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面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305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抛物面天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抛物面天线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物面天线(parabolic antenna)。特别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易使用、价廉、轻量且斜入射特性好的抛物面天线。[0002]背景技术[0003]电波吸收体被用作为避免电波干扰的单元。电波吸收体通常是含有碳等碳粒子的聚氨酯等的树脂海绵,其具有导电性。作为电波吸收体的设置例,例如有POINT TO POINT(点对点)通信中所使用的抛物面天线。为了尽量避免在相对的对方局以外的方向上辐射电波,有必要压低天线的副瓣(side lobe)。作为该对策,经常使用下述结构,即,在抛物面反射器周围设置覆盖物,并且在该覆盖物的内侧粘贴电波吸收体的结构。[0004]图13表示现有的抛物面天线900的结构。该抛物面天线900由反射器(抛物面反射器)910、覆盖物920、一次辐射器930以及电波吸收体800构成。作为电波吸收体,专利文献1揭示了由电波反射膜、电阻膜以及间隔物构成的电波吸收体。[0005]专利文献1 日本国特开2000-261241号公报[0006]由于如图13所示的现有电波吸收体是海绵状或者毛状,难以找到将其安装固定的方法。另外,该电波吸收体随时间推移而劣化,或变成粉末状飞散或变成碎块。粉末状的电波吸收体如附着在反射器上,就会导致电波的反射性能劣化。而且,由于电波吸收体的减少,电波吸收特性会劣化,副瓣特性会发生劣化。[0007]根据专利文献1所述的电波吸收体,在用于支撑电波反射膜和电阻膜的间隔物中填充了电介质。但是,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会导致电波吸收体的成本提高。[0008]实用新型内容[000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抛物面天线在内部配置了电波吸收体,该电波吸收体具备包含有导电粒子的上部板;与所述上部板平行配置,且含有导电粒子的下部板;配置在所述上部板以及所述下部板之间,并支撑所述上部板以及所述下部板的板状的支撑部。[0010]上述记载并非列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全部必要特征,这些特征群的副组合也可作为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0011](实用新型效果)[0012]根据该实用新型,可提供轻量价廉的电波吸收体。

[0013]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0014]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侧面图。[0015]图3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的结构的其他示例的图。[0016]图;3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的结构的其他示例的图。[0017]图3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的结构的其他示例的图。[0018]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的结构的更进一步的其他示例的图。[0019]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的结构的更进一步的其他示例的图。[0020]图6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设置于抛物面天线的设置例的图。[0021 ] 图7是表示取下天线罩状态下,从左侧观察图6所示的抛物面天线时的结构的图。[0022]图8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设置于抛物面天线的其他设置示例的图。[0023]图9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设置于抛物面天线的更进一步的其他设置示例的图。[0024]图IO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的电阻值和支撑部的高度的说明图。[0025]图IO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的电阻值和支撑部的高度的说明图。[0026]图IlA是表示不具备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的抛物面天线的剖面图。[0027]图IlB是表示具备有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的抛物面天线的剖面图。[0028]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抛物面天线的辐射模式特性的图。[0029]图13是表示现有的抛物面天线的结构的图。[0030]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的安装方法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0031]图15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设置于抛物面天线的更进一步的其他设置示例的图。[0032]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电波吸收体的结构的图。[0033]图17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设置于其他抛物面天线的设置示例的图。[0034]图18是表示图17的A部的放大图。[0035]图19是表示图17的B部的放大图。[0036](符号说明)[0037]100 电波吸收体[0038]101 孔[0039]110 上部板[0040]120下部板[0041]121狭缝[0042]130支撑部[0043]140金属板[0044]150中间板[0045]160?L[0046]200抛物面天线[0047]201螺栓(固定部件)[0048]202孔[0049]203垫圈螺母(固定部件)[0050]210反射器(抛物面反射器)[0051]220覆盖物[0052]230一次辐射器[0053]231波导管[0054]232支撑体[0055]233副反射器[0056]233a背面[0057]240天线罩[0058]250间隔物[0059]400抛物面天线[0060]410反射器(抛物面反射器)[0061]430一次辐射器[0062]500抛物面天线[0063]501开口部[0064]502外凸缘部[0065]503壁[0066]510反射器(抛物面反射器)[0067]540天线罩[0068]800电波吸收体[0069]900抛物面天线[0070]910反射器(抛物面反射器)[0071]920覆盖物[0072]930一次辐射器具体实施方式
[0073]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另外, 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特征的全部组合,并不一定是实用新型的解决手段所必需的。[0074]图1以及图2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100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电波吸收体100具有上部板110和下部板120、支撑部130及金属板140。上部板110和下部板6120互相平行地配置。支撑部130为板状,其设置在上部板110和下部板120之间,用于支撑上部板110和下部板120。金属板140配置在下部板120的下部。[0075]支撑部130由板状的电介质构成,因为内部无填充,所以可以减少电介质的使用量,可构成轻量价廉的电波吸收体100。上部板110、下部板120以及支撑部130因为在电介质中含有碳、电阻体(resistive element)、金属粉等的导电粒子,所以具有导电损失,具有有限的电阻值。使所有的上部板110、下部板120以及支撑部130中具有导电损失时,其特性较好。但是,通常仅使上部板110以及下部板120具有导电损失时实现更价廉。作为使电介质中含有导电粒子的方法例,可举出共挤压、印刷、塗装等。作为用于电波吸收体100 的电介质,采用聚丙烯等的塑料材料。因此,电波吸收体100具有易处理、不易变成粉末状而飞散,且随时间的劣化也小的特点。具体来说,作为一个示例,上部板110、下部板120以及支撑部130以塑料的薄板形成,在其表面涂上含有碳等导电粒子的塗料,可形成电波吸收体100。另外,在塑料的薄板采用聚丙烯的情况下,可取得轻量且耐久性及柔软性强,容易处理的效果。[0076]图3A 图3C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100的结构的其他示例。该实施方式的电波吸收体100中,支撑部130的结构不同。图3A表示具有倾斜的板状的支撑部 130的电波吸收体100。图:3B表示具有波状的支撑部130的电波吸收体100。图3C表示具有半月形状的支撑部130的电波吸收体100。支撑部130如为可支撑上部板110以及下部板120的结构,也可以是图3A 图3C所示的结构以外的结构。支撑部130在具有导电损失的情况下,由于支撑部130的结构不同,其斜入射特性不同。[0077]图4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100的结构的更进一步的其他示例。该电波吸收体100具有在上部板110和下部板120之间夹有中间板150的多层结构。图4所示的示例中,板的片数(即,上部板110和下部板120和中间板150的合计)是3片,也可以是4片以上。[0078]图5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波吸收体100的结构的更进一步的其他示例。在该电波吸收体100的表面,设置了多个孔160。通过该结构,电波吸收体100的空间阻抗匹配和电波的斜入射特性得到改善。孔160的形状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多角形等,可为任意的形状。[0079]图6表示将电波吸收体100设置于抛物面天线200的设置例。抛物面天线200具有反射器(抛物面反射器)210、覆盖物(覆盖部)220、一次辐射器230、天线罩MO以及电波吸收体100。在图6所示的电波吸收体100中,附加了天线罩M0。但是,也可不在电波吸收体100上附加天线罩M0。图6及其以后的图表示将电波吸收体100配置在覆盖物 220的一部分内侧圆周(沿着覆盖物220的圆周方向Cd的内周面)上的情况。但是,也有将电波吸收体100配置在覆盖物220的一部分圆周以及整个圆周的情况。电波吸收体100 在辐射方向上的长度为任意,通常,被设定为与覆盖物220的幅宽(辐射方向Rd的长度) 为相同的长度。[0080]图7表示,在取下图6所示抛物面天线200的天线罩240的状态下,从图6的左侧观察到的抛物面天线200的结构。电波吸收体100沿着圆周方向被紧密配置在覆盖物220 的内侧圆周(内侧周围)上。[0081]图8表示将电波吸收体100设置于抛物面天线200的其他设置例。电波吸收体100隔着间隔Dl被配置在覆盖物220的内侧圆周上。图9表示将电波吸收体100设置于抛物面天线200的更进一步的其他设置例。电 波吸收体100由具有导电损失的电介质构成。电波吸收体100将间隔物250作为基础,上 浮出间隔物250的高度T而配置在覆盖物220的内侧圆周上。在该情况下,间隔物250既 可部分分散地配置,也可在内侧圆周上无缝隙地均勻配置。作为间隔物250的材料可使用 和电波吸收体100同样的材料。另外,也可使用轻量的塑料材。参照图IOA及图10B,对电波吸收体100的电阻值R和支撑部130的高度d的设计 方法进行说明。图IOA表示电波向电波吸收体100入射时的反射模样。图IOB表示将电 波吸收体100置换成分布常数线路的情况下的等效电路。这里说明的电波吸收体100对应 图1 19所表示的全部的电波吸收体100。图IOA表示电波向电波吸收体100垂直入射 的情况下的反射模样。向电波吸收体100入射的电波分为在电波吸收体100的表面被反 射的电波和进入电波吸收体100内部的电波。进一步,进入内部的电波有被金属板140反 射后从电波吸收体100辐射出去的电波;和被电波吸收体100和自由空间的界面反射,返回 电波吸收体100的内部的电波。因此,在电波吸收体100的内部发生多重反射。所以,如图 IOB所示,置换为利用了分布常数线路的等效电路后则容易理解。这里,就本实用新型的实 施方式的电波吸收体100中仅上部板110以及下部板120具有导电损失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对等效电路进行说明。在图IOB中,X表示电波吸收体,Y表示电波吸收体和覆盖物之 间的间隔,Z表示覆盖物。R是上部板110以及下部板120的电阻值,&是金属板140的阻 抗,Zl = O0因为电波吸收体100是用电介质形成的,所以,需考虑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 r0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支撑部130的结构,电介质的密度非常低,所以用考虑了电介质 密度的等效相对介电常数,则更为正确。在下部板120和金属板140紧贴的情况下, 因为成为电阻值\和R的并联连接,阻抗为0 Q。用图IOB的等效电路,由方程式(1)可求 出从自由空间看到的电波吸收体100的阻抗&n。这里,将介质的相对透磁率^设为1来 进行计算。数式1

权利要求1.一种抛物面天线,其内部配置了电波吸收体,所述电波吸收体具备 含有导电粒子的上部板;与所述上部板平行配置且含有导电粒子的下部板;和配置在所述上部板以及所述下部板之间且用于支撑所述上部板以及所述下部板的板状的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其中, 所述上部板以及所述下部板由塑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其中, 所述塑料为聚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其中, 所述导电粒子为碳、电阻体及金属粉中的任意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其中,还具备 用于反射电波的反射器;和配置在所述反射器的周围的圆筒状的覆盖物, 所述电波吸收体配置在所述覆盖物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其中,所述电波吸收体还具备配置在所述下部板之下的金属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其中,所述支撑部的结构是相对于所述上部板以及所述下部板呈垂直的板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其中,所述支撑部的结构是相对于所述上部板以及所述下部板呈倾斜的板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其中, 所述支撑部的结构是波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其中, 所述支撑部由电介质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其中, 所述支撑部由含有导电粒子的电介质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其中,还具备 用于反射电波的反射器;和用于辐射电波的一次辐射器,所述电波吸收体配置在所述反射器的开口边缘附近。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其中,还具备 用于反射电波的反射器;和用于辐射电波的一次辐射器,该一次辐射器具有波导管、配置在所述波导管的前端的由所述电介质构成的支撑体、和经由所述支撑体而设置的副反射器, 所述电波吸收体配置在所述副反射器的背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面天线,其中,还具备 用于反射电波的反射器;和用于辐射电波的一次辐射器,该一次辐射器具有波导管、配置在所述波导管的前端的由所述电介质构成的支撑体、和经由所述支撑体而设置的副反射器, 所述电波吸收体配置在所述波导管的外侧圆周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抛物面天线,抛物面天线的内部配置了电波吸收体,所述电波吸收体具备含有导电粒子的上部板;与所述上部板平行配置的含有导电粒子的下部板;和配置在所述上部板以及所述下部板之间的用于支撑所述上部板以及所述下部板的板状的支撑部。
文档编号H01Q1/12GK202259699SQ20112004125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5日
发明者仓本晶夫, 岩中大辅, 福田淳一 申请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