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258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特别涉及一种通过运用于电子装置所提供电力传输的电源线及其端子座的电性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电源供应器的好坏一向是计算机系统维持稳定运作及品质的主要因素,尤其面对科技的日益进步,电子装置(例如硬盘、中央处理器、刻录机等电子装置)对电力品质的相对要求也越来越高,若因输入电源品质不稳定,使得电源供应器的整体输出电力品质衰退,因而造成计算机系统停止工作而造成电子装置的运作中断,将会造成重要数据或资料的遗失。
除了电力品质之外,用以传输电源供应器电力的电源线的整线问题也是一大困扰,如图1所示,现有电源线a及其端子座a1(可为SATA、AT/ATX规格电源插座),均采用相互水平方向组接,因此,当端子座a1插接电子装置时,除了端子座a1的既有长度外,必须加上电源线a的弯折长度,由于现有计算机系统内部空间有限,此类型的电源线a及其端子座a1将造成占用空间过大而影响剩余线材的整线问题,并因剩余线材无法有效管理而还可能造成计算机系统内部散热气流无法有效导引,导致散热不佳而影响其计算机系统运作效能的问题,此状况对机壳设计厂商而言更增困扰,主要原因在于计算机机壳为了有效改善传统电子装置与电源供应器的间隙过小而影响散热及整线的问题,并可提供使用者快速热插拔电子装置,改为采用侧接式空间供电子装置装设,但因电源线a及其端子座a1的整体长度过大,造成计算机机壳必须重新规划设计(例如加大整体机壳宽度),对制作厂商而言,将会增加制作成本,不符合经济效益。
为此,请参阅图2所示,便有厂商提出了如电话线的刺破型电源线b的设计,通过电源线b与端子座b1采用相互垂直方式组接,将可省去电源线a1的弯折长度而可改善上述缺陷,但是,既有的刺破型电源线b通过端子座b1的导电端子b2具有尖锐端部,在电源线b接设时,外层绝缘层受该尖锐端部刺破,而以尖锐端部与电源线b的导电线芯以点状或线状状态电性连接,基于电子装置所需电流量较大,此接电状态将容易产生突波火花,且制造者及使用者均无法有效判断其接电状态是否处于有效状态,因此,往往造成电力传输品质不佳的问题,再者,刺破型电源线b与传统电源线a均具有难以插拔的缺陷,而前两项原因便造成现有计算机厂商仍无法将该类型电源线b及其端子座b1有效地运用于计算机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包括一电源线,该电源线包括导电线芯及匹覆导电线芯的绝缘层,且在电源线上定义出至少一接线位置,在接线位置处的导电线芯裸露于绝缘层;至少一端子座,配置于电源线的接线位置处,在端子座上具有对应电源线接设的接线槽,且接线槽内配置有与裸露导电线芯呈面状接触的导电端子。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的电源线是由多个线材组成,且该电源线的非接线位置黏接形成片状电源线以便于使用者整线管理。
其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座还具有一封闭导电端子的盖体,且该盖体上具有两轴接部以枢接一便于使用者插拔组设的施力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可确保稳固电性连接并便于使用者管理整线。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源线连接示意图;图2是另一现有技术的刺破型电源线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及其端子座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及其端子座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及其端子座的组合剖面示意图;以及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及其端子座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3、4、5所示,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源线10,该电源线10由多个线材组成,每一线材包括有一导电线芯11及匹覆于该导电线芯11外部的绝缘层12,且在该电源线10上定义出至少一接线位置,在该接线位置处的导电线芯11是局部或全部裸露于绝缘层12,而线材的非接线位置则黏接形成片状电源线10,以便于使用者弯折整线管理,前述电源线10的每一接线位置处则配置有一端子座20,在该端子座20上具有对应该电源线10接设的接线槽21,且该接线槽21内配置有与该裸露导电线芯11呈相对垂直方向且面状接触的导电端子22,并在该端子座20设有一封闭导电端子22的盖体23,其定位方式是通过该接线槽21侧部与该盖体23上对应设有限位部211及定位部231而相互卡掣固定,另如图7所示,在该盖体23上具有两轴接部232,以枢接有一便于使用者插拔端子座20的施力件233。
请同时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面接触方式达到端子座20的导电端子22与电源线10的导电线芯11的电性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一定面积接触,因此可确保电源线10及其端子座20的电性状态不会因通过电流过大而降低突波火花产生,且因导电端子22与导电线芯11的接触面弯折具有一导电通道221及一连接该导电通道221的导电槽222,且该导电通道221宽度可略等于或小于导电线芯11的线径或具有弹性,让导电线芯11与导电端子22确实维持电性连接状态而不致有电力传输中断的问题,此外,图7实施例的施力件233在正常状态下,因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10与端子座20采用相互垂直方向组接,因此不会有弯折电源线10阻挠,将可常态与电源线10平行配置而不占用空间,当使用者欲进行插拔端子座20时,则以轴接部232为轴翻转施力件233水平于端子座20,即可便利施力进行插拔动作。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端子座20可为但不限于图标中的SATA规格的电源插座,也可运用于AT/ATX规格的电源插座或其它相类似的用以传输电力的插座,基于操作及组装方式近似,则不再重复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源线(10),包括导电线芯(11)及匹覆所述导电线芯(11)的绝缘层(12),且在所述电源线(10)上定义出至少一接线位置,在所述接线位置处的导电线芯(11)裸露于所述绝缘层(12);至少一端子座(20),配置于所述电源线(10)的接线位置处,在所述端子座(20)上具有对应所述电源线(10)接设的接线槽(21),且所述接线槽(21)内配置有与所述裸露导电线芯(11)呈面状接触的导电端子(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22)与所述导电线芯(11)为相对垂直方向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10)由多个线材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线材的非接线位置黏接形成片状电源线(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座(20)还具有一封闭导电端子(22)的盖体(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槽(21)的侧部与所述盖体(23)上对应设有限位部(211)及定位部(2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3)上具有两轴接部(232),以枢接有一施力件(2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22)与导电线芯(11)的接触面弯折具有一导电通道(221)及一连接所述导电通道(221)的导电槽(2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通道(221)的宽度小于所述导电线芯(11)线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座(20)是SATA规格的电源插座或AT/ATX规格的电源插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线的电性连接构造,采用相互为垂直方向电性连接的电源线及端子座,并通过电源线上用以接设端子座的接线位置处的导电线芯裸露于绝缘层外,使配置于端子座的接线槽内的导电端子与该裸露导电线芯呈面状接触,这样构成一确保稳固电性连接并便于使用者管理整线的电源线及其端子座。
文档编号H01R9/22GK2770121SQ200420118878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4日
发明者陈永富 申请人:至宝电脑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