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触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977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防触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电源插座,尤其是安全性能好的安全防触电插座。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插座在插拔插头时没有保护装置,人手碰到金属片容易引起触电,安全性能不高,使用起来有所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插座不能防止触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安全防触电插座,在插拔插头时能防止人们触电,安全性和可靠性高,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安全防触电插座包括插座体和3-5组插孔,每组插孔内分别设有正极插片和负极插片;插座体内部电路由电阻R3、R4、R5和ー对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1、R2以及三极管BJT构成,其中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1、R2的应变系数相反,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l、R2的阻值分别随所受压カ的增大而増大、减小;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l、R2和电阻R3、R4顺次连接组成惠斯通电桥并形成节点①、节点②、节点③和节点④,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l和电阻R3为惠斯通电桥的ー个桥臂,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2和电阻R4为惠斯通电桥的另ー个桥臂,节点④和节点②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负极相连,节点①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JT的基极,节点③连接三极管BJT的发射极,三极管BJ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正极插片和负极插片固定连接,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l、R2分别安装在正极插片和负极插片的侧面。所述的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l、R2的型号为BHR-4. 4M,为市售成熟产品,直接选购安装即可。人们在插拔插头吋,当插头未插入插孔时,节点①的电压低,三极管BJT截止,正极插片和负极插片之间未通电,可保证人们的安全;当插头完全插入插孔时,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l、R2因受カ阻值分别变大、变小,节点①电压升高使三极管BJT导通,正极插片和负极插片之间通电进行供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插拔插头时能防止人们触电,安全性和可靠性高,方便实用。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内部电路原理图。图中I.插座体,2.正极插片,3.负极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在图中,该安全防触电插座包括插座体I和3-5组插孔,每组插孔内分别设有正极插片2和负极插片3 ;插座体I内部电路由电阻R3、R4、R5和ー对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l、R2以及三极管BJT构成,其中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1、R2的应变系数相反,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1、R2的阻值分别随所受压カ的增大而増大、减小;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1、R2和电阻R3、R4顺次连接组成惠斯通电桥并形成节点①、节点②、节点③和节点④,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l和电阻R3为惠斯通电桥的ー个桥臂,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2和电阻R4为惠斯通电桥的另ー个桥臂,节点④和节点②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负极相连,节点①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JT的基板,节点③连接三极管BJT的发射极,三极管BJ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正极插片2和负极插片3固定连接,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1、R2分别安装在正极插片2和负极插片3的侧面。在图中,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l、R2的型号为BHR-4. 4M,为市售成熟产品,直接选购安装即可。人们在插拔插头吋,当插头未插入插孔时,节点①的电压低,三极管BJT截止,正极插片2和负极插片3之间未通电,可保证人们的安全;当插头完全插入插孔时,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l、R2因受カ阻值分别变大、变小,节点①电压升高使三极管BJT导通,正极插片2和负极插片3之间通电进行供电。
权利要求1.安全防触电插座,包括插座体(I)和3-5组插孔,每组插孔内分别设有正极插片(2)和负极插片(3);其特征是插座体(I)内部电路由电阻R3、R4、R5和ー对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1、R2以及三极管BJT构成,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1、R2和电阻R3、R4顺次连接组成惠斯通电桥并形成节点①、节点②、节点③和节点④,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l和电阻R3为惠斯通电桥的一个桥臂,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2和电阻R4为惠斯通电桥的另ー个桥臂,节点④和节点②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负极相连,节点①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JT的基板,节点③连接三极管BJT的发射极,三极管BJ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与正极插片(2)和负极插片(3)固定连接,电阻应变荷重传感器Rl、R2分别安装在正极插片(2)和负极插片(3)的侧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防触电插座,包括插座体和3-5组插孔,每组插孔内分别设有正极插片和负极插片人们在插拔插头时,当插头未插入插孔时,正极插片和负极插片之间未通电,可保证人们的安全;当插头完全插入插孔时,正极插片和负极插片之间通电进行供电。在插拔插头时能防止人们触电,安全性和可靠性高,方便实用。
文档编号H01R13/703GK202495649SQ20112053507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0日
发明者董桂丽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