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结构与具有该数据传输结构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275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据传输结构与具有该数据传输结构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计算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以相互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结构与具有该数据传输结构的数据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技术的进步,信息处理的需求也快速的扩展;例如个人随身的数字产品、家用或办公用的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等等。又如现代的教学方式已逐渐朝向数字化的学习,让学生更能融入教师所安排的课程中,使学习的效果更为显著而有效。例如在数字化的教学中,教师会应用计算器设备进行教学,而学生亦同时备有计算器,故可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同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吸收;而为使学生的计算器的数据库中储存有与教师计算器相同的教学数据,在教师的准备工作中,会将学生的计算器与教师的计算器进行电连接,以供数据传输之用。数据传输的方式有很多种,可利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传输。然而,不论是有线或无线的传输方式均需要复杂的电路与设计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结构与具有该数据传输结构的数据处理装置,以改进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结构,适用于一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具有一电路板,其中,该数据传输结构包括—数据处理装置的外壳件,该外壳件具有一上壳件与一下壳件,其中该上壳件具有连通该外壳件的内部与外部的一接触孔,该下壳件具有连通该外壳件的内部与内部的一端子孔;以及一端子,穿设于该接触孔与该端子孔,并且卡固于该电路板;其中,该端子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经由该接触孔而裸露于该上壳件,该第二端经由该端子孔而裸露于该下壳件,其中该第一端的顶端具有一凸部,该第二端的顶端具有一凹部。所述的数据传输结构,其中该电路板具有一穿孔,该穿孔延伸有一定位槽以卡固该端子的一卡合部,其中该电路板具有位于该定位槽周围的一金属垫,且该金属垫接触于该卡合部。所述的数据传输结构,其中该凸部为圆弧状,该凹部的边缘与该第二端的侧面形成导角,且该凸部的曲率半径大于该凹部的曲率半径。所述的数据传输结构,其中该上壳件具有一凹陷部,该下壳件具有对应于该凹陷部的一凸出部,其中该接触孔开设于该凹陷部中,该端子孔开设于该凸出部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外壳件,该外壳件具有一上壳件与一下壳件,其中该上壳件具有连通该外壳件的内部与外部的一接触孔,该下壳件具有连通该外壳件的内部与外部的一端子孔;一电路板,设置在该外壳件所形成的内部空间中;以及一端子,穿设于该接触孔与该端子孔,并且卡固于该电路板;其中,该端子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经由该接触孔而裸露于该上壳件,该第二端经由该端子孔而裸露于该下壳件,其中该第一端的顶端具有一凸部,该第二端的顶端具有一凹部。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该电路板具有一穿孔,该穿孔延伸有一定位槽以卡固该端子的一卡合部,其中该电路板具有位于该穿孔周围的一金属垫,且该金属垫接触于该卡合部ο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该凸部为圆弧状,该凹部的边缘与该第二端的侧面形成导角,且该凸部的曲率半径大于该凹部的曲率半径。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中该上壳件具有一凹陷部,该下壳体具有对应于该凹陷部的一凸出部,其中该接触孔开设于该凹陷部中,该端子孔开设于该凸出部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据传输结构与具有该数据传输结构的数据处理装置,由于数据传输结构具有裸露于外壳件的端子来传送数据并且利用定位槽的结构,让端子的两端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其结构单纯,更具有简化结构与降低设计成本的效果。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示意图。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的局部结构图。图;3B绘示电路板上的穿孔结构图。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140示意图。图5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堆叠数据处理装置示意图。图6绘示图5的局部结构A的放大图。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数据处理装置,111本体,112外壳件,115电路板,112a上壳件,112b下壳件, 140端子,142端子140的第一端,144端子140的第二端,142a凸部,144a凹部,144b导角, 152接触孔,154端子孔,160卡合部,161上卡合部,162下卡合部,172凹陷部,174凸出部, 210穿孔,211定位槽,212颈部,310金属垫,510,520数据处理装置,524端子,540端子,542 端子讨0的第二端,544端子524的第一端,572凹陷部,574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结构,适用于一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具有一电路板,该数据传输结构包括一数据处理装置的外壳件与一端子。外壳件具有一上壳件与一下壳件,其中上壳件具有连通外壳件的内部与外部的一接触孔。下壳件具有连通该外壳件的内部与外部的一端子孔。端子穿设于接触孔与端子孔,并且卡固于电路板。端子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端经由接触孔而裸露于上壳件,第二端经由端子孔而裸露于下壳件,其中第一端的顶端具有一凸部,第二端的顶端具有一凹部。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电路板具有一穿孔,该穿孔延伸有一定位槽以卡固该端子的卡合部,其中电路板具有位于定位槽周围的一金属垫,且该金属垫接触于卡合部。由于穿孔的侧边延伸有孔径较小的定位槽,因此端子可以先穿过穿孔,然后再向定位槽方向推进以卡固端子。由这样的结构,在堆叠数据处理装置时,端子的两端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凸部为圆弧状,凹部的边缘与端子的第二端的侧面形成导角,且第一端凸部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端凹部的曲率半径。由这样的结构,在堆叠数据处理装置时,可以让凸部与凹部形成线接触。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述上壳件具有一凹陷部,下壳件具有对应于凹陷部的一凸出部,其中接触孔开设于凹陷部中,端子孔开设于凸出部中。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一本体、一电路板与一端子。本体具有一外壳件,外壳件具有一上壳件与一下壳件,其中上壳件具有连通该外壳件的内部与外部的一接触孔,下壳件具有连通外壳件所形成的内部空间与外界的一端子孔。电路板设置在外壳件所形成的内部空间中。端子穿设于接触孔与端子孔,并且卡固于电路板。其中,端子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端经由该触孔而裸露于上壳件,第二端经由端子孔而裸露于下壳件,其中第一端的顶端具有一凸部,该第二端的顶端具有一凹部。数据处理装置是整合上述数据传输结构以便由堆叠以相互传递数据。上述数据传输结构请参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加累述。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数据传输结构与具有其之数据处理装置,利用外露的端子与其结构来达到传输数据的功能。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数据传输结构精简,所以设计成本低且具有实用性。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在下文中,将由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而附图中的相同参考数字可用以表示类似的组件。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示意图,图2 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在图1中,数据处理装置100具有数据传输结构,其结构的细节说明如下。数据处理装置100具有本体111,本体111具有外壳件112与设置在外壳件111中的电路板115(例如印刷电路板)与端子140。外壳件111 可由上壳件112a与下壳件112b所组成,上壳件11 具有一连通外壳件112的内部与外部的一接触孔152,下壳件112b具有连通外壳件112的内部与外部的端子孔154。也就是说, 接触孔152与端子孔154皆为贯穿孔。端子140穿设于接触孔152与端子孔154,并且卡固于电路板115。端子140具有第一端142与第二端144,其中第一端142经由接触孔152裸露于上壳件11 ,而第二端144经由端子孔巧4裸露于下壳件112b。第一端142的顶端具有凸部142a,第二端144的顶端具有凹部IMa。上壳件11 具有凹陷部172,而下壳件112b具有凸出部174,其中凹陷部172与凸出部174的结构相对应。接触孔152设置于凹陷部172中,而端子孔IM设置于凸出部 174中。不同的数据处理装置堆叠时,上层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凸出部可以对应卡合于下层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凹陷部以对位堆叠的两个数据处理装置。这样不同的数据处理装置中的端子会相互接触以便进行数据传输。接下来,请同时参照图3A与3B,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的局部结构图。图:3B绘示电路板上的穿孔结构图。电路板115具有穿孔210以供端子140穿设其中。穿孔210延伸有一孔径较小的定位槽211,如图;3B所示。端子140的中段具有卡合部 160,卡合部160可包括上卡合部161与下卡合部162。由于穿孔210的一端具有较大的孔径,所以端子140可以先穿过穿孔210,让上卡合部161与下卡合部162分别位于电路板115 的上下两侧。然后,将端子140向定位槽211的方向推进就可以将端子140卡固在定位槽 211中。卡合部160会卡固于定位槽211的边缘以固定端子140。定位槽211的开口具有紧缩的颈部212,可以在端子140被推进至定位槽211后固定端子140的位置。定位槽211 的周围具有金属垫310以接触端子140的卡合部160。金属垫310可以连接至电路板115中的电子组件,所以通过端子140与金属垫310 可以让不同的数据处理装置相互传输数据。电路板115的上下两面皆可以设置金属垫310 以加强与端子140的接触,本实施例并不限制金属垫310的设置位置。另外,由于上卡合部 161与下卡合部162卡固于电路板115的上下两侧,因此端子140的两端可以在堆叠数据处理装置时承受较大的压力。请参照图4,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140示意图。端子140的第一端 142的顶端具有圆弧状的凸部142a,端子140的第二端144的顶端具有凹部IMa。凹部 144a与第二端144的侧面形成导角144b。端子140的第一端142较第二端144为粗,也就是说,凸部14 的曲率半径大于凹部14 的曲率半径。因此,当堆叠数据处理装置时,凹部14 会以线接触的方式与凸部14 接触。由于接触孔152设置于凹陷部172中,而端子孔IM设置于凸出部174中,所以当堆叠不同的数据处理装置时,上层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端子可以与下层的端子可以相互接触以传递数据。请参照图5与图6,图5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堆叠数据处理装置示意图。 图6绘示图5的局部结构A的放大图。在图5中,数据处理装置510堆叠在数据处理装置 520之上,数据处理装置510中的端子540会接触到数据处理装置520中的端子524以传递数据。数据处理装置510的下壳件上的凸出部574会对应卡合于数据处理装置520的上壳件上的凹陷部572,如图6所示。端子540的第二端542会接触于端子524的第一端544 以便让堆叠的数据处理装置510、520相互传递数据。由于凹部的曲率半径小于凸部的曲率半径,所以端子MO的第二端542与端子524的第一端544之间会形成线接触,如图6所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者可以依照需求堆叠多个数据处理装置,其堆叠的个数并不受限。上述数据处理装置100的数据传输结构主要是由端子140与外壳件112上的结构 (包括凹陷部172与凸出部174)所组成。由于数据处理装置100具有数据传输结构,所以可以堆叠多个数据处理装置来进行数据传输。堆叠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由端子将最上层的数据处理装置所接收到的数据或操作讯息传递至其它的数据处理装置以达到数据传递与纪录的效果。上述数据处理装置100例如是计算器或是绘图型计算器,上述凹陷部172与凸出部174的结构仅为本实用新型示范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传输结构,其可用于连接两个以上的数据处理装置,使所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可彼此传输数据,例如可应用于教学用途的数据处理装置,尤其是针对利用层迭方法将数据处理装置加以层迭组合,以达成数据分享、共享的需求。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已揭示如上,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调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内容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数据传输结构,适用于一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具有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数据传输结构包括一数据处理装置的外壳件,该外壳件具有一上壳件与一下壳件,其中该上壳件具有连通该外壳件的内部与外部的一接触孔,该下壳件具有连通该外壳件的内部与内部的一端子孔;以及一端子,穿设于该接触孔与该端子孔,并且卡固于该电路板;其中,该端子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经由该接触孔而裸露于该上壳件,该第二端经由该端子孔而裸露于该下壳件,其中该第一端的顶端具有一凸部,该第二端的顶端具有一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具有一穿孔,该穿孔延伸有一定位槽以卡固该端子的一卡合部,其中该电路板具有位于该定位槽周围的一金属垫,且该金属垫接触于该卡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部为圆弧状,该凹部的边缘与该第二端的侧面形成导角,且该凸部的曲率半径大于该凹部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件具有一凹陷部,该下壳件具有对应于该凹陷部的一凸出部,其中该接触孔开设于该凹陷部中,该端子孔开设于该凸出部中。
5.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数据处理装置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外壳件,该外壳件具有一上壳件与一下壳件,其中该上壳件具有连通该外壳件的内部与外部的一接触孔,该下壳件具有连通该外壳件的内部与外部的一端子孔;一电路板,设置在该外壳件所形成的内部空间中;以及一端子,穿设于该接触孔与该端子孔,并且卡固于该电路板;其中,该端子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经由该接触孔而裸露于该上壳件,该第二端经由该端子孔而裸露于该下壳件,其中该第一端的顶端具有一凸部,该第二端的顶端具有一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具有一穿孔,该穿孔延伸有一定位槽以卡固该端子的一卡合部,其中该电路板具有位于该穿孔周围的一金属垫, 且该金属垫接触于该卡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部为圆弧状,该凹部的边缘与该第二端的侧面形成导角,且该凸部的曲率半径大于该凹部的曲率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件具有一凹陷部,该下壳体具有对应于该凹陷部的一凸出部,其中该接触孔开设于该凹陷部中,该端子孔开设于该凸出部中。
专利摘要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一本体、一电路板与端子。本体的外壳件具有上壳件与下壳件。上壳件具有连通外壳件的内部与外部的一接触孔,下壳件具有连通外壳件的内部与外部的一端子孔。电路板设置在外壳件所形成的内部空间中。端子穿设于接触孔与端子孔,并且卡固于电路板。其中,端子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端经由接触孔而裸露于上壳件,第二端经由端子孔而裸露于下壳件,其中第一端的顶端具有一凸部,第二端的顶端具有一凹部。数据处理装置经由端子可以传递数据至堆叠的其它数据处理装置。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1946771SQ20102064325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6日
发明者杨永祥, 黄光鹏 申请人: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