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303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涉及电池回收的法律和条例在各国执行,且存在一种对结构的需求,使得一体结合于电子设备中的电气零部件、备份辅助电池等可在电子设备废弃时易于从电子设备中移除并与电子设备分离。
例如一种结构,其中辅助电池预先可分离地附接于印刷接线板,该印刷接线板位于构成电子设备外装体的壳体的内部,壳体朝向辅助电池的部位具有一个用于从其中移除该电池的开口,该开口由盖体关闭,该结构已经被披露(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特开平8-255606)。
在这种电子设备中,辅助电池从电子设备的分离通过从开口移除盖体、从印刷接线板上移除辅助电池、以及拔出辅助电池到壳体之外的方式进行操作。
然而,在上面提及的电子设备中,开口和盖体朝向壳体外面,这样它们就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外观质量。
另外,也许还期望有一种结构,其中不具有这种开口和盖体并且其中辅助电池在将壳体拆卸之后取出。然而这种情况下,辅助电池的取出操作麻烦,实际应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对上述情况的考虑作出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降低外观质量且可在电子设备废弃时轻松移除可分离体如辅助电池和电气零部件的电子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构成外装体的壳体;和零部件容纳腔,零部件通过设置在壳体内部并开口于壳体外表面的第一开口可移除地容纳在其中;其中,第二开口设置在形成零部件容纳腔的壁部内;与第二开口连通的零部件容纳空间设置在壳体的内部;设置一个保持器,它包括可分离地附接于第二开口以关闭第二开口的第一板形部,以及在第一板形部关闭第二开口的情况下,从第一板形部凸出并在零部件容纳空间内延伸的第二板形部;可分离体保持在保持器中;并且第一开口、零部件容纳腔和第二开口形成为这样的尺寸,可使保持器和保持在保持器中的可分离体从零部件容纳空间移动到壳体的外部。


附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从前侧观察所得的透视图;附图2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从后侧观察所得的透视图;附图3为显示图像拾取设备控制系统的方块图;附图4为壳体102的下表面从斜后侧观察所得的透视图;附图5为显示壳体102下表面基本零件的透视图;附图6为沿附图5箭头A方向的视图;附图7为电池容纳腔14的示意性透视图;附图8显示了辅助电池140和保持器26的组合;附图9显示了辅助电池140和保持器26安装到位的情形;附图10显示了辅助电池140和保持器26容纳在容纳空间24内的情形;附图11A到11C显示了分离辅助电池140的操作过程。
具体实施例方式
增强外观质量并可保证去除可分离件的操作简单的这一目的已经由一种结构所实现,该结构包括设置在形成零部件容纳腔的壁部内的第二开口、与第二开口相通的零部件容纳空间以及保持可分离件的保持器。
现在,将在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将对电子设备是图像拾取设备的情况进行描述。
附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从前侧观察所得的透视图,附图2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设备从后侧观察所得的透视图,附图3为显示图像拾取设备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图像拾取设备10具有一个构成外装体的矩形板状壳体102,壳体102由相互配合的前侧壳体102A和后侧壳体102B组成,前侧壳体102A构成壳体102的前表面,后侧壳体102B构成壳体102的后表面。附带一提,这里壳体102的左右侧是按照从壳体102的前侧观察而言的。
用于容纳图像拾取光学系统104的透镜筒106、用于发射图像拾取辅助光的闪光灯108、自动定时器灯110等设置在壳体102前表面的上部。
机盖112可垂直滑动地设置在壳体102的前表面。机盖112在下极限位置与上极限位置之间滑动,下极限位置如附图1所示,用于将透镜筒106、闪光灯108以及自动定时器灯110暴露在前侧,上极限位置用于覆盖透镜筒106、闪光灯108以及自动定时器灯110。
快门按钮114、电源按钮116等设置在壳体102上表面的相对左侧的位置。
用于显示图像如静态图像、动态图像以及字符、符号等的显示屏118、用于完成图像拾取光学系统104变焦操作的变焦开关120、用于完成不同操作的十字开关122以及多个操作按钮124均设置在壳体102的后表面上。
用于将图像拾取设备10变换成静态图像拾取模式、动态图像拾取模式、再现/编辑模式等的模式转换开关126设置在壳体102的左侧面上。
如附图3所示,图像拾取设备10具有一个由CCD、CMOS传感器等组成的图像拾取装置128,用于拾取被图像拾取光学系统104聚焦的目标图像。
由图像拾取装置128拾取的图像作为图像拾取信号输出到图像处理单元130,其中图像数据基于图像拾取信号被产生,且图像数据被记录在记忆卡(存储介质)132上。另外,图像数据被显示处理单元134显示在显示屏118上。
此外,图像拾取设备10包括控制单元136,该控制单元包括CPU等,用于根据对快门按钮114、十字开关122、操作按钮124和模式转换开关126的操作来控制图像处理单元130和显示处理单元134。
除此之外,图像拾取设备10具有电池(蓄电池)138和辅助电池140。
电池138形成为可以为显示屏118、图像拾取装置128、图像处理单元130、显示处理单元134、控制单元136等提供电源。
辅助电池140为圆盘状外形,形成为可以通过在图像拾取设备10电源关闭期间为电路部分如控制单元136提供电源来备份用于存储不同信息如上述电路部分中的设置的存储操作以及计时操作。在该实施例中,辅助电池140相当于电子设备10废弃时必须从电子设备10分离的可分离体。
附图4为壳体102的下表面从斜后侧观察所得的透视图,附图5为显示壳体102下表面基本零件的透视图,而附图6为沿附图5箭头A方向的视图。
如附图4和5所示,存储器容纳腔12和电池容纳腔14(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零部件容纳腔)设置在壳体102的内部,并处于沿壳体102的前后方向(厚度方向)排列的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机架103包括在后侧壳体102B中,机架103具有电池容纳腔14、开口13、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20,这些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存储器容纳腔12设置成位于壳体102内部相对靠后的位置,并形成为通过矩形开口13可移除地容纳矩形板状记忆卡132,矩形开口13设置在机架103位于壳体102下表面的部位。
机架103设置成位于壳体102内部相对靠前的位置,这样电池容纳腔14位于壳体102内部相对靠前的位置,且电池容纳腔14形成为矩形板状空间,如附图6所示。
电池容纳腔14形成为通过形状与电池138外形相配合的壁部18与壳体102内部相隔离。更特殊地,如附图7中的示意性透视图所示,壁部18由分别朝向所容纳电池138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前壁1802和后壁1804、朝向电池138末端表面的底壁1806、以及分别朝向电池138双侧表面的两侧壁1808组成。
矩形板状电池138穿过设置在机架103位于壳体102下表面的部分上的矩形第一开口15可移除地容纳。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开口13和第一开口15形成为可被铰接在机架位于壳体102下表面的部位上的单个开合盖16开合。
如附图6所示,第二开口20设置于一侧壁1808邻近第一开口15的位置,同时与第二开口20相通的零部件容纳空间24设置在壳体102的内部。在该实施例中,零部件容纳空间24通过连接于一侧壁1808的壁部22与壳体102的内部相隔离,且零部件容纳空间24开口在壳体102的前表面一侧,如附图8所示。
圆盘状辅助电池140可移除地安装在保持器26中,并与保持器26一起容纳在零部件容纳空间24中。
保持器26包括可分离地附接于第二开口20以关闭第二开口20的第一板形部28,以及在第一板形部28关闭第二开口20的情况下在零部件容纳空间24内延伸的第二板形部30。
第二板形部30由外围壁3002和底壁3004组成,该外围壁3002由从第一板形部28的两侧使板凸出并彼此连接凸出板的末端而形成,该底壁3004设置在外围壁3002的末端底部。
在该实施例中,保持器26具有一种结构,其中在第一板形部28关闭第二开口20的情况下,第一板形部28的表面与第二开口20外围侧表面1808平齐,而第一板形部28的一端部朝向第一开口15,朝向第一开口15的第一板形部28的端部具有槽2802,钩取装置如一字槽头螺钉起子被锁合在该槽中,另外,第一板形部28朝向第一开口15的端部具有斜面2804用于引导钩取装置进入槽2802。
除此之外,如附图8所示该实施例中,接合部3006设置在外围壁3002的一个处于第一板形部28邻近区域的部位;接合部3006可与一个设置在第二开口20邻近位置的接合部(未示出)接合并可从该接合部脱离。另外,如附图9所示,外围壁3002具有两个锁爪3008用于防止安装在保持器26中的辅助电池140滑脱。
第一开口15、电池容纳腔14和第二开口20形成这样的尺寸,使得内部安装有辅助电池140的保持器26可从零部件容纳空间24移动到壳体102的外部。
现在,图像拾取设备10的组合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附图8显示了辅助电池140和保持器26的组合,附图9显示了辅助电池140和保持器26安装到位的情形,而附图10显示了辅助电池140和保持器26容纳在容纳空间24内的情形。
如附图8所示,首先辅助电池140和挠性基片32相互连接。
挠性基片32形成为L形,其功能是将辅助电池140和上述如控制单元136的电路部分相互进行电力连接。挠性基片32在其纵向一端具有连接孔3202,并在其纵向另一端具有连接部3204,用于连接到控制单元136一侧的连接器。另外,挠性基片在其中间部具有一个切口3206,这样当沿纵向的应力施加其上时挠性基片32会很容易断开。
如附图8所示,由导电材料形成的接线端子141通过点焊等方式预先分别固定到提供在辅助电池140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电极,接线端子141穿过形成在挠性基片32内的连接孔3202,接线端子141被钎焊于连接孔3202,且挠性基片32的连接部3204连接到上面提及的连接器。
接下来,保持器26穿过第一开口15被插入到电池容纳腔24中,且保持器26的第二板形部30被插入到第二开口20中。这将保持器26的接合部3006和上面提及的侧壁22的接合部相接合,从而维持第一板形部28关闭第二开口20的状况,且在此情况下,保持器26的第二板形部30凸出电池容纳腔24之外。
如附图9和10所示,此时连接于挠性基片32的辅助电池140被安装到保持器26的第二板形部30。辅助电池140和保持器26如此被安装到机架103内。
随后,该情况下的机架被安装到后侧壳体102B。这使得辅助电池140与保持器26一起安置在零部件容纳空间24内。
这样,前侧壳体102A被安装到后侧壳体102B从而装配起图像拾取设备10,这样用于容纳辅助电池140的零部件容纳空间24被形成于机架103的侧壁22和前侧壳体102B之间。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从图像拾取设备10上分离辅助电池140的过程。
附图11A到11C显示了分离辅助电池140的操作过程。
如附图11A所示,开合盖16被打开以开启第一开口15,且电池138从电池容纳腔14被拔出到壳体102之外。
接下来,如附图11B所示,钩取装置2如一字槽头螺钉起子的末端穿过引导面2804被插入到槽2802中,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转动钩取装置2,这样第一壁部28从第二开口20脱离,保持器26从零部件容纳空间24移动到电池容纳腔14中。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器26的接合部3006和上面提及的侧壁22的接合部彼此脱离。
当保持器26从零部件容纳空间24移动到电池容纳腔14内,一个沿拉拔挠性基片32的方向的力被施加到挠性基片32,这样挠性基片32很容易就从切口3206开始断裂。
可选地,即使不具有附图8中所示的切口3206,由于挠性基片32沿正交于电池140拉出方向的方向折叠,保持器26的运动引起一扭力作用在挠性基片32的折叠部,这样挠性基片32很容易就从折叠部开始断裂。
当挠性基片32断开时,保持器30和保持在保持器30内的辅助电池140通过第二开口20被拔出到电池容纳腔14中,且通过第一开口15从电池容纳腔14取出到壳体102之外。
通过这种方式,辅助电池140从图像拾取设备10分离开来。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界定电池容纳腔14的壁部18具有第二开口20;与第二开口20相通的零部件容纳空间24设置在壳体102的内侧;设置一个保持器26,它包括可分离地附接于第二开口20以关闭第二开口20的第一板形部28,以及从第一板形部28凸出并在第一板形部28关闭第二开口20的情况下在零部件容纳空间24内延伸的第二板形部30;辅助电池140保持在保持器26中。因此,第二开口20和保持器26不会暴露在壳体102的外部。因此,图像拾取设备10的外观质量不会降低,另外,由于辅助电池140可在图像拾取设备10废弃时与保持器26一起从零部件容纳空间24中取出,辅助电池140的移除操作可轻松实现。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保持器26的第一板形部28的一个端部在第一板形部28关闭第二开口20的情况下朝向第一开口20,且朝向第一开口20的第一板形部的端部具有槽2802,钩取装置如一字槽头螺钉起子可锁合在其中;因此,保持器26只通过钩取装置与槽2802的接合以及对钩取装置的操作就可以从零部件容纳空间24中取出,这在增强分离辅助电池140的可使用性方面具有优势。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板形部28关闭第二开口20的情况下,第一板形部28的表面形成为与作为第二开口20外围壁表面的侧壁1808平齐。因此。在安装电池138到电池容纳腔14中和从电池容纳腔14中拆卸电池138时,第一板形部28的表面引导电池138的外表面,这有利于平滑安装和拆卸电池138。
除此之外,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具有连接到挠性基片32的辅助电池140的部分组合可预先准备好且该部分组合可安装到保持器26,安装辅助电池和保持器26的操作效率可有效地得到增强。
附带一提,虽然第一开口15由开合盖16开合的结构被描述在该实施例中,在没有开合盖16或第二开口28直接暴露于外观表面的情形下,上面提及的效果自然也会表现出来。
此外,虽然该实施例中,第二开口20已经设置在构成电池容纳腔14的壁部18的两侧壁1808中的一个内,但具有第二开口20的部位也可以是其他侧壁1808、前壁1802和后壁1804中的任何一个。
除此之外,虽然该实施例中,第二开口20已经设置在电池容纳腔14的壁部18内,但具有第二开口20的部位也可以是构成存储器容纳腔12的壁部。此外,图像拾取设备10具有用于容纳通过电力连接到电气设备进行操作的适配器的腔体时,第二开口20也可以设置在构成适配器容纳腔的壁部中。
除此之外,虽然该实施例中切口3206已经被用于轻松断开挠性基片32,也可采用不用切口3206而是通过扭曲使挠性基片32的折叠部断裂的结构。可选地,例如挠性基片32可具有一个薄部。因此,可以想到多种结构用于轻松断开挠性基片32。
此外,虽然辅助电池32和控制单元136已经通过挠性基片32进行连接,也可以用导线代替挠性基片32。使用导线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使导线的强度处于导线可轻松断开的方式。
除此之外,虽然该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将矩形板状电池138容纳于电池容纳腔14的情形,电池的形状也可以是棱柱形或是具有曲线表面的形状,如圆柱形。此外,多个干电池可代替电池138使用。
除此之外,虽然该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分离辅助电池的情形,本发明自然也可应用于分离任何不同电气零部件的情形,如原电池、闪光电容器等。
另外,虽然在该实施例中,图像拾取设备已经作为电子设备的例子加以展示,本发明也可应用于许多电子设备。
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二开口和保持器未暴露在壳体外部,电子设备的外观质量不会降低。此外,由于辅助电池和电气零部件在电子设备废弃时可与保持器一起被取出到零部件容纳空间之外,移除辅助电池和电气零部件的操作可轻松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壳体,构成外装体;和一个零部件容纳腔,零部件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并开口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的第一开口可移除地容纳在其中;其中第二开口设置在形成所述零部件容纳腔的壁部内;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的零部件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一个保持器,包括可分离地附接于所述第二开口以关闭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一板形部,以及在所述第一板形部关闭所述第二开口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板形部凸出并在所述零部件容纳空间内延伸的第二板形部;可分离体保持在所述保持器中;并且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零部件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开口形成为这样的尺寸,可使所述保持器和保持在所述保持器中的所述可分离体从所述零部件容纳空间移动到所述壳体之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可分离体为在所述电子设备废弃时必须从所述电子设备中分离的辅助电池或电气零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板形部的表面形成为在所述第一板形部关闭所述第二开口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外围壁表面平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板形部的一个端部在所述第一板形部关闭所述第二开口的情况下朝向所述第一开口,且一个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板形部的所述端部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槽形成为使钩取装置比如一字槽头螺钉起子锁合在其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的邻近区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零部件容纳腔为一个用于容纳为电子设备提供电源的蓄电池或干电池的腔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零部件容纳腔为一个腔体,用于容纳一个存储介质以便在存储介质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或用于容纳一个通过电气连接到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操作的适配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于设备,其中,所述可分离体通过挠性基片或导线连接到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内的电路部分,当所述可分离体与所述保持部件一起从所述容纳空间被拔出到所述壳体之外时,所述挠性基片或导线断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设置一个开合盖用以开合所述第一开口。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零部件容纳腔设置在包括于所述壳体中的机架内,且所述壁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机架内。
全文摘要
设置在构成电子设备外装体的壳体之内的零部件容纳腔形成为通过一个开口于壳体下表面的矩形第一开口,矩形板状电池可被安装和拆卸。第一开口邻近区域的一侧壁具有第二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的零部件容纳空间设置在壳体内部。设置一个保持器,它包括可分离地附接于第二开口以关闭第二开口的第一板形部和在第一板形部关闭第二开口的情况下从第一板形部凸出并在零部件容纳空间内延伸的第二板形部,可分离体与保持器一起被容纳在部件容纳空间内。通过这种结构,提供一种不降低外观质量且在电子设备废弃时可分离体如辅助电池和电气零部件的移除操作可轻松实现的电子设备成为可能。
文档编号H01M2/20GK1717818SQ20048000159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7日
发明者洼寺朝之, 宫井博邦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