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接头以及生产该接头的方法

文档序号:6910325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凸接头以及生产该接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凸接头(male terminal fitting),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接触突出部的的凸接头以及生产这种接头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有多种努力去研制这种类型的凸接头,该接头带有如图1和2所示的板状接触突出部。在这种凸接头中,首先通过在研制台冲压导电的薄金属板然后将薄金属板弯曲成最终产品而制成板状接触部1。具体地说,板状接触突出部1包括一细长的基板组件2和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它相对基板组件的一端横向地延伸并折叠成位于基板组件2上。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的梢端3a还朝基板组件2折叠,因此,形成了管状部4。中空部4的存在能使板状接触突出部1即使在使用薄板材料时也具有预定的厚度L1。
但是,由于在形成朝向基板组件2的重叠的折叠板状组件3时在内部形成管状部4,故基本组件2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的中心部分会分别沿深度L2、L3塌陷,因为,在形成操作期间有外部压力施加于所述中心部分,如图2所示。
由于有这种变形,基板组件2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不具有预定的平直度,从而导致与相联凹接头的啮合璧面的接触面面积减少,电接触的可靠性会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业已提出了另一种研制凸接头的尝试,图3和4示出了所述接头的板状接触突出部,其中,如日本专利临时文件10-3956号所述,基板组件带有纵向延伸部7,它向后折叠以形成一重叠的结构,在该结构上,重叠板组件6、6向内折叠以便位于重叠结构上。利用这种结构,即使板状接触突出部施加有外部压力,与重叠板组件6、6相层叠的重叠结构7的存在也会避免基板组件2和重叠板组件6、6的中心部分塌陷。
但是,就日本专利临时文件中提出的特殊结构而言,相对基板组件的梢端纵向延伸的纵向延伸部7的存在需要宽度显著增大的细长板状材料,从而增加了材料成本并且增加了材料浪费。
此外,用于使纵向延伸部7弯曲从而使其向后折叠至基板组件5的弯曲步骤的存在反映出弯曲形成步骤数量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凸接头的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凸接头以及生产该接头的方法,所述接头能可靠地确保基板组件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的平直度,同时能按低材料成本和低生产成本来生产上述凸接头。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凸接头(终端配合件),该接头包括一板状接触突出部,它形成在所述凸接头的一侧,以便与凹接头相啮合;以及,一导体夹持部,它位于所述凸接头的另一侧,以便夹持住电线的导体,其中,所述板状接触突出部包括一基板组件,它相对上述导体夹持部按细长的板状纵向地延伸;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它相对上述基板组件的一侧横向延伸并折叠成与所述基本组件相重叠;以及,一平直度保证板组件,它与上述基板组件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相重叠,以便分别增强上述基板组件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的平直状态。
依照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凸接头,该接头包括一板状接触突出部,它形成在所述凸接头的一侧,以便与凹接头相啮合;以及,一导体夹持部,它位于所述凸接头的另一侧,以便夹持住电线的导体,其中,所述板状接触突出部包括一基板组件,它相对上述导体夹持部按细长的板状纵向地延伸;一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它相对上述基板组件的一侧横向延伸并沿朝向上述基板组件的另一端的一个方向折叠成与所述基本组件相重叠;以及,一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它在靠近所述基板组件的另一端的位置处相对上述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延伸并沿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向后折叠成与上述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相重叠;并且,所述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用作平直度保证板组件,以便分别确保上述基板组件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的平直状态。
依照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凸接头,该接头包括一板状接触突出部,它形成在所述凸接头的一侧,以便与凹接头相啮合;以及,一导体夹持部,它位于所述凸接头的另一侧,以便夹持住电线的导体,其中,所述板状接触突出部包括一基板组件,它相对上述导体夹持部按细长的板状纵向地延伸;一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它相对上述基板组件的一侧横向延伸并沿朝向上述基板组件的另一端的一个方向折叠成与所述基板组件相重叠;以及,一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它相对上述基板组件的另一端延伸并沿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向后折叠成与所述基板组件相重叠,并且,所述基板组件用作平直度保证板组件,以便分别确保上述第一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的平直状态。
换句话说,依照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凸接头,该接头包括板状接触装置,它形成在所述凸接头的一侧,以便与凹接头相啮合;以及,导体夹持装置,它位于所述凸接头的另一侧,以便夹持住电线的导体,其中,所述板状接触装置包括基体装置,它相对上述导体夹持装置按细长的板状纵向地延伸;重叠的折叠装置,它相对上述基体装置的一侧横向延伸并折叠成与所述基体装置相重叠;以及,平直度保证板装置,它与上述基体装置和重叠的折叠装置相重叠,以便分别增强基体装置和重叠的折叠装置的平直状态。
依照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凸接头,该接头包括板状接触装置,它形成在所述凸接头的一侧,以便与凹接头相啮合;以及,导体夹持装置,它位于所述凸接头的另一侧,以便夹持住电线的导体,其中,所述板状接触装置包括基体装置,它相对上述导体夹持装置按细长的板状纵向地延伸;第一重叠的折叠装置,它相对上述基体装置的一侧横向延伸并沿朝向上述基体装置的另一端的一个方向折叠成与所述基体装置相重叠;以及,第二重叠的折叠装置,它在靠近所述基体装置的另一端的位置处相对上述第一重叠的折叠装置延伸并沿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向后折叠成与上述第一重叠的折叠装置相重叠;并且,所述第一重叠的折叠装置用作平直度保证板组件,以便分别确保上述基体装置和第二重叠的折叠装置的平直状态。
依照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凸接头,该接头包括板状接触装置,它形成在所述凸接头的一侧,以便与凹接头相啮合;以及,一导体夹持装置,它位于所述凸接头的另一侧,以便夹持住电线的导体,其中,所述板状接触装置包括一基体装置,它相对上述导体夹持装置按细长的板状纵向地延伸;第一重叠的折叠装置,它相对上述基体装置的一侧横向延伸并沿朝向上述基体装置的另一端的一个方向折叠成与所述基体装置相重叠;以及,第二重叠的折叠装置,它相对上述基体装置的另一端延伸并沿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向后折叠成与所述基体装置相重叠,并且,所述基体装置用作平直度保证板装置,以便分别确保上述第一和第二重叠的折叠装置的平直状态。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第一凸接头生产方法包括准备一由细长的导电金属板构成的坯板;冲压上述细长的导电金属板,以便形成处于展开状态的多个顺序排列的接头,这些接头成整体地连接于承载件,所述每个接头均包括一导体夹持部,它相对上述承载体延伸;一夹持体,它与上述导体夹持部相连;以及,一板状接触突出部,它由通过上述夹持体相对所述导体夹持部纵向延伸的基板组件、相对上述基板组件的一侧横向延伸的平直度保证板组件以及相对上述基板的另一侧横向延伸的重叠的折叠板组件构成;以及将上述导体夹持部、夹持体和板状接触突出部形成为相应的最终形状,其中,在上述形成步骤之后,所述平直度保证板与上述重叠的折叠组件相重叠,以便分别确保所述基板组件和重叠板组件的平直状态。
本发明的第二凸接头生产方法包括准备一由细长的导电金属板构成的坯板;冲压上述细长的导电金属板,以便形成处于展开状态的多个顺序排列的接头,这些接头成整体地连接于承载件,所述每个接头均包括一导体夹持部,它相对上述承载体延伸;一夹持体,它与上述导体夹持部相连;以及,一板状接触突出部,它由通过上述夹持体相对所述导体夹持部纵向延伸的基板组件、相对上述基板组件的一侧横向延伸的第一重叠板组件以及相对上述基板的另一侧横向延伸的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构成;以及将上述连接部、夹持体和板状接触突出部形成为相应的最终形状,其中,在上述形成步骤之后,所述基板组件与上述第一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相重叠并用作平直度保证板,以便分别确保所述第一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的平直状态。
本发明的第三凸接头生产方法包括准备一由细长的导电金属板构成的坯板;冲压上述细长的导电金属板,以便形成处于展开状态的多个顺序排列的接头,这些接头成整体地连接于承载件,所述每个接头均包括一导体夹持部,它相对上述承载体延伸;一夹持体,它与上述导体夹持部相连;以及,一板状接触突出部,它由通过上述夹持体相对所述导体夹持部纵向延伸的基板组件、相对上述基板组件的一侧横向延伸的平直度保证板以及相对上述基板的另一侧横向延伸的重叠的折叠板组件构成;以及,将上述导体夹持部、夹持体和板状接触突出部形成为相应的最终形状,其中,在上述形成步骤之后,所述平直度保证板与上述基板组件和重叠的折叠组件相重叠,以便分别确保所述基板组件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的平直状态。


图1是说明相关技术的凸接头的接触突出部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它用于说明相关技术的凸接头的接触突出部;图3是说明相关技术的另一种凸接头的接触突出部的透视图;图4是说明图3所示的另一种凸接头的呈部分展开形式的接触突出部;
图5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凸接头的透视图;图5B是沿图5A的I-I线的剖面图;图6是说明两个凸接头的平面图,示出了一个接头处于最终的完成阶段,另一个接头处于展开阶段。
图7是沿图6的VII-VII线的剖面图;图8A至8C是板状接触突出部的与图5B相类似的剖面图,它用于说明因回弹作用而形成的间隙S’的状态;图9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凸接头的平面图;图9B是图9A所示的凸接头的侧视图;图9C是沿图9B的线IX-IX的剖面图;图10A是本发明第三最佳实施例的凸接头的平面图;图10B是图10A所示的凸接头的侧视图;图10C是沿图10B的X-X线的剖面图;图11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凸接头的平面图;图11B是图11A所示的凸接头的侧视图;图11C是沿图11B的XI-XI线的剖面图;以及图11D是沿图11B的XII-XII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以下参照图5A和5B以及图6和7说明实现本发明凸接头生产方法的本发明第一最佳实施例的凸接头。图5A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凸接头10的透视图。图5B是沿图5A的I-I线的剖面图。图6是说明形成操作之后并处于展开状态的第一最佳实施例的凸接头。图7是沿图6的VII-VII线的剖面图。
如图5A、5B、6和7所示,通过从铝合金或铜合金制成的细长导电金属板冲压出处于展开状态的接头部件然后将接头部件挤压成型成最终形状的凸接头10而形成凸接头10。
凸接头10的一端形成有板状接触突出部11,它沿纵向方向延伸,以便与凹接头相啮合,凸接头10的另一端形成有导体夹持部12,以便夹持住电线(未示出)的导体。位于板状接触部11与导体夹持部12之间的是夹持体13。
板状接触突出部11包括一基板组件14,它相对导体夹持部12是细长的;一重叠的折叠组件15,它沿基板组件14的一侧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折叠成与基板组件14相重叠;以及,一平直保证板组件16,它沿基板组件14的另一侧延伸并折叠成与基板组件14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15相重叠;按卷筒形形成上述组件部分。
平直度保证板组件16用作一核心部件,以便分别使基板组件14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15保持于平直状态。如图6所示,基板组件14与夹持体13、导体夹持部12及承载件17相连续并形成了夹持体13和导体夹持部12的底壁部。此外,基板组件14的梢端与一基本上呈三角形的舌状物18成整体,所述舌状物沿纵向方向定向,基板组件14的三角形舌状物18与形成在重叠的折叠板组件15的梢端处的另一个三角形舌状物18弯曲成彼此相重叠的状态,以便形成一导向部19。
重叠的折叠板组件15包括一纵向延伸的侧板部件20,它相对基板组件14的一侧在与其基本上相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以及,一顶板部件21,它与侧板部件20相连续并相对侧板组件20以基本上平行与基板组件14的方式延伸,平直度保证板组件16与基板组件14及顶板部件14相重叠,以便形成为卷筒结构。
此外,导体夹持部12形成有第一对填隙部22、22以及第二对填隙部23、23,所述第一对填隙部用于夹持住电线的包皮,所述第二对填隙部用于夹持住电线的导体。再有,在用填隙部22、22、23、23进行用于夹持住电线的导体和包皮的填隙操作时,电线的导体电连接于凸接头10。
形成在板状接触突出部11与导体夹持部12之间的夹持体13具有管状结构,其两侧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夹持突出部24、24。夹持体13被夹持在接收凸接头10的连接器罩的接头接收箱的内壁上,从而避免了从接头接收箱中移去凸接头10。
图6示出了凸接头10,它们是通过弯曲成型而形成的,在弯曲操作之前,凸接头形成为展开状态,将两个凸接头10显示为与承载件17相连。在完成了成型操作之后,在最终的步骤中从承载件上拆下凸接头。首先在展开的状态下按给定的宽度从细长连续的导电板材选择冲压出大量链式排列的接头10,然后,将这些接头形成为如图5A所示的最终产品。为此,在相邻的凸接头之间存在有所谓的空白区,它构成了浪费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平直度保证板组件16形成为相对连接部12的梢端纵向延伸,那么,就需要有宽度增加的细长板材料,从而会最终增加浪费的空白区。
就凸接头10的特殊结构而言,位于基板组件14与重叠的折叠板组件15之间的平直度保证板组件16的存在会使得导体夹持部12具有增加的强度。因此,即使板状接触部11经受外部压力,基板组件14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15也不会变形,从而防止了接触突出部的中心区域变形,因此能使基板组件14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15分别保持预定的平直状态,以便获得与相联凹接头的可靠电接触。
还有,形成在基板组件14的另一端处的平直度保证组件16的存在能减少在冲压操作过程中导致的浪费材料,最终降低了材料成本。
此外,在进行弯曲操作时,在不向内弯曲基板组件14的梢端的情况下折叠基板组件14的另一侧,从而便于弯曲成型。
再有,在上述最佳实施例的凸接头10中,由于平直度保证板组件16在截面上呈筒形地与基板组件14和顶板部件21相重叠,故会因相应弯曲区域内产生的回弹作用而存在有某些在平直度保证板组件16与基板组件14和顶板部件21之间形成有小间隙S’的情况。
图8A示出了分别在平直度保证板组件16与基板组件14和顶板部件21之间形成有小间隙S’的状态。图8B示出了分别在平直度保证板组件16与基板组件14之间形成有小间隙S’的状态。图8C示出了分别在平直度保证板组件16与顶板部件21之间形成有小间隙S’的状态。
因此,即使在存在有形成在平直度保证板组件16、基板组件14和顶板部件21之间的这种小间隙S’的情况下,空间S也是非常小的。还有,用在截面上呈筒形地与基板组件14和顶板部件21相重叠的平直度保证板组件16所确保的平直状态的存在,能使得板状接触突出部11具有显著增加了的强度。因此,即使在板状接触突出部11遇到外部压力时,也不会在基板组件14和顶板部件21上引起变形,同时,能防止板状接触突出部的中心区域塌陷。
在上述第一最佳实施例中,尽管将平直度保证板组件16显示并说明为相对基板组件14的另一侧延伸,但是,也可以将平直度保证板组件修改成相对重叠的折叠板组件15延伸。
此外,在图5B中,将空间S显示和说明为形成在平直度保证板组件16的梢端与侧板部件20之间,空间S最好具有尽可能小的的值,以便增加平直度保证板组件16的用于支承顶板部件21的表面面积。
以下参照图9A至9C详细说明本发明第二最佳实施例的凸接头。
图9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凸接头30的平面图。图9B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凸接头30的侧视图,图9C是沿图9B的线IX-IX的剖面图。
在图9A至9C所示的第二最佳实施例中,板状接触突出部31包括一基板组件34,它相对导体夹持部32纵向地延伸并且由细长的金属板构成;一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5,它相对基板组件34的一侧横向延伸并折叠成与基板组件34相重叠;以及,一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6,它相对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5以基本上与之相平行的方式延伸并与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5相重叠,从而在截面上形成了基本上的S形。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5具有与第一最佳实施例的平直度保证板组件16相同的功能,以便分别确保基板组件34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6的平直状态。
再有,除板状接触突出部31以外,第二最佳实施例的凸接头30在结构上具有与第一最佳实施例相类似的形状。如图9B所示,基板组件34与导体夹持部32和夹持体33的底壁相连续并与承载件相连。还有,基板组件34的梢端与基本上为三角形的舌状物38成整体,舌状物38靠按同样形状形成在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6的梢端处的基本上为三角形的舌状物38弯曲,以便形成为一导向部19。
利用上述这种结构,由于凸接头30是由介于基板组件35与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6之间的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5构成的,故导体夹持部32具有增加了的强度。所以,即使在挤压成型操作过程中向凸接头30施加有外部压力,也不会在基板组件34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6上引起变形,同时,能防止接触突出部的中心区域塌陷。因此能使基板组件34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6以可靠的方式具有显著增加了的强度。
还有,用作平直度保证板组件的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6形成为相对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5以基本上平行于基板组件34的方式延伸,从而能减少浪费材料,同时避免增加材料成本。
再有,在凸接头30中,平面形状保证板组件36、基板组件34以及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36在截面以基本上呈S形的方式彼此相重叠。因此,在板状接触突出部31紧密嵌进凹接头时,能利用相应折叠部分的回弹作用以可靠的方式在板状接触突出部31与凹接头之间确保电接触。
以下连同图10A至10C说明第三最佳实施例的凸接头。
图10A是说明第三最佳实施例的凸接头40的平面图。图10B是第三最佳实施例的凸接头40的侧视图,图10C是沿图10B的X-X线的剖面图。
在图10A至10C所示的第三最佳实施例中,板状接触突出部41包括一基板组件44,它相对导体夹持部42纵向地延伸并且由细长的金属板构成;一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45,它相对基板组件44的一侧横向延伸并折叠成与基板组件44相重叠;以及,一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46,它相对基板组件44的另一侧横向延伸并以与之基本上平行的的方式沿与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45相反的方向与基板组件44相重叠,从而在截面上形成了基本上的S形。用作平直度保证板组件的基板组件44能分别确保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45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46具有预定的平直状态。
此外,除板状接触突出部41以外,第二(原文有误,应为第三---译注)最佳实施例的凸接头40在结构上具有与第一最佳实施例相类似的形状。如图10B所示,基板组件44与导体夹持部42和夹持体43的底壁相连续并与承载件相连。还有,基板组件44的梢端与基本上为三角形的舌状物48成整体,舌状物48靠按同样形状形成在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46的梢端处的基本上为三角形的舌状物48弯曲,以便形成为一导向部49。
利用上述这种结构,由于凸接头40是由重叠在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45与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46之间的基板组件44构成的,故导体夹持部42具有增加了的强度。所以,即使在挤压成型操作过程中向凸接头40施加有外部压力,也不会在第一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45、46上引起变形,同时,能防止接触突出部的中心区域塌陷。因此能使第一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45、46以可靠的方式具有显著增加了的强度。
还有,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46形成为相对基板组件44的一侧延伸,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46形成为相对基板组件44的另一侧延伸,从而能减少浪费材料,同时避免增加材料成本。
再有,在凸接头40中,用作平直度保证板组件的基板组件44按三层的方式重叠于第一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45、46之间,以便在截面形成基本上呈S形的结构。因此,在板状接触突出部41紧密嵌进凹接头时,能利用相应弯曲部分的回弹作用以可靠的方式在板状接触突出部41与凹接头之间确保电接触。
以下连同图11A至11D说明第四最佳实施例的凸接头。
图11A是说明第四实施例的凸接头50的平面图。图11B是第四最佳实施例的凸接头50的侧视图,图11C是沿图11B的XI-XI线的剖面图。图11D是沿图11A的XII-XII线的导向部的放大剖面图。
在图11A至11D所示的第四最佳实施例中,板状接触突出部51包括一基板组件54,它相对导体夹持部52纵向地延伸并且由细长的金属板构成;一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55,它相对基板组件54的一侧横向延伸并折叠成与基板组件54相重叠;以及,一平直度保证板组件56,它相对基板组件54的另一侧横向延伸并与基板组件54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5相重叠,从而在截面上形成了基本上的筒形。平直度保证板组件56能分别确保基板组件54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55具有预定的平直状态。
此外,如图11D所示,如在板状接触突出部51中所作的那样,用基板组件54、重叠的折叠放组件55以及平直度保证板组件56将导向部59形成为筒形。
再有,按锥形来形成导向部59,所述雏形具有两对相反的表面,这些表面呈朝向相应梢端的锥形。
此外,除导向部59以外,第四最佳实施例的凸接头50在结构上具有与第一最佳实施例相类似的形状。如图11B所示,基板组件54与导体夹持部52和夹持体53的底壁相连续并与承载件相连。
利用上述这种结构,由于凸接头50是由与基板组件54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55相重叠的平直度保证板组件56构成的,故不会在内部形成空间,从而使导向部59具有增加了的强度。因此,在挤压成型操作过程中可去除用于使导向部59的梢端弯曲的弯曲步骤,从而能防止基板组件54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55变形。
再有,即使将凸接头50重复地嵌进凹接头,强度增加了的导向部的存在也能防止导向部59变形。
在上述第四最佳实施例中,尽管将平直度保证板组件56显示并说明为相对基板但件54的另一侧延伸,但平直度保证板组件也可相对重叠的折叠板组件55延伸。
本文引用了提交日期为2001年8月8目的日本申请书第2001-238137号的全部内容。
尽管参照本发明的特定最佳实施例显示并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例,本技术的专家可根据本公开的全部内容来形或多种其它的改变形式、改进形式和变化形式。参照后附权利要求限定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凸接头,该接头包括一板状接触突出部,它形成在所述凸接头的一侧,以便与凹接头相啮合;以及一导体夹持部,它位于所述凸接头的另一侧,以便夹持住电线的导体;其中,所述板状接触突出部包括一基板组件,它从上述导体夹持部按细长的板状纵向地延伸;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它从上述基板组件的一侧横向延伸,并折叠成与所述基本组件相重叠;以及,一平直度(flatness)保证板组件,它与上述基板组件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相重叠,以便分别确保上述基板组件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的平直状态。
2.如权利要求1的凸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包括一侧板部件,它从上述基板组件一侧在基本上垂直于该基板组件的平面内向上延伸;以及,一顶板部件,它相对上述侧板部件在基本上平行于上述基板组件的平面内延伸;其中,所述平直度保证板组件与上述基板组件和顶板部件相重叠。
3.如权利要求2的凸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接触突出部具有形成有导向部的梢端,所述导向部由基本上为矩形的彼此相对向弯曲的舌状部构成。
4.如权利要求2的凸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度保证板组件、基板组件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在截面上形成为基本上为筒形。
5.如权利要求2的凸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形接触突出部具有形成有锥形导向部的梢端。
6.一种凸接头,该接头包括一板状接触突出部,它形成在所述凸接头的一侧,以便与凹接头相啮合;以及,一导体夹持部,它位于所述凸接头的另一侧,以便夹持住电线的导体;其中,所述板状接触突出部包括一基板组件,它从上述导体夹持部按细长的板状纵向地延伸;一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它从上述基板组件的一侧横向延伸,并沿朝向上述基板组件的另一端的一个方向折叠成与所述基板组件相重叠;以及,一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它在靠近所述基板组件的另一端的位置处从上述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延伸,并沿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向后折叠成与上述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相重叠;并且所述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用作平直度保证板组件,以便分别确保上述基板组件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的平直状态。
7.如权利要求6的凸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接触部具有形成有导向部的梢端,所述导向部由基本上为矩形的彼此相对向弯曲的突出部构成。
8.如权利要求6的凸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组件和以及第一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在截面上形成为基本上为S形。
9.如权利要求6的凸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形接触突出部具有形成有锥形导向部的梢端。
10.一种凸接头,该接头包括一板状接触突出部,它形成在所述凸接头的一侧,以便与凹接头相啮合;以及一导体夹持部,它位于所述凸接头的另一侧,以便夹持住电线的导体,其中,所述板状接触突出部包括一基板组件,它从上述导体夹持部按细长的板状纵向地延伸;一第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它从上述基板组件的一侧横向延伸,并沿朝向上述基板组件的另一端的一个方向折叠成与所述基板组件相重叠;以及,一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它从上述基板组件的另一端延伸,并沿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向后折叠成与所述基板组件相重叠,并且所述基板组件用作平直度保证板组件,以便分别确保上述第一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的平直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的凸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接触部具有形成有导向部的梢端,所述导向部由基本上为矩形的彼此相对向弯曲的舌状部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0的凸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组件以及第一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在截面上形成为基本上为S形。
13.如权利要求10的凸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形接触部具有形成有锥形导向部的梢端。
14.一种凸接头,该接头包括板状接触装置,它形成在所述凸接头的一侧,以便与凹接头相啮合;以及导体夹持装置,它位于所述凸接头的另一侧,以便夹持住电线的导体;其中,所述板状接触装置包括基体装置,它从上述导体夹持装置按细长的板状纵向地延伸;重叠的折叠装置,它从上述基体装置的一侧横向延伸并折叠成与所述基体装置相重叠;以及,平直度保证板装置,它与上述基体装置和重叠的折叠装置相重叠,以便分别确保基体装置和重叠的折叠装置的平直状态。
15.一种凸接头,该接头包括板状接触装置,它形成在所述凸接头的一侧,以便与凹接头相啮合;以及导体夹持装置,它位于所述凸接头的另一侧,以便夹持住电线的导体;其中,所述板状接触装置包括基体装置,它从上述导体夹持装置按细长的板状纵向地延伸;第一重叠的折叠装置,它从上述基体装置的一侧横向延伸,并沿朝向上述基体装置的另一端的一个方向折叠成与所述基体装置相重叠;以及,第二重叠的折叠装置,它在靠近所述基体装置的另一端的位置处从上述第一重叠的折叠装置延伸并沿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向后折叠成与上述第一重叠的折叠装置相重叠;并且所述第一重叠的折叠装置用作平直度保证板组件,以便分别确保上述基体装置和第二重叠的折叠装置的平直状态。
16.一种凸接头,该接头包括板状接触装置,它形成在所述凸接头的一侧,以便与凹接头相啮合;以及一导体夹持装置,它位于所述凸接头的另一侧,以便夹持住电线的导体;其中,所述板状接触装置包括一基体装置,它从上述导体夹持装置按细长的板状纵向地延伸;第一重叠的折叠装置,它从上述基体装置的一侧横向延伸,并沿朝向上述基体装置的另一端的一个方向折叠成与所述基体装置相重叠;以及,第二重叠的折叠装置,它从上述基体装置的另一端延伸,并沿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向后折叠成与所述基体装置相重叠,并且所述基体装置用作平直度保证板装置,以便分别确保上述第一和第二重叠的折叠装置的平直状态。
17.一种生产凸接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准备一由细长的导电金属板构成的坯板;冲压上述细长的导电金属板,以便形成处于展开状态的多个顺序排列的接头,这些接头成整体地连接于承载件,所述每个接头均包括一导体夹持部,它从上述承载体延伸;一夹持体,它与上述导体夹持部相连;以及,一板状接触突出部,它由通过上述夹持体从所述导体夹持部纵向延伸的基板组件、从上述基板组件的一侧横向延伸的平直度保证板组件以及从上述基板的另一侧横向延伸的重叠的折叠板组件构成;以及将上述导体夹持部、夹持体和板状接触突出部形成为相应的最终形状;其中,在上述形成步骤之后,所述平直度保证板与上述重叠的折叠组件相重叠,以便分别确保所述基板组件和重叠板组件的平直状态。
18.一种生产凸接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准备一由细长的导电金属板构成的坯板;冲压上述细长的导电金属板,以便形成处于展开状态的多个顺序排列的接头,这些接头成整体地连接于承载件,所述每个接头均包括一导体夹持部,它相对上述承载体延伸;一夹持体,它与上述导体夹持部相连;以及,一板状接触突出部,它由通过上述夹持体从所述导体夹持部纵向延伸的基板组件、从上述基板组件的一侧横向延伸的第一重叠板组件以及从上述基板的另一侧横向延伸的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构成;以及将上述导体夹持部、夹持体和板状接触突出部形成为相应的最终形状;其中,在上述形成步骤之后,所述基板组件与上述第一和第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相重叠并用作平直度保证板件,以便分别确保所述基板组件和第一和第二折叠板组件的平直状态。
19.一种生产凸接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准备一由细长的导电金属板构成的坯板;冲压上述细长的导电金属板,以便形成处于展开状态的多个顺序排列的接头,这些接头成整体地连接于承载件,所述每个接头均包括一导体夹持部,它从上述承载体延伸;一夹持体,它与上述连接部相连;以及,一板状接触突出部,它由通过上述夹持体从所述导体夹持部纵向延伸的基板组件、从上述基板组件的一侧横向延伸的平直度保证板以及从上述基板的另一侧横向延伸的重叠的板组件构成;以及将上述导体夹持部、夹持体和板状接触突出部形成为相应的最终形状;其中,在上述形成步骤之后,所述平直度保证板与上述基板组件和重叠的折叠组件相重叠,以便分别确保所述基板组件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的平直状态。
全文摘要
一种凸接头以及生产该凸接头的方法包括一板状接触突出部以及一导体夹持部。所述板状接触突出部包括一基板组件以及一重叠的折叠板组件。所述板状接触突出部还包括一平直度保证板组件,它与上述基板组件横向延伸并与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相重叠,以便分别确保上述基板组件和重叠的折叠板组件的平直状态。在所述方法中,通过冲压操作形成多个顺序排列的凸接头,并且,进行成型操作以便分别将各接头形成为最终的形状。
文档编号H01R43/16GK1371144SQ02104738
公开日2002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13日
发明者村上孝夫, 鸟居知永子, 西村功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