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820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威尔金森的合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基于威尔金森的小功率三合路器结构包括金属盒体,在金属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隔离电阻和含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路,含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路紧固于金属盒体内腔的底面,线路上各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设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然后将隔离电阻-小功率的贴片电阻焊接于各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之间,然而由于该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设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因此,该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各线宽变化处之间只能焊接两个贴片电阻,即将一个贴片电阻焊接于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与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之间,将另一个贴片电阻焊接于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与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之间,从而导致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与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之间不能焊接贴片电阻,从而该三合路器结构不能满足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中每两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之间均需焊接隔离电阻的性能要求,并且现有技术中的这种三合路器结构,其散热面积小,不利于提高功率,只能适于小功率应用,且其带宽较窄,功率分配也不平衡,易导致功率损耗发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带宽和功率平衡分配、提高隔离电阻功率容量以适于大功率应用的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包括金属盒体,在所述金属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 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及隔离电阻,所述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 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均设置有线宽变化处,所述隔离电阻包括第一双引线电阻、第二双引线电阻、第三双引线电阻,所述第一双引线电阻、第二双引线电阻、第三双引线电阻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中每两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之间。优选地,所述隔离电阻还包括一电阻底座,所述第一双引线电阻、第二双引线电阻、第三双引线电阻均勻焊接于所述电阻底座上。优选地,所述电阻底座采用圆形底座。优选地,所述第一双引线电阻、第二双引线电阻、第三双引线电阻均沿所述电阻底座的切线方向均勻焊接于所述电阻底座上。优选地,所述隔离电阻通过螺钉紧固于所述金属盒体内腔的底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与金属盒体内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若干绝缘支撑块,所述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通过所述绝缘支撑块悬空置于所述金属盒体的内腔中,与所述隔离电阻形成上下位置错位。优选地,所述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以及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组成同一水平面上三点的三角形。优选地,所述第一双引线电阻两端的引线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和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所述第二双引线电阻两端的引线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和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所述第三双引线电阻两端的引线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和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优选地,所述电阻底座采用散热性好的金属材料,且在其表面做电镀处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满足了三合路器的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中每两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之间均需焊接隔离电阻的性能要求,解决了三合路器带宽和功率的平衡分配问题,提高了隔离电阻的功率容量,使得本实用新型能适于大功率应用。

图1是现有技术中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的俯视截面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的侧视截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的隔离电阻中双引线电阻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的隔离电阻中电阻底座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中隔离电阻的俯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的俯视截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的侧视截面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三合路器金属盒体内腔中设置的隔离电阻包括第一双引线电阻、第二双引线电阻、第三双引线电阻及电阻底座,其中第一双引线电阻、第二双引线电阻、第三双引线电阻均勻焊接于电阻底座上,通过螺钉将隔离电阻紧固在金属盒体内腔底面的中部位置。并且三合路器内腔中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与金属盒体内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若干绝缘支撑块,各路微带线或带状线通过绝缘支撑块悬空置于金属盒体的内腔中,与隔离电阻形成上下位置错位。而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组成同一水平面上三点的三角形,把第一双引线电阻两端的引线分别焊接于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和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把第二双引线电阻两端的引线分别焊接于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和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把第三双引线电阻两端的引线分别焊接于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和
4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从而满足了三合路器的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中每两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之间均需焊接隔离电阻的性能要求,解决了三合路器带宽和功率的平衡分配问题,提高了隔离电阻的功率容量,使得本实用新型能适于大功率应用。参照图1和图2,图1是现有技术中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的俯视截面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的侧视截面图,包括金属盒体1,在金属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含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路7,线路7紧固于金属盒体内腔的底面,线路7上所含的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分别是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3、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4。其中,在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 3、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4上均设置有线宽变化处,且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3、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4的线宽变化处均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在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与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3的线宽变化处之间焊接有第一贴片电阻5,在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3与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4的线宽变化处之间焊接有第二贴片电阻 6,而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与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4的线宽变化处之间未焊接有贴片电阻。参照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的隔离电阻中双引线电阻的俯视图,双引线电阻包括电阻本体31,在电阻本体31的两端均设置有引线 36。参照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的隔离电阻中电阻底座的俯视图,本实用新型中的电阻底座32采用圆形底座,且电阻底座32的材料是采用散热性好的金属材料,本实用新型中的电阻底座32是采用铜,并且在其表面做电镀处理。参照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中隔离电阻的俯视图,本实施例中的隔离电阻包括第一双引线电阻33、第二双引线电阻34、第三双引线电阻35及电阻底座32,其中第一双引线电阻33、第二双引线电阻34、第三双引线电阻35均沿电阻底座32的切线方向均勻焊接于电阻底座32上。参照图6和图7,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的俯视截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的侧视截面图,包括金属盒体10、金属盒体内腔11,在金属盒体内腔11中设置有微带线或带状线20、隔离电阻30以及若干绝缘支撑块40。其中,隔离电阻30包括第一双引线电阻33、第二双引线电阻34、第三双引线电阻 35以及电阻底座32,其中,第一双引线电阻33、第二双引线电阻34、第三双引线电阻35,其电性能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一双引线电阻33、第二双引线电阻34、第三双引线电阻35均沿电阻底座32的切线方向均勻焊接于电阻底座32上。通过螺钉将隔离电阻30 紧固在金属盒体内腔11的底面上。微带线或带状线20包括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1、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2、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3,在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1上设置有线宽变化处M,在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2上设置有线宽变化处25,在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3上设置有线宽变化处沈。其中,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1的线宽变化处M、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2的线宽变化处25、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3的线宽变化处沈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其组成同一水平面上三点的三角形。若干绝缘支撑块40设置于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1、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2、 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3与金属盒体内腔11底面之间,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1、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2、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3通过绝缘支撑块40悬空置于金属盒体内腔 11中,与所述隔离电阻30形成上下位置错位。把隔离电阻30中的第一双引线电阻33两端的引线分别焊接于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1的线宽变化处M和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2的线宽变化处25,把第二双引线电阻34两端的引线分别焊接于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2的线宽变化处25和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3的线宽变化处沈,把第三双引线电阻35两端的引线分别焊接于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1的线宽变化处M和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3的线宽变化处26。从而实现了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1、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2、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23中每两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之间均需焊接隔离电阻的性能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满足了三合路器的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中每两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之间均需焊接隔离电阻的性能要求,解决了三合路器带宽和功率的平衡分配问题,提高了隔离电阻的功率容量,使得本实用新型能适于大功率应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包括金属盒体,在所述金属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及隔离电阻,所述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均设置有线宽变化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阻包括第一双引线电阻、第二双引线电阻、第三双引线电阻,所述第一双引线电阻、第二双引线电阻、第三双引线电阻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中每两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阻还包括一电阻底座,所述第一双引线电阻、第二双引线电阻、第三双引线电阻均勻焊接于所述电阻底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底座采用圆形底座。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引线电阻、第二双引线电阻、第三双引线电阻均沿所述电阻底座的切线方向均勻焊接于所述电阻底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阻通过螺钉紧固于所述金属盒体内腔的底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与金属盒体内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若干绝缘支撑块,所述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通过所述绝缘支撑块悬空置于所述金属盒体的内腔中,与所述隔离电阻形成上下位置错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以及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组成同一水平面上三点的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引线电阻两端的引线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和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所述第二双引线电阻两端的引线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和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所述第三双引线电阻两端的引线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和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底座采用散热性好的金属材料,且在其表面做电镀处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威尔金森的三合路器结构,包括金属盒体,在金属盒体的内腔中设置有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及隔离电阻,隔离电阻包括第一双引线电阻、第二双引线电阻、第三双引线电阻,其中第一双引线电阻、第二双引线电阻、第三双引线电阻分别焊接于第一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二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第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中每两路微带线或带状线的线宽变化处之间。本实用新型满足了三合路器的三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中每两路微带线或带状线之间均需焊接隔离电阻的性能要求,解决了三合路器带宽和功率的平衡分配问题,提高了隔离电阻的功率容量,使得本实用新型能适于大功率应用。
文档编号H01P5/16GK202259649SQ20112040624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4日
发明者伍鑫 申请人:伍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