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236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非使用状态下断电的插座。
背景技术
目前,插座一般包括座体,座体具有一定的容腔,其上盖有盖板,并形成容纳空间, 座体内设有二个或者三个弹性夹持头,各夹持头分别与电源的正极、负极及地线连接;盖板 可拆卸地盖设于该座体上,盖板上对应各夹持头的位置开设有二个或者三个插孔,当两脚 或三脚插头经各插孔插入座体内时,插头的各插脚分别与各夹持头接触,从而接通用电器 电源。这种插座的不足之处在于,插座内的夹持头持续有电,对于使用者来说存在安全 隐患,为了安全考虑,一般需要把插头从插座上拨下方可断开电源。针对这种情况,在插座 上另设置按钮开关,但是又带来了使用上的不便,使用前需先按下按钮,使用后还需再次按 动按钮,而且这种开关的设置,对于儿童或智障人员等这类特殊情况,也仍然存在着不安全 因素。基于以上考虑,本申请人申请名称为“一种新型插座”,申请号为200820103100. 7 的实用新型,该新型插座包括座体、盖板、两个夹持头、复数个压缩弹簧、固定片、活动片及 双位控制装置,所述两个夹持头设于座体内,固定片设于座体内,所述活动片可弹性移动地 设于盖板底面或座体上对应固定片的位置,活动片设有正负连接电极,各连接电极分别与 电源电连接,固定片上设有与活动片上的连接电极相对应的正负连接电极,且固定片上各 连接电极分别与夹持头电连接,所述盖板通过各压缩弹簧可弹性移动地设于座体上,所述 双位控制装置设于盖板底面与座体之间用于实现活动片与固定片之间两对连接电极导通 与断开。其中,所述双位控制装置包括一升降板及卡簧,所述升降板及卡簧分别设于盖板及 座体上,所述升降板上设有心型升降导槽,沿升降导槽一个方向延伸,所述升降导槽位于各 相邻转角之间的深度呈递增或递减设置,且升降导槽的各转角部分的深度跃变形成台阶, 所述卡簧的自由端卡设于升降导槽内。这种新型插座利用双位控制装置来实现插座与电源的导通、断开,虽然使用便利, 但是仍存在如下问题1、其中的心型导槽占用空间较大,给插座的内部设计、外观尺寸带来不利的影响。2、使用时,只要盖板下压就可带动活动片上的连接电极与固定片上的连接电极相 接触,从而接通插座电源,安全性能仍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插座内部空间且安全性能较高的 插座。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插座,包括座体、盖板、两个夹持头、绝缘的固定片、绝缘的活动片及双位控制装置;所述两个夹持头设于座体内,所述盖板上对应夹持头设有插孔;所述固定片设于座 体内,所述活动片可弹性移动地设于盖板底面或座体上对应固定片的位置,活动片设有正 负连接电极,各连接电极分别与电源电连接,固定片上设有与活动片上的连接电极相对应 的正负连接电极,且固定片上各连接电极分别与夹持头电连接;所述盖板可弹性移动地设 于座体上,所述双位控制装置设于盖板与座体之间,其中所述活动片上设有绝缘的触杆, 该触杆穿设于所述盖板上邻近所述插孔处开的孔,该触杆端部露出或不露出所述盖板;所 述双位控制装置设有半心型导槽,该半心型导槽具有外圈导槽和内圈导槽,所述外圈导槽 和内圈导槽形成单向循环导槽,且开口朝向所述卡簧设置;所述卡簧的自由端卡设于该半 心型导槽内;所述外圈导槽和内圈导槽上分别设有卡住所述卡簧的自由端而使所述活动片 上的连接电极和所述固定片上的连接电极处于接通或断开状态的定位台阶,所述外圈导槽 和内圈导槽上分别设有防止卡簧逆向滑行的导向台阶。所述定位台阶由所述外圈导槽和内圈导槽的连接处的深度跃变而形成;所述导向 台阶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外圈导槽和所述内圈导槽的拐点处。所述导槽设于升降板的两面,该升降板固设于所述盖板或座体上,所述卡簧对应 固设于所述座体或盖板上,所述卡簧的自由端分别对应卡设于升降板两面的所述半心型导 槽内。所述导槽设于升降柱的弦断面上,该升降柱固设于所述盖板或座体上,所述座体 或盖板上对应设有套管和所述卡簧,该升降柱滑动于该套管内。所述固定片和活动片对应设有一个连接电极,每个固定片的连接电极对应电连接 每个夹持头,每个活动片的连接电极对应电连接电源。所述活动片与所述固定片之间设有绝缘弹簧。所述活动片为弹性片,一端固设于所述座体上,自由端可弹性移动地对应固定片 设置、并设有所述触杆和所述连接电极。所述盖板和座体之间对应设有两个以上的、且能配合所述卡簧和升降板的动作使 插头的插脚从所述夹持头中脱离的弹簧和导柱。所述弹簧设于所述盖板或座体上,所述导柱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座体或盖板上,所 述弹簧分别套对应设于所述导柱上。所述座体上设有地线夹持头。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插座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在盖板上设置半心型导槽,在座体上对应设置卡簧,在盖板和座体之间设置相 互配合的弹簧和导柱,插座上各夹持头通电与否取决于活动片相对于固定片的位置关系, 而活动片的位移受盖板的控制,因此当把插头插入插座的过程中,使盖板相对于座体下移, 该下移过程一方面使活动片与固定片上的两对连接电极接通使各夹持头导通,同时使插头 上各插脚与对应的夹持头接通。反之可以再按一下盖板使插头的插脚从夹持头上脱离使插 头断电,同时活动片与固定片上的电极断开实现夹持头断电。这样无需用力拔出插头,避免 外拉力使插座从固定墙上松脱,还可实现插座导电、断电功能,使用便利,而且半心型导槽 的结构紧凑,大大节省插座内部的占用空间;二、同时还设置触杆、设于活动片上与电源电连接的连接电极、设于固定片上与夹 持头电连接的连接电极,当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头下压盖板并抵压触杆后,使活动片和固定片上的连接电极相接触,插头与外部电源形成电连接;这种双重安全性的保障,只有在同时 压下盖板和触杆时插头才会接通电源,极大地提升了插座的安全性能,例如,儿童不慎误按 盖板或触动触杆并不会使插座导电,因此,还增加插座的适用范围,可根据用电位置来安装 插座,也不会因使用者的不便而受到局限,对于视力不便者免除了频繁插入拔下的不便,且
安全可靠;三、在正常状态下,触杆并未突出于盖板外,只有在下压盖板后才能抵压触杆,这 种开关设置极大地提高了安全保障;四、通过多头触杆来实现插座导通、断电的功能,其安全性提高的同时,结构的复 杂性并未额外增加;五、外圈导槽、内圈导槽分别设有导向台阶、定位台阶,使卡簧滑行顺畅、定位可 靠,这样插座的导电、断电性能更加可靠;六、采用升降板与卡簧配合的结构,卡簧从升降板的正反两面卡合于半心型导槽, 或者采用升降柱与套管配合的结构,卡簧从一侧卡合于导槽,这样在运动过程中,卡簧始终 卡合于导槽,不易脱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座实施例1正常状态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座实施例1正常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座实施例1下压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座实施例1插头插入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升降板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插座实施例2正常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插座实施例2下压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插座实施例2插头插入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插座实施例3正常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插座实施例3下压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插座实施例3插头插入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插座实施例5插头插入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插座实施例6下压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插座实施例6插头插入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盖板10插孔11[0043]导柱12孔13[0044]孔14孔15[0045]座体20夹持头21[0046]弹簧22双位控制装置30[0047]双位控制装置30,双位控制装置30”[0048]双位控制装置30”升降板31[0049]外圈导槽311内圈导槽312[0050]导向台阶卡簧套管开关开关动触头活动片弹性片静触头固定片插头
32 升降柱 34 弦断面 40 开关 40”动触头 41”连接电极 412 触杆 414 静触头 42”连接电极 422 弹簧 50
313 定位台阶
314 33 35 40, 41 411 413
42 421
4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座主要由盖板10、座体20等组成,盖板10扣合于座 体20上形成容纳空间,在该容纳空间内设有双位控制装置30、开关40等组件。座体20的 上表面设有与盖板10相适配的开口,盖板10穿过该开口并突出于座体20的上表面设置, 盖板10上设有三个插孔11,座体20内部对应每个插孔11分别设置一个夹持头21,两个夹 持头电连接构成插座的正负极,另外一个夹持头则与地线连接。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 型的技术方案,下面以二头插座为例进行说明,以下具体实施例同样适用于多头插座。座体20内设置两个夹持头21,在盖板10上对应夹持头21设有两个插孔11,并朝 向座体20设有凸台,这样对插头的插脚起着导向的作用;盖板10的四个角部设有导柱12, 座体20内设有一个凸台,该凸台上固定有弹簧22,导柱12穿设其中。当然导柱和弹簧的位 置可以互换,即盖板上设置弹簧、座体上设置导柱;导柱和弹簧的数量也可根据座体与盖板 的形状、空间设定为两个以上。双位控制装置30由升降板31和卡簧32组成。升降板31固定于盖板11上,如图 4所示,升降板31具有一定的厚度,两面均设有开口朝下的半心型导槽,该半心型导槽由外 圈导槽311和内圈导槽312构成单向循环导槽。外圈导槽311在内壁拐点处、外壁拐点前 之间设有导向台阶313,防止卡簧逆向滑行,使其只能沿外圈导槽单向滑行;内圈导槽312 在内壁拐点处、越过外壁拐点之间同样设有导向台阶313。外圈导槽311和内圈导槽312连 接处的深度跃变形成定位台阶313,使卡簧分别定位于外圈导槽、内圈导槽的起点。再看图2,卡簧32固定于座体20上,卡簧32的自由端可在导槽内沿单一方向作 循环运动,即卡簧从外圈导槽的起点沿导槽滑行、越过导向台阶313后,可卡合于定位台阶 314处,从内圈导槽越过导向台阶313后,可卡合于定位台阶314处。卡簧32从正反两面对 应夹持于升降板31的导槽中,这样卡簧在导槽中滑行更加可靠、流畅,而且不易脱轨。开关40由动触头41、静触头42、弹簧43组成,主要是使夹持头21导通、断开外部 电源。动触头41设于盖板或座体上,其板状的活动片412上设有两个连接电极411,活动片 412上还设有触杆413,触杆413的自由端从盖板10上的孔13穿出并突出于盖板一部分, 孔13邻近插孔11设置。在动触头41的投影位置设有静触头42,其固定于座体20上,静触头42的板状固定片422上也设有两个连接电极421。动触头41的两个连接电极411连 接外部电源,静触头42的两个连接电极421分别与两个夹持头21电连接。动触头41与静 触头42之间设有弹簧43,使动、静触头处于常开状态,即断电状态。其中,活动片412、触杆 413、弹簧43、固定片422均由绝缘材料制成。如图3所示,只下压盖板10,则弹簧22被压缩,卡簧32从外圈导槽311的起点滑 行、并被卡合于定位台阶313处。但此时动、静触头仍未接触,也就是说插座还处于常开状 态。如图4所示,当插入插头50并下压盖板10时,插头50的插脚从插孔11插入夹持 头21,插头50的端面抵压突出于盖板10的触杆413,使动触头41向下移动并与静触头42 形成电连接,这样开关40闭合,插座导通外部电源,并与插头50形成电连接。不用时,再稍 稍下压盖板10,卡簧32沿内圈导槽312返回至初始位置,盖板10在四个角部弹簧22的作 用下上升,动触头41在弹簧43的作用下也向上移动、与静触头42分离,插头50的各插脚 从夹持头21中脱离,实现插头断电。本实用新型插座从功能上来看,通过双位控制装置使盖板保持下降位置,相比于 其他的断电、导通装置而言,由升降板与双侧卡簧的可靠性高,特别是这种由卡簧滑行于半 心型导槽内、弹簧使盖板上升复位的结构简单,也正因如此,才不易出现故障,极大地提高 插座导通、断电的可靠性。而且这种半心型的升降导槽还易于加工、实施,成本低廉;同时半心型的循环导槽 在结构上更加紧凑,节省占用空间,这样可根据插座座体内部复杂、多样的结构来调整、设 计双位控制装置的位置。双位控制装置这种易于实施的方式所带来的功能、结构上的优点, 对于插座目前趋于人性化设计的发展趋势来说,双位控制装置所达到的效果就更为突出。从安全性及使用的角度来看,插座在正常状态下是常开状态,不带电的,通过一次 下压盖板、抵压开关即能实现插座导通、断电功能。插座的这种断电、导通的保护性结构,首 先,因插头的插脚已从夹持头中脱出,使用者不必用力即可将不带电的插头轻松取出,这样 避免插座因外力而从墙体上松脱,使用者也就不必频繁更换插头、插座;其次,只须插入插 头、下压插座盖板,即可实现导通、断电功能,这种双重安全性的保障仅通过连贯性的动作 来完成,对于使用者而言既方便、又安全;再次,插座在正常状态下是与外部电源断开的,幼 儿仅仅按压盖板或触动开关,也不会使插座与外部电源导通,正因为这一突出的优势,本实 用新型插座的安装、使用范围也就非常广泛,不会因使用者的不同而受到诸多限制,例如可 根据使用情形来选择安装位置,对于视力不良者来说使用起来也不会产生不适感。特别是,在正常状态下开关触杆的自由端未突出于盖板,这种插座的安全性也就 更高一筹,因为开关并未外露,轻易无法启动开关,如果仅按压盖板也不会使插座与外部电 源导通。具体而言,再看图3,盖板10上邻近插孔11开设孔13,并朝向座体设置导筒,触杆 413穿设其中。插座在正常状态下,触杆413的端部不露出盖板10,盖板10下降,触杆413 在导筒中滑动、从孔13中穿出。使用时,插头50的插脚从插孔11插入夹持头21,下压盖板 10,触杆413抵接于插头50的端面,使动触头41向下移动并与静触头42形成电连接,这样 开关40闭合,插座导通外部电源,并与插头50形成电连接。不用时,再稍稍下压盖板10, 卡簧32沿内圈导槽312返回至初始位置,盖板10在四个角部弹簧22的作用下上升,动触 头41在弹簧43的作用下也向上移动、与静触头42分离,插头50的各插脚从夹持头21中脱离,实现插头断电。实施例二如图6-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双位控 制装置30’的装配方式与实施例1的设置相反,本实施例中是将卡簧32固设于盖板10的 底面,而升降板31则固设于座体20上,且半心型导槽的开口朝上。实施例三如图9-1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双位控 制装置30”为导柱与套管配合的方式。双位控制装置30”由升降柱33、套管34、卡簧32组成。升降柱33固设于盖板10 上,其弦断面35上设有呈半心型导槽,如图4所示,外圈导槽311、内圈导槽312均设有导向 台阶313、定位台阶314,而套管34对应导柱33固定于座体20上。下压盖板10,升降柱33在套管34内向下移动,卡簧32在循环导槽内沿单一方向 滑行。因为导柱与套管的配合稳定,还可以限定卡簧的活动空间,使其不易于从导槽中脱 出,所以卡簧从一侧卡合于导槽,也能同样达到滑行顺畅、性能可靠的效果。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双位控制装置30’ ”的装 配方式与实施例3的设置相反,本实施例中是将卡簧32、套管34固设于盖板10的底面上, 而升降柱33则固设于座体20上,且导槽的开口朝上。实施例五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开关40’。 本实施例中是每个插脚具有一个独立开关,也就是说,设置两个开关40’,分别与两个夹持 头21形成电连接。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动触头41’设于盖板或座体上,其板状的活动片412上设 有连接电极411和触杆413,触杆413的自由端从盖板10上的孔14穿出并突出于盖板一部 分,孔14邻近于插孔11。在动触头41’的投影位置设有静触头42’,其固定于座体20上, 静触头42’的板状固定片422上也设有连接电极421。两个动触头41’的连接电极411分 别连接外部电源,两个静触头42’的连接电极421分别电连接两个夹持头21。动触头41’ 与静触头42’之间设有弹簧43,使两个动、静触头处于常开状态,即断电状态。其中,活动片 412、触杆413、弹簧43、固定片422均为绝缘材料制成。只下压盖板10,则弹簧22被压缩,卡簧32沿外圈导槽311从初始位置沿一个方向 滑行,并被定位于外圈导槽311的定位台阶313。但此时动、静触头仍未接触,也就是说插座 还处于常开状态。当插入插头50并下压盖板10时,插头50的插脚从插孔11插入夹持头21,插头 50的端面挤压突出于盖板10的两个触杆413,使动触头41’向下移动、与静触头42’形成 电连接,这样开关40’闭合,插座导通外部电源,并与插头50形成电连接。本实施例是将开关设置为两个,分别控制两头插座的每个夹持头与外部电源的电 连接,这种每个插脚具有独立开关的结构,相当于在实施例1的双重安全性保护之外又加 一重保护,即三重安全保护。虽然保护性又增加一层,但是其结构的复杂性并未显著增加, 其使用的便捷性也与前述实施例效果相同。[0087]实施例六如图13-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与实施例5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开关 40,,是通过弹性片的方式来实现断电、导通功能。具体而言,动触头41”由Z字型弹性片414和触杆413组成,弹性片414 一端固定 在座体20上,其自由端设有连接电极411和触杆413,触杆413端部伸出盖板10上的孔15, 孔15邻近插孔11。弹性片414自由端的投影位置设有静触头42”,静触头42”也固定于座 体20上,其上设有连接电极421 ;其中,弹性片414、触杆413均为绝缘材料制成。两个动触 头41”的连接电极411分别连接外部电源,两个静触头42”的连接电极421分别电连接两 个夹持头21。动触头41”与静触头42”之间设有距离,且弹性片414使两个动、静触头处于 常开状态,即断电状态。只下压盖板10,则弹簧22被压缩,卡簧32从初始位置开始沿外圈导槽311滑行, 并被定位于外圈导槽311上的定位台阶313。但此时动、静触头仍未接触,也就是说插座还 处于常开状态。当插入插头50并下压盖板10时,插头50的插脚由插孔11插入夹持头21,插头 50的端面抵压突出于盖板10的两个触杆413,使动触头41”向下移动并与静触头42”形成 电连接,这样,开关40”闭合,插座导通外部电源,并与插头50形成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弹性片的结构可以将动触头、静触头均固设于座体上,这样组装起来 方便,还可减少弹簧部件,降低制造成本。本实施例是实施例5中设置两个开关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通过实施例5、6可以说 明,不论是板式还是弹性片的开关,其结构简单易行,实施方式和位置设定都可以根据插座 的内部结构而定,既可与夹持头并排、也可与夹持头错开放置,均可达到前述实施例的效
^ ο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插座,包括座体、盖板、两个夹持头、绝缘的固定片、绝缘的活动片及双位控制装 置;所述两个夹持头设于座体内,所述盖板上对应夹持头设有插孔;所述固定片设于座体 内,所述活动片可弹性移动地设于盖板底面或座体上对应固定片的位置,活动片设有正负 连接电极,各连接电极分别与电源电连接,固定片上设有与活动片上的连接电极相对应的 正负连接电极,且固定片上各连接电极分别与夹持头电连接;所述盖板可弹性移动地设于 座体上,所述双位控制装置设于盖板与座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片上设有绝缘的触杆,该触杆穿设于所述盖板上邻近所述插孔处开的孔,该 触杆端部露出或不露出所述盖板;所述双位控制装置设有半心型导槽,该半心型导槽具有 外圈导槽和内圈导槽,所述外图导槽和内圈导槽形成单向循环导槽,且开口朝向所述卡簧 设置;所述卡簧的自由端卡设于该半心型导槽内;所述外圈导槽和内圈导槽上分别设有卡 住所述卡簧的自由端而使所述活动片上的连接电极和所述固定片上的连接电极处于接通 或断开状态的定位台阶,所述外圈导槽和内圈导槽上分别设有防止卡簧逆向滑行的导向台 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台阶由所述外圈导槽和内圈 导槽的连接处的深度跃变而形成;所述导向台阶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外圈导槽和所述内圈导 槽的拐点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设于升降板的两面,该升降板 固设于所述盖板或座体上,所述卡簧对应固设于所述座体或盖板上,所述卡簧的自由端分 别对应卡设于升降板两面的所述半心型导槽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设于升降柱的弦断面上,该升 降柱固设于所述盖板或座体上,所述座体或盖板上对应设有套管和所述卡簧,该升降柱滑 动于该套管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和活动片对应设有一个连 接电极,每个固定片的连接电极对应电连接每个夹持头,每个活动片的连接电极对应电连 接电源。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片与所述固定片之间设有绝缘弹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片为弹性片,一端固设于所述 座体上,自由端可弹性移动地对应固定片设置、并设有所述触杆和所述连接电极。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和座体之间对应设有两个以 上的、且能配合所述卡簧和升降板的动作使插头的插脚从所述夹持头中脱离的弹簧和导 柱。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设于所述盖板或座体上,所述 导柱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座体或盖板上,所述弹簧分别套对应设于所述导柱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上设有地线夹持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座,两个夹持头设于座体内,盖板上对应设有插孔;固定片设于座体内,活动片对应固定片弹性移动设于盖板或座体上,活动片的正负连接电极与电源电连接,固定片的与夹持头电连接的正负连接电极对应活动片的电极设置;盖板弹性移动地设于座体上,双位控制装置设于盖板与座体之间;活动片上设有绝缘触杆,穿设盖板上邻近插孔处开的孔,触杆端部露出或不露出盖板;双位控制装置设有单向循环的半心型导槽,具有外、内圈导槽,开口朝向卡簧设置;卡簧自由端卡设于导槽;外、内圈导槽设有卡住卡簧而使活动片、固定片的连接电极处于接通或断开状态的定位台阶,还设有防止卡簧逆向滑行的导向台阶。本实用新型插座安全性高且节省插座内部空间。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01910523SQ20102063753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3日
发明者郑秋翎 申请人:郑秋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