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2949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ー种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模块式空调系统中使用的是串行通讯,此通讯必须在最后一台空调器上接入终端电阻。如图I所示,每一台 空调器之间通过485总线的形式进行通讯,模块式空调系统中第一台空调器的进线2连接到接线装置I的进线接线ロ,连接在出线接线口上的出线3连接到下一台空调器的进线接线ロ,依此类推,形成各台空调器之间的串行通讯,各台空调器的接线装置I的主板出线接线ロ均连接了主板出线4,其中最后一台机子上需要接入终端电阻5,否则会导致模块式空调系统的整个通讯时断时续,时好时坏。但是,在现场安装过程中,很多时候忘记安装终端电阻5,或者终端电阻5损坏时,使调试人员很难找到问题所在。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此问题的发生,需要设计ー款专门针对多联机组通讯的接线装置,使得进线、出线和接主板的线三者之间只要有任何ー个导线不接入,则会导致整个通讯不能顺畅,从而便于调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在不接终端电阻的情况下,使得多联机的串行通讯故障,从而提示工程安装人员接入或检查终端电阻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线接线ロ、出线接线ロ、主板线接线ロ;进线导电片,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从所述进线接线ロ插入的接线端子与所述进线导电片导通;出线导电片,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从所述出线接线ロ插入的接线端子与所述出线导电片导通;主板导电片,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从所述主板线接线ロ插入的接线端子与所述主板导电片导通;其中,所述进线接线ロ插入接线端子,则所述出线导电片和所述主板导电片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所述出线接线ロ插入接线端子,则所述进线导电片与所述出线导电片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进ー步地,靠近所述进线接线ロ的部分所述出线导电片和部分所述主板导电片相对设置,且所述出线导电片和所述主板导电片上相对设置的部分分别对应设置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进线接线ロ插入接线端子则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进ー步地,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在断开状态下的间隙为O. 5_。进ー步地,所述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还包括绝缘弹簧,设置于相对设置的所述出线导电片和所述主板导电片之间。进ー步地,插入所述出线接线ロ的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进线导电片和所述出线导电片导通。进ー步地,所述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还包括第一压线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于将从所述进线接线ロ插入的接线端子压紧到所述进线导电片上。进ー步地,所述第一压线装置包括第一压线主体,包括具有第一前端开ロ部和第一后端开ロ部的矩形的第一框体,所述第一前端开ロ部与所述进线接线ロ相対,所述进线导电片从所述第一前端开ロ部开始向后延伸并穿出所述第一后端开ロ部,所述第一压线主体的下方依次设置部分所述出线导电片和部分所述主板导电片,所述第一框体包括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所述第一顶壁上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底壁的内壁面设置朝向所述第一螺纹孔的突出部;第一压线螺钉,所述第一压线螺钉的螺钉头浮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螺钉头槽内,螺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地连接,所述第一压线主体随着所述第一压线螺钉的旋转而沿所述第二压线螺钉的轴线方向在所述壳体内作直线运动。进ー步地,所述第一压线主体预留的供所述接线端子插入的间隙为I. 5_。进ー步地,所述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还包括第二压线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于将从所述出线接线ロ插入的接线端子压紧到所述出线导电片上。进ー步地,所述第二压线装置包括第二压线主体,包括具有第二前端开ロ部和第ニ后端开ロ部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后端开ロ部与所述出线接线ロ相对,所述进线导电片从所述进线接线口上方开始延伸通过第二前端开ロ部井伸入所述第二压线主体的内部,所述出线导电片从所述进线接线口下方开始向后延伸至所述第二后端开ロ部,所述第二框体包括第二顶壁、平行于所述第二顶壁的底部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顶壁和底部支撑件的侧部连接件,所述第二顶壁上设置第二螺纹孔;第二压线螺钉,所述第二压线螺钉的螺钉头浮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螺钉头槽内,螺杆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地连接,所述第二压线主体随着所述第二压线螺钉的旋转而沿所述第二压线螺钉的轴线方向在所述壳体内作直线运动。进ー步地,所述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还包括第三压线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于将从所述主板线接线ロ插入的接线端子压紧到所述出线导电片上。进ー步地,所述第三压线装置包括第三压线主体,包括具有第三前端开ロ部和第三后端开ロ部的矩形的第三框体,所述第三后端开ロ部与所述主板线接线ロ相対,所述主板导电片从所述进线接线ロ的下方开始向后延伸通过所述第三前端开ロ直至所述第三后端开ロ部,所述第三框体具有第三顶壁,所述第三顶壁上设置第三螺纹孔;第三压线螺钉,所述第三压线螺钉的螺钉头浮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三螺钉头槽内,螺杆与所述第三螺纹孔相配合地连接,所述第三压线主体随着所述第三压线螺钉的旋转而沿所述第三压线螺钉的轴线方向在所述壳体内作直线运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能够保证在不接终端电阻的情况下,使得多联机的串行通讯故障,从而提示工程安装人员接入终端电阻。通过本接线装置,不仅能够实现多联机组串行通讯,同吋,也能够提醒调试人员注意终端电阻的安装,如果不安装终端电阻,则整个多联机组中各个单元模块之间的通讯将无法完成。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0019]图I是模块式空调系统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空调系统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空调系统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空调系统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的第一压线主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空调系统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的第二压线主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空调系统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的第三压线主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空调系统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中第一压线装置压紧功能实现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參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本实用新型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不限于在模块式空调系统中应用,其可应用于任何多联机组串行通讯的情况。如图2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主要包括由第一半壳11和第二半壳12组成的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进线铜片16、出线铜片17、主板铜片18。壳体具有进线接线ロ 111、出线接线ロ 112、主板线接线ロ 113。从进线接线ロ 111插入的接线端子与进线铜片16导通;从出线接线ロ 112插入的接线端子与出线铜片17导通;从主板线接线ロ 113插入的接线端子与主板铜片18导通。并且其中,进线接线ロ 111插入接线端子,则出线铜片17和主板铜片18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出线接线ロ 112插入接线端子,则出线铜片17与出线铜片17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当进线的接线端子从进线接线ロ 111处接入时,不仅可以将进线和进线铜片16导通,同时可以将出线铜片17和主板铜片18导通;当出线接线ロ 112有出线的接线端子接入时,不仅可以将出线和出线铜片17导通,同时可以将进线铜片16和出线铜片17导通。因此,进线接线ロ 111和出线接线ロ 112均插入接线端子时,进线铜片16、出线铜片17、主板铜片18三者之间相互导通,即模块式多联机组的単元模块主板和进出线之间将全部导通;否则,三者之间将不会导通。这种设置使得在不接终端电阻的情况下,多联机组的串行通讯会产生故障,提示工程安装人员接入终端电阻,从而避免了在多联机组运行时通讯时断时续,时好时坏的现象发生。为了实现进线接线ロ 111插入接线端子时出线铜片17和主板铜片18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本实施例中在出线铜片17和主板铜片18上分別设置相应的触点,还可以采用其它可替代的方式。例如,还可以通过推动出线铜片17和主板铜片18中的至少ー个,而使出线铜片17和主板铜片18的一部分在进线接线ロ 111插入接线端子时直接接触。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接近进线接线ロ 111的部分出线铜片17和主板铜片18相对设置,且出线铜片17和主板铜片18上相对设置的部分分别对应设置了第一触点23和第二触点24,进线接线ロ 111未插入接线端子则第一触点23和第二触点24处于断开状态,插入接线端子则第一触点23和第二触点24处于导通状态。本实施例中,在壳体内部设置了第一压线装置,通过该第一压线装置既可以实现进线的接线端子与进线铜片之间的压紧,又可以实现第一触点23和第二触点24的接触。以下结合图2至图4和图7对本实施例的第一压线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至图3所示,第一压线装置具体地包括第一压线主体13和第一压线螺钉20。第一压线主体13包括前端的第一前端开ロ部和后端的第一后端开ロ部。在本申请中,方向“前”指的是壳体上进线接线ロ所在的方向,“后”与“前”相対。第一前端开ロ部与进线接线ロ 111相对,进线铜片16从进线接线ロ 111的上方,即第一前端开ロ部开始向后延伸并穿出第一后端开ロ部,第一压线主体13的下方,也是进线接线ロ 111的下方依次设置包括第一触点23的部分出线铜片17和包括第二触点24的部分主板铜片18。-图4示出了第一压线主体的ー个具体示例,该第一压线主体13包括前端和后端开ロ的矩形的第一框体131的第一框体131,具有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第一顶壁上设置了第一螺纹孔133,第一底壁的内壁面设置朝向第一螺纹孔133的突出部132。第一压线螺钉20的螺钉头浮动地连接于壳体内部的第一螺钉头槽114内,螺杆与第一螺纹孔133相配合地连接,第一压线主体13随着第一压线螺钉20的旋转而沿第一压线螺钉20的轴线方向在壳体内作直线运动。为了方便对第一压线螺钉以及后述的第二、第三压线螺钉的操作,壳体上相应位置设置了供镙丝刀伸入的螺丝刀进ロ 115。进线接线ロ 111未插入接线端子吋,出线铜片17下方的第一触点23与主板铜片18上方的第二触点24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的间隙优选地为O. 5mm左右。此时,第一触点23与第二触点24处于断开状态。当进线接线ロ 111插入接线端子时,由于突出部132的存在,插入间隙不足时需相应调整进线铜片16与突出部132之间的间隙。调节方式如图7所示,旋转第一压线螺钉20,由于受到第一螺钉头槽114及第ー压线主体13周围壳体结构的限制,第一压线螺钉20无直线运动而第一压线主体13无旋转运动,从而可带动第一压线主体13向下运动,此时进线铜片16与突出部132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大,直至接线端子插入该间隙中。压紧接线端子时,只需稍微旋转第一压线螺钉20使第一压线主体13向上移动即可通过第一压线螺钉20与突出部132的共同作用将接线端子压紧。同吋,由于第一压线主体13向下运动使出线铜片17位于第一压线主体13的部分向下运动,以及当进线接线ロ 111插入进线的接线端子时,突出部132受到挤压使第一压线主体13的底壁轻微下降,推动了出线铜片17的相应部分向下运动,使出线铜片17下方的第一触点23与主板铜片18上方的第二触点24接触,从而出线铜片17与主板铜片18导通。本实施例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还包括绝缘弹簧19,该绝缘弹簧19设置于相对设置的部分出线铜片17和主板铜片18之间。绝缘弹簧19 一方面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防止出线铜片17和主板铜片18通过弹簧导通,另ー方面可以预防出线铜片17和主板铜片18在没有接线端子插入进线接线ロ 111的情况下导通。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出线接线ロ 112插入接线端子时出线铜片17与进线铜片16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进线铜片16和出线铜片17在出线接线ロ 112未插入接线端子时无接触,但是,插入出线接线ロ 112的接线端子分别与进线铜片16和出线铜片17导通,因此,接线端子插入出线接线ロ 112时进线铜片16和出线铜片17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插入出线接线ロ 112的接线端子与出线铜片17进行压紧,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还包括了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二压线装置。更具体地,该第二压线装置包括第二压线主体14和操纵第二压线主体14的第二压线螺钉21。如图3所示,第二压线主体14具有第二前端开ロ部和第二后端开ロ部,第二后端开ロ部与出线接线ロ 112相对,进线铜片16穿出第一后端开ロ部继续延伸通过第二前端开ロ部井伸入第二压线主体14的内部,出线铜片17从第一压线主体13的下方开始向后延伸至第二后端开ロ部。图5示出了第二压线主体的ー个具体示例。第二压线主体14包括前端和后端开ロ的第二框体,第二框体包括第二顶壁141、平行于第二顶壁141的底部支撑件143、连接第ニ顶壁141和底部支撑件143的侧部连接件142,第二顶壁141上设置第二螺纹孔144。第ニ压线螺钉21的螺钉头浮动地连接于壳体内部的第二螺钉头槽116内,螺杆与第二螺纹孔 144相配合地连接,第二压线主体14随着第二压线螺钉21的旋转而沿第二压线螺钉21的轴线方向在壳体内作直线运动。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出线铜片17在出线接线ロ 112 —侧设置为了先向上弯折,再向后弯折的形状,与第二压线主体14的各相应部分相靠接,并使进线铜片16和出线铜片17与相应的接线端子的接触部分均位于了接线端子的上方。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減少出线铜片17在壳体内的变形,而且在旋紧第二压线螺钉21时同时将进线铜片16和出线铜片17位于出线接线ロ的一端与接线端子压紧在一起。当然,只要能保证出线铜片17与接线端子的紧密接触,出线铜片17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它形状,例如也可将出线铜片17的出线接线ロ的一端设置在接线端子的下方,而利用铜片的弾性保持出线铜片17与接线端子的良好接触。第二压线装置的压紧方式与前述的第一压线装置类似,是通过旋转第二压线螺钉21使第二压线主体14向上运动,将进线铜片16、出线铜片17和相应的接线端子压紧在第ニ压线螺钉21与底部支撑件143之间。如图2至3所示,为了将主板线的接线端子与主板铜线18压紧,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还包括了第三压线装置。更具体地,第三压线装置包括第三压线主体15和操纵第三压线主体15的第三压线螺钉22。第三压线主体15包括第三前端开ロ部和第三后端开ロ部,第三后端开ロ部与主板线接线ロ 113相对,主板铜片18从第一压线主体13的下方开始向后延伸通过第三前端开ロ直至第三后端开ロ部。如图6所示,第三压线主体15包括前端和后端开ロ的矩形的第三框体151,第三框体151具有第三顶壁,第三顶壁上设置了第三螺纹孔152 ;第三压线螺钉22的螺钉头浮动地连接于壳体内部的第三螺钉头槽117内,螺杆与第三螺纹孔152相配合地连接,第三压线主体15随着第三压线螺钉22的旋转而沿第三压线螺钉22的轴线方向在壳体内作直线运动。第三压线装置的压紧方式与前述的第一压线装置类似,不再重复。适应于接线端子的厚度,第一压线主体13、第二压线主体14和第三压线主体15预留的供接线端子插入的间隙可选择为I. 5_左右。对于以上实施例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要使用其连接为图I所示的接线结构,每个単元模块的主板需要两个相同的接线装置,由于每一位上有三个接线ロ,两个并排使用可以达到既定目的。可以在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出厂时,便将接线装置和単元模块的主板之间用通讯线连接好,只留给工程安装人员两个接线ロ,这样在连接时,就可以任意接进出线。并且需要在最后一台単元模块上接终端电阻,否则,整个多联机组将不能实现通讯出现故障,从而起到了提醒和帮助机组通讯调试的作用。本实施例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可以用在多联机组中的每个单元模块中,例如用于模块式空调系统中的每一台空调器中,实现单元模块和前一台単元模块主板和后一台单元模块之间的通讯,可保证通讯的正常进行,也为通讯装置调试提供了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接终端电阻的情況。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在不接终端电阻或终端电阻损坏的情况下,使得多联机的串行通讯故障,从而提示工程安装人员接入或检查终端电阻。不仅能够实现多联机组串行通讯,同时能够提醒调试人员注意终端电阻的安装和检查,并且,如果不安装终端电阻,整个多联机组中各个单元模块之间的通讯将无法完成。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线接线ロ(111)、出线接线ロ(112)、主板线接线ロ(113); 进线导电片(16),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从所述进线接线ロ(111)插入的接线端子与所述进线导电片(16)导通; 出线导电片(17),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从所述出线接线ロ(112)插入的接线端子与所述出线导电片(17)导通; 主板导电片(18),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从所述主板线接线ロ(113)插入的接线端子与所述主板导电片(18)导通;其中, 所述进线接线ロ(111)插入接线端子,则所述出线导电片(17)和所述主板导电片(18)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 所述出线接线ロ(112)插入接线端子,则所述进线导电片(16)与所述出线导电片(17)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进线接线ロ(111)的部分所述出线导电片(17)和部分所述主板导电片(18)相对设置,且所述出线导电片(17)和所述主板导电片(18)上相对设置的部分分别对应设置第一触点(23)和第二触点(24),所述进线接线ロ(111)插入接线端子则所述第一触点(23)和第二触点(24)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23)与所述第二触点(24)在断开状态下的间隙为O. 5_。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还包括绝缘弹簧(19),设置于相对设置的所述出线导电片(17)和所述主板导电片(18)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插入所述出线接线ロ(112)的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进线导电片(16)和所述出线导电片(17)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还包括 第一压线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于将从所述进线接线ロ(111)插入的接线端子压紧到所述进线导电片(16)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装置包括 第一压线主体(13),包括具有第一前端开ロ部和第一后端开ロ部的矩形的第一框体(131),所述第一前端开ロ部与所述进线接线ロ(111)相对,所述进线导电片(16)从所述第一前端开ロ部开始向后延伸并穿出所述第一后端开ロ部,所述第一压线主体(13)的下方依次设置部分所述出线导电片(17)和部分所述主板导电片(18),所述第一框体(131)包括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所述第一顶壁上设置第一螺纹孔(133),所述第一底壁的内壁面设置朝向所述第一螺纹孔(133)的突出部(132); 第一压线螺钉(20),所述第一压线螺钉(20)的螺钉头浮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螺钉头槽(114)内,螺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33)相配合地连接,所述第一压线主体(13)随着所述第一压线螺钉(20)的旋转而沿所述第二压线螺钉(20)的轴线方向在所述壳体内作直线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主体(13)预留的供所述接线端子插入的间隙为1.5mm。
9.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还包括 第二压线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于将从所述出线接线ロ(112)插入的接线端子压紧到所述出线导电片(1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线装置包括 第二压线主体(14),包括具有第二前端开ロ部和第二后端开ロ部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后端开ロ部与所述出线接线ロ(112)相对,所述进线导电片(16)从所述进线接线ロ(111)上方开始延伸通过第二前端开ロ部井伸入所述第二压线主体(14)的内部,所述出线导电片(17)从所述进线接线ロ(111)下方开始向后延伸至所述第二后端开ロ部,所述第二框体包括第二顶壁(141)、平行于所述第二顶壁(141)的底部支撑件(143)、连接所述第二顶壁(141)和底部支撑件(143)的侧部连接件(142),所述第二顶壁(141)上设置第二螺纹孔(144); 第二压线螺钉(21),所述第二压线螺钉(21)的螺钉头浮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螺钉头槽(116)内,螺杆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44)相配合地连接,所述第二压线主体(14)随着所述第二压线螺钉(21)的旋转而沿所述第二压线螺钉(21)的轴线方向在所述壳体内作直线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还包括 第三压线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于将从所述主板线接线ロ(113)插入的接线端子压紧到所述出线导电片(18)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压线装置包括 第三压线主体(15),包括具有第三前端开ロ部和第三后端开ロ部的矩形的第三框体(151),所述第三后端开ロ部与所述主板线接线ロ(113)相对,所述主板导电片(18)从所述进线接线ロ(111)的下方开始向后延伸通过所述第三前端开ロ直至所述第三后端开ロ部,所述第三框体(151)具有第三顶壁,所述第三顶壁上设置第三螺纹孔(152);第三压线螺钉(22),所述第三压线螺钉(22)的螺钉头浮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三螺钉头槽(117)内,螺杆与所述第三螺纹孔(152)相配合地连接,所述第三压线主体(15)随着所述第三压线螺钉(22)的旋转而沿所述第三压线螺钉(22)的轴线方向在所述壳体内作直线运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串行通讯总线接线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进线接线口、出线接线口、主板线接线口;进线导电片,位于壳体内部,从进线接线口插入的接线端子与进线导电片导通;出线导电片,位于壳体内部,从出线接线口插入的接线端子与出线导电片导通;主板导电片,位于壳体内部,从主板线接线口插入的接线端子与主板导电片导通;其中,进线接线口插入接线端子,则出线导电片和主板导电片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出线接线口插入接线端子,则进线导电片与出线导电片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在不接终端电阻的情况下,使得多联机的串行通讯故障,从而提示工程安装人员接入终端电阻。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2444096SQ20122005740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1日
发明者滑玉辉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