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983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通信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终端,尤其涉及具有多频带(multi-band)天线的移动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终端是可以手持的便携装置,此外具有语音和视频通信功能、信息输入输出功能、数据存储功能等等的至少其中之一。随着移动通信终端变得多功能化,例如,这样的移动通信终端具有复杂的功能,例如拍摄事件或运动图像,播放音乐或视频文件、游戏,接收广播等等,从而被实施为集成多媒体播放器。已经在硬件或软件方面对这样的多媒体播放器进行了各种新的尝试,以在其中实施复杂的功能。作为示例,提供用户界面环境,让用户能容易或方便地检索或选择功能。移动通信终端还包括射频元件,以发送、接收和处理无线电信号。因此,移动通信终端可利用无线通信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并且已经尝试以集成的方式在一个终端中提供各种无线通信业务。例如,移动通信终端可利用850MHz、900MHz和1900MHz的蜂窝电话频带(例如,主要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或者GSM蜂窝电话频带)进行通信。此外,对于宽带码分多址(WCDMA)业务,甚至在1. 8-2. 17GHz的带宽下,也可以将其用于移动通信终端以提供无线通信业务。此外,也使用宽带宽部件以在一个移动通信终端中提供所有这样的多频带业务。 但是,发送或接收电磁波的天线元件具有谐振特性,从而造成具有窄带宽特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天线装置的移动通信终端,天线装置具有增强的电磁波的发送和接收性能。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天线装置的移动通信终端,天线装置能够实现集成通信业务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移动通信终端可包括主体、功率馈送部和天线部,主体设置有具有长度和宽度的金属框架,功率馈送部形成在终端中的内部电路板上,以提供RF信号,天线部设置在终端内部。此外,天线部可包括短路臂和馈送臂,短路臂设置为在与所述金属框架分离的位置处重叠,并且在从金属框架边缘的中央偏离的第一位置处电连接到金属框架,馈送臂设置为与短路臂平行,并且在从该中央偏离的第二位置处电连接到功率馈送部。作为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示例,金属框架可以是形成为包围和支撑显示单元的金属边。接地提供电信号的电位的基准点,并且可包括形成在主体下端的第一接地和形成在终端内部或主体上的第二接地。作为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示例,金属框架可配置为与形成在主体上的第一接地分离。短路臂和馈送臂可设置在金属框架与第一接地不重叠的区域中,具有从第一接地电浮的导电性的下部金属部可设置在非重叠区域。作为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示例,金属框架可配置为电连接到第一接地。移动通信终端可包括第一接地,该第一接地设置为在与金属框架分离的位置处与金属框架的一部分重叠,并在其两个侧表面与垂直于金属框架另一边缘的边缘电连接;还包括第二接地,其对应于金属框架。短路臂和馈送臂可设置在第一接地与第二接地不重叠的区域中。作为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示例,短路臂可包括垂直短路臂,其形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该第三位置是与第一位置垂直地分离的位置;第一水平短路臂,其以直线形式从第三位置向一侧延伸;以及第二水平短路臂,其以直线形式从第三位置向另一侧延伸。馈送臂包括垂直馈送臂,其形成在第二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该第四位置是与第二位置垂直地分离的位置;第一水平馈送臂,其以直线形式从第四位置向一侧延伸;以及第二水平馈送臂,其以直线形式从第四位置向另一侧延伸。短路臂可进一步包括交叉短路臂,该交叉短路臂在第一水平短路臂和第二水平短路臂的两端弯曲并延伸。馈送臂可进一步包括交叉馈送臂,该交叉馈送臂在第一水平馈送臂和第二水平馈送臂的两端弯曲并延伸。作为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示例,移动通信终端可进一步包括耦合臂,其设置为与馈送臂平行地分隔,并与馈送臂的电信号耦合。作为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示例,短路臂可通过第一连接器电连接到金属框架,馈送臂可通过第二连接器电连接到功率馈送部。第一连接器可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其允许短路臂连接到形成于电路板上的接地;以及第二连接部件,其允许形成于电路板上的接地连接到形成于终端主体上的接地。作为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示例,短路臂和馈送臂可形成为具有弯折线形图案的结构,以增加其电气长度。作为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示例,短路臂和馈送臂可配置为被印刷在电介质基底的上表面,并被电介质基底的电介质物质支撑。作为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示例,短路臂和馈送臂可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分离并层叠在上面。这里,短路臂和馈送臂可配置为被分别印刷在多个电介质基底的上表面,电介质电路基底在垂直方向上层叠在上面,并且短路臂和馈送臂被电介质基底的电介质物质相互分离,以被支撑。作为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示例,短路臂和馈送臂可设置为在相同的平面上相互分离。这里,短路臂和馈送臂可被印刷在相同电介质电路基底的上表面,以使得短路臂和馈送臂被电介质物质支撑。作为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示例,短路臂可形成在同轴电缆的外中心上,馈送臂可形成在同轴电缆的内中心上,以使得外中心和内中心分别电连接到金属框架和功率馈送部。


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合并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立体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有天线部的移动通信终端的一部分的剖视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装有天线部的移动通信终端的一部分的剖视立体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安装有天线部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概念图;图5是示出图4中安装有天线部的移动通信终端的修改示例的概念图;图6是示出图4中安装有天线部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另一修改示例的概念图;图7是示出在多频带环境下根据图2的基于馈送臂(feeding arm)的天线部操作的原理的概念图;图8是示出在多频带环境下根据图2的天线部操作的原理的概念图;图9A是示出在第一模式中根据图2的天线部的电流分布(current distribution)的电流分布图;图9B是示出在第二模式中根据图2的天线部的电流分布的电流分布图;图9C是示出在第三模式中根据图2的天线部的电流分布的电流分布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天线部的频率的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VSffR)的合成示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与本发明相关联的移动终端。下面的描述中使用的用于部件的后缀“模块”和“单元或部分”仅用于便于准备本说明书,因此没有给予它们特殊的含义或功能。对相同/相似的部件,本说明书采用相同/相似的附图标记,与不同的实施例无关,因此通过首次描述来理解它们。说明书中单数形式的表达涵盖复数形式的表达,除非在上下文中清楚地指出。图1是示出与本发明相关联的移动通信终端100的立体图。这里公开的移动通信终端100包括直板式终端主体101。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是适用于各种结构的终端,例如包括一个主体的直板式,或者在其中两个或更多主体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而相互组合的滑盖式、翻盖式、旋转式、回转式等等。主体101包括形成终端外观的壳体(机壳、外壳、外盖等等)。在本实施例中,可将壳体分为对应于前壳体的金属框架102和后壳体104。可将各种电子部件结合在金属框架 102与后壳体104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在前壳体102与后壳体104之间可另外地设置至少一个中间壳体。可以通过将合成树脂注塑成型来形成壳体,也可以用诸如不锈钢(STS)^i (Ti) 等等金属材料来形成壳体。全部或部分主体101,或者边框部(bezel portion)或者终端的壳体可以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来配置,以被用作与电磁信号的基准电位(reference potential)相对应的接地。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单元152、照相机121、第一用户输入单元131、麦克风122、 接口 170等等可以布置在主体101的金属框架102上。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第二用户输入单元132和中间壳体103。显示单元151占据金属框架102前表面的大部分。音频输出单元152和照相机 121可以设置在与显示单元151的一端或两端相邻的区域,第一用户输入单元131和麦克风 122可以设置在与另一端相邻的区域。第二用户输入单元132、接口 170等等可以设置在金属框架102以及后壳体104的侧表面上。用于保护显示单元151的窗口可以设置在显示单元151的上表面上。用户输入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用于控制移动通信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且图1示出第一用户输入单元131设置在主体101的前表面,第二用户输入单元132设置在主体101 的侧表面。通常可将第一操纵单元131和第二操纵单元132指定为操纵部,并且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如果该方法是允许用户通过触觉感觉进行操作的触觉方式。可以以各种方式配置通过第一操纵单元131和第二操纵单元132输入的内容输入。例如,第一操纵单元131可接收诸如启动、结束、滚动等等的命令,第二操纵单元132可接收诸如音频输出单元152所输出的声音的音量控制、切换到显示单元的触摸识别模式等等的命令。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有天线部的移动通信终端的一部分的剖视立体图。如图所示,移动通信终端200包括主体201、接地210、电路板220以及天线部230。 主体201对应于移动通信终端200的壳体,且包括金属框架102、中间壳体103、后壳体104 以及下部非金属部205。金属框架102是形成为包围和支撑显示单元151的金属边。此外,金属框架102 可形成具有四个边缘的环,且显示单元151可安装在环的内部以被支撑。此外,接地210提供电信号的电位的基准点,并包括形成于主体201下端的第一接地211和形成于终端内部或主体201上的第二接地212。金属框架102也被配置为与第一接地211分离。这里,金属框架102和第一接地 211可通过电介质物质与中间壳体103物理地连接,该电介质物质是电绝缘材料。对于中间壳体103,可将塑料材料等等用作电介质物质,并且可通过将合成树脂注塑成型来形成。如图所示,下部非金属部205设置在金属框架102与第一接地211不重叠的区域 (A)。可使用诸如塑料等等的无导电性从而对发射电磁波没有影响的电介质物质来制造下部非金属部205。此外,电路板220可设置在终端100内部,并包括功率馈送部(power feeding portion) 221,功率馈送部221形成于终端100内的电路板220上,以提供射频(RF)信号。 此外,天线部230设置在终端内部,以接收来自功率馈送部221的RF信号并发射电磁波。如图所示,天线部230包括短路臂(shorting arm) 231和馈送臂232。短路臂231 和馈送臂232设置在金属框架102与第一接地211不重叠的区域(A)。此外,短路臂231被设置为在与金属框架102分离的位置重叠,并在偏离金属框架102边缘的中央(C)的第一位置(Pl)处与金属框架102电连接。短路臂231还包括垂直短路臂231a、第一水平短路臂231b和第二水平短路臂 231c,垂直短路臂231a形成于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P3)之间,该第三位置(P3)是与第一位置垂直分离的位置,第一水平短路臂231b以直线形式从第三位置(P3)延伸到一侧,第二
7水平短路臂231c以直线形式从第三位置(P3)延伸到另一侧。短路臂231进一步包括交叉短路臂231d,交叉短路臂231d在第一水平短路臂 231b和第二水平短路臂231c的两端弯曲并延伸。通过交叉短路臂231d可增加短路臂231 的电气长度(electrical length),从而获得期望的天线特性。馈送臂232也被设置为与短路臂231平行,并在偏离中央的第二位置(P2)处与功率馈送部221电连接。馈送臂232包括垂直馈送臂23 、第一水平馈送臂232b和第二水平馈送臂232c,垂直馈送臂23 形成于第二位置与第四位置(P4)之间,该第四位置(P4)是与第二位置垂直分离的位置,第一水平馈送臂232b以直线形式从第四位置(P4)延伸到一侧,第二水平馈送臂232c以直线形式从第四位置(P4)延伸到另一侧。馈送臂232还包括交叉馈送臂232d,交叉馈送臂232d在第一水平馈送臂23 和第二水平馈送臂232c的两端弯曲并延伸。通过交叉短路臂231d可增加馈送臂232的电气长度,从而获得期望的天线特性。此外,可将天线部230的每个臂制造为厚度薄,有导电性, 具有对应于电气谐振长度(electrical resonance length)的长度,具有能被插入终端内部的窄宽度的金属片类型。此外,可将短路臂231和馈送臂232设置在不同平面。下面描述将臂设置在终端内部的一种方法。例如,可将短路臂231和馈送臂232印刷在电介质基底的上表面,以被电介质基底的电介质物质支撑。还可将电介质基底设置为与包括金属框架102的平面垂直。 因此,短路臂231和馈送臂232被分别印刷在不同的电介质基底上,因此它们不相互接触, 而是被具有预定厚度的电介质物质分离。此外,可以在柔性PCB上以图案(patterning)的形式制造天线部230。这里,可以以集成的形式制造水平臂以及与水平臂交叉的交叉臂,并且可将形成有每个臂的柔性PCB 弯曲,以制造天线部230。此外,可通过将金属板(发射器)模制(molding)或焊接到电介质载体来制造天线部230。此外,可通过使用同轴电缆来实施短路臂231和馈送臂232。还可将天线部230 的短路臂231形成在同轴电缆的外中心,可将馈送臂232形成在同轴电缆的内中心,以使得外中心和内中心分别与金属框架102和功率馈送部221电连接。下面,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安装有天线部的移动通信终端300的一部分的剖视立体图。如图所示,移动通信终端300包括主体201、接地210、电路板220以及天线部330。主体201、接地210、电路板220类似于图2中的移动通信终端200,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下面描述天线部330。更详细而言,除了短路臂331和馈送臂332之外,天线部330还包括耦合臂333。耦合臂333被设置为与馈送臂332平行地分隔,因此馈送臂332的电信号耦合到耦合臂333。 因此,耦合臂333被包括在天线部330中以增加其电气长度,结果,耦合臂333在比短路臂 331和馈送臂332的带宽更低的带宽下产生另一谐振模式,从而提高带宽特性。下面,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安装有天线部的移动通信终端400的概念图。如图所示,移动通信终端400包括主体201、接地210、电路板220以及天线部430。 主体201、接地210、电路板220类似于图3中的移动通信终端300,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下面描述天线部430。在主体201中,可以用金属材料形成金属框架102和后壳体104,用非金属材料(其是诸如塑料等等的电介质物质)形成中间壳体103和下部非金属部205。此外,天线部 430包括短路臂431、馈送臂432以及耦合臂433,在相同平面上将臂设置为相互分离。此夕卜,可将短路臂431和馈送臂432印刷在相同的电介质基底434上,以被电介质物质支撑。 因此,电介质基底434被设置为与设置有功率馈送部221的电路板220平行。也可将短路臂431和馈送臂432形成为具有弯折线形图案的结构,以增加其电气长度。此外,通过弯折线增加了臂之间的电容成分,因此,由于将臂设置为彼此相邻时所产生的电感成分和电容成分相互抵消,所以天线部430将具有宽带宽特性。此外,不将天线部430的臂设置在相同的平面上,而是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分离,以被层叠在上面。此外,可将臂分别印刷在多个电介质基底的上表面上,电介质电路基底被层叠在其上,并且臂可被电介质基底的电介质物质相互分离开,以被支撑。短路臂431还通过第一连接器435电连接金属框架102,馈送臂432通过第二连接器436电连接到功率馈送部222。可将第一连接器435和第二连接器436形成为金属板的形式,以被制造为集成形式,如同短路臂431和馈送臂432中所示的。也可将连接器435和 436实施为直接接触金属框架102或功率馈送部221的形式,以提供比连接到金属框架102 或功率馈送部221更大的支撑力,在此情况下,可使用弹性销(或指状物(finger))。图4所示的第一连接器435和第二连接器436分别对应于图2所示的垂直短路臂 231a和垂直馈送臂23加。此外,第一连接器435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允许短路臂431连接到形成于电路板220上的接地,第二连接部件允许形成于电路板220上的接地连接到形成于主体201上的接地。第一连接器435的长度是从金属框架 102到短路臂431的垂直距离,当考虑终端的高度时,该垂直距离对应于8-9mm。因此,通过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的连接相比于通过一个连接部件的第一连接器435的连接, 在减少终端内部连接部件所占据的空间方面更有效。即使通过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来实施第一连接器435,与通过一个连接部件来实施相比,在相互连接位置处电磁波的损失或泄漏量方面没有区别。下面,图5是示出图4中安装有天线部的移动通信终端500的修改示例的概念图。 移动通信终端500包括主体501、接地210、电路板220以及天线部430。接地210、电路板 220、天线部430类似于图4中的移动通信终端400,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主体501对应于移动通信终端500,并包括金属框架102、中间壳体103、后壳体 104以及下部金属部分505。在主体501中,金属框架102、后壳体104以及下部金属部分 505用金属材料形成,中间壳体103用非金属材料形成,该非金属材料是诸如塑料等等的电介质物质。如图所示,将下部金属部分505设置在非重叠区域(A),并且下部金属部分505用具有电浮导电性(electrically floating conductivity)的材料形成。为了让下部金属部分505从第一接地211电浮,可将诸如塑料等等的电介质物质插入下部金属部分505与后壳体104之间的空间中。这里,第一接地211与金属框架102电分离,因此它不会对天线部430的电气特性变化产生大的影响。因此,下部金属部分505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造,以被以集成形式与第一接地211形成在一起。但是,即使存在由于第一接地211的或多或少的影响,也可以控制每个臂的长度和布置间隔以及功率馈送点的位置,以获得存储单元430的期望电气特性。图6是示出图4中安装有天线部的移动通信终端600的另一修改示例的概念图。 移动通信终端600包括主体601、接地210、电路板220以及天线部430。接地210、电路板 220、天线部430类似于图4、图5中的移动通信终端400和500,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主体601对应于移动通信终端600,并包括金属框架102、后壳体104、下部非金属部分205以及中间壳体603。在主体601中,金属框架102、中间壳体603以及后壳体104 用金属材料形成,下部非金属部分205用非金属材料形成,该非金属材料是诸如塑料等等的电介质物质。还可将金属框架102配置为通过中间壳体603与第一接地211电连接。这里,将第一接地211设置为在与金属框架102分离的位置处与一部分金属框架 102重叠,并在其两个侧表面电连接到与金属框架102的另一边缘垂直的边缘。第二接地 222对应于金属框架102。换言之,当金属框架102连接到第一接地211时,可以以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来配置中间壳体603,并且中间壳体603被以集成形式与对应于第二接地 212的金属框架102 —起制造。此外,将短路臂431和馈送臂432设置在第一接地211与第二接地212不重叠的区域(A)中,将下部金属部205设置在非重叠区域(A)中。当在非重叠区域(A)中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壳体时,天线部430具有被接地210包围的结构,从而对电气特性产生影响。因此,可以用诸如塑料等等没有导电性的电介质物质形成下部非金属部205。下面,图7是示出在多频带环境下根据图2的基于馈送臂232的天线部230操作的原理的概念图。更详细而言,可以在多个模式中操作天线部230,例如在中心频率为920MHz 的第一频带中操作的第一模式,在中心频率为1800MHz的第二频带中操作的第二模式,以及在中心频率为2030MHz的第三频带中操作的第三模式。更具体而言,在用于GSM 900业务的880-900MHZ的带宽中操作第一模式,在用于DCS 1800业务的1.71-1. 88GHz的带宽中操作第二模式,以及在用于WCDMA业务的 1.92-2. 17GHz的带宽中操作第三模式。另一方面,除了 GSM 900业务之外,可以在用于LTE/ GSM 850业务的700-960MHZ的扩展带宽中操作第一模式,除了 DCS 1800业务之外,可以在用于PCS 1900业务的1. 71-1. 99GHz的扩展带宽中操作第二模式。此外,馈送臂232包括垂直馈送臂23 、从垂直馈送臂23 延伸到一侧的第一水平馈送臂232b,以及延伸到另一侧的第二水平馈送臂232c。当垂直馈送臂23 、第一水平馈送臂232b、第二水平馈送臂232c的长度分别是A、B、C时,在第一模式中,馈送臂232具有A+B的物理谐振长度和λ/4的电气谐振长度,操作为需要接地210的单极(monopole)。另一方面,在第二模式中,馈送臂232具有A+B+C的物理谐振长度和λ /2的电气谐振长度,操作为对接地210有弱依赖性的偶极(dipole)。此外,在第三模式中,馈送臂232 具有A+C的物理谐振长度和λ /4的电气谐振长度,操作为需要接地210的单极。下面,图8是示出多频带环境下根据图2的天线部230操作的原理的概念图。在图8中,短路臂231包括垂直短路臂231a、水平短路臂231b以及交叉短路臂231c,且馈送臂232包括垂直馈送臂232a、水平馈送臂232b以及交叉馈送臂232c。此外,天线部230具有以短路臂231和馈送臂232排列的结构,与馈送臂232的情况不同,其操作为折叠单极(folded monopole)或折叠偶极(folded dipole)。当短路臂 231和馈送臂232被排列并与馈送臂232的情况相比时,在排列特性方面,与信号元件的特性相比,天线部230具有增加的带宽的特性。如果第一水平短路臂231b和第一水平馈送臂232b具有相同的长度B,第二水平短路臂231c和第二水平馈送臂232c具有相同的长度C,并且垂直短路臂231a和垂直馈送臂 232a分别具有长度A和D,则天线部230的操作原理被描述如下。下面,图9A是示出在第一模式中根据图2的天线部的电流分布的电流分布图。在第一模式中,天线部具有A+2B+D的物理谐振长度和λ /2的电气谐振长度,操作为需要接地的折叠单极。结果,具有相同方向的电流流过短路臂和馈送臂,该短路臂和馈送臂是邻接的两个导体,并且电纳(susc印tance)会被相互抵消,电纳是导纳(admittance)的虚部,因此与设置有一个导体的馈送臂的带宽和效率相比,具有更宽的带宽和更高的效率。图9B是示出在第二模式中根据图2的天线部的电流分布的电流分布图。在第二模式中,天线部具有A+2B+2C+D的物理谐振长度和λ的电气谐振长度,操作为对接地有弱依赖性的折叠偶极。这里,可添加根据具有相对长臂长的第一水平馈送臂和第一水平短路臂的开环以及根据具有相对短臂长的第一水平馈送臂和第二水平短路臂的开环,因此可与环形天线类似地操作折叠偶极。图9C是示出在第三模式中根据图2的天线部的电流分布的电流分布图。在第三模式中,天线部具有A+2C+D的物理谐振长度和λ /2的电气谐振长度,操作为需要接地的折叠单极。这里,在根据具有相对短臂长的第一水平馈送臂和第二水平短路臂的开环与金属框架之间可添加电流环,因此可与环形天线类似地操作折叠单极。下面,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天线部的频率的电压驻波比(VSWR)的合成示意图。如图所示,在第一模式中,在880-960ΜΗΖ的带宽下VSWR的值小于2,在第二模式中,在1. 71-1. 88GHz的带宽下VSWR的值小于2,在第三模式中,在1.92-2· 17GHz的带宽下VSWR的值小于4。但是,可以在700-960MHZ的扩展带宽下操作第一模式,以附加地提供LTE或GSM 850业务。更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除了馈送臂的长度之外,可通过与馈送臂的电信号耦合的耦合臂来延伸馈送臂的电气长度。通过这样,在低于第一模式的第一频带的频带下可产生另一谐振模式,并且耦合臂允许天线部在700-960MHZ的扩展带宽下操作。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短路臂和馈送臂分别在偏离位置处电连接到金属框架和功率馈送部,以提供在多频带环境下在多个模式中操作为折叠单极或折叠偶极的天线装置。因此,通过在多个模式中操作的天线装置,可以实施集成通信业务,该集成通信业务要求在单独通信业务之间的会聚。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控制短路臂和馈送臂的长度以及它们每个的偏离位置,以在每个频带中调节谐振频率。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被设置为与馈送臂分离并且与馈送臂的电信号耦合的耦合臂,来在特定模式中提供宽带特性。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配置和方法不是以有限的方式适用于前述移动通信终端,每个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选择性地组合并被配置为对其作出各种修改。
1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包括无线通信单元,其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其他终端通信; 主体,其包括具有特定长度和宽度的金属框架;功率馈送部,其形成在终端中的内部电路板上,并配置为提供RF信号;以及天线部,其设置在终端内部, 其中所述天线部包括短路臂,其与所述金属框架重叠并且分离,并且在从所述金属框架边缘的中央偏离的第一位置处与所述金属框架电连接;以及馈送臂,其设置为与所述短路臂平行,并且在从所述中央偏离的第二位置处与所述功率馈送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通信终端,进一步包括 显示单元,其配置为显示信息,其中所述金属框架是包围并支撑所述显示单元的金属边。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通信终端,进一步包括 形成在所述主体上的第一接地,其中所述金属框架与所述第一接地物理地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短路臂和所述馈送臂设置在所述金属框架与所述第一接地不重叠的第一区域中,并且下部金属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下部金属部具有从所述第一接地电浮的导电性。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通信终端,进一步包括第一接地,其设置为在与所述金属框架分离的位置处与所述金属框架的一部分重叠, 并且在其两个侧表面处与垂直于所述金属框架另一边缘的边缘电连接;以及第二接地,其对应于所述金属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短路臂和所述馈送臂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地与所述第二接地不重叠的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短路臂包括垂直短路臂,其形成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所述第三位置是与所述第一位置垂直地分离的位置;第一水平短路臂,其以直线形式从所述第三位置向一侧延伸;以及第二水平短路臂,其以直线形式从所述第三位置向另一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馈送臂包括垂直馈送臂,其形成在所述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所述第三位置是与所述第二位置垂直地分离的位置;第一水平馈送臂,其以直线形式从所述第三位置向一侧延伸;以及第二水平馈送臂,其以直线形式从所述第三位置向另一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短路臂进一步包括交叉短路臂,所述交叉短路臂在所述第一水平短路臂和所述第二水平短路臂的两端弯曲并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馈送臂进一步包括交叉馈送臂,所述交叉馈送臂在所述第一水平馈送臂和所述第二水平馈送臂的两端弯曲并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通信终端,进一步包括耦合臂,其设置为与所述馈送臂平行地分隔,并且与所述馈送臂的电信号耦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短路臂通过第一连接器电连接到所述金属框架,所述馈送臂通过第二连接器电连接到所述功率馈送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其允许所述短路臂连接到形成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地;以及第二连接部件,其允许形成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地连接到形成于终端主体上的接地。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短路臂和所述馈送臂具有弯折线形图案,以增加其电气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短路臂和所述馈送臂被印刷在电介质基底的上表面,并被所述电介质基底的电介质物质支撑。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短路臂和所述馈送臂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分离并且层叠在上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短路臂和所述馈送臂被分别印刷在多个电介质基底的上表面,电介质电路基底在垂直方向上层叠在上面,并且所述短路臂和所述馈送臂被所述电介质基底的电介质物质相互分离,以被支撑。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短路臂和所述馈送臂设置为在相同的平面上相互分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短路臂和所述馈送臂被印刷在相同的电介质电路基底的上表面,以使得所述短路臂和所述馈送臂被电介质物质支撑。
20.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短路臂形成在同轴电缆的外中心上,所述馈送臂形成在所述同轴电缆的内中心上,以使得所述外中心和所述内中心分别电连接到所述金属框架和所述功率馈送部。
全文摘要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包括无线通信单元,其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其他终端通信;主体,其包括具有特定长度和宽带的金属框架;功率馈送部,其形成在终端中的内部电路板上,并配置为提供RF信号;以及天线部,其设置在终端内部。此外,天线部包括短路臂,其与金属框架重叠并且分离,并且在从金属框架边缘的中央偏离的第一位置处与金属框架电连接;以及馈送臂,其设置为与短路臂平行,并且在从中央偏离的第二位置处与功率馈送部电连接。
文档编号H01Q1/36GK102469184SQ201110281088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日
发明者尹彰源, 朴真雅, 权宁培, 玄安善, 郑柄云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