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至少一个偶极子或偶极子似的辐射器装置的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807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至少一个偶极子或偶极子似的辐射器装置的天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偶极子或偶极子似的辐射器装置的天线。
背景技术
偶极子辐射器例如由在先公开的DE 197 22 742 A和DE 196 27 015A是已知的。其中偶极子辐射器可以具有常见的极偶结构或例如由一十字偶极子装置或一偶极子正方形等构成。一种所谓矢量十字偶极子例如由在先公开的WO 00/39894是已知的。其结构看起来与一偶极子正方形相当。但由于按该在先公开文件的偶极子辐射器的特定的构成在电的方面最后形成一十字偶极子结构,从而这样构成的天线元件可以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极化方向辐射和接收。全部这些在先公开文件以及由普通技术人员充分了解的其他偶极子结构就此而言也用于本申请的内容。
虽然至今偶极子辐射器或偶极子似的辐射器的全部制造这样定位在反射器上,即,其与反射器电连接亦即电流连接,而在一未在先公开的专利申请中已建议将这样的辐射器元件电容耦合在反射器板上。通过例如一不导电元件特别是电介质的中间连接或通过一在辐射器或其支承装置的不导电的接触部分的构造,辐射器以该接触部分安装在反射器板上,借此可以实现辐射器在反射器上的一个在电方面唯一确定地可再现的定位,因为其避免了按现有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出现的互调问题。因为在按现有技术偶极子或偶极子似的辐射器元件在反射器板上的机械固定中,其通常借助于螺钉或其他的连接装置安装在反射器板上,因此按安装精度出现不同的接触情况,结果可能产生互调问题,其不同地表现出来。
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在大多数情况下将偶极子或偶极子似的辐射器安装在反射器板上并从反射器背面通过拧入一个或多个螺钉进行固定,但例如也会由于热影响而减弱压紧力,从而接触情况变化,因此显著降低这样的天线元件的性能。
按照上述的未在先公开的申请,通过避免电流接触而实现电容耦合还实现其他的优点,即在偶极子与反射器之间不可能出现电压差。由于偶极子辐射器或偶极子辐射器的支承装置所选择的材料不同,和反射器的材料通常还产生电化学的电压,其可以导致接触腐蚀。因为按照本发明避免了这种情况,所以对偶极和/或反射器的欲采用的材料还得到较大的选择可能性。
本发明以下借助于一所谓矢量偶极子加以描述,其从其基本构造上由WO 00/39894是已知的,在全部范围内涉及到其公开内容。但本发明可以在所有的偶极子中实现,例如也可以在十字形偶极子或单个偶极子中实现,它们例如由DE 197 22 742 A1、DE 198 23 749 A1、DE 101 50 150A1或例如US 5 710 569是已知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一步改进的天线,具有在辐射器或其支承装置与一配设的导电反射器或一导电反射器表面之间的电容耦合。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偶极子或偶极子似的辐射器装置的天线,辐射器装置包括一支承装置;支承装置至少间接地与反射器机械连接和/或固定在反射器上;支承装置是导电的;以及支承装置与导电的反射器电容地连接和/或与反射器不电流接触地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反射器上在其正面设有一横向于反射器平面延伸的导电的杆状耦合元件;支承装置在内部包括一轴向孔;支承装置以其轴向孔可以这样安装在杆状耦合元件上,即,支承装置和杆状耦合元件电容耦合而避免电流接触。
通过本发明,对全部传统的按现有技术已知的天线提供了明显的改善。其中本发明对上述的未在先公开的方案按这种方案已提出了天线在反射器上的电容耦合—也是进一步的在相当大程度上的改进。
按照本发明,设置一杆状的从反射器伸出的导电的耦合元件,其与反射器板优选为电流连接。其上可安装实际的辐射器装置,一般后者具有偶极子形辐射器或支承偶极子形辐射器的支承装置,其具有一轴向孔,借其可将支承装置安装在杆状耦合元件上。虽然杆状耦合元件插入支承装置的轴向孔中并同心地处于支承装置的轴向孔内,但杆状耦合元件与导电的支承装置在电流上分离。借此特别在反射器和优选与反射器电流连接的耦合元件与支承装置的导电部分之间特别实现一种电容的和/或在必要时电感的外导体耦合。
在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导电的杆状耦合元件构成为管体,其可以钎焊、熔接或以其他的方式固定在反射器板上。然后将一起绝缘体作用的空心圆柱形套筒或一其他所示的定距件完全推到杆状耦合元件上,其中优选在其下端起电介质作用的套筒设有凸缘,辐射器结构的导电的支承装置可以一直推到该凸缘。
但在本发明的一进一步设计中也可以采用空气作为电介质。为此只须确保,通过某一定距件使安装好的导电的支承装置不与反射器和/或与反射器电连接的杆状耦合元件电流接触。
原则上也有可能将电的支承装置本身由不导电的材料如塑料构成并且只在外面覆盖一导电层。然后可以将支承装置以压配合或具有特别小的间隙安装到导电的杆状耦合元件上,其中通过杆状耦合元件的长度也可以确保支承装置接近于反射器的端面的下端可以不与反射器接触和/或在这里必要时构成或提供一绝缘层或支承装置的端壁在该位置不设有带电外层。
如上所述,杆状耦合元件优选设计成空心的或空心圆柱形的。为此在反射器中轴向对准地设置一相应的孔。这提供这样的可能性,即,在反射器背面将用于辐射器装置供电的同轴电缆的外导体连接(一般电镀连接,例如利用钎焊)在反射器板上和/或连接在导电的杆状耦合元件的在必要时也在底面伸出的管接头上,并且由此电分离地共轴穿过杆状耦合元件向上引进内导体,以便在那里以适当的方式连接内导体,亦即一般与对置的偶极子半部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进一步设计中,对于内导体可以在杆状耦合元件中设置一在其中固定成一整体的带电杆状元件,从而内导体被在下面连接。但内导体也可以直接作为加长的电缆形的内导体通过杆状元件优选在一绝缘体的中间连接情况下向上敷设。
但也有可能将一内导体整个地穿过杆状元件敷设并将外导体在上面连接在杆状元件上并由此分离地将内导体向通常对置的偶极子半部加长或在空间上紧邻着外导体的电接触加长到与一电连接卡弓接触,后者构成向对置的偶极子半部的连接。
但原则上耦合原理的一种转换也是可能的。耦合元件也就是说可以构成为外面的罐状件,其与反射器电流连接。在这方面在内部通过一绝缘体、空气或其他适当方式定位偶极子的支承部分,以便实现基本上算是电容外导体耦合的耦合。
其他各种的局部在说明书中还要详细讨论的修改都是可能的。
最后,在本发明的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同样有可能将内导体接触也设计成电容的。


以下借助于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其中图1一单列的天线阵的示意透视图,其包括三个垂直相叠设置的对偶极化的辐射器;图2一单个的在图1中采用的辐射器在一反射器前面的示意透视图;图2a按现有技术的一种辐射器装置的侧视图;图2b按图2a的对偶极化的偶极子辐射器装置的俯视图;图3反射器的示意的后面的视图,而且在对面安装一按图1的辐射器的位置;图4按图2的辐射器的按照第一实施形式的示意轴向横剖视图;图4a一改变的实施例,其包括一向一偶极子半部的电流内导体连接;图5按图2的辐射器的按照第二实施形式的示意轴向横剖视图;图6按图2的辐射器的按照第三实施形式的示意轴向横剖视图;图7按图2的辐射器的按照第四实施形式的示意轴向横剖视图;图8一偶极子辐射器的改变的实施例的示意侧视图;图9一个按图8只在一极化平面内辐射的偶极子的示意俯视图,其按照本发明与一特别是电容的和/或电感的外导体耦合相连接;以及图10在按照本发明的耦合原理的转换的意义上不同于图4和5的实施例,其中耦合元件设计成罐状的并且在插入其中的支座的内部定位一辐射器装置而产生一特别是电容的和/或电感的外导体耦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意示出一具有一反射器或反射器板3的天线装置1。反射器3例如按反射器板的型式可以优选在其两对置的纵侧面5上或由其再向内位错设有一反射器挡板3’,其例如可以垂直于反射器板3的平面定位或也可以在一不同于直角的倾斜延伸的角度下定位。
通常在这样的反射器板上沿垂直方向彼此位错设置多个偶极子或偶极子似的辐射器。辐射器或辐射器装置11可以包括单波段辐射器、双波段辐射器、三波段辐射器或一般地包括多波段辐射器等。在现代的天线制造中优选采用双波段辐射器或甚至于三波段辐射器,并且其可以在相互垂直定位的极化中发射和/或接收,并且该极化优选相对于水平线或垂直线成±45°定位。在这方面可参阅先前公开的DE 197 22 742 A和DE 19627 015 A,其公开和描述了具有非常不同的辐射器装置的不同的天线。对此全部这样的辐射器和辐射器元件以及变型可以应用和插入本发明的范围内。由此因此也可以采用按一十字偶极子、一偶极子正方形的型式或按其所谓矢量偶极子的型式的、具有真正偶极子结构的辐射器,其例如由WO 00/39894已知的。全部这样的辐射器型式及其修改根据上述的在先公开文件用于本申请的内容。图2a和2b示出一种由WO 00/39894已知的辐射器型式。
图2和3中以不同的视图更详细地示出在一反射器3上的第一本发明的辐射器装置11。其中辐射器装置11在原理上具有如由WO 00/39894已知的构造并且在那里已作了详细描述。由此在全部范围内可参阅上述在先公开文件的公开内容并用于本申请的内容。由此可知,按照图1至3的实施例的辐射器装置11虽然在示意俯视图中组成如同一偶极子正方形,但由于特定的构造在电方面则如同一十字偶极子发射或接收。图1中关于一个辐射器装置11标出两个极化方向12a和12b,它们彼此垂直并且通过各对角线,借助这两对角线在俯视图构成标准正方形结构的辐射器装置11。按照辐射器装置11的各成180°对置的结构至此实现设置成偶极子半部的双十字形偶极子。
一这样构成的偶极子形辐射器装置11通过一所属的支承装置或支座15安装和固定在反射器3上。在该实施例中的四个偶极子半部13(它们彼此成十字形设置)和所属的支承装置15由导电的材料、一般为金属或相应的金属合金构成。但各偶极子半部或所属的支承装置或其部分也可以由不导电的材料如塑料构成,然后各相应的部分可以覆盖和/或涂覆一导电的层。
在按图2的透视图中也可看出,就电方面来说十字形辐射器具有一水平横截面大致为正方形的支座或正方形的支承装置15,其设有从上向下的在所示实施例中在反射器前面不远处终止的细长开口15d。这些细长开口15d与各细长开口11a对准,后者将两相互垂直的极化的各两个相邻的偶极子半部彼此分离。通过支承装置15中的各细长开口15d,这样总是构成有关偶极子结构的所属的对称化。可以改变细长开口的长度并从而改变因此构成的对称化的长度,其中一λ/4值通常适用于涉及的频率。
为了从现在起确保在反射器板3上的电容的和/或电感的耦合,亦即形成非电接触的连接,在反射器3上固定一杆状耦合元件21(图4至7),亦即在所示实施例中使其与反射器3建立电流连接。反射器和杆状耦合元件均可由不导电材料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各相应的部分覆盖一导电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确保,耦合元件的导电层和反射器上的相应的导电层导电地连接。如果反射器总体是导电的,则耦合元件的相应的导电层必须与反射器总体导电地相连接。
在所示实施例中,杆状耦合元件21设计成管形的或圆筒形的并且通过一与该杆状耦合元件对准的孔23从反射器的背面3a插入,直到空心圆柱形耦合元件21的相应的台阶21a靠在反射器3的背面上。换言之,耦合元件21在台阶21a的下面的部分21b的外圆周大于孔23,从而圆筒形的耦合元件21只能插入孔23中到所述台阶21a靠在反射器的背面为止。在该位置耦合元件21优选通过电镀钎焊与优选由反射器板构成的反射器3相连接。然后在该杆状耦合元件21上套装一空心圆柱形绝缘体25,其中绝缘体25的内径和内横截面优选配合于杆状耦合元件21的外横截面和外形。在一空心圆柱形耦合元件21中换句话说绝缘体也设计成空心圆柱形的并且多多少少至少差不多无间隙地或只有很小间隙地安装在耦合元件21上。
在所示实施例中,空心圆柱形绝缘体25在下面,亦即邻接于反射器3设有一环形的边缘或凸缘25a,绝缘体25借其支承在反射器的前面或正面上。
现在必须将辐射器结构与其支承装置15完全套装在设有一轴向内部孔的绝缘体25上,其中在支承装置15的内部制有一轴向孔15a。其中轴向孔15a的内径和内横截面形状又配合于绝缘体25的外形尺寸和水平的横截面形状,从而支承装置也可以至少近似无间隙或只有很小的间隙地套装在绝缘体25上。
优选地将支承装置与其轴向孔15a在绝缘体25上一直推到支承装置15以其以反射器3为基础的下端面15b现在支承在属于绝缘体25的不导电的边缘或凸缘25a上为止。由此显而易见的是,为了辐射器装置11的固定和安装用于支承装置在反射器3上的固定的钎焊过程是不必要的。
同样,轴向的长度比可以是这样,在安装辐射器时将其支承装置15在绝缘体25上一直推到使远离反射器3的上面的端面25b支靠在相应的上面的面向反射器3的辐射器装置或所属的支承装置的挡块15c上为止,而且使支承装置15的下端面15b以致少很小的间距终止在反射器3的前面并在那里不可能接触反射器3。
最后,在所示实施例中还设有一围绕辐射器装置11的支承装置15的安装在反射器上的定心或固定支座22,其同样将支承装置保持在要求的固定位置。为此支座22设有一相应的内部的凹槽和一支承部分22a,从而使安装的辐射器装置11的一般为导电的支承装置15不可能与反射器3电流接触。支座22或支座—支承装置22然后可以例如设有锁定或定心区域,其可以通过相应的钻孔或冲孔穿过反射器并因而易于按弹簧卡扣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反射器上并在其上固定之。如果不采用绝缘体,则这样的支座定心22也是特别适用的,从而借此支承装置15可以不与杆状耦合元件20电流接触地固定在反射器3的前面。
但原则上也可以将支承装置设计成使其面向反射器3的下端面和也许再在与其邻近的某一从该端面轴向抬高的高度内构成不导电的,或设有一不导电的涂层,以便在这里避免与反射器板或反射器3的电流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取消所述的固定支座22。
通过所述的措施实现一电容的外导体耦合29,其中实现电容的外导体耦合29的两耦合部分一方面包括与反射器电流连接的耦合元件21和另一方面包括支承装置15或支承装置15的围绕轴向孔15a和支承装置的部分,该部分如由该实施例显而易见的,处在平行于耦合元件的11位置。按所述实施例还涉及一共轴的电容耦合,其中在内部设置空心杆状耦合元件11,支承装置15的相应的部分设置在相对于它的外面并沿圆周方向围绕该耦合元件11。
只是为了完整性起见补充说明,导电的或设有导电表面的杆状耦合元件21同样可以在其下面与反射器3电容连接,但这在当前的情况下被认为是不大有利的。
为了能够只通过推压将待安装的天线装置1固定在反射器上,例如在支承装置15的下面上可以设置一凸耳,其在一相应的反射器中的凹槽内优选穿过反射器锁定。因此可以构成一简单的弹簧卡扣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分离只须弯曲穿过反射器的凸耳,以便将天线装置再次向上从杆状耦合元件21中取出。
为了按功能连接辐射器装置,其中只需要例如将一同轴电缆31在同轴电缆末端31a为反射器3的背面作相应的准备,亦即例如通过与导电的耦合元件21的钎焊电连接例如一相应的除去绝缘层的外导体部分31b。其中同轴电缆31可以对反射器的背面平行地敷设并且穿过一在杆状耦合元件的通过反射器背面向下伸出的部分上的径向口或径向孔一直敷设到台阶21a的该区域。一内导体31c的相应的轴向伸出的部分然后可以与一准备好的内导体部分37焊接,后者在所示实施例中按倒L形的方式构成并且由上方从耦合元件21的上面敞开的端面共轴于耦合元件21的纵轴线插入杆状耦合元件21的相应的孔21a中。然后使该内导体结构的实现上面上与对置的偶极子半部13的连接的端部37a位于偶极子辐射器结构中的一个相应的横向延伸的凹槽39内并且此时可以在其自由端电流连接到一焊接点上。焊接点38在按图4的实施例中位于在端面封闭的导电空心圆柱体41的上面的凸出部41a上,该空心圆柱体41安装于支承装置15的另一轴向孔41b中并借此导电连接。
支承装置的长度和/或杆状耦合元件21的长度约为λ/4±<其30%,亦即约为λ/4×(1±<0.3)其中λ为待传播的频带的各个波长,优选为各待传播的频带的中部。
如由按图4的剖视图可看到的,上端面封闭的圆柱体41总体是导电的或至少包括导电的部分,其尺寸这样确定和设置,即使其圆周表面和上端面以及伸出的轴颈41a不与偶极子结构或所属的支承装置15电流连接。不过空心圆柱体41在其下面优选通过一环形凸缘41c与反射器板电流连接。由于该空心圆柱体41的长度优选为λ/4±优选小于其30%,这导致,同轴供电缆的内导体31c在上面最后与所属的偶极子半部连通,亦即在空心圆柱体41的区域内在上面按短路的方式连通,该内导体31c在空心圆柱体的底脚处转变为一开端电路工作,空心圆柱体在该底脚与反射器3电连接。反之,该结构同样导致,一在空心圆柱体的上端处的开端电路工作转变为在空心圆柱体的底脚处的短路。
但不同于按图4的实施例,在焊接点38处也可以建立与所属的偶极子半部的直接的电流连接,从而不同于偶极子4,所属的偶极子半部通过内导体部分37与同轴供电缆的内导体31c不是电容和/或电感地而是直接电流地连接。这借助于图4a示出。在那里同一内导体部分37以其端部37a直接连接在所属的偶极子半部11a的内部的连接端上,亦即借助于例如一焊接电流连接。为了达到高度的对称性,支座15在端部37a的下方同样设有一轴向的纵向孔,在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也插入导电的圆柱体或空心圆柱体41并且在其脚点与反射器3电流接触。该圆柱体41在其他方面不借助于金属连接桥与支座15电接触。
在按照图1和3的对偶极化的偶极子结构中借助于按图4的横剖视图所说明的构造在一成90°位错的其他的垂直于反射器平面的剖视图中是相同的,因为在一对偶极化的偶极子结构中在支承装置中设有四个轴向孔,而且具有两个电容的外导体耦合。
图5示出一在这方面的修改,即在这里设有一电容的内导体耦合,其中一内导体部分37b插入上面敞开的空心圆柱体41b中并且在其中自由终止。换言之,为此内导体部分37设有其大致杆状的穿过空心的耦合元件引导的导体部分并且通过其上连接的上面的基本上平行于反射器平面延伸的另一导体部分37a设有第二内导体部分37b,其以适当的长度插入支承装置15的轴向孔34a中。其中空心圆柱体41与导电的支承装置15同样不是电流连接,而只是电流连接地安装在反射器3上,从而在空心圆柱体41的上端处的一开端电路工作转变为在空心圆柱体41的底脚处的可能的短路,并且反之,一在空心圆柱体的上端处的可能的短路转变为一在其在反射器3的区域内的底脚处的开端电路工作。
在按图6的实施例中,不同于图1,示出其中同轴供电缆31从反射器3的背面穿过其中构成的孔21a敷设于空心的耦合元件21的轴向孔中。在这种情况下在同轴电缆的末端31a暴露一相应的除去绝缘层的部分,从而在那里的外导体部分31b例如在接触点32(接触环32)处例如通过钎焊从现在起电流接通并从而连接在杆状空心圆柱形耦合元件21的上端上。
一向上伸出的内导体部分31c然后通过一导电卡弓42与总是对置的偶极子半部13电连接,而且例如在一可与图4相比的焊接点38处连接在一在那里设置的端面封闭的空心圆柱体装置41上。
图7中只示出,如果内导体再与对置的偶极子半部电容耦合,则借助于图6描述的外导体在耦合元件21的上端的电连接可能性也是可能的。为此所述的卡弓42与相应的内导体37b电连接,如其基本上借助于图5所说明的。
图6和7中除同轴供电缆31外还示出另一同轴供电缆31’,其在按图6和7所示的实施例中用于两其他的偶极子半部的供电。换言之,如果供电缆31用于所属的偶极子半部的供电,其例如图1在极化平面12a内辐射,则同轴供电缆31’用于成90°位错的偶极子半部的供电,其按极化平面12b发射或接收。
最后,在图6和7中还示出,图4和5中所述的凸缘21a在杆状耦合元件21处于安装的位置中不必须处在反射器3的背面3a,而一相应相反定位的凸缘21a也可以这样构成在耦合元件21上,即可以将耦合元件21b从上面插入反射器3的孔23中,直到沿圆周方向或部分沿圆周方向径向伸出的凸缘21b靠在反射器3的反射器上面上为止。
以下涉及按图8的示意侧视图和按图9的俯视图,其中示出一只在一极化平面内辐射的辐射器装置11,其由一包括两径向对置的偶极子半部11a和11b的偶极子11构成。
借助于图8和9在这里只想说明所述本发明的、特别是电容的和/或在必要时也电感的耦合包括一单个偶极子辐射器也是可能的。
标记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各构件表示在这方面至少是功能相同的部分。就此来说可参阅上述的各实施例。
最后,以下还要涉及按图10的另一实施例,其表示一特别是对实施例1至5的修改的实施例。
不同于上述的实施例,在这里实现一种电容的(和/或在必要时电感的)耦合,特别是在耦合原理的一种转换的意义上这样地实现一所谓的电容的和/或电感的外导体耦合,即,现在与反射器3电流连接的耦合元件21设计成罐状的,并且现在一辐射器装置11的导电的支承装置15插入该罐状的耦合元件21中。其中支承装置15不仅与耦合元件而且也与导电的反射器3分离而采用电流连接,为此同样又优选采用一绝缘体25。该绝缘体25在所示实施例中也设计成罐状的并且首先将其插入罐状耦合元件21中,其中绝缘体25在其底面区域具有向下伸出的一管状的、在所示实施例中圆柱形的伸出部分25b,因此构成一向下敞开的、在所示实施例中圆柱形的管部分。支承装置15也设有一经由下端面向下伸出的管状加长的伸出部分15f,其现在由绝缘体25的管状的伸出部分25b附加地保持定心并且以与反射器3不导电的(外壳)接触定位。然后通过支承装置15的该伸出部分15f的下端面开口可以相应地接通同轴供电缆31的内导体,其中例如在所述意义上通过一内导体中间连接37可以供电给一偶极子辐射器的相应的偶极子半部。其中内导体中间连接37再次借助于绝缘的定距件固定于管状的支承装置15的内部,借此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可以与所属的偶极子半部电连接。然后必须将一同轴供电线的外供导线31b以适当的方式再次与罐状的耦合元件21优选电流连接,其中在这里可以建立从共轴供电线31的外导体31b到反射器3的下面的焊接,优选在脚点附近,在所述脚点处罐状的耦合元件21与反射器3电流连接。
权利要求1.具有至少一个偶极子或偶极子似的辐射器装置的天线,-辐射器装置(11)包括一支承装置(15);-支承装置(15)至少间接地与反射器(3)机械连接和/或固定在反射器(3)上;-支承装置(15)是导电的;以及-支承装置(15)与导电的反射器(3)电容地连接和/或与反射器(3)不电流接触地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反射器(3)上在其正面(3b)设有一横向于反射器平面延伸的导电的杆状耦合元件(21);-支承装置(15)在内部包括一轴向孔(15a);-支承装置(15)以其轴向孔(15a)可以这样安装在杆状耦合元件(21)上,即,支承装置(15)和杆状耦合元件(21)电容耦合而避免电流接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杆状耦合元件(21)构成为圆柱形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杆状耦合元件(21)在内部包括一轴向延伸的空隙,优选为一轴向孔。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杆状耦合元件(21)设计成空心圆柱形的。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在反射器(3)中制有一轴向对准于杆状耦合元件(21)的孔(23),杆状耦合元件(21)通过该孔以一部分长度穿过反射器(3)。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在耦合元件(21)上构成一径向伸出的凸出部或一环形的台阶(21a),以便杆状耦合元件(21)可以一部分长度通过反射器(3)中的孔(23)一直插到一止挡或台阶(21a)靠在反射器(3)上为止。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耦合元件(21)可从反射器(3)的背面(3a)或从反射器(3)的正面(3b)插入孔(23)中,从而径向伸出的止挡或台阶(21a)靠在反射器(3)的背面(3a)或正面(3b)上。
8.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电容式的外导体耦合(29)包括空气作为电介质。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辐射器装置(11)和所属的支承装置(15)借助于可安装在反射器(3)上的绝缘体(25)实现固定,由此,支承装置(15)的可安装在绝缘体(25)上的面向反射器(3)的区域或部分,特别是其端面(15b),可以以不接触的相对位置搭接杆状耦合元件(21)而定位在反射器(3)的前面。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杆状耦合元件(21)上可安装一设有轴向孔的绝缘体(25),支承装置(15)可利用所属的轴向孔(15a)推到该绝缘体上。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绝缘体(25)在面向反射器(3)的一面具有一径向至少部分地伸出的边缘或凸缘(25a),其上支承支承装置(15)。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空心绝缘体(25)的长度大于插入深度,辐射器(11)的支承装置(15)可以该插入深度套装到耦合元件(21)上,使得耦合元件(21)以其远离反射器(3)的止挡这样地靠在辐射器装置(11)或所属支承装置(15)上的一个面向反射器(3)的止挡上,即,使支承装置(15)在安装状态下位于在反射器(3)的平面前面的至少很小的间距处。
13.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设有一支座或定心支座(22),其固定在反射器(3)上并且其将辐射器装置(11)的支承装置(15)定心地安装和优选固定到反射器(3)上,而无电连接。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这样地实现一外导体连接,即,同轴电缆(31)的外导体(31b)优选借助于钎焊电流连接在设有一轴向孔的耦合元件(21)的下端。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同轴电缆(31)的外导体(31b)在反射器(3)的背面(3a)电流连接在一直伸出到反射器(3)背面的耦合元件(21)部分(21b)上。
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在耦合元件(21)的下端电流连接一同轴电缆(31)的内导体(31c),而且是电流连接一穿通设有一轴向孔的耦合元件(21)的内导体部分(37)。
17.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在耦合元件(21)的下端电流连接一同轴电缆(31)的内导体(31c),而且是电流连接一穿通设有一轴向孔的耦合元件(21)的内导体部分(37)。
1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同轴电缆(31)的外导体(31b)优选借助于钎焊电流连接在设有一轴向孔的耦合元件(21)的上端。
1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同轴电缆(31)的内导体(31c)电流连接在具有导电连接的耦合元件(21)的上端,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焊接,由此可建立与各个对置的偶极子半部(13)的电连接。
20.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同轴电缆(31)的内导体(31c)电流连接在具有导电连接的耦合元件(21)的上端,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焊接,由此可建立与各个对置的偶极子半部(13)的电连接。
21.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同轴电缆(31)的内导体(31c)电流连接在具有导电连接的耦合元件(21)的上端,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焊接,由此可建立与各个对置的偶极子半部(13)的电连接。
22.按照权利要求14至21之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内导体(31c)与各个对置的偶极子半部电流连接。
23.按照权利要求14至21之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同轴电缆(31)的内导体(31c)与对置的偶极子半部至少间接地电容连接。
2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耦合元件(21)设计成罐状的并且在内部安装辐射器装置(11)的支承装置(13)。
25.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一绝缘体(25)设计成罐状的并设置于罐状的耦合元件(21)的内部,其中辐射器装置(11)的支承装置(15)插在罐状绝缘体(25)的内部。
26.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在反射器(3)中制有一孔,绝缘体(25)以一至少部分地通过该孔的伸出部分(25b)穿过该孔。
27.按照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15)设有一管状的伸出部分(15f),其穿过反射器(3)中的一个相应的孔和绝缘体(25)的设置于反射器(3)的该孔中的一个绝缘伸出部分(25b)。
28.按照权利要求24至26之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在罐状耦合元件(21)中设有一特别在底面区域支承在反射器(3)上的绝缘固定嵌件(25),由此辐射器装置(11)的支承装置(15)保持不与罐状耦合元件接触。
29.按照权利要求24至26之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罐状耦合元件(21)在其内面和/或辐射器装置(11)的支承装置(15)在其外圆周设有一不导电的和/或绝缘的表面层,由此防止耦合元件(21)与支承装置(15)之间的电流接触。
30.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辐射器装置(11)包括一个偶极子辐射器,并且只设有一个耦合元件(21)。
31.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辐射器装置(11)包括一至少在电方面成十字形的辐射器装置(11),从而至少设有两个耦合元件(21),它们定位于支承装置(15)的各相应的孔中。
32.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辐射器装置和特别是支承装置(15)的结构是对称的,并且对于每两个偶极子半部(11a、11b),将这一对称结构设置成为两偶极子半部(11a、11b)的每一个分别在支承装置(15)中配置一个轴向孔,其中在这一轴向孔中设置耦合元件(21),并在分别与其平行的另一轴向孔中定位另一为内导体耦合而设的耦合元件。
33.按照权利要求30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辐射器装置和特别是支承装置(15)的结构是对称的,并且对于每两个偶极子半部(11a、11b),将这一对称结构设置成为两偶极子半部(11a、11b)的每一个分别在支承装置(15)中配置一个轴向孔,其中在这一轴向孔中设置耦合元件(21),并在分别与其平行的另一轴向孔中定位另一为内导体耦合而设的耦合元件。
34.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辐射器装置和特别是支承装置(15)的结构是对称的,并且对于每两个偶极子半部(11a、11b),将这一对称结构设置成为两偶极子半部(11a、11b)的每一个分别在支承装置(15)中配置一个轴向孔,其中在这一轴向孔中设置耦合元件(21),并在分别与其平行的另一轴向孔中定位另一为内导体耦合而设的耦合元件。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偶极子或偶极子似的辐射器装置的天线,本申请提出在反射器(3)上在其正面(3b)设有一横向于反射器平面延伸的导电的杆状耦合元件(21);支承装置(15)在内部包括一轴向孔(15a);支承装置(15)以其轴向孔(15a)可以这样安装在杆状耦合元件(21)上,即,支承装置(15)和杆状耦合元件(21)电容耦合而避免电流接触。由此,得到一种改良的天线,其具有在辐射器或其支承装置与一配设的导电反射器或一导电反射器表面之间的电容耦合。
文档编号H01Q7/00GK2731741SQ200420036479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8日
发明者戈特尔·马克西米利安 申请人: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