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功能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769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功能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引线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室内、室外布线时,线路分路时一般采用绞线的方法,即两导线相互缠绕连接。这样的连线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是1、两线的连接不牢靠,在连接处受拉力是容易产生两线分离而产生线路断路,也可以部分连接面相互脱离,这样在两靠的导线之间易产生电火花,存在安全隐患;2、当连接处导线裸露要外界进,以产生触电危险,为避免这一情况使用绝缘胶布多层包裹于连接导线外面,但这样既影响美观,又使操作复杂;3、这种两线相互缠绕的连线方法在连接处发热量大,温升一般超过国家安全标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在分线时采用绞线连接存在的不足,现在分线时采用功能盒对导线线头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功能盒,具有盖壳和底板,在盖壳内部设置有底座,底座内设置有接线柱, 接线柱由螺钉和U型金属片组成,在U型金属片两端设置有螺纹,螺钉与U型金属片螺纹连接,盖壳、底板和底座通过一自攻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和引线凹腔。
本实用新型的小功能盒结构简单,使走线更方便,导线连接处连接更牢靠,安全性能提高,同时可确保导线连接处温升处于国家安全标准之内。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中1.盖壳,2.底板,3.底座,4.接线柱,5.螺钉,6.U型金属片,7.自攻螺钉,8.安装孔,9.引线凹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功能盒,在外部结构如图1所示,由盖壳1和底板2组成。其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为了克服原采用绞线方法存在的诸多不足,在盒体内部设置有接线柱4,该接线柱4设置于底座3内部,由螺钉5和U型金属片6组成,在U型金属片6两端设置有螺纹,螺钉5与U型金属片6螺纹连接,盖壳1、底板2和底座3通过一自攻螺钉7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孔8和引线凹腔9。
接线时,首先拧下固定盖壳1、底板2和底座3的自攻螺钉7,可使三者分离,取下底板2,在底板2上设置有引线凹腔9,引线凹腔9为一底部边缘壁厚较薄的凹腔,作为引线进出口部位,这样的结构外型上更美观,同进也能对其内部结构起到一定的隔离保护作用。戳穿底板2上的引线凹腔9形成引线孔,将导线从引线孔通过并伸入螺钉5与U型金属片6间的空隙内,再拧紧螺钉5,这样引线就相互导通,这种连接方式既方便,连接又牢固,保证了连接部位发热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然后通过底板2上的安装孔8将底板2固定于所需位置,再通过自攻螺钉7将固定盖壳1、底板2和底座3三者重新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小功能盒结构简单,使走线更方便,导线连接处连接更牢靠,安全性能提高,同时可确保导线连接处温升处于国家安全标准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小功能盒,具有盖壳(1)和底板(2),其特征是在盖壳(1)内部设置有底座(3),底座(3)内设置有接线柱(4),接线柱(4)由螺钉(5)和U型金属片(6)组成,在U型金属片(6)两端设置有螺纹,螺钉(5)与U型金属片(6)螺纹连接,盖壳(1)、底板(2)和底座(3)通过一自攻螺钉(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功能盒,其特征是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安装孔(8)和引线凹腔(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引线接线的小功能盒。该小功能盒具有盖壳和底板,在盖壳内部设置有底座,底座内设置有接线柱,接线柱由螺钉和U型金属片组成,在U型金属片两端设置有螺纹,螺钉与U型金属片螺纹连接,盖壳、底板和底座通过一自攻螺钉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小功能盒结构简单,使走线更方便,导线连接处连接更牢靠,安全性能提高,同时可确保导线连接处温升处于国家安全标准之内。
文档编号H01R11/00GK2702460SQ20042002668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8日
发明者徐建刚 申请人:江苏英特曼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