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5104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包覆装置,尤指一种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该 包覆装置可将电子元件包覆于内部,从而符合安规的要求。
背景技术
按电子元件,例如保险丝、电阻、电容、电感器、二极管、三极管或
芯片(集成电路)…等,其大都具有多个接脚(pins),以作为电路连接之用。 即以保险丝为例,其即具有相当严格的安规要求,例如保险丝组装于印刷 电路板时,其两接脚的间隙不小于7.5mm,且两接脚的伸出长度亦有所规 范,尤其是,为避免其它的电子元件误触保险丝,所可能引发短路的情事, 因此,保险丝外表通常套接一绝缘包覆体。
而己知的绝缘包覆体为提供紧密包覆功能,大都以热收縮套管为之, 而该电子元件,例如保险丝则以人工操作套入一热收縮套管内后,然后对 着热收縮套管吹送热风,使其因受热而收縮,从而将保险丝紧密地包覆, 而此包覆作业,往往无法控制热收縮套管朝哪一个方向进行热收縮,以致 造成包覆过度或不及的情况发生,而不符安规的相关规范。再者,经由热 收縮套管包覆的保险丝的两接脚间并无任何定位机构,以致两接脚间距离 难以确定,而不利于自动化装配,而亟待相关业者的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与电子元 件具有组装快速,接脚定位准确,且符合相关的安规要求。
本实用新型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可令电子 元件下方的两接脚形成固定距离的彼此隔开,以利嵌插于印刷电路板所预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电子元 件的包覆装置,其包括
一绝缘管体,其轴向形成一管室,该管室底部具有一底壁,其轴向开 设一底孔;以及
一对翼片,其是由绝缘管体径向平行地延伸,该对翼片间形成一翼槽, 其顶部与管室相通,且该两翼片外端是以一弧形封合片予以封闭,使该翼 槽底部形成一开口。
本实用新型所釆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 其包括
- 一绝缘管体,其轴向形成一管室,该管室底部具有一底壁,其轴向开 设一底孔;以及
--对翼片,其是由绝缘管体径向平行地延伸,该对翼片间形成一翼槽, 其顶部与管室相通,且该对翼片径向外端是呈开放状。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又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 其包括
一绝缘管体,其轴向形成一管室,该管室底部具有一底壁,其轴向开 设一底孔;以及
一对翼片,其是由绝缘管体径向平行地延伸,该对翼片间形成一翼槽, 其顶部与管室相通,该对翼片径向外端是呈开放状,且该翼槽底部以一接 片将该对翼片底部予以连接,该接片底部则开设一穿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与电子元件具有组装快速,接 脚定位准确,且符合相关的安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可令电子元件下方的两接脚形 成固定距离的彼此隔开,以利嵌插于印刷电路板所预设插孔。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 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2为图1所示包覆装置的剖面图3为电子元件套设于图2所示包覆装置的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5为图4所示包覆装置的剖面图6为电子元件套设于图5所示包覆装置的示意图7为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8为图7所示包覆装置的剖面图9为电子元件套设于图7所示包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是为一 体成型,例如塑料射出成型的绝缘管体l。
该绝缘管体l轴向形成一管室ll,用以容置一电子元件,例如保险丝 2,该管室11底部具有一底壁12,其轴向幵设一底孔121,以便供该保险 丝2的一接脚21的伸出。如图2所示,该底壁12顶面具有一漏斗状的内 凹锥形导引面122,该导引面122的设置有利于保险丝2的短接脚21可沿 着其锥形表面,而导入底孔121,以利于接脚21的伸出。
而绝缘管体1径向平行地延伸一对翼片13,其间则形成一翼槽131, 该翼槽131顶部与管室11相通,且翼槽131内与管体1外壁具有一预设 宽度的隔榫132,用以界定出该底孔121与翼槽131底部开口的距离。也 就是说,该隔榫132设置目的在于隔开该保险丝2的两接脚21,使该两接 脚21能够维持一隔开的固定距离,以符合相关的安规要求。
请再参阅图1至图3,该两翼片13外端是由一弧形封合片133予以封 闭,使该翼槽131底部形成一开口。
如图3所示,其是将一电子元件,尤其是保险丝2的长接脚21折弯 成与本体约略平行,然后将该保险丝2套入管室U内,而长接脚21则插 入翼槽131内,并由其底端开口所伸出;而另边的保险丝2底部的短接脚 21则由锥形导引面122的协助,而由底孔121所伸出,即完成保险丝2 与本实用新型包覆装置的组装。如图4至图6所示,乃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第二实施例的
相关附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对翼片13的径向外端 并未以封合片予以封闭,而是呈开放状,且该对翼片13顶端经由斜削, 而形成一斜角。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该保险丝2可先行套入管室11内, 并将短接脚21由底孔121伸出后,再将另端的长接脚21折弯后,由两翼 片13外端的翼槽131置入,而具有组装的方便性。
如图7至图9所示,乃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的相关附图,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两翼片13底部以一 接片134予以连接,其邻接于隔榫132底部开设一穿孔135,以便供保险 丝2经由折弯的长接脚21穿出,而具有定位的效果。
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所增益的功效在于,由于该包覆装 置是为一中空管体,组装时,仅须将电子元件的长接脚折弯后,即可快速 地套设于包覆装置内,使电子元件的两接脚形成固定距离的彼此隔开,并 分别由包覆装置底部所伸出,除具有绝缘的效果外,更符合相关的安规要 求。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包覆装置可将电子元件的两接脚形成固定距 离的彼此隔开,因此,可采用自动化作业方式,将电子元件的两接脚嵌插 于印刷电路板的插孔,而减少人工对位及嵌插的不便,堪称同类物品前所 未见的一大佳构。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凡是局部的变更或修饰 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术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 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管体,其轴向形成一管室,该管室底部具有一底壁,其轴向开设一底孔;以及一对翼片,其是由绝缘管体径向平行地延伸,该对翼片间形成一翼槽,其顶部与管室相通,且该两翼片外端是以一弧形封合片予以封闭,使该翼槽底部形成一开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翼槽内与管体外壁具有一预设宽度的隔榫,用以界定出该底孔与翼槽底部开 口的距离。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 壁的底孔上方连接一漏斗状的内凹锥形导引面。
4. 一种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管体,其轴向形成一管室,该管室底部具有一底壁,其轴向开设一底孔;以及一对翼片,其是由绝缘管体径向平行地延伸,该对翼片间形成一翼槽, 其顶部与管室相通,且该对翼片径向外端是呈开放状。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翼 槽内与管体外壁具有一预设宽度的隔榫,用以界定出该底孔与翼槽底部开 口的距离。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 壁的底孔上方连接一漏斗状的内凹锥形导引面。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对 翼片顶端经由斜削,而形成一斜角。
8. —种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管体,其轴向形成一管室,该管室底部具有一底壁,其轴向开 设一底孔;以及一对翼片,其是由绝缘管体径向平行地延伸,该对翼片间形成一翼槽, 其顶部与管室相通,该对翼片径向外端是呈开放状,且该翼槽底部以一接 片将该对翼片底部予以连接,该接片底部则开设一穿孔。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翼槽内与管体外壁具有一预设宽度的隔榫,用以界定出该底孔与翼槽底部开 口的距离。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壁的底孔上方连接一漏斗状的内凹锥形导引面。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 对翼片顶端经由斜削,而形成一斜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子元件的包覆装置,其包括一绝缘管体,其轴向形成一管室,该管室底部具有一底壁,其轴向开设一底孔;以及一对翼片,其是由绝缘管体径向平行地延伸,该对翼片间形成一翼槽,其顶部与管室相通。而电子元件是套入管室内,其底部接脚由底孔伸出,而另一接脚则插入翼槽内,并由其底端开口伸出;由此组装方式,使本实用新型的包覆装置与电子元件具有组装快速,定位准确,且符合相关的安规要求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L23/02GK201340768SQ20092000317
公开日2009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0日
发明者谢淑丽 申请人:谢淑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