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节能电源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8849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节能电源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座,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节能电源插座。
背景技术
为方便用户和延长产品寿命,很多电器产品都采用了待机功能。据统计,待机能耗已占电力消耗的3 % 13 %,约占总发电量的I %,我国家电待机能耗占中国家庭电力消耗的10%左右。为了解决电器的待机能耗的问题,节能插座目前已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被采 用。现有技术的节能插座主要以MCU (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单元)为核心,通过软件来识别电器工作/待机模式,从而实现对插座交流输出的控制。由于米用MCU对电器工作状态进行识别以实现对插座的通断控制,用户在初次使用时需要进行初始化设置,增加了使用的复杂度。另外由于采用MCU对插座的通断进行控制,导致插座的整体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且使用简单的智能节能电源插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节能电源插座,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上的主控插孔和至少一组受控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遥控感应模块、AC/DC转换模块和插座通断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用于调节所述插座的工作模式,所述插座的工作模式包括常通模式和节能模式;所述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主控插孔插接的电器的工作状态,所述电器的工作状态包括工作模式和待机/停机模式;所述遥控感应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插孔插接的电器的遥控器的控制信号;所述AC/DC转换模块,用于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并为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和遥控感应模块供电;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由逻辑门电路构成,用于响应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和遥控感应模块的输出信号,以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的通断。作为优选,当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选择常通模式时,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接通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当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选择节能模式时,若所述遥控感应模块未接收到所述遥控器的控制信号,则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的通断状态保持不变,若所述遥控感应模块接收到所述遥控器的控制信号,则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的通断状态。作为优选,当所述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主控插孔插接的电器处于工作模式时,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保持接通;当所述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主控插孔插接的电器处于停机/待机模式时,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断开。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组常通插孔。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防雷击浪涌模块和可重复过流保护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通过采用由逻辑门电路构成的插座通断控制模块对插座进行通断控制,降低了插座的成本;(2)采用AC/DC转换模块对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和遥控感应模块进行供电,以控制插座的通断,实现了弱电对强电的控制,从而进一步实现了节能的效果;(3)插座的通断由插座通断控制模块进行控制,避免了采用MCU行通断控制的方法,所以在初次使用时无需进行初始化设置。


图I为本发明的智能节能电源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智能节能电源插座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I为本发明的智能节能电源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节能电源插座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上的主控插孔和受控插孔,所述壳体内设有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遥控感应模块、AC/DC转换模块和插座通断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用于调节所述插座的工作模式,所述插座的工作模式包括常通模式和节能模式;所述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主控插孔插接的电器的工作状态,所述电器的工作状态包括工作模式和待机/停机模式;所述遥控感应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插孔插接的电器的遥控器的控制信号;所述AC/DC转换模块,用于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并为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和遥控感应模块供电;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由逻辑门电路构成,用于响应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和遥控感应模块的输出信号,以实现对所述主控插孔和受控插孔的通断控制。当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选择常通模式时,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接通所述主控插孔和受控插孔;当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选择节能模式时,若所述遥控感应模块未接收到所述遥控器的控制信号,则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受控插孔的通断状态保持不变,若所述遥控感应模块接收到所述遥控器的控制信号,则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受控插孔的通断状态。当所述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主控插孔插接的电器处于工作模式时,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保持接通;当所述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主控插孔插接的电器处于停机/待机模式时,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断开。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组常通插孔,以供需要持续供电的电器使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防雷击浪涌模块和可重复过流保护模块,既可以保护电器,又可以安全用电。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插座通断的开关,当开关断开时,主控插孔、受控插孔和常通插孔均处于断开状态;当开关接通后,常通插孔接通,主控插孔和受控插孔均处于断开状态。图2为本发明的智能节能电源插座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节能电源插座的工作流程包括 (I)将插头插接到电源上,接通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开关,此时主控插孔和受控插孔均处于断开状态;(2)所述插座接通电源后,通过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调节所述插座的工作模式,若工作模式选择常通模式,则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接通所述主控插孔和受控插孔,使整个插座处于普通插座模式;若工作模式选择节能模式,则进行步骤(3);(3)判断所述遥控感应模块是否接收到所述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若未接收到,则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受控插孔的通断状态保持不变,若所述遥控感应模块接收到所述遥控器的控制信号,则进行步骤(4);(4)若所述主控插孔上插接的电器处于工作模式,则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受控插孔接通,若所述主控插孔上插接的电器处于停机/待机模式,则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断开,切断主控插孔和受控插孔的输出,从而实现插座节能的目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节能电源插座,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上的主控插孔和至少一组受控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遥控感应模块、AC/DC转换模块和插座通断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用于调节所述插座的工作模式,所述插座的工作模式包括常通模式和节能模式; 所述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主控插孔插接的电器的工作状态,所述电器的工作状态包括工作模式和待机/停机模式; 所述遥控感应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插孔插接的电器的遥控器的控制信号; 所述AC/DC转换模块,用于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并为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和遥控感应模块供电; 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由逻辑门电路构成,用于响应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和遥控感应模块的输出信号,以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节能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选择常通模式时,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接通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当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选择节能模式时,若所述遥控感应模块未接收到所述遥控器的控制信号,则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的通断状态保持不变,若所述遥控感应模块接收到所述遥控器的控制信号,则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的通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节能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主控插孔插接的电器处于工作模式时,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保持接通;当所述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主控插孔插接的电器处于停机/待机模式时,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节能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组常通插孔。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节能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防雷击浪涌模块和可重复过流保护模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节能电源插座,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上的主控插孔和至少一组受控插孔,所述壳体内设有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遥控感应模块、AC/DC转换模块和插座通断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插座通断控制模块,由逻辑门电路构成,用于响应所述插座工作模式选择模块、电器工作状态检测模块和遥控感应模块的输出信号,以控制所述主控插孔和每组受控插孔的通断。通过采用由逻辑门电路构成的插座通断控制模块对插座进行通断控制,不但避免了采用MCU对插座通断进行控制,降低了插座的成本;而且无需进行初始化设置,增加了用户界面的友好性。
文档编号H01R13/70GK102738663SQ20111009266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3日
发明者谭朝云 申请人:谭朝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