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平衡装置及多灯管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676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流平衡装置及多灯管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流平衡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多灯管背光 模块的电流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不断增大,包含多个冷阴极荧光灯管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的背光装置更加广泛地被用以提供 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高品质光源。
然而,多灯管背光装置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使得每一个灯管的 电流均能维持大致相等,以确保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的光源具有非常稳定且 均匀的亮度。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多灯管背光装置1的示意图。如图1 所示,多灯管背光装置1中的变压器10、 12分别包含主线圈100、 120及侧 线圏102、 122,并且侧线圈102、 122分别耦接并^是供电流至灯管14以使灯 管14发光。然而,由于主线圏100、 120是以并联相耦接并且每个变压器10、 12的规格不尽相同,所以会导致流经主线圈100、 120的电流不相等。因此, 侧线圏102、 122所感应到的电流亦不相同,造成灯管14的亮度不均匀。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流平衡装置,以解决上述 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流平衡装置及应用此种电流平衡装 置的多灯管背光模块。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流平衡装置包含第 一变压器以 及第二变压器。第一变压器包含第一主线圈与第一次线圈。第一次线圈对应 于第一主线圈并耦接至多灯管背光模块中的显示装置。第二变压器包含第二 主线圈与第二次线圈。第二次线圈对应于第二主线圈并耦接至显示装置。其
中,第一主线圏与第二主线圈串联,并且第一主线圈与第二主线圈分别接收 第一方波信号与第二方波信号。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流平衡装置包含第一变压器 以及第二变压器。第一变压器包含第一主线圈、第一次线圈以及第二次线圏。 第 一次线圈及第二次线圈对应于第 一主线圈并耦接至多灯管背光模块中的显 示装置。第二变压器包含第二主线圈、第三次线圈与第四次线圈。第三次线 圈及第四次线圏对应于第二主线圈并耦接至多灯管背光模块中的显示装置。 其中,第一主线圏与第二主线圈串联,并且第一主线圈与第二主线圈分別接 收第一方波信号与第二方波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 一具体实施例为 一种多灯管背光模块。该多灯管背 光模块包含控制电路、显示装置、第一变压器以及第二变压器。控制电路用 以产生第一方波信号以及第二方波信号。第一变压器包含第一主线圈与第一 次线圏。第一主线圈接收第一方波信号。第一次线圈对应于第一主线圈并耦 接至显示装置。第二变压器包含第二主线圏与第二次线圈。第二主线圈与第 一主线圏串联并接收第二方波信号。第二次线圈对应于第二主线圈并耦接至 显示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 一具体实施例亦为 一种多灯管背光模块。该多灯管 背光模块包含控制电路、显示装置、第一变压器以及第二变压器。控制电路 用以产生第一方波信号以及第二方波信号。第一变压器包含第一主线圈、第 一次线圏以及第二次线圈。第一主线圈接收第一方波信号。第一次线圈及第 二次线圏对应于第一主线圈并耦接至显示装置。第二变压器包含第二主线圈、 第三次线圈与第四次线圈。第二主线圈与第 一主线圈串联并接收第二方波信 号。第三次线圈及第四次线圈对应于第二主线圈并耦接至显示装置。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附图得到 进一步的了解。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多灯管背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电流平衡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3示出了显示装置包含U型冷阴极荧光灯管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电流平衡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5A示出了图2中的电流平衡装置中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B示出了图4中的电流平ff装置中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多灯管背光装置 100、 120:主线圈 14:灯管
20、 30:第一变压器 200、 300:第一主线圈 202、 302:第一次线圈 322:第三次线圈 24、 34:显示装置 Pl:第一方波信号 240、 340:第一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 242、 342:第二直线型冷阴极焚光灯管 244: U型冷阴极焚光灯管 P:主线圈 S、 Sl、 S2
4:绕线架。
10、 12:变压器 102、 122:侧线圈 2、 3:电流平纟耔装置 22、 32:第二变压器 220、 320:第二主线圈 222、 304:第二次线圈 324:第四次线圈
P2:第二方波信号
次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电流平衡 装置2的电路示意图。
如图2所示,电流平衡装置2包含第一变压器20以及第二变压器22。 第一变压器20包含第一主线圈200与第一次线圈202。第一次线圈202对应 于第一主线圈200并耦接至多灯管背光模块中的显示装置24。第二变压器22 包含第二主线圈220与第二次线圈222。第二次线圈222对应于第二主线圈 220并耦接至显示装置24。请参阅图5A。图5A示出了图2中的电流平衡装 置2中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P即代表主线圈与,S即代表 次线圈,并且主线圈P与次线圈S皆缠绕在绕线架4上。
如图2所示,第一主线圏200与第二主线圈220串联,并且第一主线圈
200与第二主线圈220分别接收第一方波信号P1与第二方波信号P2。第一方 波信号Pl与第二方波信号P2皆可以是脉宽调制(PWM)信号。在实际应用中, 第一方波信号Pl及第二方波信号P2可以由全桥式电路或半桥式电路所产生。 需注意的是,此实施例中的电流平衡装置2可以包含多个变压器,即不以图 2中的第一变压器20以及第二变压器22为限,并且每个变压器的主线圈彼 此串联。
在实际应用中,显示装置24可以包含多根冷阴极荧光灯管。举例而言, 如图2所示,在此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4可以包含第一直线型冷阴极焚光灯 管240及第二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242。第一次线圏202及第二次线圈222 分别耦接至第一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240及第二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 242。
请参阅图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4亦可以包含U型冷阴极定 光灯管244。第一次线圏202及第二次线圈222则分别耦接至U型冷阴极荧 光灯管244的两端。需注意的是,如图3所示,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方波信 号Pl的相位与第二方波信号P2的相位大致上相反。
由于第一主线圈200与第二主线圈"0串联,因此流经第一主线圈200 与第二主线圈220的电流I(即一次侧电流)相同,例如工作周率相同。由于 一次侧电流相同,因此第一次线圈202及第二次线圈222所感应到的二次侧 电流亦相同。藉此,相同的电流可以提供至第一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240 及第二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2",使其具有稳定且均匀的亮度。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电流平衡 装置3的电路示意图。电流平衡装置3包含第一变压器30以及第二变压器 32。第一变压器30包含第一主线圈300、第一次线圈302以及第二次线圈3(M。 第一次线圈302及第二次线圏304对应于第一主线圏300并耦接至多灯管背 光模块中的显示装置34。第二变压器32包含第二主线圈320、第三次线圈 322与第四次线圈324。第三次线圈322及第四次线圈3M对应于第二主线圈 320并耦接至多灯管背光模块中的显示装置34。
显示装置34可以包含多根冷阴极荧光灯管,如图4中的第一直线型冷阴 极荧光灯管340、第二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3"或U型冷阴极荧光灯管。 同样地,第一主线圈300与第二主线圈320串联,并且第一主线圈300与第 二主线圈320分别接收第一方波信号P1与第二方波信号P2。
请参阅图5B。图5B示出了图4中的电流平衡装置3中的变压器的结构 示意图。如图5B所示,P即代表主线圈,S1和S2即代表次线圈,并且主线 圈P与次线圈S1、 S2皆缠绕在绕线架4上。基本上,在此实施例中的电流平 衡装置3中的变压器即是一推二变压器,但本实用新型亦可以应用于一推三 变压器、 一推四变压器…等以此类推。同样地,此实施例中的电流平衡装置 3亦可以包含多个变压器,并且每个变压器的主线圈彼此串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具体实施例为一种多灯管背光模块,并且,此多
灯管背光模块应用第 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电流平衡装置。关于多灯管背光模块 的架构大致上请再参阅图2即可。多灯管背光模块包含控制电路、显示装置、 第一变压器以及第二变压器。控制电路用以产生第一方波信号以及第二方波 信号。第一变压器包含第一主线圈与第一次线圏。第一主线圈接收第一方波 信号。第一次线圈对应于第一主线圈并耦接至显示装置。第二变压器包含第 二主线圈与第二次线圏。第二主线圈与第一主线圈串联并接收第二方波信号。 第二次线圏对应于第二主线圏并耦接至显示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具体实施例为一种多灯管背光模块,并且,此多
灯管背光模块应用第二具体实施例中的电流平衡装置。关于多灯管背光模块 的架构大致上请再参阅图4即可。多灯管背光模块包含控制电路、显示装置、 第一变压器以及第二变压器。控制电路用以产生第一方波信号以及第二方波 信号。第一变压器包含第一主线圈、第一次线圈以及第二次线圏。第一主线 圈接收第一方波信号。第一次线圈及第二次线圈对应于第一主线圈并耦接至 显示装置。第二变压器包含第二主线圈、第三次线圏与第四次线圏。第二主 线圏与第一主线圏串联并接收第二方波信号。第三次线圏及第四次线圈对应 于第二主线圈并耦接至显示装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流平衡装置可以应用于多灯管背 光模块,使得一次侧电流相等,进而使感应到的二次侧电流相等。藉此,流 经每一根灯管的电流亦都相同,确保提供给显示面板的光源具有非常稳定且
均匀的亮度。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 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在本实 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的范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 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权利要求1.一种电流平衡装置,用以供一多灯管背光模块之用,其特征是该电流平衡装置包含一第一变压器,包含一第一主线圈;以及一第一次线圈,该第一次线圈对应于该第一主线圈并耦接至该多灯管背光模块中的一显示装置;以及一第二变压器,包含一第二主线圈;以及一第二次线圈,该第二次线圈对应于该第二主线圈并耦接至该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主线圈与该第二主线圈串联,并且该第一主线圈与该第二主线圈分别接收一第一方波信号与一第二方波信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平衡装置,其特征是该显示装置包含一第一 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及一第二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并且该第一次线圈 及该第二次线圈分别耦接至该第一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及该第二直线型冷 阴极荧光灯管。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流平衡装置,其特征是该显示装置包含一U型 冷阴极荧光灯管,并且该第 一次线圈及该第二次线圈分别耦接至该U型冷阴极 焚光灯管的两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平衡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方波信号的相位 与该第二方波信号的相位大致上相反。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流平衡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方波信号及该第 二方波信号由 一全桥式电路或一半桥式电路所产生。
6. —种多灯管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多灯管背光模块包含 一控制电路,用以产生一第一方波信号以及一第二方波信号; 一显示装置;一第一变压器,包含一第一主线圈,接收该第一方波信号;以及一第一次线圈,该第一次线圈对应于该第一主线圈并耦接至该显 示装置;以及一第二变压器,包含一第二主线圏,与该第一主线圈串联并接收该第二方波信号;以及一第二次线圈,该第二次线圈对应于该第二主线圈并耦接至该显示装置。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灯管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显示装置包含一第 一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及一第二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并且该第一次线 圏及该第二次线圈分别耦接至该第一直线型冷阴极焚光灯管及该第二直线型 冷阴极焚光灯管。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灯管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显示装置包含一U 型冷阴极焚光灯管,并且该第 一次线圈及该第二次线圈分别耦接至该U型冷阴 极荧光灯管的两端。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灯管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第一方波信号的相 位与该第二方波信号的相位大致上相反。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灯管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控制电路是一全 桥式电路或一半桥式电路。
11. 一种电流平衡装置,用以供一多灯管背光模块之用,其特征是该电 流平衡装置包含一第一变压器,包含 一第一主线圏; 一第一次线圈;以及一第二次线圈,该第一次线圈及该第二次线圈对应于该第一主线 圏并耦接至该多灯管背光模块中的一显示装置;以及 一第二变压器,包含 一第二主线圈; 一第三次线圈;以及一第四次线圈,该第三次线圈及该第四次线圈对应于该第二主线 圏并耦接至该多灯管背光模块中的该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主线圈与该第二主线圈串联,并且该第一主线圈与该第二 主线圈分别接收一第一方波信号与一第二方波信号。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流平衡装置,其特征是该显示装置包含一第 一直线型冷阴极焚光灯管及一第二直线型冷阴极焚光灯管,并且该第一次线 圈及该第二次线圏分别耦接至该第一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及该第二直线型 冷阴极焚光灯管。
13.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电流平衡装置,其特征是该显示装置包含一U 型冷阴极焚光灯管,并且该第一次线圈及该第二次线圈分别耦接至该U型冷阴 极焚光灯管的两端。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流平衡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方波信号的相 位与该第二方波信号的相位大致上相反。
15.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流平衡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方波信号及该 第二方波信号由一全桥式电路或一半桥式电路所产生。
16. —种多灯管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多灯管背光模块包含 一控制电路,用以产生一第一方波信号以及一第二方波信号; 一显示装置;一第一变压器,包含一第一主线圈,接收该第一方波信号; 一第一次线圈;以及一第二次线圈,该第一次线圈及该第二次线圈对应于该第一主线 圏并耦接至该显示装置;以及 一第二变压器,包含一第二主线圈,与该第一主线圈串联并接收该第二方波信号; 一第三次线圈;以及一第四次线圈,该第三次线圈及该第四次线圏对应于该第二主线 圈并耦接至该显示装置。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灯管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显示装置包含一 第一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及一第二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并且该第一次 线圏及该第二次线圈分别耦接至该第一直线型冷阴极荧光灯管及该第二直线 型冷阴极焚光灯管。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灯管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显示装置包含一 U型冷阴极焚光灯管,并且该第 一次线圈及该第二次线圈分别耦接至该U型冷 阴极焚光灯管的两端。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灯管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第一方波信号的 相位与该第二方波信号的相位大致上相反。
20.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灯管背光模块,其特征是该控制电路是一全 桥式电路或一半桥式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电流平衡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流平衡装置包含第一变压器以及第二变压器。第一变压器包含第一主线圈与第一次线圈。第一次线圈对应于第一主线圈并耦接至多灯管背光模块中的显示装置。第二变压器包含第二主线圈与第二次线圈。第二次线圈对应于第二主线圈并耦接至显示装置。其中,第一主线圈与第二主线圈串联,并且第一主线圈与第二主线圈分别接收第一方波信号与第二方波信号。
文档编号H01F38/00GK201197215SQ20082000333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3日
发明者吴明彦, 谢景昌, 赵正辉 申请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