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向四周发光均匀的管状装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759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向四周发光均匀的管状装饰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灯,特别是一种向四周发光均匀的管状装饰灯。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管状装饰灯包覆在管状灯套内的发光体一般采用小灯泡,这种装置有小灯泡的管状装饰灯因其抗震效果差、易破碎、耗电量大、散热不良、寿命短、安全性能差等缺点,越来越难以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针对这种情况,专利号为ZL9925711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管状装饰灯,采用在管状灯体中装置具有低压驱动、不发热、不易破碎等特性的发光二极管来取代原有小灯泡,并且为了克服发光二极管具有发光指向性的缺点,在发光二极管上套有聚光罩,从而使其具有抗震、不易破碎、耗电少、不发热及发光更集中等优点,但其不足之处是发光二极管及聚光罩的顶端都为向外凸的圆弧状管体,因外凸的圆弧状管体有聚光的作用,因此所发出的光都为正前端发射型,光线视角小,且前端有效区内光线过分集中,有刺眼的感觉,而有效区外光强骤减,使用者从其四周所看到光线很弱,而对管体装饰灯来说,使用者看到的光线主要为其四周的光线,因此其使用和装饰效果欠佳,而且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以致推向市场多年而未被广大消费者及生产厂家所接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向四周发光均匀、光线效果独特、装饰性强,且结构简单、低压驱动、使用安全、省电、防水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管状装饰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向四周发光均匀的管状装饰灯,包括灯串、透明芯线、透明包覆层,其中上述灯串嵌置于透明芯线中,上述透明芯线包覆于透明包覆层内,其特点是上述灯串的发光体为发光二极管,且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包覆体顶部为内陷凹体。
所述发光二极管顶部凹体的形状可根据使用需要设计,如所述凹体为锥状或半圆状凹体。当所述凹体为锥状凹体时,为使其向四周发光均匀,增强装饰效果,一般其锥角为100°~160°。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灯串中将透明包覆体顶端为内陷凹体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其发光体,巧妙地利用了内陷凹体的光学扩散特性,使发光二极管晶片直射到凹体上的光线经凹体的多面折射而从其四周均匀扩散出来,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四周发光均匀,光线效果独特、装饰性强,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管状装饰灯四周光线较弱,有效区内光线刺眼、装饰性不强、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同时因发光二极管本身所具有的抗震、低压驱动、不发热、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又具有低压驱动、使用安全、省电、寿命长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的管状装饰灯发光体易破碎、耗电、使用寿命短、安全性能差等缺点。本实用新型向四周发光均匀、装饰效果佳,且结构简单、低压驱动、耗电量少、使用安全、防水性能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串中发光体与分隔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灯串中发光体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灯串中发光体的光学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灯串1、透明芯线2、透明包覆层3,其中所述灯串1嵌置于透明芯线2中,上述透明芯线2包覆于透明包覆层3内,为使其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可向四周发光均匀,增强装饰效果,上述灯串1中的发光体为发光二极管11,且所述发光二极管11的透明包覆体顶端为内陷凹体,如图4所示,由于其巧妙地利用了内陷凹体的光学扩散特性,从而使上述发光二极管晶片113所发出的光线直射到内陷凹体时,所述内陷凹体可把光线进行多面折射,使光线从包覆体的四周均匀发射出来,从而使其四周发光均匀,且光强足而不刺眼,效果独特、装饰性强。其中所述包覆体可为各种形状的管体,如可为半圆状管体;也可为圆柱管体112。为使其使用方便,一般采用圆柱管体112,且所述管体112顶部凹体的形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计,如所述凹体可设为锥状凹体111;所述凹体也可设为半圆形凹体。其中所述锥状凹体111可为圆锥状凹体或仿钻状的多边形棱锥凹体;如图3所示,当所述凹体为锥状凹体111时,为更好的保证其使用效果,其锥角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因为锥角太大或太小则发光二极管晶片113直射到凹体111上的光线则大部份从前端射出,其四周光强不足,影响其使用效果,根据光学原理得知,上述凹体111的锥角为100°~160°时较合适,其中其锥角在130°~140°时效果最佳。为进一步增强其装饰效果,所述包覆体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制成各种不同颜色的有色体,且所述包覆体的颜色与发光二极管晶片113所发出的光为同色。如图2所示,为使上述发光二极管11的两接线脚114隔离良好,能更好地保证灯串1的质量及装饰效果,上述发光二极管11上套置有用于隔开发光二极管11两接线脚114的透明柱形分隔件4,上述柱形分隔件4的一端或二端部设有内陷凹腔41,为使其使用方便,一般采用二端部设有内陷凹腔41的分隔件4,且其两侧对称地设有容置接线脚114的凹坑42,所述发光二极管11两接线脚114和连接线头用电烙铁焊接为一体后,将分隔件4套置于发光二极管11上,两接线脚114及连接线头分别嵌装于凹坑42中,再用热缩套管把发光二极管11、分隔件4及连接线头包覆为一体。如图2所示,上述若干发光二极管11以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为一组灯串1,各组灯串1再并联连接。为适应不同的电压,电源线上还可设有电压选择电路,该电路由并联连接的选择开关K和分压电阻R组成,通过开关的开合来适应不同的电压场合。如图1所示,为使其使用安全和增强装饰效果,所述芯线2内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可容置灯串1的槽腔21,上述一组或多组灯串1分别嵌装于槽腔21内。为使其使用更加安全,并增强其防水性能,所述灯串1和芯线2共同包覆在透明包覆层3内。所述芯线2上还可有序地排列若干垂直灯孔,将上述灯串1中的发光二极管11垂直地嵌入芯线2上的垂直灯孔中,并共同包覆在透明包覆层3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向四周发光均匀的管状装饰灯,包括灯串(1)、透明芯线(2)、透明包覆层(3),其中所述灯串(1)嵌置于透明芯线(2)中,上述芯线(2)包覆于透明包覆层(3)内,其特征在于上述灯串(1)中的发光体为发光二极管(11),且所述发光二极管(11)透明包覆体的顶部为内陷凹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11)透明包覆体为圆柱管体(112),且所述圆柱管体(112)顶端凹体为锥状(111)或半圆状凹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11)的锥状凹体(111)的锥角为100°~1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凹体(111)的锥角为130°~14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管状装饰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二极管(11)上套置有用于隔开发光二极管(11)两接线脚(114)的透明柱形分隔件(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状装饰灯,其特征在于上述柱形分隔件(4)一端或二端部设有内陷凹腔(41),且其两侧对称地设有容置接线脚(114)的凹坑(42),所述发光二极管(11)嵌装于所述分隔件(4)凹腔中,且其两接线脚(114)分别嵌装于凹坑(42)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管状装饰灯,其特征在于上述若干发光二极管(11)以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为一组灯串,各组灯串再并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管状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2)内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可容置灯串(1)的槽腔(21),上述一组或多组灯串(1)分别嵌装于槽腔(2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管状装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2)上有序地排列若干垂直灯孔,发光二极管(11)垂直地嵌入垂直灯孔中。
专利摘要一种向四周发光均匀的管状装饰灯。本实用新型包括灯串、透明芯线、透明包覆层,其中上述灯串嵌置于透明芯线中,上述透明芯线包覆于透明包覆层内,其特点是上述灯串的发光体为发光二极管,且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包覆体顶部为内陷凹体。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将包覆体顶部为内陷凹体的发光二极管作为灯串发光体,巧妙地利用了内陷凹体的光学扩散特性,使发光二极管晶片直射到凹体上的光线经凹体的多面折射而从其四周均匀扩散出来,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四周发光均匀,光线效果独特、装饰性强,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同时因发光二极管本身所具有的抗震、低压驱动、不发热、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又具有低压驱动、使用安全、省电、寿命长等优点。
文档编号H01L33/00GK2606245SQ0322350
公开日2004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30日
发明者徐培鑫 申请人:徐培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