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933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尤其关于一种对用于抵压跟随件的弹片进行改进设计而可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的两段式退卡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伴随着计算机及其周边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各种存储卡,诸如PCMCIA卡、SD卡及CF卡等的应用愈加广泛。与此对应的,应用于此类产品的各种卡连接器亦不断发展,其中,尤以采用两段式退卡复位设计的卡连接器应用较为普遍。
一般,此种采用两段式退卡复位设计的卡连接器由屏蔽壳体、塑料壳体及退卡复位机构组成。其中,退卡复位机构包括弹簧、滑块及跟随件等。滑块上设有心形凸轮槽,跟随件配合心形凸轮槽于其内往复运动。当卡置于屏蔽壳体及塑料壳体形成的插卡空间内时,通过跟随件的往复运动,将卡向前推动进行第一段操作可固定卡于插卡空间内,再次将卡向前推动进行第二段操作,通过跟随件的往复运动及复位弹簧的弹性即可将卡自插卡空间退出。
此类卡连接器于具体设计时,为防止因跟随件在运动时脱离凸轮槽而导致两段式退卡机构失效,通常会设计一弹片,用以抵压跟随件,使弹片不至浮高而与凸轮槽失配。一般,此弹片是通过额外开模单独制造而成或直接在屏蔽壳体上一体成型,然而此两种设计方式均存在缺陷。前者会导致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装配复杂且制造成本增加,后者则因需要破开屏蔽壳体而导致屏蔽壳体的静电屏蔽效果降低且制造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可在避免跟随件与凸轮机构失配的同时,保证卡连接器屏蔽壳体的静电屏蔽效果,并可简化结构、降低成本且易于组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包括壳体、滑块、跟随件及弹簧。壳体内设有凸轮机构;滑块可沿壳体一侧滑动,具有抵卡部,抵卡部可供卡插入时与卡抵接配合;跟随件包括枢轴部、跟随部及连接枢轴部与跟随部的连接部,枢轴部与滑块枢接配合,跟随部与凸轮机构配合而可往复运动;弹簧抵于壳体与滑块之间。其中,滑块并具有弹片,其前部自由端延伸形成抵压部,抵压于跟随件的连接部上。
如上所述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通过在滑块上直接设置弹片,即可避免跟随件在与凸轮机构的相对运动过程中自凸轮槽内滑脱现象的发生,而无须额外开模单独制造弹片或破开屏蔽壳体而于其上另设弹片。故而,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于保证屏蔽壳体的静电屏蔽效果的同时,并可显著降低卡连接器的制造及组装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中间动作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完成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的滑块与跟随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中,100.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1.塑料壳体,12.底板,14.导壁,141.固定孔,16.凸轮机构,161.凸轮槽,2.滑块,22.配合部,221.枢孔,23.桥部,24.滑臂,241.滑孔,242.滑片,26.弹片,262.抵压部,28.抵卡部,3.跟随件,32.跟随部,34.连接部,36.枢轴部,4.弹簧,5.支撑杆,6.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例举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100包括塑料壳体1、滑块2、跟随件3、弹簧4及支撑杆5。
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塑料壳体1包括底板12。底板12一侧向上凸伸形成导壁14,导壁14后端开设固定孔141;底板12于临近导壁14处设置凸轮机构16,凸轮机构16内部形成心形凸轮槽161。
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滑块2包括配合部22、滑臂24及连接配合部22与滑臂24的桥部23;跟随件3包括跟随部32、枢轴部36及连接跟随部32与枢轴部36的连接部34。其中,滑臂24后端大致垂直向下弯折形成滑片242,其上开设滑孔241,滑孔241的孔径介于弹簧4内径与支撑杆5外径之间,以供支撑杆5配合插入,并可防止弹簧4压缩时自滑孔241弹出。配合部22的大致中部开设枢孔221,与跟随件3的枢轴部36枢接配合;配合部22的后端形成抵卡部28,与卡6的侧边缺口抵顶配合;配合部22的前端沿插卡方向D向前延伸出弹片26,弹片26的前部自由端相对滑臂24延伸形成抵压部262,可抵压于跟随件3的连接部34上。
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100在具体设计时,因为跟随件3在凸轮槽161内的往复运动是由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运动叠加而成,为防止跟随件3自凸轮槽161内浮高滑脱,弹片26应能够保证提供适当弹性,以使跟随件3既能够上下灵活运动而不变形,又能够不使弹片26在垂直方向上失去配合而自凸轮槽内滑脱。同时,抵压部262的宽度亦须保证当跟随件3在凸轮槽161内滑动时,抵压部262始终能够与连接部34相接触,以防止跟随件3在水平方向上与弹片26失去配合而自凸轮槽161内滑脱。
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100在组装时,跟随件3的枢轴部36枢接于滑块2的枢孔221内,连接部34抵顶于滑块2的抵压部262,跟随部32置于凸轮机构16的凸轮槽161内。滑臂24的前端扣合于导壁14上。弹簧4置于导壁14与滑臂24之间。支撑杆5沿插卡方向D依次穿过滑孔241、弹簧4及固定孔141,并固定于固定孔141内。
再请参阅图3及图4,当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100动作时,如图3所示,卡6置于塑料壳体1内,其顶部的侧边缺口与滑块2的抵卡部28抵接配合。沿插卡方向D向前推动卡6进行第一段按压操作,滑块2的滑臂24沿导壁14向前滑动,并带动滑片242沿支撑杆5向前滑动,进而滑片242抵压弹簧4使其轴向压缩。同时,跟随件3的跟随部32沿凸轮机构16的凸轮槽161向前运动,并借由凸轮槽161的公知设计而锁扣跟随部32,使卡6固定于如图4所示位置。退卡时,再次向前按压卡6进行第二段按压操作,跟随部32与凸轮机构16间的锁扣被解除,通过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4的弹性,而可推动滑片242沿支撑杆5向后滑动,同时跟随件3的跟随部32沿凸轮槽161向后滑动,借此带动滑块2的抵卡部28向后滑动,而可将卡6自塑料壳体1退出,使卡6处于如图3所示位置,从而完成一次插卡及退卡的往复过程。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100在动作过程中,弹片26始终与跟随件3接触,并作用正向力于其上,而可避免跟随件3自凸轮槽161内浮高滑脱。进而,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100通过直接在滑块2上设置用于抵压跟随件3的弹片26,而无须额外开模单独制造弹片,亦无须破开屏蔽壳体而于其上另设弹片。故而,结构简单、组装容易,可于保证屏蔽壳体的静电屏蔽效果的同时,并可显著降低卡连接器的制造及组装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通过上述实施例及相关图式说明,已具体、详实的揭露了相关技术,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据以实施。而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来界定。至于本文中所述组件数目的改变或等效组件的代替等仍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包括壳体、滑块、跟随件及弹簧,所述壳体内设有凸轮机构,滑块可沿壳体一侧滑动,具有抵卡部,供卡插入时与卡抵接配合,所述跟随件包括枢轴部、跟随部及连接枢轴部与跟随部的连接部,枢轴部与滑块枢接配合,跟随部与凸轮机构配合而可往复运动,所述弹簧抵于壳体与滑块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并设有弹片,其前部自由端延伸形成抵压部,抵压于跟随件的连接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机构内设有凸轮槽,跟随件的跟随部置于凸轮槽内,并可在其内往复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侧向上凸伸出导壁,滑块沿导壁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机构设置于壳体临近导壁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具有滑臂,滑臂后端大致垂直向下弯折形成滑片,弹簧布置于滑片与导壁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壁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滑片对应该固定孔开设滑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撑杆,自插卡方向贯穿所述滑块的滑孔、弹簧及固定孔,并固定于固定孔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连接器的两段式退卡机构,包括壳体、滑块、跟随件及弹簧。壳体内设有凸轮机构,跟随件一端与凸轮机构活动配合,另一端与滑块枢接配合,借此并结合弹簧弹性而可实现退卡机构插卡、退卡的往复作动。进而,滑块上直接设有用以抵压跟随件的弹片,借此而可避免跟随件与凸轮机构滑脱,从而提供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成本较低的两段式退卡机构。
文档编号H01R13/633GK2655445SQ03238388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9日
发明者赖明骏, 苏家生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