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对转动件上负载供电的旋转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335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对转动件上负载供电的旋转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部,特别是指一种能对转动件上负载供电的旋转器结构。
背景技术
以扇叶转动产生气流,是降低温度的方式之一,也被普遍应用于相关元件、场所或计算机的散热,而相关业者为提升散热作用,多半在风扇上多作改变,但是,仅只于提升散热效率,面对众多相同领域的业者,无法让业者在市场上拥有一枝独秀的利益。
需知,现今多媒体装置除强调多功能外,亦需在外观上多作改良,因外观是吸引人注意的第一要件,因此,透明化的计算机外壳早已存在市场多时,主要为求透视计算机内部的特别视觉效果,所以,如能善加配合透明的计算机外壳设计,让风扇除了散热外,再产生例如炫光、音声效果的视觉与听觉的感官作用,则势必让业者可在市场上独树一格。而如何达到前述目标,即是相关业界所要努力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研发新的结构以解决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转动件上负载供电的旋转器结构,其达到将电源输入一基部,使基部驱动一旋转装置转动,并由基部直接提供电源给一旋转装置上的负载,使转动中的旋转装置上的负载工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能对转动件上负载供电的旋转器结构,包括一基部及一旋转装置,其中该基部,于其线圈部的绝缘中心内部设置一第一轴承部及一第二轴承部;且该基部设有一将一电源部输入的电源经整流稳压后、供给该线圈部电力的第一电路板;该旋转装置的具导电性的轴心部承置于该第一、第二轴承部上;该旋转装置对应该线圈部设有磁铁,该旋转装置借助该通电时的线圈部与该磁铁的作用而为可转动设置;该旋转装置上设一负载;该轴心部对应该第一轴承部的部位设一绝缘层;该第一电路板上与电源部电性连接处,设有一第一接点及一第二接点,其中该第一接点通过一第三接点而电性连接于该第二轴承部,该第二轴承部导通一第一电源至该轴心部,由该轴心部经一第六接点将第一电源传导至该负载;该第二接点通过一第四接点而将一第二电源经该第一轴承部与一第五接点而输出至该负载。
较佳地,该电源部至少具有一第一电源线及一第二电源线,且一为正极电源线,另一为负极电源线;该线圈部,是至少为两极以上的第一线圈组与第二线圈组围绕成圆圈状;且第一、第二线圈组皆对应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结;该第一轴承部设于该基部,其至少包括一固定元件及一旋转元件;该第四接点固定在该固定元件上;该轴心部穿固设于该旋转元件上;该旋转装置是一风扇;该负载是发光电路,并至少设有一第二电路板、一发光元件及电子元件;以及一导电片,套设在轴心部上,与轴心部缘不导电,且设于该旋转装置上,该导电片上设一可稳定压制该导电片的弹性元件,该导电片紧密与旋转元件贴靠导电,并将电源输出给该负载;该基部又包括一供电源线路接入该基部的线沟,直接形成于该基部上。
较佳地,该负载设于该旋转装置内部,且该第二电路板上设一圈第一金属层与该弹性元件电性接触而导电,该弹性元件与该旋转元件上所触发的第二金属层电性接触而导电;且该负载装设发光元件的部位伸出该旋转装置外面。
较佳地,该第一、第二轴承部是滚珠轴承,具有固定元件及旋转元件。
较佳地,该第一轴承部是自润式轴承,具有固定元件及旋转元件;该第二轴承部是个体自润式轴承。
较佳地,该负载设于该旋转装置内部。
较佳地,该旋转装置亦为一长型散热器,该负载直接接合于该旋转装置上,其发光元件则直接设于该长型散热器的旋转部位上。
因此,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公知结构的缺点,配合透明的计算机外壳设计,让风扇除了散热外,再产生例如炫光、音声效果的视觉与听觉的感官作用,提高市场竞争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5的部分结构的其它实施例示意图一;图7是图5的部分结构的其它实施例示意图二;图8是图7的部分结构的其它实施例示意图;图9是图5的部分结构的其它实施例示意图二;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的其它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基部 11电源部111第一电源线 112第二电源线12线圈部121第一线圈组 122第二线圈组 13第一轴承部131固定元件 132旋转元件 14线沟15封塞16第一电路板161第一接点 162第二接点 163第三接点164第四接点 165第五接点 166第六接点 17第二轴承部20旋转装置 20A长型散热器 21轴心部 22绝缘层23导电片231弹性元件 24负载241发光元件242辅助电子元件 243第二电路板 244第一金属层 245第二金属层
25磁铁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4及5,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对转动件上负载供电的旋转器结构,其包括一基部10及一旋转装置20。
该基部10,是于其线圈部12的绝缘中心内部设置具导电性的一第一轴承部13(例如为滚珠轴承)及一第二轴承部(例如为自润式轴承)17;且该基部10上设一第一电路板16,该第一电路板16是将一电源部11输入的电源经整流、稳压后,供给该线圈部12电力;该旋转装置20设一轴心部21,该轴心部21具导电性,且该轴心部21承置于该第一、第二轴承部13与17上;该旋转装置20对应该线圈部12的部位设有一磁铁25;由此,该线圈部12通电产生电感,驱动该旋转装置20的磁铁25,使该旋转装置20转动;其中该旋转装置20上设一负载24;该轴心部21对应该第一轴承部13的部位设一绝缘层22,使轴心部21与第一轴承部13间不导电;该第一电路板16上与电源部11电性连接处,设有一第一接点161及一第二接点162,其中该第一接点161是通过一第三接点163而电性连接于该第二轴承部17,该第二轴承部17导通一第一电源(可为正电源)至该轴心部21,该轴心部21经一第六接点166将第一电源传导至该负载24;该第二接点162是通过一第四接点164而让一第二电源(可为负电源)通过该第一轴承部13后,由一第五接点165输出至该负载24。
实务上,该基部包括该电源部11、该线圈部12、一线沟14、一封塞15及一第一电路板16,其中
该电源部11,至少设有一第一电源线111(正电)、一第二电源线112(负电),该第一电源线111与该第二电源线112透过该第一电路板16提供整流稳压后的电源给该线圈部12;该线圈部12,至少有两极以上第一线圈组121与第二线圈组122围绕成圆圈状,且第一线圈组121与第二线圈组122是相互间隔的设置;以及第一、第二线圈组121与122与第一电路板16电性连结;该线沟14,是直接形成于该基部10上,供电源线路导入基部10;该封塞15,是供作防尘使用,并可将接往第二轴承部17的线路固定;由此,在第一电源线111与第二电源线112透过第一电路板16作整流稳压后对第一、第二线圈组121与122通电,该线圈部12上所产生的电感与旋转装置20内部的磁铁25相互激磁,驱动该旋转装置20转动。
又,该第一轴承部13是一滚珠轴35设于该基部10,其至少包括一固定元件131及一旋转元件132;该第二电源线112经该第一电路板16上的第二接点162(负电接点)电性连结的连接至该固定元件131的第四接点164,并将电源(负电)从固定元件131经过金属具导电性滚珠传导给旋转元件132。
该旋转装置20,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是一风扇,该旋转装置20至少包括有一轴心部21、一绝缘层22、一导电片23及该负载24,其中该轴心部21,固定于该旋转装置20的旋转中心位置,该第一电源线111由第一电路板16的第一接点161,电性连接的将电源(正电)经该第二轴承部17输出至该轴心部21的一端,由该轴心部21另端将电源(正电)由第六接点166输出给该负载24;该绝缘层22设于该轴心部21上,使该轴心部21绝缘的固定于该第一轴承13的旋转元件132上;该导电片23套设在轴心部21上,并与轴心部21间绝缘不导电,且该导电片23上设一可稳定压制该导电片23的弹性元件231,使该导电片23与旋转元件132紧密贴靠,让旋转元件132的电力,可传导给导电片23,再输出至该负载24;该负载24,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其设有至少一第二电路板243、一发光元件241(例如为发光二极管)及一些电子元件242。
如此为本实用新型的能对转动件上负载供电的旋转器结构。
请参阅图4及5,在常态运作的情况下,该电源部11的第一电源线111构成与轴心部21电性连结,并由该轴心部21传导正极电源给负载24,该电源部11的第二电源线112,经第一轴承部13的固定元件131接通负极电源,使负极电源经该固定元件131(与滚珠)传送给旋转元件132,再经该导电片23连接负极电源给负载24,如此,在该旋转装置20转动的情况下,由于正、负极电源供给负载24电力,使负载24上的发光元件241被触发,产生炫丽的光线,当然,该负载24上亦可再搭载如蜂鸣器等发声元件,以产生声、光效果。
请参阅图6,该负载24亦可设于该旋转装置20的内部,这样的设计,唯一差异在于该第二电路板243上设一圈第一金属层244与该弹性元件231电性接触而导电,该弹性元件231再与该旋转元件132上的第二金属层245电性接触而导电;且该负载24上所装设的发光元件241设计上让它延伸出该旋转装置外面;包括,在这样的实施例下,该旋转装置20的上部最好为透光材质,提升该发光元件241发光面积与效果。
请参阅图7,该第一轴承部13亦可为具导电性的双环自润式轴承,相同具有该固定元件131,与旋转元件132,属相同前述导电效能的等效实施例。
请参阅图8,是图7的第一轴承部13为双环自润式轴承的再一实施例,该负载24亦可设于该旋转装置20的内部,具相同效益。
请参阅图9,实施上,该第二轴承部17亦可为滚珠式轴承,亦是属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
请参阅图10,该旋转装置20实施上亦可为一长型散热器20A,该负载24直接结合于该长型散热器20A上,其发光元件241则直接设于该长型散热器20A的负载24上,利用视觉暂存技术,可发出例如″注意安全″的声光警告字样。
以上仅是以较佳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任何对于前述实施例所做的简单修改,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而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能对转动件上负载供电的旋转器结构,包括一基部及一旋转装置,其中该基部,于其线圈部的绝缘中心内部设置一第一轴承部及一第二轴承部;且该基部设有一将一电源部输入的电源经整流稳压后、供给该线圈部电力的第一电路板;该旋转装置的具导电性的轴心部承置于该第一、第二轴承部上;该旋转装置对应该线圈部设有磁铁,该旋转装置借助该通电时的线圈部与该磁铁的作用而为可转动设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装置上设一负载;该轴心部对应该第一轴承部的部位设一绝缘层;该第一电路板上与电源部电性连接处,设有一第一接点及一第二接点,其中该第一接点通过一第三接点而电性连接于该第二轴承部,该第二轴承部导通一第一电源至该轴心部,由该轴心部经一第六接点将第一电源传导至该负载;该第二接点通过一第四接点而将一第二电源经该第一轴承部与一第五接点而输出至该负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转动件上负载供电的旋转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源部至少具有一第一电源线及一第二电源线,且一为正极电源线,另一为负极电源线;该线圈部,是至少为两极以上的第一线圈组与第二线圈组围绕成圆圈状;且第一、第二线圈组皆对应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结;该第一轴承部设于该基部,其至少包括一固定元件及一旋转元件;该第四接点固定在该固定元件上;该轴心部穿固设于该旋转元件上;该旋转装置是一风扇;该负载是发光电路,并至少设有一第二电路板、一发光元件及电子元件;以及一导电片,套设在轴心部上,与轴心部缘不导电,且设于该旋转装置上,该导电片上设一可稳定压制该导电片的弹性元件,该导电片紧密与旋转元件贴靠导电,并将电源输出给该负载;该基部又包括一供电源线路接入该基部的线沟,直接形成于该基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对转动件上负载供电的旋转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负载设于该旋转装置内部,且该第二电路板上设一圈第一金属层与该弹性元件电性接触而导电,该弹性元件与该旋转元件上所触发的第二金属层电性接触而导电;且该负载装设发光元件的部位伸出该旋转装置外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转动件上负载供电的旋转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轴承部是滚珠轴承,具有固定元件及旋转元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转动件上负载供电的旋转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承部是自润式轴承,具有固定元件及旋转元件;该第二轴承部是个体自润式轴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对转动件上负载供电的旋转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负载设于该旋转装置内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转动件上负载供电的旋转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旋转装置亦为一长型散热器,该负载直接接合于该旋转装置上,其发光元件则直接设于该长型散热器的旋转部位上。
专利摘要一种能对转动件上负载供电的旋转器结构,包括基部及旋转装置,基部于其线圈部的绝缘中心内部设第一轴承部及第二轴承部;基部设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将一电源部输入的电源经整流、稳压后,供给线圈部电力;旋转装置的具导电性的轴心部承置于第一、第二轴承部上;旋转装置对应线圈部设磁铁,线圈部通电产生电感,驱动旋转装置的磁铁使旋转装置转动;旋转装置上设一负载;轴心部对应第一轴承部的部位设绝缘层;第一电路板上与电源部电性连接处,设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第一接点透过第三接点电性连接于第二轴承部,第二轴承部导通第一电源至轴心部,由轴心部将第一电源传导至负载;第二接点透过第四接点将一第二电源经此第一轴承部输出至负载。
文档编号H01R39/00GK2814730SQ200520114199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0日
发明者徐富雄 申请人:徐富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