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环入筒机、以及带该入筒机的入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239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正极环入筒机、以及带该入筒机的入筒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碱性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极环入筒机、以及带该
入筒机的入筒系统。
背景技术
碱性电池是国内外电池行业大力发展和推广的 一种电源,具有重负荷、 大电流、连续放电能力强、工作电压平稳、防漏性能优良、贮存时间长和低
温性能好等特点,受到电池行业、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被誉为是21世纪 仍受欢迎的电池产品之一 。
在电池制造行业内,正极环入筒(将正极环装入钢壳内)是电池制造中 的重要工序。正极环成型机内生产出来的正极环过渡存放在过渡盘,过渡盘 将其上的正极环传送至正极环入筒机,正极环入筒机将正极环装入电池钢壳内。
由于过渡盘、正极环入筒机的体积均较大,并且正极环成型机的高度较 高,目前一般将用于转送成型机生产的正极环成品的过渡盘设置在较高的位 置;并且将过渡盘、正极环入筒机分别设置在设定的较远的距离的位置,在 过渡盘和正极环之间设置一网状钢丝轨道内,过渡盘中的正才及环通过该钢丝 轨道,依靠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以及过渡盘和正极环入筒机的高度差自由滑 行落入模腔内,在才莫腔通过顶杆将正极环顶入钢壳内,实现正极环入环。
由于在两台机器之间的距离在技术上已经规定距离,因此需要保证过渡 盘和入筒机之间具有较高的高度差(在实际中设置在300米),才能保证正极 环在钢丝轨道内自由滑行。但是该正极环入筒技术存在以下的缺点
因正极环自身的重量4支重(比如LR20型号电池的正极环的重量为25.5 克每个),且钢丝轨道的长度较长并且高度落差较大,会造成在钢丝轨道内的
正极环之间相互挤压,从而出现正极环碎坏的现象。
另外,采用现有技术的入筒方案,设备占用的车间空间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正极环入筒机,能够实现将过渡盘中的正极环 成品传送至筒模腔内,并且在其过程中,减少正极环的碎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 一种代该正极环入筒机的正极环入筒系统,能够 实现将过渡盘中的正极环成品传送至筒模腔内,并且在其过程中,减少正极
环的碎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极环入筒机,包括
与所述过渡盘内的各轨道相连通地各设置有一水平轨道,所述各水平轨 道与所述过渡盘中的轨道处于同 一水平面,所述各水平轨道的另 一端分别设
述各弧形轨道下端的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入筒模腔口的正上方,
所述水平轨道的承载部为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两端部分别绕在主动轮、 被动轮上,所述主动轮连接有电机,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轴心转动,从而带 动所述传送带传动,所述传送带将由所述过渡盘内的轨道滑动过来的正极环 传送至所述弧形轨道内,通过所述弧形轨道落入所述入筒模腔口,其中所述 弧形轨道的高度落差不大于5个正极环的直径之和。
在本正极环入筒机中,可选地,所述弧形轨道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 落差约为180毫米,所述弧形轨道的长度约能容纳5个正极环。
在本正极环入筒才几中,可选地,所述弧形轨道的曲度半径为146.69毫米。
在本正极环入筒才几中,可选地,所述弧形轨道的半径为凸弧。
在本正极环入筒机中,可选地,所述电机还连接有电气控制模块,所述 电气控制模块还与用于将正极环装入钢壳的顶杆相电连接,当所述顶杆将所
述正极环装入所述钢壳时,所述电气控制模块启动所述电机,当所述顶杆脱 离所述钢壳时,所述电气控制模块停止所述电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极环入筒系统,包括
机台,所述的机台包括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台高于 所述第二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台上设置有过渡盘,所述过渡盘上设置有至 少一个4九道;
所述第二支撑台上设置有正极环入筒机,所述正极环入筒机包括至少 一个分别于所述过渡盘的各轨道相连通的水平轨道、分别与所述各水平轨道 相连通的弧形4九道,
其中,所述各水平轨道与所述过渡盘中的轨道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各 弧形轨道下端的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入筒模腔口的正上方,
所述各水平轨道的承载部为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两端部分别绕在主动 轮、被动轮上,所述主动轮连接有电机,在电才几的带动下进行轴心转动,从 而带动所述传送带传动,所述传送带将由所述过渡盘内的轨道滑动过来的正 极环传送至所述弧形轨道内,通过所述弧形轨道落入所述入筒模腔口,其中 所述弧形轨道的高度落差不大于5个正极环的直径之和。
在本正极环入筒系统,可选地,所述弧形轨道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 落差约为180毫米,所述弧形轨道的长度约能容纳5个正极环。
在本正极环入筒系统,可选地,所述弧形轨道的曲度半径为146.69毫米。
在本正极环入筒系统,可选地,所述弧形轨道的半径为凸弧。
在本正极环入筒系统,可选地,所述电机还连接有电气控制模块,所述 电气控制模块还与用于将正极环装入钢壳的顶杆相电连接,当所述顶杆将所 述正极环装入所述钢壳时,所述电气控制模块启动所述电才几,当所述顶杆脱 离所述钢壳时,所述电气控制模块停止所述电机。
由上可见,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过渡盘上的各轨道相连通 的设置有可以传动的水平轨道,在水平轨道与设置在较低位置的入筒模腔之 间设置弧形轨道,应用该装置,过渡盘中的正极环能够通过水平轨道的传动, 到达弧形轨道,正极环由于本身的重力以及弧形轨道的高度落差,落入设置 在弧形轨道下端正对的模腔口内,在模腔内将正极环装入钢壳内。
应用该入筒机可以将本入筒机与过渡盘设置在同 一水平高度的机台上, 使本入筒机的水平轨道与过渡盘的轨道处于同 一水平,正极环在水平轨道上 随传送带传动的过程中,正极环之间的相互压力为零,正极环通过水平轨道 到达弧形轨道后,由于正极环的重力而落入设置在弧形轨道下端入筒模腔口 内,故在整个入筒工序中,只有在弧形轨道上才存在正极环之间有相互作用
力的情况,并且本弧形轨道的高度落差不不大于5个正极环的直径之和,故 在弧形轨道上受理最大的、最底端的正极环受到的压力最多为5个正极环的 重力,可见相对于现有技术,应用本正极环入筒机能够大大减少在正极环传 送过程中的正极环所受的压力,减少正极环由于受压碎坏的情况发生。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 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由正极环入筒机与过渡盘构成的正极环入 筒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由正极环入筒才几与过渡盘构成的正极环入 筒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由正4及环入筒机与过渡盘构成的正极环入 筒系统的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 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3,如图示,机台,机台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台、第二 支撑台,第一支撑台高于第二支撑台,第一支撑台上设置有过渡盘,第二支 撑台上设置有正极环入筒机具体是正极环入筒机的主动轮支撑架、被动轮 支撑架、入筒模腔设置在第二支撑台上。
该正极环过渡盘水平设置,直径约为860毫米,在过渡盘的接近边纟彖处 设置有多个轨道,如图中的第l轨道、第2轨道、第3轨道,各轨道用于将 过渡盘内的正极环传送至过渡盘外。
本正极环入筒设备包括第1水平轨道、第2水平轨道、第3水平轨道、 第1弧形轨道、第2弧形轨道、第3弧形轨道、电机、入筒模腔。
第1水平轨道、第2水平轨道、第3水平轨道分别与过渡盘内的第1轨 道、第2轨道、第3轨道分别相连通,且与过渡盘中的轨道处于同一水平面。
第1水平轨道、第2水平轨道、第3水平轨道的另一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第1 弧形轨道、第2弧形轨道、第3弧形轨道(弧形轨道的高度落差不大于5个 正极环的直径之和)。第1弧形轨道、第2弧形轨道、第3弧形轨道的下端正 对入筒模腔口。
第1水平轨道、第2水平轨道、第3水平轨道的承载部为一传送带,在 传送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动轮、被动轮,并且主动轮与电机相连接,传送 带绕在主动轮、被动轮上,主动轮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轴心转动,从而带动 传送带传动,将位于第1水平轨道、第2水平轨道、第3水平轨道内的正极 环分别传送至第1弧形轨道、第2弧形轨道、第3弧形轨道内,分别通过各 弧形轨道落入阁轨道下的相应入筒模腔口内。
应用本正极环入筒机,过渡盘中的正极环在皮带的带动下沿各水平轨道 到达各弧形轨道;在弧形轨道中,正极环由于本身的重力以及弧形轨道的高
度落差,落入设置在弧形轨道下端正对的模腔口内,在模腔内通过顶杆将正 极环顶入钢壳内,实现正极环入环。
由上可见,本正极环入筒机的水平轨道与过渡盘的轨道处于同 一水平, 正才及环在水平轨道上随传送带传动的过程中,正才及环之间的相互压力为零, 正极环通过水平轨道到达弧形轨道后,由于正极环的重力而落入设置在弧形 轨道下端入筒模腔口内,故在整个入筒工序中,只有在弧形轨道上才存在正 极环之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情况,并且本弧形轨道的高度落差不不大于5个正 极环的直径之和,故在弧形轨道上受理最大的、最底端的正极环受到的压力
最多为5个正极环的重力,可见相对于现有4支术,应用本正极环入筒机能够
大大减少在正极环传送过程中的正极环所受的压力,减少正极环由于受压碎 坏的情况发生。
另夕卜,在本实施例中,以应用于LR20型号的电池制造为例,在本实施例 中的各弧形轨道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落差约为180毫米,并且使得弧形 轨道的长度最多只能容纳5个正极环,各弧形轨道的曲度半径为146.69毫米。
本实施例中的弧形轨道为凸弧,相对于凹弧的弧形轨道,应用凸弧设计 更够进一 步减少各弧度轨道中的正极环的相互作用力,还有利于正极环落入 其下端的入筒模腔口。
另外,本实施例的电机还连接有电气控制模块,电气控制模块分别与电 机、以及用于将正极环装入钢壳的顶杆相电连接,根据顶杆的运动控制电机 的工作当顶杆将正极环装入钢壳时,电气控制模块启动电机,当顶杆脱离 钢壳时,电气控制模块停止电机。
应用上述的电气控制,能够避免轨道内正极环滞留的情形,保证弧形轨 道内只有4-5只正极环在滑道内自由落位,有利于减轻正极环之间的压力,进 一步减少正极环的碎坏情况的发生。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正极环入筒机、以及带该入筒机的入筒系
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
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4殳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
以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
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正极环入筒机,其特征是,包括与所述过渡盘内的各轨道相连通地各设置有一水平轨道,所述各水平轨道与所述过渡盘中的轨道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各水平轨道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弧形轨道,所述各弧形轨道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各水平轨道相连通,所述各弧形轨道下端的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入筒模腔口的正上方,所述水平轨道的承载部为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两端部分别绕在主动轮、被动轮上,所述主动轮连接有电机,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轴心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传送带传动,所述传送带将由所述过渡盘内的轨道滑动过来的正极环传送至所述弧形轨道内,通过所述弧形轨道落入所述入筒模腔口,其中所述弧形轨道的高度落差不大于5个正极环的直径之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环入筒机,其特征是,所述弧形轨道的最 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落差约为180毫米,所述弧形轨道的长度约能容纳5个 正极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环入筒机,其特征是,所述弧形轨道的曲 度半径为146.69毫米。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正极环入筒机,其特征是,所述弧形轨道 的半径为凸弧。
5、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正极环入筒机,其特征是,所述电机还连接有电气控制模块,所述电气控制模块还与用于将正极环 装入钢壳的顶杆相电连接,当所述顶杆将所述正才及环装入所述钢壳时,所述 电气控制模块启动所述电机,当所述顶杆脱离所述钢壳时,所述电气控制模 块停止所述电机。
6、 一种包括权利要求正极环入筒系统,其特征是,机台,所述的机台包括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台高于 所述第二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台上设置有过渡盘,所述过渡盘上设置有至 少一个4九道;所述第二支撑台上设置有正极环入筒机,所述正极环入筒机包括至少 一个分别于所述过渡盘的各轨道相连通的水平轨道、分别与所述各水平轨道 相连通的弧形轨道,其中,所述各水平轨道与所述过渡盘中的轨道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各 弧形轨道下端的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入筒模腔口的正上方,所述各水平轨道的承载部为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两端部分别绕在主动 轮、被动轮上,所述主动轮连接有电机,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轴心转动,从 而带动所述传送带传动,所述传送带将由所述过渡盘内的轨道滑动过来的正 极环传送至所述弧形轨道内,通过所述弧形轨道落入所述入筒模腔口,其中 所述弧形轨道的高度落差不大于5个正极环的直径之和。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极环入筒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弧形轨道的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落差约为180毫米,所述弧形轨道的长度约能容纳5个正4及环。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极环入筒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弧形轨道的 曲度半径为146.69毫米。
9、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正极环入筒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弧形轨 道的半径为凸弧。
10、 根据权利要求6 、 7或8所述的正极环入筒系统,其特征是,所述 电机还连接有电气控制模块,所述电气控制模块还与用于将正极环装入钢壳 的顶杆相电连接,当所述顶杆将所述正极环装入所述钢壳时,所述电气控制 模块启动所述电机,当所述顶杆脱离所述钢壳时,所述电气控制模块停止所述电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正极环入筒机、以及带该入筒机的入筒系统。该入筒机的水平轨道与过渡盘的轨道处于同一水平,正极环在水平轨道上随传送带传动的过程中,正极环之间的相互压力为零,正极环通过水平轨道到达弧形轨道后,由于正极环的重力而落入设置在弧形轨道下端入筒模腔口内,故在整个入筒工序中,只有在弧形轨道上才存在正极环之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情况,并且本弧形轨道的高度落差不大于5个正极环的直径之和,故在弧形轨道上受理最大的、最底端的正极环受到的压力最多为5个正极环的重力,可见相对于现有技术,应用本正极环入筒机能够大大减少在正极环传送过程中的正极环所受的压力,减少正极环由于受压碎坏的情况发生。
文档编号H01M6/04GK101359740SQ20081003003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7日
发明者瑞 张 申请人:东莞市力王电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