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负载中压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247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负载中压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重负载中压避雷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的过电压限制装置,尤指一种重负载中压避雷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中压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整机实测几乎均不能满足 GBl 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国家标准4/10 μ S大电流冲击耐受65kA的 要求,整机的耐受能力仅为单片耐受能力的30-60% ;虽然GB11032-2000国家标准规定该 试验项目的试品状态是非线性电阻片元件,但实际在系统中运行的是整机状态,电阻片元 件与实际运行状态的整机相差较大,这也是许多中压复合外套避雷器运行中在雷击下损坏 率很高的重要原因。目前实际应用的两种典型结构避雷器,均不能达到电阻片元件与整机 4/10 μ S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相接近的程度。一种是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玻璃纤维无纬绑扎带(下称无纬带)缠绕结构,无纬 带在环境温度下直接缠绕在非线性电阻片外表面,在高温下固化形成芯体,再在芯体上高 温高压成型复合外套,制成避雷器整机;无纬带与电阻片外表面紧贴界面在固化高温下固 化及高压成型外套时形成新的物质,恶化了整机的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使电阻片制成整 机后的大电流冲击耐受性能大幅降低。另一种是PBT绝缘筒式结构,其采用预制绝缘筒改善了电阻片外界面,相对于无 纬带缠绕结构其整机的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有所提高,但PBT绝缘筒与电阻片问无过渡 介质,且高温稳定性差、强度低,使整机的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相比电阻片元件提升幅度不 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这样一种重负载中压避雷器解 决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元件与整机4/10 μ S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相差悬殊 问题,提高整机大电流冲击耐受性能,实现整机与电阻片元件4/10 μ S大电流冲击耐受能 力基本一致,从而降低中压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雷击下的损坏率,提高其在电网 系统实际运行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绝缘筒与电阻片之间增加 过渡介质,改善电阻片外界面;同时绝缘筒外侧面可以有若干个环状凹槽,以解决特大冲击 大电流下的压力释放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重负载中压避雷器包括复合外套、环氧玻璃钢筒、上电极、下电极、 电阻片和接线端子,多个电阻片串联叠放后两端分别连接上电极和下电极,并固装于环氧 玻璃钢筒内,复合外套套于环氧玻璃钢筒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层绝缘过渡介质层,该 绝缘过渡介质层是圆筒状,固定于电阻片与环氧玻璃钢筒之间。所述绝缘过渡介质层可以是RTV材料制成。[0009]所述环氧玻璃钢筒外侧面可以有若干个环状凹槽,用以解决特大冲击大电流下的 压力释放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中压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元件与 整机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相差悬殊问题,提高了整机大电流冲击耐受性能,使整机与电阻 片元件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基本一致,从而降低中压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雷击下 的损坏率,提高了其在电网系统实际运行的可靠性。绝缘筒与电阻片之间增加绝缘过渡介 质层,显著改善了电阻片外界面;环氧玻璃钢筒外侧面的环状凹槽,解决了特大冲击大电流 下的压力释放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金属电极、2为复合外套、3为环氧玻璃钢筒、4为电阻片、5为绝缘过渡 介质层。在金属电极1的结构中,1-1为上电极、1-2为下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复合外套2、环氧玻璃钢筒3、上电极1-1、下电极1-2、 电阻片4和接线端子6,多个电阻片4串联叠放后两端分别连接上电极1-1和下电极1-2, 并固装于环氧玻璃钢筒3内,复合外套2套于环氧玻璃钢筒3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层 绝缘过渡介质层5,该绝缘过渡介质层5是圆筒状,固定于电阻片4与环氧玻璃钢筒3之间, 包裹着电阻片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过渡介质层5采用RTV材料制成。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环氧玻璃钢筒3外侧面有若干个环状凹槽31,以解 决特大冲击大电流下的压力释放问题。本实用新型与其他避雷器实测效果如下表。
权利要求一种重负载中压避雷器,包括复合外套(2)、环氧玻璃钢筒(3)、上电极(1 1)、下电极(1 2)、电阻片(4)和接线端子(6),多个电阻片(4)串联叠放后两端分别连接上电极(1 1)和下电极(1 2),并固装于环氧玻璃钢筒(3)内,复合外套(2)套于环氧玻璃钢筒(3)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层绝缘过渡介质层(5),该绝缘过渡介质层(5)是圆筒状,固定于电阻片(4)与环氧玻璃钢筒(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重负载中压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在环氧玻璃钢筒(3)外侧面有 若干个环状凹槽(31)。
专利摘要一种重负载中压避雷器,包括复合外套(2)、环氧玻璃钢筒(3)、上电极(1-1)、下电极(1-2)、电阻片(4)和接线端子(6),多个电阻片(4)串联叠放后两端分别连接上电极(1-1)和下电极(1-2),并固装于环氧玻璃钢筒(3)内,复合外套(2)套于环氧玻璃钢筒(3)外,还包括有一层绝缘过渡介质层(5),该绝缘过渡介质层(5)是圆筒状,固定于电阻片(4)与环氧玻璃钢筒(3)之间。是一种解决中压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元件与整机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相差悬殊问题,提高整机大电流冲击耐受性能的重负载中压避雷器。
文档编号H01C7/12GK201741519SQ201020272549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6日
发明者马朋, 龚正全 申请人:深圳市银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