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磁铁芯的加磁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992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导磁铁芯的加磁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磁铁芯的加磁退火炉。
技术背景导磁用的非晶合金铁芯是采用国际先进的超级冷技术制造,将液态金属以IXlO6 次方C/S的冷却速度直接冷却形成0. 02-0. 04mm的固体薄带,得到原子排列组合上具有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特点的非金合金组织。非晶合金铁芯本身是经过快速冷却冷下来的,这样的铁芯内部就会存在因结构不平衡产生的应力,而非晶合金铁芯的磁学性能对应力是非常敏感的,存在内应力的非晶合金铁芯,其导磁率、漏磁(即磁损耗)较为严重,所以非晶合金铁芯要经过热处理消除掉材料内部的应力来提高材料的磁学性能。目前对非晶合金铁芯进行加磁和退火处理是通过不同的专门设备进行,也就是说加磁有专门的加磁设备,退火处理有专门的退火炉具,导致设备投入较大,在操作中,铁芯需要反复进出炉具,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严重降低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既可加磁、又可进行退火处理的多功能加磁退火炉。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导磁铁芯的加磁退火炉,包括有炉体、炉盖、带动炉盖开关的小车和带有控制电路的电器箱,炉体设置有发热装置,在炉体内设置有横磁发生器和纵磁发生器,在炉体的外部设有冷却装置,炉体内腔与冷却装置形成循环回路,在循环回路上连接有真空泵和充氮气设备。所述的横磁发生器为绕炉体圆周缠绕分布的铜管。纵磁发生器为沿炉体中轴线穿过的铜棒。冷却装置由冷却散热器、冷却风机、进气管和出气管构成,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炉体的两端连接。在炉体内腔内与进气管和出气管驳接的位置处设有使氮气缓慢进出炉体内腔的挡板。在炉体的外部外置有循环冷却水道,循环冷却水道与横磁铜管冷却管道和纵磁铜棒冷却管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炉体内增设横磁发生器和纵磁发生器,使炉具对铁芯既可实现退火处理,又可实现加磁处理,该加磁处理可根据需要加横磁或纵磁,一炉多用,节约成本,加磁退火处理可增强非晶合金铁芯的导磁性能, 提高导磁率,减少漏磁,使其磁导率高而损耗低,最终可使其得到很好的矩形回线,铁芯经过热处理消除掉材料内部的应力,提高材料的磁学性能。
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磁铁芯加磁退火炉的纵向剖切后的前视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磁铁芯加磁退火炉的横向剖切后的上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专利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导磁铁芯加磁退火炉包括有炉体1、炉盖2和带动炉盖2开关的小车 3,炉盖2安装在小车3上,在炉体1的底部设置有轨道4,小车车轮设于轨道4上,通过手动拉动小车3滑动,从而控制炉盖2的开关,炉体1设置有发热装置,发热装置为发热丝5,发热丝5缠绕在炉体1的壁体内,在炉体1内设置有横磁发生器和纵磁发生器,横磁发生器为沿炉体1圆周缠绕分布的铜管6,纵磁发生器为沿炉体中轴线穿过的铜棒7,铜棒7和炉盖 2上都设有密封件,使工作过程炉体内腔处于密封状态,在炉体1的外部设有冷却装置和真空泵8,炉体内腔与冷却装置和真空泵8连接。冷却装置由冷却散热器9、冷却风机10、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构成,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分别与炉体1的两端连接,进气管11、炉体 1、出气管12和冷却散热器9构成冷却循环回路,充氮气设备与冷却循环回路连接,它们之间设有第一手动阀门13,真空泵8也与冷却循环回路连接,也设有第二手动阀门14,在炉体 1内与进气管11和出气管12驳接的位置处设有使氮气缓慢进出炉体内腔的挡板15,挡板 15使炉体内腔的铁芯可缓慢地被冷却。在炉体1的外部外置有循环冷却水道16,在循环冷却水道16上设有水泵17,由水泵17驱动冷却水进行环回流动,循环冷却水道16与横磁铜管冷却管道、纵磁铜棒冷却管道以及电器箱18内部电器元件连接,对这些部件进行冷却。调试1 调试驱动炉盖2进出的小车3、牵引炉盖2进出,观察小车3进出是否灵活。2 打开炉盖2把炉盖小车3拉出来,试冷却装置,查看冷却风机10运转方向是否正确。打开冷却风机10,感觉进气管11出风口的大小,出风大为正确。3 试真空泵8运转方向是否正确。打开电器箱18面板上的真空泵手柄开关,真空泵8开始运转、观察真空泵8的运转方向是否正确,真空泵8的运转方向在真空泵风叶罩壳上标明,若运转相反时请在电器箱18内接真空泵电机接线处把任意两根电机线对调即可。4 试炉内真空压力。关闭炉体1两头炉盖2,拧紧螺丝关闭冷却装置上的排气阀门,避免氮气释放,打开真空泵管道上的第二手动阀门14,打开真空泵手柄开关,真空泵8 开始抽真空,边抽真空边观察压力表的读数,一直抽到压力为-0. Impa为止。然后,关闭真空泵管道上的第二手动阀门14,再关停真空泵8记录真空压力表的读数,保压4小时后,观察压力表的读数是否正常,抽真空压力正常后,可以放心使用。5 试循环冷却水道16水流动是否畅顺、通水入循环冷却水道16、观察循环冷却水道16出水管道出水口是否流通畅顺,通水入炉盖2有水冷却装置的管道,观察出水口是否畅通,出水畅顺后可以正常使用。通水入横磁铜管6入水口,横磁开关电源入水口,纵磁开关电源入水口,观察各路管道出水口是否出水畅通,正常后可以放心使用。6 试加热控制是否正常。关闭炉体1的炉盖2,在温控仪表上编一个加热工艺程序。程序编完成后,按住温控仪表面板上RUN键3秒钟仪表开始运行,然后打开加热手柄开关,电压表有加热电压,电流表有加热电流输出,温控仪表温度逐渐升高,当温控仪表到达设定的温度时,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不断地减小说明温控仪表控温正常。7 试横磁磁场。打开横磁电源的手柄开关打开横磁操作器电源开关,调节横磁输出电流的大小,从0-800A的变化,调试大小控制自如说明横磁控制正常。8:调试纵磁电流。打开纵磁电源的手柄开关,打开纵磁操作器电源开关,调节纵磁输出电流的大小,从0-1000A的变化调节大小,控制自如说明纵磁控制正常。使用操作程序1 把炉盖2拉出来,放上工件,然后推动小车3把工件送进炉体内腔,并使炉盖2 关闭。2 打开真空泵管道上的第二手动阀门14,打开真空泵8开关进行抽真空,观察压力表的读数,一直到抽到炉内的空气压力为-0. Impa为止。3 打开充氮气气管道上的第一手动阀门13,开启氮气让氮气往炉体内腔充储,一边充氮气,一边观察压力表的读数,一直充到压力表的读书为0. 03Mpa后关停氮气阀。4 打开所有循环冷却水道16上的阀门、横磁电源冷却水、纵磁电源冷却水、横磁铜管上的冷却水、炉体炉盖2上密封件的冷却水,冷却塔管道上的冷却水,让所有管道冷却水保持流通,不能有阻塞现象。6 根据热处理工件的工艺,设定好温控仪表的工艺程序,按温控表RUN键运行程序,按下复位按扭,打开加热开关,开始进行加热。7 在加热、加横磁或加纵磁过程中注意观察冷却水温度的变化,应保证冷却水的畅通其流量以出水口温度为40°C左右比较合适,横磁线圈铜管出水口的温度不应超过 60 "C。8:当温度到达工件工艺的保温段时,开始打开横磁电源开关,慢慢调节输出横磁电流,电流从小到大开启,一般使用值190-300A已满足工件使用。(注横磁电流与纵磁电流不能同时使用,关停时从大到小关闭输出。9 工件加热程序结束后,进入冷却阶段,开启冷却装置上的第一手动阀门13,开启冷却风机10,让氮气循环流动,氮气经进气管11进入炉体内腔带走热量,然后经出气管 12进入冷却散热器9,将热量传递给外部的空气或者水,然后再次流进进气管11,氮气对炉体1内工件实行循环冷却,当炉内工件冷却到100°C时可以关断横磁电流,关停冷却风机 10。10 开纵磁电流与横磁电流一样。11 处理完成打开排气手动阀门,让炉内与炉外的压力保持平行,打开密封炉盖2 折下纵磁电源夹、松开纵磁铜棒7压紧螺丝。12 折下小车炉盖2螺丝、把工件移动出炉体1外,卸下工件。完成工件处理过程。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导磁铁芯的加磁退火炉,包括有炉体、炉盖、带动炉盖开关的小车和带有控制电路的电器箱,炉体设置有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炉体内设置有横磁发生器和纵磁发生器,在炉体的外部设有冷却装置,炉体内腔与冷却装置形成循环回路,在循环回路上连接有真空泵和充氮气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磁铁芯的加磁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磁发生器为绕炉体圆周缠绕分布的铜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磁铁芯的加磁退火炉,其特征在于纵磁发生器为沿炉体中轴线穿过的铜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磁铁芯的加磁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冷却装置由冷却散热器、冷却风机、进气管和出气管构成,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炉体的两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导磁铁芯的加磁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在炉体内腔内与进气管和出气管驳接的位置处设有使氮气缓慢进出炉体内腔的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磁铁芯的加磁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在炉体的外部外置有循环冷却水道,循环冷却水道与横磁铜管冷却管道和纵磁铜棒冷却管道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既可加磁、又可进行退火处理的多功能加磁退火炉,包括有炉体、炉盖、带动炉盖开关的小车和带有控制电路的电器箱,炉体设置有发热装置,在炉体内设置有横磁发生器和纵磁发生器,在炉体的外部设有冷却装置,炉体内腔与冷却装置形成循环回路,在循环回路上连接有真空泵和充氮气设备。
文档编号H01F41/02GK202322912SQ20112044721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
发明者朱巧明 申请人:朱巧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