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滑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129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滑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开关,其中滑动把手时使接线端电气连接,尤其是涉及一种滑动开关,与把手顶靠相邻部件的情况相比,该滑动开关能使操作人员更为有效地确信接线端已电气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滑动把手使接线端电气连接的滑动开关和推滑开关,尤其是涉及一种滑动开关和一种推滑开关,其中通过该把手的滑动操作,能够以比相关技术中更多的接线端的连接状态切换接线端。
背景技术
至今,通过滑动把手使接线端电气连接的推滑开关已为公众所知。在日本专利JP-A-2001-229781中公开了这种类型推滑开关的实例。
日本专利JP-A-2001-229781所描述的推滑开关如此构造当滑动把手时,压缩螺旋弹簧;以及当操作人员松开把手时,借助螺旋弹簧的回复力,使把手返回至零位(初始位置)。也就是说,在日本专利JP-A-2001-229781所描述的推滑开关中,当滑动把手时,操作把手所需的作用力逐渐增加,当使接线端电气连接后,操作把手所需的作用力不再发生大的变化。因此,操作人员无法借助于操作把手所需的作用力变化确认是否已使接线端电气连接。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当已经使接线端电气连接时,使把手直接或间接地顶靠邻接部件,以使操作人员能够确认已经使接线端电气连接。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中,除了借助于使把手直接或间接地顶靠所述邻接部件的方法以外,操作人员没有其他方法确认是否已经使接线端电气连接。
进一步地,在日本专利JP-A-2001-229781所描述的推滑开关中,当把手从“零位”(初始位置)向右侧滑动时,一类接线端电气连接,以及当把手从“零位”(初始位置)向左侧滑动时,另一类接线端电气连接。也就是说,在日本专利JP-A-2001-229781所描述的推滑开关中,把手在把手放置于“零位”(初始位置)的情形下,接线端并不电气连接,在把手从“零位”(初始位置)向右侧滑动的情形下,一类接线端电气连接,在把手从“零位”(初始位置)向左侧滑动的情形下,借助把手的滑动操作,另一类接线端电气连接。
也就是说,在日本专利JP-A-2001-229781所描述的推滑开关中,借助把手的滑动操作,能切换三种接线端连接情形,但是利用把手的滑动操作,无法切换四种或四种以上的接线端连接情形。
参照专利1JP-A-2001-229781发明内容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滑动开关,与使把手顶靠相邻部件的情况相比,该滑动开关能使操作人员更为有效地确信接线端已电气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滑动开关和推滑开关,与前述连接情形相比,该滑动开关和推滑开关借助把手的滑动操作可切换更多的接线端连接情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推滑开关的特征在于具有下列布置(1)一种滑动开关包括壳体;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的把手;设置在壳体内的多个接线端;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棘轮弹簧,以及该棘轮弹簧具有的特性是当增加其位移程度时,其应力增加,以及当更多地增加位移程度时,该应力急剧减少,其中,如此布置该棘轮弹簧,以致当使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时,操作把手的作用力急剧减少。
(2)如(1)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布置棘轮弹簧以使得当把手沿一方向滑动,并且直接或间接地顶靠棘轮弹簧时,随着其顶靠作用力急剧增加,并使第一组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当沿所述方向进一步滑动把手时,作用力增加更多并且达到峰值;以及当作用力急剧减少时,使第二组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
(3)如(1)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当沿第一方向,从壳体的初始位置滑动把手时,使第一组所述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其中壳体的初始位置基本位于所述方向的中心位置;当沿该第一方向进一步滑动把手时,使第二组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当从壳体的初始位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滑动把手时,使第三组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以及当沿第二方向进一步滑动把手时,使第四组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
(4)如(3)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当从壳体的初始位置,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三方向推移把手时,使第五组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以及当沿第三方向进一步推移把手时,使第六组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
(5)如(4)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棘轮弹簧,以及其中,如此放置棘轮弹簧,使得为了连接第六组接线端而沿第三方向操作把手的作用力,大于为了连接第二组接线端而沿第一方向操作把手的作用力,以及大于为了连接第四组接线端而沿第二方向操作把手的作用力。
(6)如(1)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棘轮弹簧放置于壳体的壁面上,所述壁面与所述把手的滑动方向垂直。
(7)如(6)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所述壁面相对于壳体的底面倾斜,所述底面与所述方向平行。
(8)一种滑动开关包括壳体;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内的把手;以及第一切换单元,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组接线端;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棘轮弹簧,其中,沿滑动方向,所述把手可从所述壳体的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一和第二位置,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初始位置为所述滑动方向基本上中心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在所述滑动方向上按照从所述初始位置至所述棘轮弹簧的顺序设置,其中,当所述把手顶靠棘轮弹簧时,操作把手的作用力急剧增加,其中,当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把手时,作用力急剧减少,并使第一组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
(9)如(8)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第一切换单元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二组接线端,其中,在初始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设置第三位置,所述把手在第三位置处顶靠棘轮弹簧,其中,当把手顶靠棘轮弹簧且置于第三位置时,作用力急剧增加,并使第二组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
其中,当从第三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把手时,作用力增加更多,以及其中,当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把手时,作用力急剧减少,并使第一组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
(10)如(9)所述的滑动开关,进一步包括具有与第一切换单元相同结构的第二切换单元,相对于初始位置,该第二切换单元设置在第一切换单元的对面。
(11)如(10)所述的滑动开关,进一步包括具有与第一切换单元相同结构的第三切换单元,该第三切换单元设置在第一切换单元与第二切换单元之间。
(12)如(11)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所述把手可沿着与该滑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滑动。
(13)如(12)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如此配置所述刺轮弹簧,使得为了连接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一组接线端而沿所述方向操作把手的作用力,大于为了连接第一和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一组接线端而沿滑动方向操作把手的作用力。
(14)如(8)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棘轮弹簧布置于壳体的壁面上,所述壁面与把手的滑动方向垂直。
(15)如(14)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所述壁面相对于壳体的底面倾斜,所述底面与所述方向平行。
(16)如(9)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组的接线端与至少一个第二组的接线端是共用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滑动开关中,设置的棘轮弹簧具有以下特性当增加位移程度时,应力也相应增加,以及当更多地增加其位移程度时,其上的应力急剧减小。如此布置棘轮弹簧,使得当电气连接接线端时操作把手的作用力急剧减少。因此,借助于操作把手的作用力的急剧减少,操作人员能确认已经使接线端电气连接。也就是说,与把手顶靠邻接部件的情况相比,操作人员能更为有效地确认已经使接线端电气连接。
优选的是,通过拉伸如片簧,制成棘轮弹簧。具体地说,棘轮弹簧具有如下特性当使拉伸的凸出部分凹进时,应力增加,以及当使拉伸的凸出部分更多地凹进时,应力急剧减少。
在根据本发明的滑动开关中,如此布置棘轮弹簧当从初始位置沿某个方向滑动把手,并且直接或间接顶靠棘轮弹簧时,操作把手的作用力会随着把手的贴紧而急剧增加,并使第一组接线端电气连接;当沿着那个方向进一步滑动把手时,操作把手的作用力增加更多且达到峰值;接着操作把手的作用力急剧减少,使第二组接线端电气连接。也就是说,如此布置棘轮弹簧,以致当使第二组接线端电气连接时操作把手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少。因此,借助于操作把手的作用力急剧减少,操作人员能确认已经使第二组接线端电气连接。也就是说,与把手顶靠邻接部件的情况相比,操作人员能更为有效地确认已经使第二组接线端电气连接。
具体地说,当不操作把手且使其位于初始位置时,接线端并不电气连接;当滑动把手且使其直接或间接地顶靠棘轮弹簧时,操作把手的作用力急剧增加,并使第一组接线端电气连接;以及当进一步滑动把手且操作把手的作用力急剧减少时,使第二组接线端电气连接。因此,通过设置不操作把手的状态、操作把手的作用力急剧增加的状态、以及操作把手的作用力急剧减少的状态等三种状态,操作人员能够确认不使接线端电气连接的状态、使第一组接线端电气连接的状态、以及使第二组接线端电气连接的状态。
根据第三方面的滑动开关中,当从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例如,向右滑动把手时,使第一组接线端电气连接;当沿第一方向进一步滑动把手时,使第二组接线端电气连接;当从初始位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例如,向左滑动把手时,使第三组接线端电气连接;当沿第二方向进一步滑动把手时,使第四组接线端电气连接。也就是说,通过把手的滑动操作,可以切换下列状态把手置于初始位置使接线端不电气连接的状态、沿第一方向滑动把手使第一组接线端电气连接的状态、进一步沿第一方向滑动把手使第二组接线端电气连接的状态、沿第二方向滑动把手使第三组接线端电气连接的状态、以及进一步沿第二方向滑动把手使第四组接线端电气连接的状态。也就是说,通过把手的滑动操作,切换五种接线端的连接状态。因此,与现有技术情况相比,通过把手的滑动操作可切换许多接线端连接的状态。
在根据本发明的推滑开关中,当从初始位置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三方向推移把手时,使第五组接线端电气连接,以及当沿第三方向进一步推移把手时,使第六组接线端电气连接。也就是说,通过把手的推移操作,可以切换沿第三方向推移把手使第五组接线端电气连接的状态,以及进一步沿第三方向推移把手使第六组接线端电气连接的状态。因此,通过把手的滑动和推移操作可以切换七种状态。
例如,当使第一组接线端电气连接时,滚动并选择包括在第一菜单中的选项;当使第二组接线端电气连接时,确定其选定的选项;当使第三组接线端电气连接时,滚动并选择包括在第二菜单中的选项;当使第四组接线端电气连接时,确定其选定的选项;当使第五组接线端电气接时,滚动并选择第三菜单的选项;当使第六组接线端电气相连接时,确定其选定的选项,由此,三个菜单的选择和确定操作都可通过一个把手来执行。
在根据本发明的滑动开关中,棘轮弹簧设置于滑动开关壳体的壁面上。因此,可以使滑动开关的宽度小于棘轮弹簧设置于滑动开关壳体底面情况下的宽度。此外,可获得比棘轮弹簧设置于滑动开关壳体底面情况下更大的把手滑动行程。结果是,在把手滑动行程的中途,可设置另外的接线端。
例如,倘若通过模塑形成滑动开关壳体,以及其取出方向与滑动开关壳体的底面相垂直,当我们试图在垂直直立于滑动开关壳体底面的壁面上嵌件模制接线端时,用于嵌件模制接线端的模具结构较为复杂,使模具成本增加。考虑到这一点,在根据本发明的滑动开关中,棘轮弹簧设置在相对于滑动开关壳体的底面倾斜的壁面上。优选的是,棘轮弹簧设置在相对于滑动开关壳体的底面以小于90°的角度竖立的壁面上,以及更为优选的是,棘轮弹簧设置在60°至85°的角度竖立的壁面上。具体地说,在倾斜竖立的壁面上,嵌件模制接线端。因此,与在垂直直立于滑动开关壳体底面的壁面上设置棘轮弹簧的情况相比,用于模制这样的滑动开关壳体的模具构造更为简化。结果得以控制滑动开关壳体的模制费用。具体地说,不用提供滑动开关壳体模具所用的滑动结构,就可嵌件模制所述接线端。此外,由于棘轮弹簧设置在相对于滑动开关壳体底面倾斜的壁面上,棘轮弹簧性能得以改善。
在根据本发明的推滑开关中,另一棘轮弹簧如此放置,使得为了使第六组接线端电气相连接而沿第三方向推移把手的作用力,大于为了使第二组接线端电气相连接而沿第一方向滑动把手的作用力,和为了使第四组接线端电气相连接而沿第二方向滑动把手的作用力。因此,当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推移把手时,有可能避免使第六组接线端错误地电气相连接。优选的是,设置用于使操作人员确认已经使第六组接线端电气连接的棘轮弹簧的弹性系数值,大于用于使操作人员确认已经使第二组接线端电气连接的棘轮弹簧的弹性系数值,和用于使操作人员确认第四组接线端电气连接的棘轮弹簧的弹性系数值。


图1A至图1C是本发明推滑开关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A至图2C是图1A至图1 C中所示壳体1和接线端5A、5B、5C、5D、5E、5F和5G的放大的部件图;图3A至图3C是图1A至图1 B中所示盖子2的放大的部件图;图4A至图4E是图1A至图1C中所示把手3和接触片6的放大的部件图;
图5A至图5F是图1A至图1C中所示滑块4的放大的部件图;图6A至图6E是图1 A及图4A中沿左右方向滑动把手3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A至图7C是图1A及图4A中向上推移把手3的状态的示意图;图8A及图8B是图1A至图1C中所示棘轮弹簧7A、7B或7C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A至图1C是本发明推滑开关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地说,图1A是第一实施例中推滑开关的平面图,图1B是沿图1A中A-A线的剖视图,图1C是沿图1A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中,标号1表示推滑开关的壳体。所述壳体1由例如树脂材料模塑成型。标号2表示用于覆盖壳体1内侧的盖子。所述盖子2由例如金属材料制成。标号3表示把手,采用如此构造使得推滑开关的操作人员能够沿图1A中的左右方向滑动该把手,以及能向上推移该把手。把手3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标号4表示滑块,这样构造使其能够沿图1A中的左右方向整体地随把手3滑动。此滑块4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标号5A、5B、5C、5D、5E、5F和5G表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接线端。这些接线端5A、5B、5C、5D、5E、5F和5G通过例如嵌件模制的方式固定至壳体1。标号6表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接触片。此接触片6连接在把手3上,采用使其能够整体地随把手3移动方式构造。
标号7A、7B和7C表示通过拉伸导电的片状弹性材料而形成圆顶形状(凸起成形)的棘轮弹簧。图8是图1中所示棘轮弹簧7A、7B或7C的放大视图。具体地说,图8A是棘轮弹簧7A、7B、7C的平面视图,以及图8B是棘轮弹簧7A、7B、7C的正视图。这些棘轮弹簧7A、7B和7C具有的特性是当增加其位移程度(弹性变形程度,凹进程度)时,其应力增加,以及当进一步增加位移程度(弹性变形程度,凹进程度)进一步增加时,其应力急剧减小。即,这些棘轮弹簧7A、7B和7C具有的特性是当使凸起(球状)部分(如图8B所示棘轮弹簧的上部)凹进时,使凸起部分凹进所需的作用力增加,以及当使凸起部分更加凹进后,使凸起部分凹进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小。最终,这些棘轮弹簧7A,7B和7C采用如此构造使得当凹入凸起部分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小时,推滑开关的操作人员能够感觉到咔答声。
将棘轮弹簧7A与接线端5A电气连接。此外,当使棘轮弹簧7A凹进直至使该棘轮弹簧凹进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小时,也使棘轮弹簧7A与安装在棘轮弹簧7A背面上的接线端5B电气连接。另外,将棘轮弹簧7B与接线端5G电气连接。此外,当使棘轮弹簧7B凹进直至使该棘轮弹簧凹进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小时,使棘轮弹簧7B也与安装在棘轮弹簧7B背面上的接线端5F电气连接。另外,将棘轮弹簧7C与接线端5C电气连接。此外,当使棘轮弹簧7C凹进直至使该棘轮弹簧凹进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小时,使棘轮弹簧7C也与安装在棘轮弹簧7C背面上的接线端5D电气连接。
标号8表示螺旋弹簧,用于使滑动至图1A中右侧的把手3和滑块4返回至图1A所示的位置(初始位置),以及使滑动至图1A中左侧的把手3和滑块4返回至初始位置。标号9A和9B表示螺旋弹簧用于将图1A中已被向上推移的把手3返回至初始位置的螺旋弹簧。标号10表示安装在盖子2内的绝缘片。
图2A至图2C是图1A至图1C所示壳体1和接线端5A、5B、5C、5D、5E、5F和5G的放大的部件图。具体地说,图2A是壳体1和接线端5A、5B、5C、5D、5E、5F和5G的平面图,图2B是沿图2A中C-C线的剖视图,以及图2C是沿图2A中D-D线的剖视图。在图2A至图2C中,标号1A表示壳体1的底面,标号1B、1C和1D表示沿壳体1底面竖立的壁面。标号1E表示用于罩住图1A至图1C中所示螺旋弹簧8的螺旋弹簧壳体部分,以及标号1F和1G是用于支撑螺旋弹簧8两端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
图3A至图3C是图1A至图1B所示盖子2放大的部件图。具体地说,图3A是盖子2的俯视图,图3B是盖子2的正视图,以及图3C是盖子2的右视图。
图4A至图4E是图1A至图1C所示把手3和接触片6放大的部件图。具体地说,图4A是把手3的俯视图,图4B是把手3的正视图,图4C是把手3的后视图,图4D是把手3和接触片6的右视图,图4E是把手3和接触片6的背面视图。图4中,标号3A表示把手部分,用于在推滑开关把手3上放置操作人员的手指。标号3B表示用于推移滑块4的接触面,使得当向图1A和图4A中右侧滑动把手3时,使滑块4整体地跟随把手3向图1A和图4A中的右侧滑动。标号3C表示用于推移滑块4的接触面,使得当向图1A和图4A中左侧滑动把手3时,使滑块4整体地随把手3向图1A和图4A中的左侧滑动。标号3D表示凸出部分,用于使凸起的棘轮弹簧7C凹进,也就是说,用于弹性变形棘轮弹簧7C。标号3E表示用于支撑螺旋弹簧9A一端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以及标号3F表示用于支撑螺旋弹簧9B一端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标号3G表示用于安装接触片6的接触片插入部分。
图5A至图5F是图1A至图1C所示滑块4放大的部件图。具体地说,图5A是滑块4的俯视图,图5B是滑块4的正视图,图5C是滑块4的后视图,图5D是滑块4的右视图,图5E是沿图5A中E-E线的剖视图,以及图5F是滑块4的背面视图。图5中,标号4A表示由把手3的接触面3B推移的接触面,使得当向图1A、图4A和图5A中右侧滑动把手3时,使滑块4整体地随把手3向图1A、图4A和图5A中的右侧滑动。标号4B表示由把手3的接触面3C推移的接触面,使得当向图1A、图4A和图5A中左侧滑动把手3时,使滑块4整体地随把手3向图1A、图4A和图5A中的左侧滑动。标号4C表示用于使凸起棘轮弹簧7A凹进的凸出部分,也就是说,用于弹性变形棘爪弹簧7A。标号4D表示用于使凸起棘爪弹簧7B凹进的凸出部分,也就是说,用于弹性变形棘爪弹簧7B。标号4E和4F表示用于支撑螺旋弹簧8两端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标号4G表示用于支撑螺旋弹簧9A上端(参照图1A)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以及标号4H表示用于支撑螺旋弹簧9B上端(参照图1A)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
图6A至6E是表示图1A和图4A中沿左右方向滑动把手3的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地说,图6A是表示当把手3放置于初始位置,亦即操作人员没有操作把手3时推滑开关的示意图。图6B表示当向图1A、图4A和图6A中右侧滑动把手3直至滑块4的凸出部分4C顶靠棘爪弹簧7A时推滑开关的示意图。图6C表示当向图1A、图4A和图6B中右侧进一步滑动把手3直至把手3的滑动操作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小时推滑开关的示意图。图6D表示当向图1A、图4A和图6A中左侧滑动把手3直至滑块4的凸出部分4D顶靠棘爪弹簧7B时推滑开关的示意图。图6E表示当向图1A、图4A和图6D中左侧进一步滑动把手3直至把手3的滑动操作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小时推滑开关的示意图。
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在把手3放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接触片6除了与接线端5E接触之外,不与其他的接线端5A、5B、5C、5D、5F和5G接触。即接线端5A、5B、5C、5D、5E、5F和5G相互电气隔离,以及接线端5A、5B、5C、5D、5E、5F和5G相互电气断开。在这种状态下,由壳体1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1F支撑螺旋弹簧8的右端部分,以及由壳体1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1G支撑螺旋弹簧8的左端部分。
接着,当从图6A所示状态向图6A中右侧滑动把手3时,滑块4也整体地跟随把手3向图6A中的右侧滑动。因此,开始压缩螺旋弹簧8。具体地说,螺旋弹簧8开始由壳体1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1F和滑块4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4F所支撑。也就是说,壳体1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1F开始支撑螺旋弹簧8的右端部分,以及滑块4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4F开始支撑螺旋弹簧8的左端部分。当把手3继续向图6A中右侧滑动时,随着把手3滑动量增加,把手3滑动操作所需的作用力也逐渐增加。
当把手3继续向图6A中的右侧进一步滑动时,使连接在把手3上的接触片6的右端部分开始与接线端5A相接触。换句话说,使接线端5E、接触片6和接线端5A电气连接。也就是说,使第一接线端组(接线端5E、5A)电气连接。
当把手3继续向图6A中的右侧进一步滑动至图6B所示状态时,滑块4的凸出部分4C顶靠棘轮弹簧7A。结果,把手3滑动操作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增加。此时,使接触片6的左端与接线端5E在位置5E1处开始接触,以及接触片6的右端部分与接线端5A在位置5A1处开始接触。换句话说,使接线端5E、接触片6和接线端5A电气连接,并使第一接线端组(接线端5E、5A)电气连接。也就是说,随着滑块4的凸出部分4C顶靠棘轮弹簧7A,把手3滑动操作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增加,由此,推滑开关的操作人员能够确认已使第一接线端组(接线端5E、5A)电气连接。
当把手3继续向图6A和图6B的右侧进一步滑动至图6C所示状态时,滑块4的凸出部分4C使凸起棘轮弹簧7A凹进。具体地,当把手3继续滑动时,使棘轮弹簧7A的凹进量增加,使得把手3滑动操作所需的作用力增加更多。接着,当把手3继续进一步滑动时,使棘轮弹簧7A凹进的量增加更多,以至于把手3滑动操作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少。此时,接触片6的左端与接线端5E在位置5E2处开始接触,以及接触片6的右端部分与接线端5A在位置5A2处开始接触。而且,此时,与接线端5A电气相连的棘轮弹簧7A与放置于棘轮弹簧7A背面的接线端5B在位置5B2处也开始接触,并使棘轮弹簧7A与接线端5B电气连接。换句话说,使接线端5E、接触片6、接线端5A、棘轮弹簧7A和接线端5B电气连接,因此使第二接线端组(接线端5E、5A和5B)电气连接。也就是说,当由滑块4的凸出部分4C使棘轮弹簧7A凹进的量变得较大时,把手3滑动操作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少,由此,推滑开关的操作人员能够确认已经使第二接线端组(接线端5E、5A和5B)电气连接。
另一方面,当从图6A所示状态向图6A中的左侧滑动把手3时,滑块4也整体地跟随把手3向图6A中的左侧滑动。因此,开始压缩螺旋弹簧8。具体地说,螺旋弹簧8开始由壳体1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1G和滑块4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4E所支撑。也就是说,壳体1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1G开始支撑螺旋弹簧8的左端部分,以及滑块4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4E开始支撑螺旋弹簧8的右端部分。当把手继续滑动至图6A中的左侧时,随着把手3的滑动量增加,把手3滑动操作所需的作用力也逐渐增加。
当把手3继续向图6A中的左侧进一步滑动时,使连接在把手3上的接触片6的左端部分开始与接线端5G相接触。换句话说,使接线端5E、接触片6和接线端5G电气连接。也就是说,使第三接线端组(接线端5E、5G)电气连接。
当把手3继续向图6A中的左侧进一步滑动至图6D所示状态时,滑块4的凸出部分4D顶靠棘轮弹簧7B。结果,把手3滑动操作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增加。此时,接触片6的右端与接线端5E在位置5E3处开始接触,以及接触片6的左端部分与接线端5G在位置5G3处开始接触。换句话说,使接线端5E、接触片6和接线端5G电气连接,并使第三接线端组(接线端5E、5G)电气连接。也就是说,随着滑块4的凸出部分4D顶靠棘轮弹簧7B,把手3滑动操作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增加,由此,推滑开关的操作人员能够确认已经使第三接线端组(接线端5E、5G)电气连接。
当把手3继续向图6A和图6D中的左侧进一步滑动至图6E所示状态时,滑块4的凸出部分4D使凸起棘轮弹簧7B凹进。具体地,当把手3继续滑动时,使棘轮弹簧7B的凹进量增加,使得把手3滑动操作所需的作用力增加更多。接着,当把手3继续滑动更多时,使棘轮弹簧7B凹进的量增加更多,以至于把手3滑动操作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少。此时,接触片6的右端与接线端5E在位置5E4处开始接触,以及接触片6的左端部分与接线端5G在位置5G4处开始接触。而且,此时,与接线端5G电气相连的棘轮弹簧7B与放置于棘轮弹簧7B背面的接线端5F在位置5F4处也开始接触,并使棘轮弹簧7B与接线端5F电气连接。换句话说,使接线端5E、接触片6、接线端5G、棘轮弹簧7B和接线端5F电气连接,因此使第四接线端组(接线端5E、5G和5F)电气连接。也就是说,当由滑块4的凸出部分4D使棘轮弹簧7B凹进的量变得较大时,把手3滑动操作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少,由此,推滑开关的操作人员能够确认已经使第四接线端组(接线端5E、5G和5F)电气连接。
图7A至图7C是表示图1A和图4A中向上推移把手3的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地说,图7A是表示当把手3放置于初始位置,亦即操作人员没有操作把手3时的推滑开关的示意图。图7B是表示在图1A、图4A和图7A中向上推移把手3,直至使把手3的凸出部分3D顶靠棘爪弹簧7C时推滑开关的示意图。图7C是表示在图1A、图4A和图7B中更加向上推移把手3直至把手3的推移操作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小时该推滑开关的示意图。
在图7A中所示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在把手3放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如上所述,接触片6除了与接线端5E接触之外,不与其他接线端5A、5B、5C、5D、5F和5G接触。也就是说,接线端5A、5B、5C、5D、5E、5F和5G相互电气隔离,以及接线端5A、5B、5C、5D、5E、5F和5G相互电气断开。在这种状态下,螺旋弹簧9A的上端部分(参照图1A)由滑块4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4G(参照图5A)支撑,以及螺旋弹簧9A的下端部分(参照图1A)由把手3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3E支撑。而且,螺旋弹簧9B的上端部分(参照图1A)由滑块4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4H(参照图5A)支撑,以及螺旋弹簧9B的下端部分(参照图1A)由把手3的螺旋弹簧支撑部分3F(参照图4A)支撑。
接着,当从图7A中所示的状态在图7A中向上推移把手3时,相对于壳体1和滑块4,使其在图7A中向上移动。由此,开始压缩螺旋弹簧9A和9B。当在图7A中继续向上推移把手3时,把手3推移操作所需的作用力随着把手3推移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当在图7A中继续向上推移把手3时,连接在把手3上的接触片6的右端部分开始与接线端5C相接触。换句话说,使接线端5E、接触片6和接线端5C电气连接。也就是说,使第五接线端组(接线端5E、5C)电气连接。
当在图7A中继续进一步向上推移把手3至图7B中所示状态时,把手3的凸出部分3D顶靠棘轮弹簧7C。结果是,把手3推移操作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增加。此时,接触片6的左端与接线端5E在位置5E5处开始接触,以及接触片6的右端部分与接线端5C在位置5C5处开始接触。换句话说,使接线端5E、接触片6和接线端5C电气连接,并使第五接线端组(接线端5E、5C)电气连接。也就是说,随着把手3的凸出部分3D顶靠棘轮弹簧7C,把手3推移操作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增加,由此,推滑开关的操作人员能够确认已经使第五接线端组(接线端5E、5C)电气连接。
当在图7A和图7B中继续进一步向上推移把手3至图7C所示状态时,由把手3的凸出部分3D使凸起棘轮弹簧7C凹进。具体地说,当继续进一步推移把手3时,使棘轮弹簧7C的凹进量增加,因此把手3推移操作所需的作用力增加更多。接着,当继续更多推移把手3时,使棘轮弹簧7C的凹进量增加更多,使得把手3推移操作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少。此时,接触片6的左端部分与接线端5E在位置5E6处开始接触,以及接触片6的右端部分与接线端5C在位置5C6处开始接触。而且,此时,与接线端5C电气相连的棘轮弹簧7C与放置于棘轮弹簧7C后面的接线端5D在位置5D6处也开始接触,并使棘轮弹簧7C与接线端5D电气连接。换句话说,使接线端5E、接触片6、接线端5C、棘轮弹簧7C和接线端5D电气连接,因此使第六接线端组(接线端5E、5C和5D)电气连接。也就是说,当把手3的凸出部分3D使棘轮弹簧7C凹进的量变得较大时,把手3推移操作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少,由此,推滑开关的操作人员能够确认已经使第六接线端组(接线端5E、5C和5D)电气连接。
如图1B所示,在第一实施例推滑开关中,设置具有以下特性的凸起棘轮弹簧7A,当使其位移程度(弹性变形量,凹进量)增加时,其应力相应增加,以及当更多增加位移程度(弹性变形量,凹进量)时,该应力急剧减小。棘轮弹簧7A如此布置,使得当如图6C所示的第二接线端组(接线端5E、5A和5B)电气连接时,向右滑动把手3操作(参照图6C)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少。因此,借助于向右滑动把手3操作所需作用力的急剧减少,操作人员能确认已经使第二接线端组(接线端5E、5A和5B)电气连接。
此外,如图1B所示,在第一实施例推滑开关中,设置具有以下特性的凸起棘轮弹簧7B,当使其位移程度(弹性变形量,凹入量)增加时,其应力相应增加,以及当更多增加位移程度(弹性变形量,凹入量)时,该应力急剧减小。棘轮弹簧7B如此布置如图6E所示,当第四接线端组(接线端5E、5G和5F)电气连接时,向左滑动把手3操作(参照图6E)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少。因此,借助于向左滑动把手3操作所需作用力的急剧减少,操作人员能确认已经使第四接线端组(接线端5E、5G和5F)电气连接。
此外,如图1C所示,在第一实施例推滑开关中,设置具有以下特性的凸起棘轮弹簧7C,当使其位移程度(弹性变形量,凹入量)增加时,其应力相应增加,以及当更多增加位移程度(弹性变形量,凹入量)时,该应力急剧减小。棘轮弹簧7C如此布置如图7C所示,当第六接线端组(接线端5E、5C和5D)电气连接时,向上推移把手3操作(参照图7C)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少。因此,借助于向上推动把手3操作所需作用力的急剧减少,操作人员能确认已经使第六接线端组(接线端5E、5C和5D)电气连接。
此外,如图1B和2B所示,在第一实施例推滑开关中,棘轮弹簧7A和7B放置在壳体1的壁面1B和壁面1D上。具体地说,在相对于壳体1的底面1A倾斜的壁面1B和1D上,布置棘轮弹簧7A和7B。更具体地说,在相对于壳体1底面1A以60°至85°角度竖立的壁面1B和1D上,放置棘轮弹簧7A和7B,以及在倾斜竖立的壁面1B和1D内,嵌件模制接线端5B和5F。
此外,如图1C和2C所示,在第一实施例推滑开关中,棘轮弹簧7C放置在壳体1的壁面1C上。具体地说,棘轮弹簧7C放置在相对于壳体1的底面1A倾斜的壁面1C上。更具体地说,在相对于壳体1的底面1A以60°至85°角度竖立的壁面1C上,放置棘轮弹簧7C,以及在倾斜竖立的壁面1C内,嵌件模制接线端5D。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推滑开关中,当从图6A中所示的初始位置向右滑动把手3时,如图6B所示,使第一接线端组(接线端5E和5A)电气连接;以及当进一步向右滑动把手3时,如图6C所示,使第二接线端组(接线端5E、5A和5B)电气连接。另一方面,当从图6A中所示的初始位置向左滑动把手3时,如图6D所示,使第三接线端组(接线端5E和5G)电气连接;以及当进一步向左滑动把手3时,如图6E所示,使第四接线端组(接线端5E、5G和5F)电气连接。换句话说,把手3放置于初始位置(图6A)而接线端5A、5B、5C、5D、5E、5F和5G并不电气连接的状态,向右滑动把手3(图6B)使第一接线端组(接线端5E和5A)电气连接的状态,更加向右滑动把手3(图6C)使第二接线端组(接线端5E、5A和5B)电气连接的状态,向左滑动把手3(图6D)使第三接线端组(接线端5E和5G)电气连接的状态,更加向左滑动把手3(图6E)使第四接线端组(接线端5E、5G和5F)电气连接的状态,都可以通过把手3的滑动操作来切换。也就是说,通过把手3的滑动操作,可切换五种接线端连接状态。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推滑开关中,当从图6A和图7A所示的初始位置向上推移把手3时,如图7B所示,使第五接线端组(接线端5E和5C)电气连接;以及当更加向上推移把手3时,如图7所示,使第六接线端组(接线端5E、5C和5D)电气连接。也就是说,通过把手3的推移操作,可以切换向上推移把手3(图7B)使第五接线端组(接线端5E和5C)电气连接的状态,以及更加向上推移把手3(图7C)使第六接线端组(接线端5E、5C和5D)电气连接的状态。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推滑开关中,棘轮弹簧7C如此放置,使得为了使第六接线端组(接线端5E、5C和5D)电气相连接而向上推移把手3所需的作用力,大于为了使第二接线端组(接线端5E、5A和5B)电气相连接而向右滑动把手3所需的作用力,和为了使第四接线端组(接线端5E、5G和5F)电气相连接而向左滑动把手3所需的作用力。具体地说,设定用于使操作人员确认第六接线端组(接线端5E、5C和5D)已电气相连接的棘轮弹簧7C的弹性系数值,大于用于使操作人员确认第二接线端组(接线端5E、5A和5B)已电气相连接的棘轮弹簧7A的弹性系数值,和用于使操作人员确认第四接线端组(接线端5E、5G和5F)已电气相连接的棘轮弹簧7B的弹性系数值。因此,当向右或向左推移把手3时,有可能避免使第六接线端组(接线端5E、5C和5D)错误地电气连接。
第一实施例推滑开关使用于例如便携式音频设备中菜单的切换和菜单的确认。具体地说,例如,当使第一接线端组(接线端5E和5A)电气连接时,滚动并选择包括在第一菜单中的选项;当使第二接线端组(接线端5E、5A和5B)电气相连接时,确定其选定的选项;当使第三接线端组(接线端5E和5G)电气相连接时,滚动并选择包括在第二菜单中的选项;当使第四接线端组(接线端5E、5G和5F)电气相连接时,确定其选定的选项。此外,当使第五接线端组(接线端5E和5C)电气相连接时,滚动并选择包括在第三菜单中的选项;当使第六接线端组(接线端5E、5C和5D)电气相连接时,确定其选定的选项。
如上所述,在该第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推滑开关可应用于,例如便携式音频设备,而且,本发明的推滑开关还可应用于其它任意的电气装置。
虽然本发明根据其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容易地对上述实施方案进行多种修改和改进,或应用于其它领域,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目的、精神和范围。所有这些改动均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滑动开关包括壳体;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把手;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多个接线端;以及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棘轮弹簧,以及该棘轮弹簧具有的特性是当增加其位移程度时,其应力增加,以及当更多地增加所述位移程度时,所述应力急剧减少,其中,布置所述棘轮弹簧,以使当所述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时,操作所述把手的作用力急剧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如此布置所述棘轮弹簧当从所述把手沿一方向滑动,并且直接或间接地顶靠所述棘轮弹簧时,所述作用力随其顶靠急剧增加,并使第一组所述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当沿所述方向更多滑动所述把手时,所述作用力增加更多并且达到峰值;以及当所述作用力急剧减少时,使第二组所述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当沿第一方向,从所述壳体的初始位置滑动所述把手时,使第一组所述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初始位置基本位于所述方向的中心位置;当沿所述第一方向更多滑动所述把手时,使第二组所述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当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初始位置,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滑动所述把手时,使第三组所述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以及当沿所述第二方向更多滑动所述把手时,使第四组所述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当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初始位置,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三方向推移所述把手时,使第五组所述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以及当沿所述第三方向更多推移所述把手时,使第六组所述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所述棘轮弹簧,以及其中,如此布置所述棘轮弹簧,使得为了连接所述第六组接线端而沿所述第三方向操作所述把手的作用力,大于为了连接所述第二组接线端而沿所述第一方向操作所述把手的作用力,以及大于为了连接所述第四组接线端而沿所述第二方向操作所述把手的作用力。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所述棘轮弹簧布置于所述壳体的壁面上,所述壁面与所述把手的滑动方向相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书6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所述壁面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底面倾斜,所述底面与所述方向平行。
8.一种滑动开关包括壳体;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把手;以及第一切换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组接线端;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棘轮弹簧,其中,沿滑动方向,所述把手可从所述壳体的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一及第二位置,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初始位置为所述滑动方向基本上中心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沿所述滑动方向按照从所述初始位置至所述棘轮弹簧的顺序设置,其中,当所述把手顶靠所述棘轮弹簧时,操作所述把手的作用力急剧增加,其中,当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所述把手时,所述作用力急剧减少,并使第一组所述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二组接线端,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第一位置之间设定第三位置,所述把手在该第三位置处顶靠所述棘轮弹簧,其中,当所述把手顶靠所述棘轮弹簧且置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作用力急剧增加,并使所述第二组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其中,当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所述把手时,所述作用力增加更多,以及其中,当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所述把手时,所述作用力急剧减少,并使所述第一组接线端相互电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动开关,进一步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相同结构的第二切换单元,相对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切换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对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滑动开关,进一步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相同结构的第三切换单元,所述第三切换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所述把手可沿着与所述滑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滑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如此配置所述棘轮弹簧,使得为了连接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一组接线端而沿所述方向操作所述把手的作用力,大于为了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一组接线端而沿所述滑动方向操作所述把手的作用力。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所述棘轮弹簧放置于所述壳体的壁面上,所述壁面与所述把手可滑动的方向相垂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所述壁面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底面倾斜,所述底面与所述方向平行。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组的接线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组的接线端是共用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推滑开关,其中当把手滑动时,接线端电气连接,同时设置了棘轮弹簧,该棘轮弹簧具有的特性是当位移程度增加时,应力增加,以及当位移程度进一步增加时,应力急剧减少。设置所述棘轮弹簧使得当接线端电气连接时操作把手所需的作用力急剧减少。
文档编号H01H15/06GK1702791SQ20051007215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5日
发明者前原正孝 申请人:Sm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