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506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装置,特別是涉及ー种具有充电电池及散热结构的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市场上,充电电池(或称二次电池)经常作为储能装置或储能模块,并连接外部 的热传导结构,如金属端,用以达到散热的目的。然而,禾I佣大电流对电池快速充电,或使电 池以大电流快速放电时,将无法仅透过热传导结构散热。举例而言,在高温条件下,对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y ;LIB)进行充电 或放电操作吋,电池的寿命或性能将会大幅降低。因此,温度是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当温度持续上升时,将影响电池的效率,并缩短电池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ー在于提供储能装置,其具有高散热效能。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储能装置,包括多个充电电池及多个超级电容。多个超 级电容交错嵌入在多个充电电池之间。因此,充电电池所产生的热能可被传导至相邻的超 级电容。充电电容的温度相对低于相邻的充电电池的温度。因此,充电电池的温度可均勻 地被释放,并且不会累积热能。如上所述,由于超级电容有效地释放充电电池所产生的热能,因此,不会造成热能 的累积,故可使储能装置持续有效。为让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 详细说明如下


图IA为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的实施例。图IB及图2为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的另ー实施例。图3A为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的俯视图。图加为图3A的剖面图。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的温度特性曲线图。附图标记说明1、1’、300 储能装置;20 充电电池;22:第一基板;30:散热结构;32:第二基板;40:辅助装置;50:冷却系统;310:堆叠式充电电池;331、333 超级电容;Tl T3:端点;
411 414、421 424、431 434、441 444、451 454、461 464 曲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的实施例。储能装置1包括多个充电电池20以及散热结构30。如图所示,每一充电电池20看起来像是细薄的长方体。充电电池20设置在第一基板22之上,并排成一列(row)。每一充电电池20之间具有合适间隔,并且这些间隔可形成梳状(comb-like)结构,用以释放充电电池20所产生的热能。散热结构30接触充电电池 20,用以释放充电电池20所产生的热能。散热结构30亦具有梳状图案,用以完全地接触并嵌入充电电池20的梳状结构。图IB为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 散热结构30还连接到第二基板32,用以将充电电池20所产生的热能传导至第二基板32, 再由第二基板32释放。举例而言,由于第二基板32的另一面与外界相邻,故可直接且快速地释放传导至第二基板32的热能。充电电池20 (或称二次电池)可为,镍镉电池(Ni-Cd battery)、镍锰电池(Ni-Mn battery) >HI!(Ni-Zn battery) >HS1 (Nickel hydrogen battery) ^11 ^ 池(Nickel ion_basedbattery)、ffl离子电池(Lithium ion_basedbattery)、固态ffl 电池 (solid state lithium battery)(Lead acid battery)、g:^±i$Etitk白勺 &。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增加充电电池的变化型式。由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清楚了解上述的应用,故不再赘述。散热结构30可为散热片(heat sink)、散热器(heat spreader), 或是其它合适的装置或其它导热材料所构成的元件。在实施例中,由于超级电容(super capacitor)具有较高的热传导能力,故可作为散热结构30。请参考图1B,散热结构30连接辅助装置40,用以增加散热效果。举例而言,辅助装置40可为散热片、散热管(heat pipe)、 7K箱(water tank)、/K7令系统(water cooling system)、热电致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风扇(fan)、风箱(blower)、或是热箱(thermal pack),辅助装置40设置在第二基板32表面,并可提高散热效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22及第二基板32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热传导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较高的热传导能力的材料包括,热传导聚合物(thermal conducting polymer)> 金属(metal)、娃基板(silicon substrate)、碳(carbon)、碳衍生物 (carbon-based derivatives)、热电至文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或是上述的组合。在实施例中,热的释放是通过传导,其中温度变化发生在系统内部,通过散热结构 30,将充电电池20所产生的热能释放到周围环境中。散热结构30包括,上述的散热片、散热器或是超级电容。在其它实施例中,可通过强制对流,释放热能,其中温度变化发生在系统内部,通过散热结构30,将充电电池20所产生的热能释放到周围环境中。请参考图2,热能主要是由充电电池20所产生,散热结构30除了包括上述的散热片、散热器或是超级电容外,还包括外部冷却系统50。举例而言,冷却系统50可为风扇、风箱或是连接到第二基板32的辅助冷却系统。请参考图IA及图2,在实施例中,充电电池20以及散热结构30具有梳状结构。具有梳状结构的充电电池20与具有梳状结构的散热结构30是以交错方式排列。在进行充电或放电程序时,充电电池20的温度将会剧烈地改变,但由超级电容所构成的散热结构30的温度并不会剧烈地改变。因此,若充电电池20与散热结构30以梳状方式交错排列时,则充电电池20所产生的热能将会透过相邻的散热结构30,而被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在实施例中,散热结构30为超级电容。因此,充电电池20的内部将不会累积热能,故储能装置1并不会发生过热的问题,并可快速地释放热能。总而言之,本发明披露储能装置,其中充电电池与散热结构相互接触,用以有效且直接地释放热能。另外,将超级电容材料作为散热媒介(或称散热器)时,可有效地增加散热效率。另外,超级电容材料具有出色的热传导性(thermal conductivity)以及热耐受性 (heat endurance),可操作在65C以上。因此,超级电容适合作为散热媒介,用以释放充电电池所产生的热能。图3A为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3B为图3A的储能装置的剖面图。储能装置300包括堆叠式充电电池310、二超级电容331及333。在本实施例中,堆叠式充电电池310为锂电容,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图4A为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的温度特性曲线图。在本实施例中,当堆叠式充电电池 310被充电或放电时,超级电容331及333并不会被充电或放电。在放电过程中,测量端点 Tl T3,便可得到曲线411 413、421 423以及431 433。由于曲线411 413、421 423以及431 433的形成方式均相同,故仅以曲线 411为例。在堆叠式充电电池310放电之前,测量端点Tl的温度,用以产生第一测量结果。 在堆叠式充电电池310被放电,并且放电电流为5A时,再次测量端点Tl的温度,用以产生第二测量结果。根据第一量测结果及第二测量结果间的差异,便可得到曲线411的一个节点。上述的测量动作共被执行三次,用以得到三个节点。将这三个节点连接在一起,便可得到曲线411。在图4A中,曲线414代表已知充电电池的温度。在对已知充电电池放电前,先测量已知充电电池的温度。接着,对已知充电电池放电,并且放电电流为5A。在放电过程后, 再测量已知充电电池的温度。根据所测量到的温度,便可得到曲线414。以下将说明堆叠式充电电池310的充电操作及放电操作。首先,将堆叠式充电电池310充电至4. 2V,其充电电流为5A。在10分钟后,对堆叠式充电电池310放电。在放电之前,测量端点Tl T3的温度。当堆叠式充电电池310的电压降低至2. 8V时,停止放电, 并再次测量端点Tl T3的温度。本发明并不限定放电电流的大小。在其它实施例中,放电电流可为5A、10A或是15A。不同的放电电流可定义出不同的温度曲线,如曲线411 414、 421 424 及 431 434。图4B为本发明的储能装置的另一温度曲线图。在本实施例中,若对堆叠式充电电池310进行充电或放电时,超级电容331及333也会随着充电或放电。在堆叠式充电电池 310的放电过程前后,分别测量端点Tl T3的温度,得到放电前后的温度差,并且得到曲线 441 443、451 453以及461 463。由于曲线441 444、451 454以及461 464 的形成方法与曲线411 414、421 424以及431 434的形成方法相同,故不再赘述曲线441 444、451 454的形成方法以及461 464的形成方法。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将堆叠式充电电池310充电至4. 2V。充电电流为5A。在10分钟后,对堆叠式充电电池310进行放电,放电电流为15A。在进行放电之前,测量端点Tl T3的温度。。当堆叠式充电电池310的电压降低至2. 8V时,停止放电动作,并再次测量端点Tl T3的温度,根据放电前后量测的数据,得到端点Tl T3的温度差。测量的结果如图 4B所示。在对堆叠式充电电池310进行充电或放电时,也对超级电容331及333进行充电或放电。当超级电容331及333的电压达1.3V时,停止对超级电容331及333充电。超级电容331及333的充电流为5A。在15秒后,对超级电容331及333放电。当超级电容331 及333的电压下降至0.2V时,停止对超级电容331及333放电。超级电容331及333的放电电流为5A。在5秒后,再次对超级电容331及333充电,然后再放电。如图4A及图4B所示,图4B的温度差异不同于图4A的温度差异。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界定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储能装置,包括多个充电电池,设置在第一基板上,并排列成一列,每一充电电池之间具有距离;以及散热结构,释放该多个充电电池所产生的热能,其中该散热结构嵌入该多个充电电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该多个充电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锰电池、镍锌电池、镍氢电池、镍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铅蓄电池、或是上述电池的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该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散热片,并且该多个散热片交错嵌入该多个充电电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该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散热器,并且该多个散热器交错嵌入该多个充电电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该散热结构包括多个超级电容,并且该多个超级电容交错嵌入该多个充电电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该散热结构连接第二基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该第一及第二基板是由高热传导材料所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该高热传导材料包括热传导聚合物、金属、硅基底、碳、碳衍生物、热电致冷器、或是上述材料的组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该散热结构连接散热片、散热管、水箱、水冷系统、热电致冷器、风扇、风箱、或是热箱。
10.一种储能装置,包括 堆叠式充电电池;以及散热结构,附着在该堆叠式充电电池上,用以释放该堆叠式充电电池所产生的热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该堆叠式充电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锰电池、 镍锌电池、镍氢电池、镍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铅蓄电池、或是上述电池的组合O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该散热结构为散热片。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该散热结构为散热器。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该散热结构为超级电容。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装置,还包括 第一基板,耦接该堆叠式充电电池;以及第二基板,耦接该散热结构,其中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由高热传导材料所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中该高热传导材料包括热传导聚合物、金属、硅基底、碳、碳衍生物、热电致冷器、或是上述材料的组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储能装置,该储能装置具有多个充电电池以及散热结构。充电电池排成一列,并且每一充电电池之间具有距离。散热结构嵌入在这些充电电池之间。散热结构为储能装置的散热媒介。
文档编号H01M16/00GK102315504SQ20111018768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6日
发明者邢介琳, 郑崇华, 阚之晧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