轮并列为一体,皮带轮的大轮内侧壁面上有两个以上圆周均布的凸台,凸台的高度稍大于金属板的厚度,金属板上开有与皮带轮的凸台位置对应的铆接孔,金属板贴紧大轮的内侧壁面,凸台的端头从铆接孔伸出,即凸台为塑料铆钉,凸台端头扩展变形将皮带轮和金属板铆接固紧。
所述的录音机飞轮,在塑料皮带轮上制出凸台,以凸台为铆钉,金属板贴紧皮带轮后对凸台端头加热同时施压,凸台的端头受热、受压即扩展变形可将皮带轮和金属板铆接固紧。装配中对凸台加热施压一般几秒钟即可完成,装配作业简单,效率高。由于皮带轮与金属板采用铆接的方式,而不必在皮带轮上制出夹持片及卡止片,可使皮带轮的结构简单并使制做皮带轮的塑料模具大大简化,降低精度要求,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在装配过程中既不会产生夹持片或卡止片断裂造成皮带轮报废,又操作简单。
图1先有技术的飞轮装配图;图2先有技术的飞轮装配图;图3所述飞轮的金属板主视图;图4所述飞轮的皮带轮主视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所述飞轮装配图;图7是所述飞轮未固紧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所述飞轮固紧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皮带轮2由大轮2b和小轮2a并列为一体而成,皮带轮的大轮2b内侧壁面上有三个圆周均布的凸台3(凸台可以是两个或更多),金属板1上有三个位置相应的铆接孔5。因凸台3紧靠小轮2a的外径边缘,金属板1的中孔1a可套过小轮2,所以金属板1上的铆接孔5是中孔边缘的凹口。金属板1贴紧大轮2b的内侧壁面,凸台3的端头从铆接孔5伸出,如图7。通过热压或超声波焊接等方式使凸台3的端头扩展变形如图8,将皮带轮2和金属板1固紧。
权利要求1.一种录音机飞轮,由塑料皮带轮(2)和金属板(1)构成,皮带轮(2)由大轮(2b)和小轮(2a)并列为一体,其特征在于皮带轮(2)的大轮(2b)内侧壁面上有两个以上圆周均布的凸台(3),凸台的高度稍大小于金属板(1)的厚度,金属板(1)上开有与皮带轮(2)的凸台(3)位置对应的铆接孔(5),金属板(1)贴紧大轮(2b)的内侧壁面,凸台(3)的端头从铆接孔(5)伸出,即凸台(3)为塑料铆钉,凸台(3)端头扩展变形将皮带轮(2)和金属板(1)铆接固紧。
专利摘要一种录音机飞轮,由塑料皮带轮和金属板配重组成,皮带轮的大轮内侧壁面上有两个以凸台,金属板上与凸台相应位置开有铆接孔,凸台的端头从铆接伸出且扩展变形将皮带轮与金属板铆接固紧。所述的飞轮较之先有的录音机飞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装配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G11B15/26GK2383183SQ9923647
公开日2000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1日
发明者李庆云 申请人:李庆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