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765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频器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更具体地说是变频器所用电缆。
背景技术
工业自动化的调速控制系统,经过了几次变革,从整流子调速电机、电磁调速电机、直流调速电机,至今已发展到了采用改变频率来调速的新技术。
由于变频调速具有低噪音、低能耗、调速稳定、低速运行可靠等一系列特性,因而在机械、冶金等行来得以广泛应用。变频调速采用变频电机和相关的电源引接电缆,传统的三相四线式电力电缆由于相序对称性差、抗干扰性差而无法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抗干扰性能强的变频器电缆。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在同一缆线中设置有六根芯线,包括三根主芯线和三根中性线,其中,三根主芯线以所述缆线的圆心为中心,分处在等边三角形的各顶点上,三根中性线均分在三根主芯线的周围。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实用新型通过六根芯线的合理设置,改变了电力传输线空间电磁场的分布,保证了空间电磁场的对称性,有效降低了零序分量。
2、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设置双层屏蔽,即对六根芯线分别屏蔽,再针对缆线作外层屏蔽,以消除内外部可能产生的电磁干扰,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图中标号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芯线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屏蔽层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导体、2绝缘层、3填料、4屏蔽层、5外屏蔽层、6包带、7外部护套、8主芯线、9中性线、10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是在同一缆线10中设置有六根芯线,包括三根主芯线8和三根中性线9,其中,三根主芯线8以缆线的圆心为中心,分处在等边三角形的各顶点上,三根中性线9均分在三根主芯线8的周围。
图1中示出,为了使结构更为紧凑,将三根主芯线8设置在内周,三根中性线9设置在其外周。相反,也可以将三根主芯线8设置在外周,三根中性线9设置在其内周。
参见图2,具体实施中,六根芯线自内向外依次为导体1、绝缘层2和屏蔽层4。缆线10自内向外依次为中央填料3、外屏蔽层5、包带6和外部护套7。六根芯线嵌设在缆线10的填料3中。这其中,包括屏蔽层4和外屏蔽层5在内的双屏蔽层的设置可以有效消除内上界的干扰。
此外,绝缘层2可以是交联聚乙烯绝缘层,这种材质介电常数小,可以降低线芯间电容。护套7可以是聚氯乙烯护套,屏蔽层4为铜丝编织屏蔽层,外屏蔽层5为铜带绕包屏蔽层,包带6为非吸湿性包带。
权利要求1.变频器电缆,其特征是在同一缆线(10)中设置有六根芯线,包括三根主芯线(8)和三根中性线(9),其中,三根主芯线(8)以所述缆线(10)的圆心为中心,分处在等边三角形的各顶点上,三根中性线(9)均分在三根主芯线(8)的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电缆,其特征是所述三根主芯线(8)处在内周,三根中性线(9)处在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包括三根主芯线(8)和三根中性线(9)在内的六根芯线自内向外依次为导体(1)、绝缘层(2)和屏蔽层(4),所述缆线(10)自内向外依次为中央填料(3)、外屏蔽层(5)、包带(6)和外部护套(7),所述六根芯线嵌设在缆线(10)的填料(3)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器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绝缘层(2)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护套(7)为聚氯乙烯护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器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屏蔽层(4)为铜丝编织屏蔽层,外屏蔽层(5)为铜带绕包屏蔽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器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包带(6)为非吸湿性包带。
专利摘要变频器电缆,其特征是同一缆线中设置有六根芯线,包括三根主芯线和三根中性线,其中,三根主芯线以所述缆线的圆心为中心,分处在等边三角形的各顶点上,三根中性线均分在三根主芯线的周围。本实用新型通过六根芯线的合理设置,改变了电力传输线空间电磁场的分布,保证了空间电磁场的对称性,有效降低了零序分量。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设置双层屏蔽,即对六根芯线分别屏蔽,再针对缆线作外层屏蔽,以消除内外部可能产生的电磁干扰,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文档编号H01B3/44GK2689405SQ20042002613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9日
发明者赵国平 申请人: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