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943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面天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在无线电波通讯的平面天线,特别为UHF及VHF数字电视频带及蓝芽(Blue tooth)频带的讯号收发。
背景技术
现今无线通讯产业蓬勃发展,其都是以无线方式达到讯号传输的效果,其中,有一极为重要的接收组件为“天线”;现今的天线已非往昔的线状、直杆状、或碟形,而是平面的隐形天线,其最大特色是薄型及扁平化,并能以网版印刷技术涂布导电材料(如银浆),由于易于生产制造、不占空间、涂布厚度均匀不会影响电容性、成本低廉、又制作良率提升,并能够宽频使用,遂能达到美化及改善天线性能与品质,尤其适合作为数字电视天线实施,以取代传统大型外接天线或电缆线。相关的案例可参考中国台湾专利文献1、2所示,前述二专利文献的主体构造大致相当,因此为便于叙述,以下仅以专利文献1为例说明。
专利文献1中国台湾专利公告M265781「平面天线」。
专利文献2中国台湾专利公告M290319「平板天线」。
上述专利文献1的平板(面)天线构造包括一基板(为电路板),具有上下两表面,其上表面具有导电材料,以形成天线的接收端,该导电材料是以金属涂布方式附着于基板上;及一电感与接地线路,是形成于基板的下表面,并与上述天线的接收端相连接,藉以使自基板上表面天线接收的讯号,经基板的下表面的电感与接地线路,再由一讯号处理装置(滤波器、放大器及接收器/发射器所组成)处理后传送出去。
上述中,电感与接地线路是贴覆于基板的下表面,其同样是金属涂布的导电材料;又,基板上更设有供脚座架结合的数个脚座孔位。
前述的问题点在于基板上设有供脚座架结合的脚座孔位(参专利文献1),该孔位是以冲孔技术在基板上打洞,但四个冲孔与中央馈入孔的间距过于接近,易在加工及组合过程中产生裂痕而破坏基板结构;又,脚座架与平板天线结合,虽能使平板天线竖立,但占用空间,而且不利于收纳与携带,更不能使平板天线贴附于笔记型计算机表面,也不能配挂或夹挂在使用者身上,故不利随身使用。
其次,馈入端是由一同轴线缆与基板以点焊结合,一旦结合固定后就不再脱离,遂成为永久性连接,不利于使用者携带或包装。
上述基板的馈入端在基板的适中部位,为了保护馈入端需以上、下二护盖予以封蔽及保护(参专利文献2),所以平板天线与同轴线缆、脚座架间的结合易导致结构复杂化。
其次,基板为单一电路板,一侧表面涂布有导电材料,另侧表面则不涂布导电材料,所以只有一侧具有讯号接收功能,另侧就不具有讯号接收功能,如果两侧表面都能具有讯号接收功能,将大大提升收讯效果;此外,基板也不能以双层或多层迭合实施,而且只有一个馈入端,只连接一条同轴线缆,不能同时使用双条或多条同轴线缆,所以收讯及传输功能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基板边缘任意位置设置至少一个连接器、且连接器能与同轴线缆的接头随时进行插拔的平面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板不与脚座架竖立结合、且能平贴于收讯产品(如笔记型计算机)表面或是结合吊卡、名片以利使用者配挂或夹挂而利于随身使用的平面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基板双面涂布导电材料以使收讯效果更佳或提供二个以上的连结器的平面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双片或多片基板迭合组成、且于单面或双面涂布导电材料后而使收讯效果更佳或提供多个连结器使用的平面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防水材质制作的基板表面贴合具有防潮保护层的平面天线。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是依据下揭技术手段实现的,为一种平面天线10A,包括一基板1,具有第一表面11及一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12,在第一表面11上涂布一导电箔材组A,该导电箔材组A是由第一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21a及第二导电箔材21b组成,第一导电箔材21a作为天线讯号接收端,而第二导电箔材21b作为接地端且不与第一导电箔材21a接触,又第一及第二导电箔材21a、21b分别具有电性连接端211、212;及一连结器4,是供讯号传输线61的接头6随时插拔的连接组件,其结合在上述基板1的任一边缘,并与上述二电性连接端211、212电性接合。
根据上述的平面天线10A,基板1的导电箔材组A更包括一与第二导电箔材21b对称设置的第三导电箔材21c,其作为接地端且不与第一、第二导电箔材21a、21b接触,并具有一与上述二电性连接端211、212并排的电性连接端213,且与连结器4电性结合。第一导电箔材21a是由二段能接收不同频率的长、短导电箔材21a’、21a”所组成。基板1的第一表面11至少具有二组导电箔材组A,使得基板1边缘形成一个较大的连结器或形成二连结器4。基板1是近似透明的PVC薄片。在基板1的第一表面11贴合同等面积的保护层51。所述的保护层51为聚酯薄膜(Mylar)。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是依据下揭技术手段实现的,为一种平面天线10B,包括一基板1,具有第一表面11及一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12,在第一表面11涂布一导电薄材组A,该导电薄材组A是由第一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21a及第二导电箔材21b组成;而第二表面12也涂布一导电箔材组B,该导电箔材组B是由第二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22a及第二导电箔材22b组成;两导电箔材组A、B的第一导电箔材21a、22a作为天线讯号接收端,而第二导电箔材21b、22b作为接地端且不与第一导电箔材21a、22a接触,又两组的第一导电箔材21a、22a与第二导电箔材21b、22b分别具有电性连接端211与212;及至少一连结器4,是供讯号传输线61之接头6随时插拔的连接组件,其结合在上述基板1的任一边缘,并与第一导电箔材21a、22a与第二导电箔材21b、22b的二电性连接端211、212接合。
根据上述的平面天线10B,两导电箔材组A、B更包括一接地端的第三导电箔材21c、22c,为接地端且与第二导电箔材21b、22b对称设置,而不与第一导电箔材21a、22a及第二导电箔材21b、22b接触,另具有一与上述二电性连接端211、212并排的电性连接端213,且与连结器4电性接合。
根据上述的平面天线10B,两导电箔材组A、B的第一导电箔材21a、22a形成的第一图形及第二图形是相同的。
根据上述的平面天线10B,两导电箔材组A、B的第一导电箔材21a、22a形成的第一图形及第二图形是不相同的。
根据上述的平面天线10B,所述第一导电箔材21a、22a是由二段能接收不同频率的长、短导电箔材21a’、21a”及22a’、22a”所组成。
根据上述的平面天线10B,两导电箔材组A、B的第一导电箔材21a、22a的二电性连接端211相互结合、第二导电箔材21b、22b的二电性连接端212也相互结合、及第三导电箔材21c、22c的二电性连接端213也相互结合,再将三个电性连接端211、212、213与一个连结器4电性接合。
根据上述的平面天线10B,基板第一表面11的导电箔材组A,其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箔材21a、21b、21c的电性连接端211、212、213与一个连结器4a接合;而基板第二表面12的导电箔材组B,其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箔材22a、22b、22c的电性连接端211、212、213与另一个连结器4b接合,二连结器4a、4b分别设置在基板1的同一边缘或非同一边缘。基板1第一表面11至少具有二组导电箔材组A,各导电箔材组A各别使用一个连结器4或共享一个连结器4。基板1第二表面12至少具有二组导电箔材组B,各导电箔材组B各别使用一个连结器4或共享一个连结器4。基板1是近似透明的PVC薄片。在基板1的第一及第二两表面11、12贴合同等面积的保护层51、52。所述的保护层51、52为聚酯薄膜(Mylar)。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是依据下揭技术手段实现的,为一种平面天线10C,包括至少二片基板1,相互迭层结合,每一基板1A都具有第一表面11及一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12,在第一表面11及/或第二表面12涂布一导电箔材组,该导电箔材组是由具有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及第二导电箔材组成;前述导电箔材组的第一导电箔材是作为天线讯号接收端,而第二导电箔材作为接地端且不与第一导电箔材接触,又第一与第二导电箔材分别具有电性连接端211、212;在每二片基板之间介入一片保护层53,其与基板1相同面积,以阻隔二基板1之间导电箔材组接触;至少一连结器4,是供讯号传输线之接头随时插拔的连接组件,其结合在上述基板1的任一边缘,并与上述二电性连接端211、212电性接合。导电箔材组更包括一接地端的第三导电箔材,且不与第一导电箔材及第二导电箔材接触,另具有一与上述二电性连接端211、212并排的电性连接端213。各导电箔材组的第一导电箔材形成的图形是部份相同或全部相同。各导电箔材组的第一导电箔材形成的图形是各不相同的。第一导电箔材是由二段能接收不同频率的长、短导电箔材组成。
根据上述的平面天线10C,每一基板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的各导电箔材组,其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箔材的电性连接端211、212、213各别与一连结器4电性接合。
根据上述的平面天线10C,每一基板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的导电箔材组,以每二组A、B或C、D的第一、第二、第三导电箔材的电性连接端211、212、213在连接后,再与一个连结器4接合。基板1的第一表面11及/或第二表面12具有至少二组导电箔材组。基板1是近似透明的PVC薄片。
根据上述的平面天线10C,在一侧基板的第一表面11及另侧基板的第二表面12贴合同等面积的保护层51、52。所述的保护层51、52、53为聚酯薄膜(Mylar)。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平面天线,能在基板边缘任意设置至少一个连接器,且连接器能供讯号传输线的接头随时进行插拔,如此便能使平面天线易于收纳及放置。不需结合脚架,所以不占空间,并能结合吸盘、双面胶、随意贴等而平贴于收讯产品(如笔记型计算机)表面或是结合吊卡、名片而作为配挂夹或吊挂夹使用,以利于使用者随身携带。平面天线的基板的双面都能具有收讯的导电箔材组,而且每一表面都能有一组或二组以上的收讯导电箔材组,因此在收讯效果上能较传统为优,另能提供二个以上的连结器。
平面天线能由双片或多片基板迭合组成,进而使收讯效果更佳或提供多个连结器使用。能提供薄型化的透明PVC材质基板,且基板表面贴合的防潮保护层为聚酯薄膜(Mylar),能避免导电箔材产生氧化。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板与连结器组合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种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种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种实施例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图7的立体组合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种实施例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图10的立体组合图;图12-1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具体呈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以下参考图式,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天线立体分解图,图2所示为图1平面天线的立体组合图。
图中揭示出一种平面天线10A,其包括一基板1及一连结器4;前述基板1具有第一表面11及一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12,在第一表面11上涂布一导电箔材组A,该导电箔材组A是由第一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21a及第二导电箔材21b组成,第一导电箔材21a作为天线讯号接收端,而第二导电箔材21b作为接地端且不与第一导电箔材21a接触,又第一及第二导电箔材21a、21b分别具有电性连接端211、212。
上述连结器4,是供讯号传输线61的接头6随时插拔的连接组件,其结合在上述基板1的任一边缘,并与第一、第二导电箔材21a、21b的二电性连接端211、212接合。该连结器4可使用图式上揭示的排针接头或未在图式上揭示的S接头、AV接头、USB接头、耳机接头、Waf接头等任意一种。又与连结器4产生插拔的接头6是依连结器4款式而搭配实施,而讯号传输线61如同轴线缆或一般电源线等。
上述基板1的导电箔材A更包括一接地端的第三导电箔材21c,其不与第一、第二导电箔材21a、21b接触,且作为接地端并与第二导电箔材21b对称设置,另具有一与上述二电性连接端211、212并排的电性连接端213,这三个电性连接端211、212、213与一连结器4电性接合。
如图3所示为连结器与基板结合的放大示意图,图中揭示连结器4是以排针接头实施,在连结器4与基板1结合前,先在三个电性连接端211、212、213下方铆合金属排针24,藉由三支金属排针24插入连结器4后以倒刺卡固而固定;此外,也能以焊锡的手段与连结器4连接,唯此时则不宜使用排针接头,而是以AV接头、耳机接头等为宜。
上述中,以一个接地端的第二导电箔材21b与以二个接地端的第二、第三导电箔材21b、21c同时实施时,后者因容抗增加而使阻抗匹配效果更佳,所以后者的收讯效果比前者为优。
上述第一导电箔材21a是由二段能接收不同频率的长、短导电箔材21a’、21a”所组成;前述短的导电箔材21a’可接收较低频的讯号如UHF,长的导电箔材21a”可接收较高频的讯号如VHF,所以至少能接收UHF及VHF数字宽频讯号,另也能接收蓝芽宽频讯号。前述二段导电箔材21a’、21a”间的小横断具有回馈反射波的频率,使达阻抗匹配。
上述基板1是不完全透明的PVC薄片,而在基板1的第一及/或第二两表面11、12贴合同等面积的保护层51、52,这二片保护层51、52为透明的聚酯薄膜(Mylar),具有防潮及防止氧化的效果。又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导电箔材21a、21b、21c是以银、铝、铜、金或白金之其中一种导电金属材料以网版印刷技术涂布在基板1表面,其图形为任意一种形状,不局限于本新型图式所揭示的图形。
如图4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另种实施例图,图中揭示基板1的第一表面11至少具有二导电箔材组A,各导电箔材组A分别结合一连结器4,因此基板1边缘至少设置二个连结器4a、4b,又二连结器4a、4b位在基板1的同一边缘或如图5所示位在非同一边缘。
如图6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另种实施例图,图中揭示基板1的第一表面11至少具有二导电箔材组A,而二导电箔材组A共享一个较大型的连结器4c,所以与连结器4c搭配的接头6为较大型接头,而讯号传输线61至少为二条。
第二实施例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图7的立体组合图。
图中揭示一平面天线10B,其包括一基板1及至少一连结器4;其中,基板1具有第一表面11及一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12,在第一表面11涂布一导电薄材组A,该导电薄材组A是由第一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21a及第二导电箔材21b组成;而第二表面12也涂布一导电箔材组B,该导电箔材组B是由第二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22a及第二导电箔材22b组成;两导电箔材组A、B的第一导电箔材21a、22a作为天线讯号接收端,而第二导电箔材21b、22b作为接地端且不与第一导电箔材21a、22a接触,又两组的第一导电箔材21a、22a与第二导电箔材21b、22b分别具有电性连接端211、212。
上述连结器4是供同轴线缆之接头随时插拔的连接组件,其结合在上述基板1的任一边缘,并与第一导电箔材21a、22a与第二导电箔材21b、22b的二电性连接端211、212接合。
上述两导电箔材组A、B更包括一接地端的第三导电箔材21c、22c,为接地端且与第二导电箔材21b、22b对称设置,但不与第一导电箔材21a、22a及第二导电箔材21b、22b接触,另具有一与上述二电性连接端211、212并排的电性连接端213,三个电性连接端211、212、213与连结器4电性接合。
上述两导电箔材组A、B的第一导电箔材21a、22a形成的第一图形及第二图形是相同或非相同,而且图形为任意一种形状,不局限于图式上揭示的图形。又,第一导电箔材21a、22a是由二段能接收不同频率的长、短导电箔材21a’、21a”及22a’、22a”所组成。
又,两导电箔材组A、B的第一导电箔材21a、22a之电性连接端211以焊接或以排针24电性连接;同理,第二导电箔材21b、22b之电性连接端212也以焊接或以排针24电性连接;第三导电箔材21c、22c之电性连接端213也以焊接或以排针24电性连接;最后再与连结器4固定。据此,在基板1的两表面分别具有导电箔材组A、B且以一个连结器4实施的状况下,其收讯效果较第一实施例为佳,而且基板1面积也能大幅缩小。
其次,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图,在第一表面11的导电箔材组A的电性连接端211、212、213与一个连结器4a接合;而第二表面12的导电箔材组B的电性连接端211、212、213与另外一个连结器4b接合,二个连结器4a、4b分别设置在基板1的同一边缘或非同一边缘。
再者,第一表面11能设置二组或二组以上的导电箔材组A;同理,第二表面12也能置二组或二组以上的导电箔材组B;因此,基板1的边缘至少可设置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连结器4。如此一来,平面天线10B就可具有多个连结器4以供多组讯号传输线的接头6插拔使用。
此外,基板1是近似透明的PVC薄片,而且基板1的第一及第二两表面11、12贴合同面积的保护层51、52,该保护层为聚酯薄膜(Mylar)。
第三实施例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图10的立体组合图。
图中揭示出一种平面天线10C,其包括至少二片基板(以二片基板1A、1B为例),相互迭层结合,其中,第一基板1A具有第一表面11及一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12,在第一表面11上涂布一导电箔材组A,该导电箔材组A是由第一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21a及第二导电箔材21b组成而第二表面12涂布一导电箔材组B,该导电箔电组B是由第二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21a及第二导电箔材22b组成;第二基板B,具有第一表面11及一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12,其第一表面11上涂布一导电箔材组C,该导电箔材组C是由第三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23a及第二导电箔材23b组成,而第二表面12则涂布一导电箔材组D,该导电箔材组D是由第四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24a及第二导电箔材24b组成;前述四个导电箔材组A、B、C、D的第一导电箔材21a、22a、23a、24a作为天线讯号接收端,而第二导电箔材21b、22b、23b、24b作为接地端且不与第一导电箔材21a、22a、23a、24a接触,又第一导电箔材21a、22a、23a、24a与第二导箔材21b、22b、23c、24c分别具有电性连接端211、212、213;前述每二片基板1A、1B之间介入一片保护层53,其与基板1A、1B相同面积,以阻隔二基板之间导电箔材组B、C接触;及至少一连结器4,是供之讯号传输线61的接头6随时插拔的连接组件,其结合在上述基板1A、1B的任一边缘,并与第一导电箔材21a、22a、23a、24a及第二导电箔材21b、22b、23b、24b的二电性连接端211、212接合。
上述四导电箔材组A、B、C、D的第一导电箔材21a、22a、23a、24d形成的图形是部份相同、或全部相同、或全不相同。
上述第一导电箔材21a、22a、23a、24a是由二段能接收不同频率的长、短导电箔材21a’、21a”及22a’、22a”及23a’、23a”及24a’、24a”所组成。
上述四导电箔材组A、B、C、D更包括一接地端的第三导电箔材21c、22c、23c、24c,且不与第一导电箔材21a、22a、23a、24a及第二导电箔材21b、22b、23b、24c接触,另具有一与上述二电性连接端211、212并排的电性连接端213。
上述四导电箔材组A、B、C、D的第一导电箔材21a、22a、23a、24a及第二导电箔材21b、22b、23b、24b及第三导电箔材21c、22c、23c、24c的电性连接端211、212、213是个别相互电性连接后(如焊接或与排针铆接),再与一个连结器4接合。
如图11所示,上述平面天线10C的导电箔材组A的第一、第二、第三导电箔材21a、21b、21c的电性连接端211、212、213与一个连结器4a接合;而导电箔材组B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箔材22a、22b、22c的电性连接端211、212、21 3与另一个连结器4b接合;而导电箔材组C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箔材23a、23b、23c的电性连接端211、212、213与另一个连结器4c接合;而导电箔材组D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箔材24a、24b、24c的电性连接端211、212、213与另一个连结器4d接合;四连结器4a、4b、4c、4d分别设置在基板1的同一边缘或非同一边缘。
上述第一基板1A第一表面11至少具有二组导电箔材组A,同理,基板的第二表面12也至少具有二组导电箔材组B;相对地,第二基板1B第一及第二表面11、12至少具有二组导电箔材组C、D,如此一来,平面天线10C的基板边缘将能具有复数个连结器4。
至于本新型第一基板1A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基板1B的第二表面12贴合的保护层51、52,以及二基板1A、1B之间的保护层53都是聚酯薄膜(Mylar)。
最后如图12-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其中,图12所示是平面天线10作为工作证,其上端配合吊带7而配挂于颈部,下端则是随时可供插拔的连结器4;图13所示是将平面天线10作为识别证,其上端设置穿孔101以利钮扣导入后便于吊挂在胸前;图14所示是将平面天线10作为名牌,其背面结合别针、夹具、双面胶而挂于胸前。图15所示是将平面天线10作为饰牌(如外星人图案),其背面结合别针、夹具、双面胶而挂于胸前。故由上述平面天线10的使用示意图可知,其使用方式极为广泛,而且可随身携带或佩挂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平面天线,包括基板和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及一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上涂布一导电箔材组,该导电箔材组是由第一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及第二导电箔材组成,第一导电箔材作为天线讯号接收端,而第二导电箔材作为接地端且不与第一导电箔材接触,又第一及第二导电箔材分别具有电性连接端;及所述的连结器,是供讯号传输线的接头随时插拔的连接组件,其结合在上述基板的任一边缘,并与第一、第二导电箔材的二电性连接端电性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基板的导电箔材组进一步包括一与第二导电箔材对称设置的第三导电箔材,其作为接地端且不与第一、第二导电箔材接触,并具有一与上述二电性连接端并排的电性连接端,且与连结器电性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箔材是由二段能接收不同频率的长、短导电箔材所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基板的第一表面至少具有二导电箔材组,其基板边缘至少具有二连结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基板是近似透明的PVC薄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在基板的第一表面贴合同等面积的保护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层为聚酯薄膜。
8.一种平面天线,包括基板和至少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及一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涂布一导电薄材组,该导电薄材组是由第一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及第二导电箔材组成;而第二表面也涂布一导电箔材组,该导电箔材组是由第二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及第二导电箔材组成;两导电箔材组的第一导电箔材作为天线讯号接收端,而第二导电箔材作为接地端且不与第一导电箔材接触,又两组的第一导电箔材与第二导电箔材分别具有电性连接端;及所述的连结器,是供同轴线缆之接头随时插拔的连接组件,其结合在上述基板的任一边缘,并与第一导电箔材与第二导电箔材的电性连接端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两导电箔材组更包括一接地端的第三导电箔材,为接地端且与第二导电箔材对称设置,而不与第一导电箔材及第二导电箔材接触,另具有一与上述二电性连接端并排的电性连接端,且与连结器电性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两导电箔材组的第一导电箔材形成的第一图形及第二图形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两导电箔材组的第一导电箔材形成的第一图形及第二图形不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箔材是由二段能接收不同频率的长、短导电箔材所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两导电箔材组的第一导电箔材的二电性连接端相互结合、第二导电箔材的二电性连接端也相互结合、及第三导电箔材的二电性连接端也相互结合,上述三个电性连接端与一个连结器电性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基板第一表面的导电箔材组,其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箔材的电性连接端与一个连结器接合;而基板第二表面的导电箔材组,其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箔材的电性连接端与另一个连结器接合,二连结器分别设置在基板的同一边缘或非同一边缘。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基板第一表面至少具有二组导电箔材组,各导电箔材组各别使用一个连结器或共享一个连结器。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基板第二表面至少具有二组导电箔材组,各导电箔材组各别使用一个连结器或共享一个连结器。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基板是不完全透明的PVC薄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在基板的第一及第二两表面贴合同等面积的保护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层为聚酯薄膜。
20.一种平面天线,包括至少二片基板和至少一连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相互迭层结合,每一基板都具有第一表面及一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及/或第二表面涂布一导电箔材组,该导电箔材组是由具有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及第二导电箔材组成;前述导电箔材组的第一导电箔材是作为天线讯号接收端,而第二导电箔材作为接地端且不与第一导电箔材接触,又第一与第二导电箔材分别具有电性连接端;在每二片基板之间介入一片保护层,其与基板相同面积,以阻隔二基板之间导电箔材组接触;及所述的连结器,供讯号传输线的接头随时插拔,其结合在上述基板的任一边缘,并与上述二电性连接端电性接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导电箔材组更包括一接地端的第三导电箔材,且不与第一导电箔材及第二导电箔材接触,另具有一与上述二电性连接端并排的电性连接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各导电箔材组的第一导电箔材形成的图形是部份相同或全部相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各导电箔材组的第一导电箔材形成的图形各不相同。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箔材是由二段能接收不同频率的长、短导电箔材组成。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各导电箔材组,其第一、第二、及第三导电箔材的电性连接端各别与一连结器电性接合。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导电箔材组,以每二组的第一、第二、第三导电箔材的三支电性连接端连接,并与一个连结器接合。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基板的第一表面及/或第二表面至少设置二组导电箔材组。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基板是不完全透明的PVC薄片。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在一侧基板的第一表面及另侧基板的第二表面贴合同等面积的保护层。
30.根据权利要求20或29所述的平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层为聚酯薄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面天线。包括基板和连结器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及一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上涂布一导电箔材组,该导电箔材组是由第一图形的第一导电箔材及第二导电箔材组成,第一导电箔材作为天线讯号接收端,而第二导电箔材作为接地端且不与第一导电箔材接触,又第一及第二导电箔材分别具有电性连接端;连结器供讯号传输线的接头随时插拔,其结合在上述基板的任一边缘,并与第一、第二导电箔材的二电性连接端电性接合。
文档编号H01Q21/00GK2914362SQ20062011856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2日
发明者郭彭益 申请人:特腾高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