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比可变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289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流比可变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互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流比可变的倒立式电流互感
O
背景技术
电流互感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力设备,它是电力系统中测量仪表、继电保护等二次 设备获取电气一次回路电流信息的传感器,电流互感器将大电流按比例转换成标准小电 流,电流互感器一次侧接在一次系统,二次侧接测量仪表、继电保护等。经过多年的发展,电流互感器的种类日益增多,其中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是将二 次绕组都设计在瓷套头部的外壳内,通过一次导线从二次绕组的中心穿过,与之形成均勻 的同轴圆柱电场来感应和测量一次电流的大小,在这样的设计中,一次导线通常都是一至 二根,通过的电流大小不能超过其额定值,其电流比是不可变的,在小电流200A以下、大保 护倍数如5P30、四个以上二次保护绕组5P30、二个计量及测量绕组、大负荷50-60VA的场 合,就需要增加二次绕组体积、内屏蔽截面积和外壳的尺寸,从而造成产品用料增加,同时 产品的使用不具有灵活性。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流比可变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通过 将一次导线分成多根,并通过与设置在外壳上的接线板、串联板或并联板进行配合,能够实 现相邻导线间的串联或者并联,从而具有不同的电流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电流比可变的倒立式电流互感 器,包括底座、套管、一次导线、二次绕组和壳体,所述套管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壳体设置在 套管的顶部,所述二次绕组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一次导线从二次绕组的中心穿过,与之形 成均勻的同轴圆柱电场,所述一次导线至少为4根,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进线侧接线板、出 线侧接线板、并联板和串联板,所述进线侧接线板、出线侧接线板、并联板和串联板上均设 置有用于与一次导线端头相连接的联接孔,相邻的一次导线在进线侧和出线侧的端头通过 选择连接在进线侧接线板和出线侧接线板的不同联接孔上以及连接在并联板或串联板上, 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并联或者串联。进一步,所述一次导线为4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次导体采用多根,通过与设置在外壳上的接线板、串联板或并联 板进行配合,能够实现相邻导线间的串联或者并联,从而使产品具有不同的电流比,从而在 针对在小电流200A以下、大保护倍数5P30、四个二次5P30、二个计量及测量绕组、大负荷 60VA的场合,不必增加二次绕组体积和内屏蔽截面积,也不必增加外壳的尺寸,直接通过改 变连接方式就可以使产品的额定一次电流得到改变,极大地增强了产品应用上的灵活性, 同时也减少了制造成本,在相同的应用环境下,本产品具有更小的体积、更低的重心,其抗震性能也得到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 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 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 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 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采用并联方式时的外壳正面示意图;图3为采用并联方式时的外壳进线侧示意图;图4为采用并联方式时的外壳进线侧导线连接示意图;图5为采用并联方式时的外壳出线侧示意图;图6为采用并联方式时的外壳出线侧导线连接示意图;图7为采用串联方式时的外壳正面示意图;图8为采用串联方式时的外壳进线侧示意图;图9为采用串联方式时的外壳进线侧导线连接示意图;图10为采用串联方式时的外壳出线侧示意图;图11为采用串联方式时的外壳出线侧导线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 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流比可变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包括底座1、套管2、 一次导线、二次绕组和壳体4,套管2设置在底座1上,壳体4设置在套管2的顶部,二次绕 组设置在壳体4内部,一次导线从二次绕组的中心穿过,与之形成均勻的同轴圆柱电场,本 实施例中,一次导线为4根,壳体上设置有进线侧接线板P1、出线侧接线板P2、并联板5和 串联板6,所述进线侧接线板Pl、出线侧接线板P2、并联板5和串联板6上均设置有用于一 次导线端头相连接的联接孔,相邻的一次导线在进线侧和出线侧的端头通过选择连接在进 线侧接线板和出线侧接线板的不同联接孔上以及连接在并联板或串联板上,实现彼此之间 的并联或者串联。应用实例一并联方式如图2至图6所示,一次导线为4根,分别以其在出线侧和进线侧的端头编号来表 示,即AA’、BB’、CC’、DD’,各端头上均设置有螺纹,在并联方式中,在进线侧将进线侧接线板 Pl向下移动,使进线侧接线板Pl上的联接孔套在端头A和端头B上并采用螺帽固定,即通 过进线侧接线板Pl使端头A和端头B并联,端头C和端头D通过同样的螺固方式联接在并 联板51上实现并联;同样,在出线侧将出线侧接线板P2向下移动,使出线侧接线板P2上的联接孔套在端头C’和端头D’上并采用螺帽固定,即通过进线侧接线板P2使端头C’和端头D’并联, 端头A’和端头B’通过同样的螺固方式联接在并联板52上实现并联;并联板51和52通过并联板53联接在一起,因此,当进线侧通入电流时,电流的流 向为进线侧接线板Pl —由一次导线AA’、BB'组成的并联导线一并联板52 —并联板 53 —并联板51 —由一次导线CC’、DD'组成的并联导线一出线侧接线板P2。应用实例二串联方式如图7至图11所示,在串联方式中,在进线侧将进线侧接线板Pl向上移动,使进 线侧接线板Pl上的联接孔套在端头A上并采用螺帽固定,端头B、端头C和端头D采用同样 的螺固方式分别联接在串联板61、并联板51和串联板62上;同样,在出线侧将出线侧接线板P2向上移动,使出线侧接线板P2上的联接孔套在 端头D’上并采用螺帽固定,端头A’、端头B’和端头C’通过同样的螺固方式分别联接在串 联板63、并联板52和串联板64上实现并联;并联板51和52通过并联板53联接在一起,串联板61和串联板63联接在一起, 串联板62和64联接在一起,因此,当进线侧通入电流时,电流的流向为进线侧接线板Pl ——次导线AA’一串联板63—串联板61——次导线BB’一并联 板52 —并联板53 —并联板51 ——次导线CC’ 一串联板64 —串联板62 ——次导线DD’ 一 出线侧接线板P2。比较以上的并联方式和串联方式,可以发现,由于改变不同的联接方式,采用并联 方式的额定一次电流是串联方式的两倍。本实用新型中的进线侧接线板、并联板和串联板都是采用导电性良好的铜板,在 铜板上的首尾部分预制多个联接孔,联接孔的孔径和各根一次导线的孔径相称,一次导线 的各端头上都预制有螺纹,在使用时只需要将联接孔套接在对应的端头上,使用螺帽固定 即可,各铜板之间的相互固定也是通过螺栓螺帽来完成,整体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 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电流比可变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包括底座、套管、一次导线、二次绕组和壳体,所述套管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壳体设置在套管的顶部,所述二次绕组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一次导线从二次绕组的中心穿过,与之形成均匀的同轴圆柱电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导线至少为4根,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进线侧接线板、出线侧接线板、并联板和串联板,所述进线侧接线板、出线侧接线板、并联板和串联板上均设置有用于与一次导线端头相连接的联接孔,相邻的一次导线在进线侧和出线侧的端头通过选择连接在进线侧接线板和出线侧接线板的不同联接孔上以及连接在并联板或串联板上,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并联或者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比可变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导 线为4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流比可变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包括底座、套管、一次导线、二次绕组和壳体,所述套管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壳体设置在套管的顶部,所述二次绕组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一次导线从二次绕组的中心穿过,与之形成均匀的同轴圆柱电场,所述一次导线至少为4根,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进线侧接线板、出线侧接线板、并联板和串联板,相邻的一次导线在进线侧和出线侧的端头通过选择连接在进线侧接线板和出线侧接线板的不同联接孔上以及连接在并联板或串联板上,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并联或者串联,从而使产品具有不同的电流比。
文档编号H01F29/02GK201663047SQ20102011098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9日
发明者徐文, 欧阳原林 申请人:重庆博森电气集团高压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