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577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键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便携式电话机、PDA、车载导航装置和车载音响装置 等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部中使用的按键开关用的按键板(key seat)。
背景技术
在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个实例而列举的便携式电话机中,已知有用于承受 按压操作的键顶从形成于便携式电话机的框体上的操作开口露出的按键开 关。将成为该按键开关的一部分的按键板安装在具有触点开关的电路基板上 来使用。在例如日本特开2008-1622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这样的现有例子的按 键板中,如图17、图18所示,在键顶4从便携式电话机的框体2的操作开 口 2a露出的状态下,将基片5的比键顶4向外侧突出的外边缘以按压状态 夹持装配在框体2与设置于电路基板6上的突起6a之间。g卩,按键板3向 便携式电话机上组装是通过夹持基片5来进行的。
但是,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薄型化,组装在设备的框体内部的各部 件变得更密集而没有多余的空间,因而对仅仅用于保持按键板的夹持构造也 开始重新考虑,难以像以往的按键板那样通过夹持基片的外边缘来组装。
另外,为了易于输入操作,具有使用于承受按压操作的键顶的表面变大 的趋势,也想出了甚至将键顶设置至便携式电话机表面的端部那样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上述的技术和流行的变化为背景而提出的。即,本发明的目 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板,在框体的内部不占空间就能够可靠地固定,而且具 有拥有宽大操作面的键顶。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如下那样构成。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板,具有在俯视下在纵深方向上承受按压操作的多 个键顶和用于载置该键顶的具有挠性的基片,将所述按键板设置在具有触点 开关的电路基板上,构成按键开关,以在至少一个端侧的外边缘,在俯视下键顶覆盖基片,基片隐藏在键顶的背后的方式,设置键顶,并且,在基片的 背面侧设置有与电路基板粘固的弹性粘固部。
以在至少一个端侧的外边缘,在俯视下键顶覆盖基片,基片隐藏在键顶 的背后的方式,设置键顶,因此,至少在该一个端侧的外边缘未设置基片的 从键顶露出至外侧的部分,从而能够使按键板在平面方向上的大小变小,另 外,能够使键顶的大小变大。
并且,至少在一个端侧的外边缘,在基片的背面侧设置有用于与电路基 板粘固的弹性粘固部,因此,不需要利用基片的露出至键顶的外边缘的部分 夹持按键板,而能够利用该弹性粘固部将按键板粘固在框体的内部。
该弹性粘固部能够在按压方向、即在俯视按键板的情况下在纵深方向上 产生弹性变形,且在按压操作时能够被压縮而产生变形。因此,能够将用于 使按键板挠曲的按压负荷抑制得低,例如当按压如蝶形弹簧那样具有点击感 的触点开关时,能够良好地传递点击感。另外,弹性粘固部被设置在基片的 背面侧,存在弹性粘固部直接粘固在基片的背面的情况,以及经后述的硬质 树脂材料构成的保形板等间接地粘固在基片背面的情况。
如果在整个外边缘,例如在俯视下呈长方形状的按键板的四边的外边 缘,使键顶覆盖基片,贝他能够实现多个键顶的总表面的大小相比基片的表 面的大小进一步增大的按键板。
该按键板能够形成为具有按压件的结构,能够使与位于至少一个端侧的 键顶相对应且用于按压触点开关的按压件,从键顶的中心向着基片的中央偏 离而设置。
关于形成按键板的外边缘的键顶,由于使按压件从键顶的中心向着基片 的中央偏离而设置,能够使按压负荷呈低负荷化而有效地传递至触点开关。 另外,在按压如蝶形弹簧那样产生点击感的触点开关时,能够将操作的点击 感良好地传递给操作者。在这样的按键板中,大多是在按压操作键顶时基片 大致整体挠曲来进行输入操作,基片的中央侧的挠曲尺寸大于外边缘侧的挠 曲尺寸,因而电路基板与按键板之间的间隙在中央侧比在外边缘侧小。另外, 在这样键顶的下方具有弹性粘固部,键顶以该弹性粘固部为支点转动,因而 与键顶的中心设有按压件的情况相比,在远离弹性粘固部的一侧即靠基片的 中央处设有按压件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地按压蝶形弹簧。
4设置于基片的背面侧的按压件除了直接粘固在基片的背面的情况以外, 还有经保形板等其他构件间接地粘固在基片的背面的情况。
并且,弹性粘固部能够由以发泡层作为基部且表面具有粘接性的双面胶 带形成。由于弹性粘固部由这样的双面胶带形成,因此按压操作键顶时能够 使发泡层被压縮而发生变形,能够将使按键板挠曲的按压负荷抑制得低。并 且,能够在按压会产生点击感的触点开关时将其点击感良好地传递给操作 者。
这样的弹性粘固部能够沿着基片的外边缘设置为框形状。由于弹性粘固 部沿着基片的外边缘设置为框形状,因此能够使按键板牢牢地粘固在电路基 板上。另外,在进行按压操作时使基片大致整体挠曲,由此能够将按压负荷 抑制得低,从而能够提高按压操作性。
另外,关于所述按键板,能够在基片的背面设置有用于抑制基片挠曲的 硬质树脂制的保形板。
即使基片使用柔软并易于变形的软质树脂制膜或者橡胶态弹性体,通过 与基片分开另外设置保形板也能够保持按键板的形状,从而能够使向电子设 备组装按键板的操作变简单。
既能够利用保形板的外边缘与基片粘固,也能够与每个键顶相对应地将 保形板与基片粘固。若利用保形板的外边缘与基片粘固,则能够利用保形板 的整个面来保持按键板的形状,也能够与每个键顶相对应地使保形板与基片 粘固。若根据每个键顶粘固,则能够抑制在基片的中央侧产生挠曲现象。
能够在保形板上设置在其板厚方向贯通且用于阻断沿其面方向的应力 的阻断孔。若设置有这样的阻断孔,则能够使保形板易于向按压方向挠曲, 能够使按压负荷变小。并且,在按压会产生点击感的触点开关时能够使点击 感良好地传递给操作者。
键顶的一端能够具有比基片的端部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这样,能够使 键顶组的表面的大小大于基片的基片表面的大小,从而能够实现易于按压操 作的按键板。
能够由与键顶相并列的树脂膜形成按键板的一侧的外边缘,在按键板的 另一侧,基片具有比键顶向外侧突出的突片部。这样,在向设备上组装按键 板时,如果使按键板的、树脂膜形成按键板的外边缘的一侧与框体等对接配合,则能够将按键板定位而安装在电路基板上。并且,能够使基片的在按键
板另一侧的突片部夹持固定在框体等上。
根据本发明的按键板,能够提供一种在框体的内部不占空间而可靠地固
定,而且具有拥有宽大操作面的键顶的按键板。
并且,能够提供一种键顶位于按键板的外边缘那样设计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以上的说明,通过参照附图叙述的以下说明可
以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优点、特征以及用途。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
的范围内的适当变更应理解为完全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俯视图。
图2是图i的n—n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仰视图。
图4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安装于电子设备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相当于图2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仰视图。
图7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安装于电子设备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相当于图2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仰视图。
图10是将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安装于电子设备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俯视图。
图12是图ii的xn-xn线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仰视图。
图14是将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板安装于电子设备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5的XVI-XVI线剖视图。
图n是具有以往按键板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外观图。 图18是图17的xvni-xvm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附图上对部分和部件标注有附 图标记。另外,对各实施方式中共同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 的说明。
在后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用于作为"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话机l的 例子进行说明,特别对多个键顶从形成于便携式电话机l的框体2上的没有
分隔栅的操作开口 2a露出的按键板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图1 图4):在图1 图4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按
键板7。图1是按键板7的俯视图,图2是按键板7的n — II线剖视图,图 3是按键板7的仰视图,图4是便携式电话机1上具有按键板7的状态的剖 视图。该按键板7具有键顶4、基片8、弹性粘固部9和按压件10。
键顶4是手指等进行按压操作的部位。作为键顶4,为了使操作感良好 而大多由硬质树脂形成为在俯视下呈矩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17个键 顶4,形成外周呈矩形状的键顶组。对该键顶4的表面进行装饰,以形成数 字、文字等作为印刷层、涂层,将该键顶4的与表面相反一侧的背面用粘接 剂粘固在基片8上。该粘接剂形成粘接层ll。另外,由印刷层、涂层等形成 的装饰可以设置在粘接层11与键顶4的背面之间,也可以设置在基片8的 表面或者背面上。
基片8是成为连接固定多个键顶4的基体材料的构件。该基片8由具有 挠性的平坦的树脂膜或橡胶态弹性体形成,且形成为在俯视下外周与键顶组 大致相同的矩形状。即,基片8的表面的大小与键顶组在俯视下在纵深方向 投影的投影面的大小相等。
弹性粘固部9是在按键板7的一个端侧的外边缘粘贴在基片8的背面, 且粘固在电路基板6的表面上的构件。弹性粘固部9只要表面与电路基板6 具有粘接性即可,但从简易形成这一点而言,优选由双面胶带形成,更优选 由以发泡层作为基部且表面具有粘接性的双面胶带9形成。由于具有发泡层 而软柔且挠曲量大,因此对形成在这样的弹性粘固部9上的键顶4也易于进 行按压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双面胶带9形成为沿着基片8的外边缘的框 形状,该双面胶带9的外边缘形成为与键顶4、基片8都处于大致同一平面。
按压件10是粘固在基片8的背面,并用于按压配置在电路基板6的表 面上的作为触点开关的蝶形弹簧12的部位。该按压件10由树脂构成且形成
7为圆锥台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排列为大致纵向3列的键顶4中的左右
两列键顶4相对应的按压件10,从键顶4的中心向着基片8的中央偏离而被 固定。即,如图2所示,与中央的键顶4相对应的按压件10固定在键顶4 的中央线L所示的位置,而与左右的键顶4相对应的按压件10固定在比键 顶4的中央线L所示的位置靠中央处。
接下来,对构成按键板7的各构件的材质进行说明。
根据机械强度、耐久性以及轻量化等要求性能,键顶4优选由热可塑性 树脂或反应固化性树脂等硬质树脂或金属形成。例如,可列举聚碳酸酯树脂、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丙烯树脂(polypropylene resin)、聚苯乙烯树脂、 聚丙烯共聚树脂、聚烯烃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环 氧树脂、聚氨脂树脂、聚酰胺树脂和硅酮树脂等。而且,在这些硬质树脂中 若考虑加工性,则优选聚碳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丙烯共聚 树脂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另外,若考虑透明性,则选用聚碳酸酯 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和聚丙烯共聚树脂。
金属可列举铝、不锈钢。除了这样的硬质树脂、金属以外,还可以使用 硅酮橡胶、各种热可塑性弹性材料(elastomer)等橡胶态弹性体。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往往要求基片8是具有挠性但为了保持按键板 7的定形性而具有刚性的硬质树脂。另外,即使没有上述那样的刚性,在只 要具有能够耐反复使用的耐久性即可的情况下,有时也要求基片8是软质树 脂或橡胶态弹性体。
这样的树脂膜能够列举如聚氨脂树脂膜、聚乙烯树脂膜、聚丙烯树脂膜、 聚酰胺树脂膜、聚氯乙烯树脂膜、聚碳酸酯树脂膜、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树脂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膜、聚苯 醚(polyphenylene oxide)树脂膜、聚苯硫醚树脂膜、聚亚苯基醚树脂膜、 改性聚亚苯基醚树脂膜、聚酮树脂膜和液晶聚合物膜等的单一材料或复合材 料。这些树脂中的薄于其他材质且柔软而不易断裂的聚酰胺树脂膜、聚氨脂 树脂膜、聚氯乙烯树脂膜等适于作为软质树脂膜。若使用热可塑性树脂膜, 则通过加热进行软化或熔融,而能够与其他构件牢牢地粘固在一起。
另外,橡胶态弹性体除了硅酮橡胶以外,能够列举苯乙烯类、酯类、氨 脂类、烯烃类、酰氨类、丁二烯类、乙烯-醋酸乙烯类、氯乙烯类、氟橡胶类、异戊二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热可塑性弹性材料。
弹性粘固部9优选以如下的双面胶带形成,即,在容易压縮且具有柔软 性的基部的表面形成有由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层。这样的双面胶带的基部更优 选是具有缓冲性的发泡层,但也能够使用弹性材料等的柔软的材料。关于作 为发泡层并因其结构而具有柔软性的材料,例如,除了硅酮橡胶等合成材料 以外,能够列举苯乙烯类、酯类、氨脂类、烯烃类、酰氨类、丁二烯类、乙 烯一醋酸乙烯类、氯乙烯类、氟类、异戊二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热可塑性弹 性材料。作为粘着剂例如能够列举丙烯酸类、合成橡胶类和硅酮类等。
根据机械强度、耐久性以及轻量化等的要求性能,按压件10优选热可 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光固化性树脂等中的硬质树脂。例如,能够列举丙 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共聚树脂、聚烯烃树脂、丙烯腈 -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脂树脂、聚酰胺树脂和硅 酮树脂等。光固化性树脂可以是紫外线固化型、可见光固化型和电子束固化 型等种类。
粘接层11由具有机械强度和耐久性的树脂、蜡、橡胶等粘接剂形成。 这样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聚丙烯类、氯乙烯类、聚酯类和聚氨脂类等,但优 选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印刷且在涂敷于被涂体上之后溶剂蒸发成为固体状态 而不易滴下,易于维持最初的印刷形状的溶剂稀释型粘接剂或加热粘接型的 热熔粘接剂等。另外,优选在粘接工序中粘接层11不易变形的加热软化型 粘接剂。也可以使用光固化型、湿固化型的液体粘接剂。
对按键板7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通过注塑成形来成形键顶4, 在对其表面进行装饰之后,在其整个背面形成粘接层11。在通过粘接层11 将这样形成的键顶粘固于基片8上后,在基片8的背面形成按压件10。最后, 将双面胶带粘贴在基片8的背面的端部。这样获得了按键板7。
图4示出了将这样的按键板7组装在便携式电话机1上的状态。 在便携式电话机1的框体2的内部具有配置有蝶形弹簧12的电路基板6, 并装载有利用弹性粘固部9粘固在该电路基板6的上部的按键板7。这样形 成了按键开关。
当对从框体2的操作开口 2a露出的键顶4进行按压操作时,基片8整使按压件10按压蝶形弹簧12,从而进行输入。
根据按键板7,使基片8的表面大小与键顶组在按压方向上投影的投影 面的大小大致相等,在基片8的外边缘形成有框形状的弹性粘固部9,因此, 使按键板7在框体2内部的安装空间处于键顶组在按压方向上的投影面的范 围内,从而能够将按键板7牢牢地粘固在电路基板上。
并且,即使按压覆盖着基片8的键顶4,也会将弹性粘固部9压縮变形, 因此能够通过小的按压负荷获得良好的点击感。
弹性粘固部9沿着基片8的外边缘形成为长方形的框形状,由于从按键 板7的外部遮断电路基板6的表面,因此,能够防止来自按键板7外部的水 分、尘埃流入至电路基板6的表面。
第二实施方式(图5 图7):图5 图7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 13。图5是按键板13的剖视图,图6是按键板13的仰视图,图7是按键板 13被装载于便携式电话机1上的状态的剖视图。该按键板13与第一实施方 式的按键板7结构上的不同点是具有保形板14。
按键板13在基片8的表面一侧粘固有键顶4,另一方面,在基片8的背 面一侧经粘接层15、 16粘固有保形板14,按键板13除了具有保形板14以 外,其他结构与按键板7大致相同。
保形板14是赋予按键板13定形性的构件。该保形板14形成为在俯视 下外边缘与键顶组相同的矩形状。g卩,保形板14的保形板表面的大小与键 顶组在按压方向上的投影面的大小相等,在俯视下键顶4覆盖了基片8和保 形板14,基片8和保形板14设置为隐藏在键顶4的背后。
艮口,保形板14粘固在基片13上是通过与键顶4相对应的粘固层15和 与基片8的外边缘相对应的框形状的粘固层16实现的,该粘固层15呈稍小 于键顶4的矩形状。
另一方面,在保形板14的背面形成有圆锥台形状的按压件10,并且沿 着保形板14的背面的外边缘形成有框形状的弹性粘固部9。
进而,保形板14上以贯通保形板14的板厚的方式设置有阻断孔14a, 该阻断孔14a用于将在该保形板14的板面方向上作用的应力阻断。如图6 所示,该阻断孔14a在俯视下以包围粘固层15的2边或3边的方式,在粘 固层15的周围设置为〕字形或L字形。为了满足机械强度、耐久性和轻量化等要求性能,保形板14的材质优 选硬质树脂制的树脂膜或金属板。作为硬质的树脂膜可以是热可塑性树脂也 可以是反应固化性树脂,例如,能够列举聚碳酸酯树脂膜、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树脂膜、聚丙烯树脂膜、聚苯乙烯树脂膜、聚丙烯共聚树脂膜、聚烯烃树 脂膜、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膜、聚酯树脂膜、聚氨脂树脂膜和聚酰胺 树脂膜等。进而,在考虑这些硬质树脂膜的加工性时,优选聚碳酸酯树脂膜、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膜、聚丙烯共聚树脂膜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膜,另外,在考虑能够作为照光式的按键板的透明性时,优选聚碳酸酯树脂 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膜、聚丙烯共聚树脂膜。作为金属,例如能够使 用不锈钢、铝、铬、铁、金、银、铜、镍和锡等单体或合金。在这样的金属 中优选容易进行加工薄板的不锈钢、铝、金和铜等。
基片8能够使用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按键板7中所采用的基片8 相同的材质,但由于在按键板13中具有保形板14,所以能够使用更软质的 基片8,也可以采用完全不具有定形性的材质。
按键板13的制造如下进行。经粘接层11将成形的键顶4粘固在基片8 的表面上。另外,经粘固层15、 16将形成有阻断孔14a的保形板14粘固在 基片8的背面上。然后,在保形板14的背面形成按压件10后,将弹性粘固 部9粘贴在保形板14的背面,从而获得按键板13。
图7示出了将这样的按键板13组装于便携式电话机1上的状态。
在便携式电话机1的框体2的内部具有配置有蝶形弹簧12的电路基板6, 并装载有利用弹性粘固部9粘固在该电路基板6的上部的按键板13,从而形 成了按键开关。
当对从框体2的操作开口 2a露出的键顶4进行按压操作时,基片8整 体弯曲变形而挠曲,按压件10按压蝶形弹簧12,从而进行输入。
按键板13除了能够发挥与按键板7同样的作用和效果之外,即使基片8 是柔软而容易变形的片材,也能够保持按键板13的形状,从而能够使操作 简单。该保形板14,其外边缘通过粘固层16粘固在基片8上,所以能够利 用保形板14整个面来保持按键板13的形状。而且,与每个键顶4相对应, 通过粘固层15将基片8与保形板14粘固起来,因而即使基片8是柔软而容 易变形的片材,也能够抑制在片材的中央侧产生挠曲现象。另外,作为粘固层16,也可以使用弹性粘固部9所使用的双面胶带来代替粘接剂。
在保形板14上设置有用于阻断其面方向上的应力的阻断孔14a,因此, 能够使保形板14易于向按压方向挠曲,并能够减小按压负荷。因此,当按 压具有点击感的蝶形弹簧12时,能够提高点击感。
即使这样在保形板14上设置有阻断孔14a,与基片8的外边缘相当的框 形状的粘固层16和双面胶带9能够发挥密封性,从而使水分和异物难以侵 入按键板13与电路基板6之间。
第三实施方式(图8 图10):在图8 图10中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 按键板17。图8是按键板17的剖视图,图9是按键板17的仰视图,图10 是便携式电话机1上具有按键板17的状态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按键板 17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3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保形板18。其余的结构 与按键板13相同。
保形板18形成为小于键顶组在俯视下在纵深方向的投影面的大小的矩 形状。因此,保形板18经粘固层15粘固在基片8的背面,但框形状的弹性 粘固部9粘贴在基片8的外边缘而未粘贴在保形板18上。因此,在保形板 18的背面形成有圆锥台形状的按压件10,而未粘固弹性粘固部9。
在保形板18上也设置有用于阻断其面方向的应力的阻断孔18a。如图9 所示,该阻断孔18a俯视下在粘固层15的周围形成为〕字形和L字形等形 状。
在制造按键板17时,首先形成键顶4,将该键顶4经粘接层11粘固在 基片8的表面上。另一方面,在形成有阻断孔18a的保形板18的表面设置 粘固层15。接着,经该粘固层15将保形板18粘固在基片8的背面。在保形 板18的背面形成按压件10后,将裁断了的双面胶带9粘贴在基片8的背面。 这样获得了按键板17。
如图10示,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7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按键开 关中,组装有按键板17。 g卩,键顶4从框体2的操作开口 2a露出。按压件 10设置为与蝶形弹簧12匹配。利用双面胶带9将基片8粘固在电路基板6 上。
并且,当按压键顶4时,基片8整体弯曲变形而挠曲,保形板18的被 与键顶4相对应的阻断孔18a包围着的一部分弯曲,按压件10按压蝶形弹
12簧12而进行输入。
在按键板17中,使弹性粘固部9设置在基片8的背面的外边缘,因而, 在进行按压操作时保形板18不会受到弹性粘固部9的限制,而能够将按压 负荷抑制得低。
第四实施方式(图11 图14):图11 图14中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 按键板19。图11是按键板19的俯视图,图12是按键板19的XII-XII线剖 视图,图13是按键板19的仰视图,图14是将按键板19组装在便携式电话 机1上的状态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9与上述说明的按键板7不 同点在于具有键顶20,其余的结构与按键板7相同。
键顶20的特征在于,其一端具有比基片8的端部更向外侧突出的突出 部20a,该键顶20是在图11所示的键顶组中的表示在左右两列上的键顶20。 键顶组的中央一列的键顶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键顶4。
在制造按键板19时,形成键顶4、 20,将键顶4、 20经粘接层11粘固 在基片8的表面。在基片8的背面形成按压件10后,将弹性粘固部9粘贴 在基片8的背面。这样获得了按键板19。
图14中示出了将这样的按键板19组装在便携式电话机1上的状态。
在便携式电话机1的框体2的内部具有配置有蝶形弹簧12的电路基板6, 并且装载有通过弹性粘固部9粘固在电路基板6上的按键板19。这样形成了 按键开关。
当对从框体2的操作开口 2a露出的键顶4、 20进行按压操作时,基片8 整体弯曲变形而挠曲,按压件10按压蝶形弹簧12,从而进行输入。
根据按键板19,能够使键顶组的表面的大小大于基片8的基片表面的大 小,从而能够实现易于进行按压操作的按键板19。
第五实施方式(图15 图16):图15 图16中示出了第五实施方式的 按键板21。图15是按键板21的俯视图,图16是按键板21的XVI-XVI线 剖视图。
在图15中,该按键板21在右端和左端由键顶4覆盖基片,这一点与其 他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在按键板21的上端,与键顶4并列的树脂膜22形 成外边缘,而且在按键板21的下端,基片8具有比键顶4突出的突片部8a。
树脂膜22从便携式电话机1的框体2的操作开口 2a显露到表面,成为构成按键板21的外观的要素。该树脂膜22的材质能够从键顶4使用的材质 或者基片8、保形板14、 18使用的材质等中适当选择使用。
按键板21能够以与其他实施方式所示的按键板7、 13、 17、 19同样的 方式制造,树脂膜22与键顶4同样地能够粘固在基片8上。
按键板21在左右端与其他实施方式所示的按键板7、 13 、 17、 19同样 粘固在电路基板6上,但在按键板21的下端,基片8具有突出的突片部8a,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同,能够将该突片部8a夹持粘固在框体2等上。另外, 在按键板21的上端,树脂膜22形成按键板21的外边缘,因此,在向便携 式电话机1上组装按键板21时,通过使树脂膜22与框体2等对接配合,能 够将按键板21定位而安装在电路基板6上。
其他变形例:第四实施方式的键顶20也适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 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3、 17、 21。
另外,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1为如下结构,即,在图15的右端和左 端,由键顶形成外边缘,但并不局限于此,进行适当变更使上端和下端、左 右两端和下端等的部位由键顶形成外边缘。
实例
例1:通过注塑成形来形成为由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厚度为0.4mm的键 顶4,在键顶4的表面上印刷形成文字、符号等显示要素进行装饰后,在键 顶4的整个背面层叠由热熔粘接剂构成的粘接层11。另一方面,将厚度为 0.05mm的硬质聚氨脂树脂膜裁断做成基片8,在基片8的表面加热粘固之前 制成的键顶4。另外,在基片8的背面形成由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类液状树 脂构成的按压件IO。最后,将由聚氨脂发泡层的基部和丙烯酸类粘接层构成 的厚度为0.4mm的双面胶带以成为框形状的方式粘贴在基片8的背面,以获 得弹性粘固部9。这样制造出了例1的按键板7。
例2:与例1相同,形成键顶4并涂敷粘接层11。将该键顶4粘固在厚 度为0.05mm且由软质的聚氨脂树脂膜构成的基片8的表面上。另一方面, 在由厚度为0.05mm的硬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膜构成且设置有阻断 孔14a的保形板14上,设置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构成的粘固层15、 16, 将粘固层15、 16粘固在基片8的背面。在保形板14的背面形成与例1同样 的按压件10,与例1同样将双面胶带粘贴在保形板14的背面,以获得弹性
14粘固部9。这样制造出了例2的按键板13。
例3:与例1同样,形成键顶4并涂布粘接层11。将该键顶4粘固在厚 度为0.05mm且由软质的聚氨脂树脂膜构成的基片8的表面上。另一方面, 在由厚度0.05mm的不锈钢构成且设置有阻断孔14a的保形板14上,设置由 湿固化型粘接剂构成的粘固层15、 16,将该粘固层15、 16粘固在基片8的 背面。在保形板14的背面形成与例1相同的按压件10,且与例1同样将双 面胶带粘贴在保形板14的背面,以获得弹性粘固部9。这样制造出了例3的 按键板13。
例4:与例1同样,形成键顶4并涂敷粘接层11。将该键顶4粘固在厚 度为0.05mm且由软质的聚氨脂树脂膜构成的基片8的表面上。另一方面, 在由厚度为0.05mm的硬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膜构成且设置有阻断 孔18a的保形板18上,设置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构成的粘固层15,将该 粘固层15粘固在基片8的背面。在保形板18的背面形成与例1同样的按压 件10,与例1同样将双面胶带粘贴在基片8的背面,以获得弹性粘固部9。 这样制造出了例4的按键板17。
权利要求
1.一种按键板(7、13、17、19、21),具有在俯视下在纵深方向上承受按压操作的多个键顶(4、20)和用于载置该键顶(4、20)的具有挠性的基片(8),通过将该按键板(7、13、17、19、21)设置在具有触点开关(12)的电路基板(6)上,构成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以在按键板的至少一个端侧的外边缘,在俯视下键顶(4、20)覆盖基片(8),且基片(8)隐藏在键顶(4、20)的背后的方式设置键顶(4、20);并且,在基片(8)的背面侧设置有与电路基板(6)粘固的弹性粘固部(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7、 13、 17、 19、 21),其特征在于, 与位于所述一个端侧的键顶(4、 20)相对应且用于按压触点开关(12)的 按压件(10),从键顶(4、 20)的中心向着基片(8)的中央偏离而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7、 13、 17、 19、 21),其特征在于, 弹性粘固部(9)由以发泡层作为基部且表面具有粘接性的双面胶带(9)形 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7、 13、 17、 19、 21),其特征在于, 弹性粘固部(9)沿着基片(8)的外边缘设置为框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13、 17),其特征在于,在基片(8) 的背面设置有用于抑制基片(8)挠曲的硬质树脂制的保形板(14、 18)。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19),其特征在于,键顶(20)的 一端具有比基片(8)的端部更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20a)。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21),其特征在于,与键顶(4)并 列的树脂膜(22)形成按键板(21)的一侧的外边缘,而在按键板(21)的 另一侧,基片(8)具有比键顶(4)更向外侧突出的突片部(8a)。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板(13、 17),其特征在于,在保形板 (14、 18)上设置有阻断孔(14a、 18a),所述阻断孔(14a、 18a)在所述保形板(14、 18)的板厚方向上贯通,用于阻断沿着所述保形板(14、 18) 的面方向的应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框体的内部不占空间就能够可靠地固定,而且具有拥有宽大操作面的键顶的按键板。由于基片(8)的基片表面的大小与键顶组在按压方向上的投影面的大小大致相同,且在基片(8)的外边缘形成有框形状的弹性粘固部(9),因此能够使按键板(7)在框体(2)内部的安装空间处于键顶组在按压方向上的投影面的范围内,能够将按键板(7)牢牢地粘固在电路基板上。另外,键顶组的大小与基片(8)的大小相同,因而能够获得具有拥有宽大操作面的键顶(4)的按键板(7)。
文档编号H01H13/702GK101645362SQ20091016110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6日
发明者新井史孝 申请人: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