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146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圆形电池的电池盒结构。 背翬技术电池作为提供直流电的能源,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如图i所示,常见的干电池是由正极r、负极2'、外壳容 器3'组成,且该电池的正极r是形成凸柱伸置在容器3'之外,而负极2'是直接依靠外壳容器3'尾部的金属皮。电池在使用于一些用电较大的场合(如电动车),通常是多节电池排置于电池盒中, 而电池之间正负极的接触是依靠导电片进行点焊连接,这样在安装 时,因需额外的焊接动作而操作不便,如若是其中的一节电池损坏则 更不利于更换。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电池安装及更换的电池盒 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池盒结构, 其中在盒体内的两侧向上延伸有若干个弹性卡扣,且相邻卡扣之间设有导通金属。所述的电池盒中配合的电池是包括正极、负极及外壳容器构成,其中在电池两端的正负极上各延伸有一圆柱状导电柄。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电池盒中设有弹性卡扣,且 置于其中的电池的正负极设有了圆柱状导电柄,则在安装于电池盒中 时可利用正负极的圆柱状导电柄而卡置于电池盒中的卡扣中固定,省 去了另外点焊的动作,使用卡入的方式,在组装过程中可快速很多, 在未来的维护方面也较方便。若有一个电池坏掉,只要将坏的取出再 卡入一个就行,非常方便。附闺说明图l是惯用电池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池盒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摊方式如图2所示,为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盒的电池,是包括正极1、 负极2及外壳容器3,而正负极皆有圆柱状凸出于电池两端的导电柄 11及21;能将电流由此圆柱状导电柄导出。再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盒结构,其在电池盒4的盒体 内两侧向上凸设有若干个弹性卡扣41,卡扣系由可导电之金属制成。 卡扣上部形成半弧形开口,其尺寸以能夹紧圆柱状导电柄11及21为 目的。且各弹性卡扣41之间是通过金属片42彼此导通电流。如图4所示,在电池安装于此电池盒4中时,是利用电池正负极 1、 2的圆柱状导电柄1K 21而依次卡置于电池盒4两側的弹性卡扣 41中进行连接导通。并且可依导电金属片42的连接或断开状况,做 各种不同的串并联应用,可组成各种不同电压及电容量的电池盒。使用这种卡入的方式,在组装过程中可快速很多,在未来的维护 方面也较方便。若有一个电池坏掉,只要将坏的取出再卡入一个就行, 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盒结构,其中在盒体内的两侧向上延伸有若干个弹性卡扣,且相邻卡扣之间设有导通金属。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配合的 电池是包括正极、负极及外壳容器构成,其中在电池两端的正负极 上各延伸有一圆柱状导电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装圆形电池的电池盒结构,其中使用电池两端有圆柱状导电柄及在电池盒体内的两侧有向上延伸有若干个弹性卡扣,且相邻卡扣之间设有导电金属的盒子。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电池盒中设有弹性卡扣,且置于其中的电池的正负极设置了圆柱状导电柄,则在安装于电池盒中时可利用正负极的圆柱状导电柄而卡置于电池盒中的卡扣中固定,省去了另外点焊的动作,使用卡入的方式,在组装过程中可快速很多,在未来的维护方面也较方便。若有一个电池坏掉,只要将坏的取出再卡入一个就行,非常方便。
文档编号H01M2/10GK201041814SQ20072000676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1日
发明者邢建峰 申请人:邢建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