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6831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容置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能防止电池所产生的高温损毁外部壳体。
背景技术
对于可携式电气用品而言,电池为一种极为普遍且极为适用的电力来源。
针对各种不同电气用品的用途而设有不同的电路结构,该电路结构布设于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可另外设置或连同电池被组装容置于一壳体内部。该电池经该电路板而向电气用品的电子组件供应电力,来达到其预期的功效。
图1所示为一公知电池容置结构的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公知电池容置结构其中电池及电路板的组合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公知电池容置结构的组合剖视图。
如上述各图所示,公知电池容置结构1包括有一壳体11、至少一电池12、一电路板13、以及一壳盖14。壳体11具有一容纳空间111,其顶面为开口112。电池12具有向上突出的电极突片121,而电路板13在对应该电极突片的位置设有穿孔131,电极突片121穿过穿孔131后,与电路板13焊接,并将电池12及电路板13一同容置于壳体11的容纳空间111。壳盖14盖合于壳体11顶面的开口112。也就是,用壳体11及壳盖14容置电池12及电路板13。
由于壳体11及壳盖14显露在外,考虑到便于该壳体外观型态上的设计、人体触摸时的温柔舒适感,以及符合绝缘的需求等因素,这些壳体11及壳盖14,一般以塑料制成。
然而,当电池12在释放电力时,会产生热及高温,尤其使用于高功率的电气产品时,例如使用于御寒衣等高功率电气产品时,该电池12在工作时更会产生高温。而公知的电池容置结构1,其壳体11与电池12直接接触,该电池12所产生的高温会迅速传导至壳体11,而塑料制的该壳体11,其耐热性并不高,因而,电池12所产生的高温会导致壳体11发烫,甚至烧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可以防止电池所产生的高温损毁外部壳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包括有一电池座,电池座具有高耐热性,其具有一容置室,并设有至少一凸肋朝容置室的方向突出,电池容置于电池座的容置室,且电池表面与凸肋相接触。借助电池座的高耐热性,可承受电池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并阻挡该高温传导至外部所装的壳体,防止外部壳体因电池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而损毁;且该凸肋具有增强电池座强度、稳定电池位置、以及减缓电池对电池座热传导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包括有一壳体、至少一电池座、一电路板、以及一壳盖。电池座具有高耐热性,其具有一容置室,并设有至少一凸肋朝容置室的方向突出;电池容置于电池座的容置室,且电池表面与凸肋相接触;电池座及电池结合于电路板并容置于壳体所设的容纳空间,壳盖盖合于壳体上。借助电池座的高耐热性,可承受电池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并阻挡该高温传导至外部的壳体,以防止外部壳体因电池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而损毁;且该凸肋具有增强电池座强度、稳定电池位置、以及减缓电池对电池座热传导的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一公知电池容置结构的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公知电池容置结构其中电池及电路板的组合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公知电池容置结构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分解图;图5为图4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组合图;图6为图5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俯视图;图7为图6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中的A-A剖视图;图8为图6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中的B-B剖视图;
图9为图5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主视图;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分解图;图11为图10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组合图;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分解图;图13为图12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中电池座、电池、以及电路板组合为一体时的状态图;图14为图12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中单一电池座、单一电池、以及电路板的分解图。
其中,附图标记1.现有电池容置结构11.壳体111.容置空间112.开口12.电池121.电极突片13.电路板131.穿孔14.壳盖A.本发明电池安全容置结构2.电池座21.座体211.容置室212.置入口213.左侧壁214.右侧壁215.底壁216.凸肋217.第一固定突片218.遮挡壁218a.第二固定突片
219.顶壁210.第二穿孔22.盖体221.凸肋222.第一穿孔223.遮挡片3.电池31.电极突片32.前端面33.后端面4.壳体41.容纳空间42.开口5.壳盖6.电路板61.第三穿孔具体实施方式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分解图,图5为图4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组合图,图6为图5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俯视图,图7为图6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中的A-A剖视图,图8为图7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中的B-B剖视图,图9为图5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主视图。
如以上各图所示,本发明电池安全容置结构A主要包括有一电池座2,用来容置一电池3。
电池座2最好用高耐热性的材质制成,例如以金属材质或陶瓷材质制成,或该电池座的表面经陶瓷处理。在实施上,电池座2包括有一座体21及一盖体22,座体21具有一容置室211,容置室的一面,例如顶面,具有一置入口212,盖体22盖合于该置入口212。
在实施上,座体21包括有一左侧壁213、一右侧壁214、以及一底壁215,该些壁体的内围空间形成容置室211。
座体21的左侧壁213、右侧壁214以及底壁215各设有至少一凸肋216,该些凸肋朝容置室211的方向突出;盖体22的底面也设有朝容置室211方向突出的至少一凸肋221。电池3容置于电池座2的容置室211,该电池的表面与凸肋216及221相接触。因此,该些凸肋216及221除了具有增强座体21及盖体22强度的作用之外,还具有稳定电池3位置的作用,而且,座体21及盖体22与电池3之间仅以凸肋216及221作点接触,从而能减缓电池3对电池座2的热传导。
电池3一端突设有一电极突片31,作为电性连结之用。
座体21设有向上突出的数个第一固定突片217,而盖体22在对应于该些第一固定突片217的位置则各设有第一穿孔222,该些第一固定突片217穿固于该些第一穿孔222。
座体21的前端及后端各设有至少一遮挡壁218,而盖体22的前端及后端则各设有向下突出延伸的至少一遮挡片223,该些遮挡壁及遮挡片可遮挡电池3的前端面32及后端面33,来稳定电池3在容纳室211内的位置,并防止电池在内压过大时往前后方向爆炸冲出,具有防爆作用。
依据本发明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由于电池3的外周具有高耐热性的电池座2,借助该电池座2的高耐高热性,可承受电池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并阻挡该高温传导至外部所装的壳体(图中未示),防止外部壳体因电池3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而损毁;而且,电池座2所设的凸肋216及221,具有增强电池座2强度、稳定电池3位置、以及减缓电池对电池座热传导的作用。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分解图,图11为图10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组合图。
在上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电池座21包括座体21及盖体22,二者再予以结合。在图10及图11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则显示了将其中座体及盖体作成一体,而成单一座体21的结构。也就是,电池座为一座体21,其包括一左侧壁213、一底壁215、一右侧壁214、以及一顶壁219。用顶壁219取代上述盖体22。而该左、右、底、顶壁体的内围空间形成一容置室211,用来容置电池3。
左侧壁213、底壁215、右侧壁214、以及顶壁219,各设有至少一凸肋216朝容置室211的方向突出,用来与电池3的表面接触。
座体21的前端及后端各设有一遮挡壁218,可分别遮挡电池3的前端面及后端面,来稳定电池3在容纳室211内的位置,并防止电池在内压过大时往前后方向爆炸冲出,具有防爆作用。在实施上,遮挡壁218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二固定突片218a,左侧壁213及右侧壁214在对应于该些第二固定突片218a的位置则各设有一第二穿孔210,该些第二固定突片穿固于该些第二穿孔而相互固定。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使用功效。
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的分解图,图13为图12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中的电池座、电池、以及电路板组合为一体时的状态图,图14为图12所示电池安全容置结构中单一电池座、单一电池、以及电路板的分解图。
本发明电池安全容置结构A中的电池座2,可如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例所示单独使用,或如图12至图1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结合一电路板及一壳体结构使用。因此,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池安全结构A除了包括至少一电池座2之外,还进一步包括有一壳体4、一壳盖5、以及一电路板6。
壳体4具有一容纳空间41,其一面,例如顶面,具有一开口42。壳盖5可盖合于壳体4的开口42,以封闭该开口。
电池座2具有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例实质相同的结构,不再赘述。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当中,在电池座3的顶面设有一电路板6。电路板6在对应于座体21第一固定突片217及电池3电极突片31的位置各设有一第三穿孔61,该些第一固定突片及该电极突片分别穿过该些第三穿孔,并与电路板6焊接。结合后的电池座2及其电池3以及电路板6再一体容置于壳体4的容纳空间41,之后盖合壳盖5于壳体4顶面的开口42。
依据本发明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由于电池3的外周具有高耐热性的电池座2,借助该电池座2的高耐热性,可承受电池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并阻挡该高温传导至外部的壳体4,防止该壳体因电池3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而损毁。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池安全容置结构,用来容置一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包括有一电池座,具有高耐热性,该电池座具有一容置室,用来容置该电池,且该电池座朝该容置室的方向设有至少一凸肋,该凸肋与该电池的表面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座包括有一座体及一盖体,该座体具有该容置室,该容置室的一面具有一置入口,该盖体盖合于该座体的该置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室的该置入口位于该容置室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包括有一左侧壁、一右侧壁、以及一底壁,这些壁体的内围空间形成该容置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左右两侧壁及底壁以及该盖体的底面,各设有朝该容置室的方向突出的该凸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体设有向上突出的数个第一固定突片,该盖体在对应于该些第一固定突片的位置各设有第一穿孔,该些第一固定突片穿固该些第一穿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前端及后端各设有至少一遮挡壁,而该盖体的前端及后端则各设有向下突出延伸的至少一遮挡片,该些遮挡壁及遮挡片可遮挡该电池的前端面及后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座为金属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座为陶瓷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座的表面经过陶瓷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座为一座体,该座体包括一左侧壁、一底壁、一右侧壁、以及一顶壁,这些壁体的内围空间形成该容置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侧壁、该底壁、该右侧壁、以及该顶壁,各设有至少一朝该容置室的方向突出的凸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前端及后端各设有一遮挡壁,可分别遮挡该电池的前端面及后端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遮挡壁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二固定突片,该左侧壁及该右侧壁在对应于该些第二固定突片的位置各设有一第二穿孔,该些第二固定突片穿固于该些第二穿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壳体,具有一容纳空间,用来容置该电池座,该容纳空间的一面具有一开口;一电路板,设于该电池座的顶面,并与该电池座及该电池相连结;以及一壳盖,盖合于该壳体的该开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口位于该容纳空间的顶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座包括有一座体及一盖体,该座体具有该容置室,该容置室的一面具有一置入口,该盖体盖合于该座体的该置入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室的该置入口位于该容置室的顶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包括有一左侧壁、一右侧壁、以及一底壁,这些壁体的内围空间形成该容置室。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左右两侧壁及底壁以及该盖体的底面,各设有朝该容置室的方向突出的该凸肋。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体设有向上突出的数个第一固定突片,且该电池设有一向上突出的电极突片,该电路板在对应于该些第一固定突片及该电极突片的位置各设有一第三穿孔,该些第一固定突片及该电极突片分别穿过该些第三穿孔,并与该电路板焊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前端及后端各设有至少一遮挡壁,而该盖体的前端及后端各设有向下突出延伸的至少一遮挡片,该些遮挡壁及遮挡片可遮挡该电池的前端面及后端面。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座为金属材质。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座为陶瓷材质。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座的表面经过陶瓷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安全容置结构,包括有一电池座,电池座具有高耐热性,其具有一容置室,并设有至少一凸肋朝容置室的方向突出,电池容置于电池座的容置室,且电池表面与凸肋相接触。借助电池座的高耐热性,可承受电池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并阻挡该高温传导至外部所装的壳体,以防止外部壳体因电池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而损毁;且此凸肋具有增强电池座强度、稳定电池位置、以及减缓电池对电池座热传导的作用。
文档编号H01M2/02GK1979922SQ20051012776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6日
发明者蔡宗成 申请人:新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