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3654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涉及的是一种能产生高速小离子团的增强型高速粒子发生器,将利用负高压尖端电力电离空气产生的大离子团负氧离子转换成接近大自然势能产生的小离子团负氧离子,能增强负氧离子的迁移率,使得负氧离子释放速度更快、作用范围更大、适用范围更广。
背景技术
根据大地测量学和地理物理学国际联盟大气联合委员会采用的理论,空气负离子的分子式是O2- (H2O) n,或OH-(H2O)n,或CO4- (H2O) n。这里所说具有环保功能的空气负离子主要指前两种小分子负离子。目前市场上众多的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空气净化器、医学理疗负离子机,要么释放的负离子由于受空气阻力影响传送距离较短,释放量小,范围比较小,不能达到真正净化空气能力;要么虽然已有加速功能,但离子释放量、释放速度和离子 团大小都还有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的一种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是一种能产生高速小离子团的增强型高速粒子发生器,将利用负高压尖端放电电离空气产生的大离子团负氧离子(即粒径10_5 Cm)转换成接近大自然势能产生的小离子团负氧离子(即粒径10_7 cm),能增强负氧离子的迁移率,使得负氧离子释放速度更快、作用范围更大、适用范围更广。本实用新型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包括高压导线一、多孔管高压导线接入端、接入端金属发射极、多孔管、有压电效应的天然矿石微粒、沸石颗粒、吸收金属网、高压导线二、输出端金属发射极、多孔管输出端和负氧离子释放头。所述多孔管一端安装有多孔管高压导线接入端,多孔管高压导线接入端连接有高压导线一,多孔管高压导线接入端安装有接入端金属发射极,多孔管内装有有压电效应的天然矿石微粒和沸石颗粒,多孔管另一端安装有吸收吸收金属网、输出端金属发射极和多孔管输出端,吸收金属网连接有高压导线二,输出端金属发射极上装有负氧离子释放头。所述负氧离子释放头为接插式负氧离子释放头,采用碳纤维束,碳纤维束外包裹有编织层,编织层外封装有硅橡胶套管,碳纤维束有一端露在硅橡胶套管外,与负离子发生器配套使用,可以方便地接插在负氧离子发生器的输出导线上或金属针上用于释放负氧离子,装插、更换方便,是一种防溅射、防电荷流失的离子释放头。所述多孔管为多孔绝缘管,所述的多孔绝缘管为多孔陶瓷管、多孔石英管、多孔玻璃管或多孔胶木管。所述多孔管一端设置有接入端金属发射极安装槽,多孔管另一端设置有输出端金属发射极安装槽。所述接入端金属发射极和输出端金属发射极可采用铜镀镍金属发射极、钨金属发射极、钛金属发射极、镍金属发射极、钥金属发射极或铝金属发射极等材料。本实用新型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采用了多孔陶瓷管(如附图所示),使大量空气可以自由进出,且为了不让本体吸收负离子,使自耗降至最低,故采用陶瓷作为材料;其二是管内不仅有沸石颗粒,还添加有压电效应的天然矿石微粒。其中,具有压电效应的天然矿石颗粒可采用闪锌、钠氯酸盐、电气石、石英、酒石酸、方硼石、异极矿、黄晶、若歇尔盐中毒 一种。这些晶体都具有非晶方性结构,具有压电效应。(就是之前在振荡放大器中有描述的种类)沸石和天然矿石颗粒的混合,使得管内负离子产生量增加,此外具有压电效应的天然矿石颗粒做为载体可以导通负氧离子流,经由振荡产生高速负氧离子流并撞击多孔沸石材料形成易于被人体吸收的小离子团。由于金属发射极接通初级负高压作用电离空气产生大量自由电子,大量空气通过多孔管孔进入多孔管内,空气中氧气捕捉自由电子产生大量大离子团负氧离子,大离子团负氧离子受金属网和输出端金属发射极端比初级负高压更低的高级负高压电势能牵引通过多孔管内压电效应、特殊烘制的陶瓷球颗粒和小颗粒沸石混合的填充物,此时有压电效应的陶瓷球颗粒作为负氧离子流的载体导通负氧离子流,经由振荡产生高速负氧离子流并撞击多孔沸石材料,进而形成小离子团负氧离子,并流向吸收金属网及输出端金属发射极端高速释放出大量小离子团负氧离子。本实用新型所述负氧离子释放头是一种防溅射、防电荷流失的离子释放头,是一种接插式负氧离子释放头,与负离子发生器配套使用,可以方便地接插在负氧离子发生器的输出导线上或金属针上用于释放负氧离子,装插、更换方便。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的多孔管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高压导线,2、陶瓷管高压导线接入端,3、接入端金属发射极,4、多孔管,5、多孔管管壁小孔,6、有压电效应的天然矿石微粒,7、沸石颗粒,8、吸收金属网,9、输出端金属发射极,10、多孔管输出端,11、负氧离子释放头,12、高压导线二,13、接入端金属发射极安装槽,14、输出端金属发射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I 2,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包括高压导线一 I、多孔管高压导线接入端2、接入端金属发射极3、多孔管4、有压电效应的天然矿石微粒6、沸石颗粒7、吸收金属网8、高压导线二 12、输出端金属发射极9、多孔管输出端10和负氧离子释放头11。所述多孔管4 一端安装有多孔管高压导线接入端2,多孔管高压导线接入端2连接有高压导线一 1,多孔管高压导线接入端2安装有接入端金属发射极3,多孔管4内装有有压电效应的天然矿石微粒6和沸石颗粒7,多孔管4另一端安装有吸收金属网8、输出端金属发射极9和多孔管输出端10,金属网8连接有高压导线二 12,输出端金属发射极9上装有负氧离子释放头11。所述负氧离子释放头11为接插式负氧离子释放头,采用碳纤维束,碳纤维束外包裹有编织层,编织层外封装有硅橡胶套管,碳纤维束有一端露在硅橡胶套管外,与负离子发生器配套使用,可以方便地接插在负氧离子发生器的输出导线上或金属针上用于释放负氧离子,装插、更换方便,是一种防溅射、防电荷流失的离子释放头。所述多孔管3为多孔绝缘管,所述的多孔绝缘管为多孔陶瓷管、多孔石英管、多孔玻璃管或多孔胶木管。所述多孔管一端设置有接入端金属发射极安装槽13,多孔管另一端设置有输出端金属发射极安装槽14。所述接入端金属发射极3和输出端金属发射极9可采用铜镀镍金属发射极、钨金属发射极、钛金属发射极、镍金属发射极、钥金属发射极或铝金属发射极等材料。使用时高压发生器需与本装置配套,高压发生器可以采用市售直流负高压发生器。如图I所示,左侧是初级负高压电源输入,高压发生器与接入端金属发射极3相连接,初级负高压可达-4000V,电离由多孔管周围孔洞进入管内的空气,使之产生大量的大离子团负氧离子。同时,由吸收金属网8接入输出发射极比初级负高压更低的高级负高压,高 级负高压可达-10000V,吸收金属网8是与输出端金属发射极9焊接在一起的。由于输出发射极高压电势能的牵引,強迫接入端金属发射极3端电离形成的大离子团负氧离子流通过多孔管4 (该多孔管4内装载有压电特性的矿石烘制而成的陶瓷球粒和小颗粒沸石的混合物,具有压电效应的天然矿石颗粒做为载体导通负氧离子流,经由振荡产生高速负氧离子流并撞击多孔沸石材料形成易于被人体吸收的小离子团)流向吸收金属网8和输出端金属发射极9端吸收,最后由输出端金属发射极9接上的接插式负氧离子释放头释放出小离子团负氧离子。当接入端金属发射极3、吸收金属网8、输出端金属发射极9端同时通电时,接入端金属发射极3端初级负高压所产生的大离子团负氧离子受吸收金属网8和输出端金属发射极9端比初级负高压更低的高级负高压电势能牵引,负氧离子流会由接入端金属发射极3端强行通过多孔管4,即负氧离子流将通过多孔管4内有压电效应、特殊烘制的陶瓷球颗粒和小颗粒沸石混合的填充物,此时具有压电效应的天然矿石颗粒做为载体导通负氧离子流,经由振荡产生高速负氧离子流并撞击多孔沸石材料形成易于被人体吸收的小离子团,并流向吸收金属网8、输出端金属发射极9端,最后由输出端金属发射极9接上的接插式负氧离子释放头释放出易于被人体吸收的小离子团负氧离子。由于金属发射极接通初级负高压作用电离空气产生大量自由电子,大量空气通过多孔管进入管内,空气中氧气捕捉自由电子产生大量大离子团负氧离子,大离子团负氧离子受吸收金属网8和输出端金属发射极9端比初级负高压更低的高级负高压电势能牵引,通过多孔管内具有压电效应、特殊烘制的陶瓷球颗粒和小颗粒沸石混合的填充物,此时有压电效应的陶瓷球颗粒作为载体导通负氧离子流,经由振荡产生高速负氧离子流并撞击多孔沸石材料形成易于被人体吸收的小离子团,并流向吸收金属网8、输出端金属发射极9端接上的接插式负氧离子释放头高速释放出大量小离子团负氧离子。本实用新型装置经测试,在出风口负离子含量为I亿个/cm3以上,在距离出风口一米的距离能检测到1000万个/cm3以上,在距离出风口五米的距离能检测到10万 20万个/cm3,且一组8个释放头可以适用于40 45平方米的环境。相较于目前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日本产品,其报道家用型空气维他命疗养机释放的负离子含量在出风口是有几千万个/cm3,在距离出风口一米的距离能检测到100万个左右/cm3,在距离出风口五米的距离能检测到I 2万个/cm3 ,且一台家用型空气维他命疗养机适用于25平方米的环境,本产品效果要高出一倍以上。
权利要求1.ー种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导线一、多孔管高压导线接入端、接入端金属发射极、多孔管、有压电效应的天然矿石微粒、沸石颗粒、吸收金属网、高压导线ニ、输出端金属发射极、多孔管输出端和负氧离子释放头;所述多孔管一端安装有多孔管高压导线接入端,多孔管高压导线接入端连接有高压导线一,多孔管高压导线接入端安装有接入端金属发射极,多孔管内装有有压电效应的天然矿石微粒和沸石颗粒,多孔管另一端安装有吸收金属网、输出端金属发射极和多孔管输出端,吸收金属网连接有高压导线ニ,输出端金属发射极上装有负氧离子释放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释放头为接插式负氧离子释放头,采用碳纤维束,碳纤维束外包裹有编织层,编织层外封装有硅橡胶套管,碳纤维束有一端露在娃橡胶套管外。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管为多孔绝缘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绝缘管采用多孔陶瓷管、多孔石英管、多孔玻璃管或多孔胶木管。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端金属发射极和输出端金属发射极采用铜镀镍金属发射极、钨金属发射极、钛金属发射极、镍金属发射极、钥金属发射极或铝金属发射扱。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管一端设置有接入端金属发射极安装槽,多孔管另一端设置有输出端金属发射极安装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负氧离子团转换加速器涉及的是一种能产生高速小离子团的增强型高速粒子发生器,将利用初级负高压尖端电力电离空气产生的大离子团负氧离子转换成接近大自然势能产生的小离子团负氧离子。包括高压导线一、多孔管高压导线接入端、接入端金属发射极、多孔管、有压电效应的天然矿石微粒、沸石颗粒、吸收金属网、高压导线二、输出端金属发射极、多孔管输出端和负氧离子释放头;多孔管高压导线接入端连接有高压导线一,并安装有接入端金属发射极,多孔管内装有有压电效应的天然矿石微粒和沸石颗粒,多孔管另一端安装有吸收金属网、输出端金属发射极和多孔管输出端,吸收金属网连接有高压导线二,输出端金属发射极上装有负氧离子释放头。
文档编号H01T23/00GK202474541SQ201220068249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8日
发明者黄于展 申请人:黄于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