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模块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4396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像机模块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将电子设备用的摄像机模块安装在电子设备时,预先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用的连接摄像机模块和印刷电路板的摄像机模块插座。
背景技术
内置有摄像元件的摄像机模块随着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摄像机模块也要求小型化。目前,摄像机模块已开发出既具有高摄像功能、又是小型化的产品,因此,为了将摄像机模块安装在电子设备等,在摄像机模块插座的开发中,希望尽量减小该插座的体积。 现有的摄像机模块和摄像机模块插座的固定是用如专利文献CN 101478107B所述的机构进行的。该摄像机模块的结构如下一种摄像机模块插座,设有插座外壳,该插座外壳具有可容纳在侧面设有卡定突起的摄像机模块的模块容纳空间,并做成一面开口的斗形形状;设有多个触点,该触点支撑在插座外壳上,其一端在插座外壳的内部与摄像机模块电连接,其另一端做成可在外壳外部进行电连接的连接部;以沿插座外壳内侧面向模块容纳空间中央突出的方式设有模块固定机构;通过将模块固定机构与在摄像机模块上设置的卡定突起的上边缘卡定而可将所插入的摄像机模块容纳卡定;模块固定机构由外壳固定部、卡定部和连接部构成;该外壳固定部由具有弹力的金属板形成,并卡紧固定在插座外壳侧壁上;该卡定部以与设置在所容纳的摄像机模块上的卡定突起相对的方式在模块空间内延伸设置而形成自由端;该连接部从外壳固定部的外壳开口一侧折弯或弯曲并连接卡定部;连接部可使卡定突起穿过地切开连接部的中间部而形成贯通孔,卡定部的贯通孔一侧形成向插座外壳侧面一侧弯曲而引导卡定突起穿过的引导部,作为与卡定部的贯通孔相反一侧的前端侧形成向与插座外壳侧面相反一侧折弯并与卡定突起的上边缘卡定的挤压部;当将摄像机模块插入模块容纳空间时,卡定部受通过贯通孔并被引导部引导的卡定突起挤压而向插座外壳侧面一侧位移,挤压部由于卡定突起越过卡定部而位于卡定突起的上边缘部并与卡定突起卡定。该摄像机模块插座存在的问题是一、模块固定机构的卡定部和连接部的结构复杂,即要进行多次折弯加工,又要在连接部与卡定部之间设置贯通孔,还要设置导引部和挤压部,加工工序非常多,不利于模具成型,使不良品比例增多。二、模块固定机构是单独分开的四片,从而生产时,需要先单独分开地将各片模块固定机构零件生产出,再分别进行组装;并且组装时,四片模块固定机构零件也是需要单独分开地进行,组装步骤复杂,非常耗时耗力,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三、壳体底面的屏蔽部与壳体是分开单独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的,生产组装加工复杂、工序多;且同一个插座上的组装零部件太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各部件之间连接关系不牢靠、容易松动甚至出现散架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摄像机模块插座,在确保摄像机模块与摄像机模块插座卡定所需的额外体积很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简化传统产品原本复杂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摄像机模块插座,包括一绝缘座,该绝缘座具有一可容置对接之摄像机模块的插接空间;还包括一包覆于绝缘座外并可与摄像机模块抵接的模块固定部件以及安装在绝缘座上的模块触点,所述模块固定部件的至少两相对侧壁面上设置有弹片,针对弹片,于绝缘座之侧壁的相对位置设有可供弹片自由地伸入到插接空间中的让位缺口 ;并且,该弹片具有与模块固定部件之侧壁一体连接的基部,该基部倾斜向下方延伸设置而形成弹性抵 接部,该弹性抵接部的自由尾端伸入到插接空间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块固定部件之侧壁顶缘对应基部顶端位置向内翻折形成有可加强弹片弹性的翻边,且于翻边的内侧还设有供摄像机模块之凸耳穿过的避让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块固定部件的至少两相对侧壁面上设置有开口,前述弹片从该开口的顶沿一体斜向下延伸出,并且弹片之弹性抵接部的自由尾端向内翻折形成可抵压在摄像机模块侧壁上的第一抵触点以及可抵压在摄像机模块之凸耳上边缘的第二抵触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翻边的翻折延伸方向垂直于模块固定部件的侧壁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翻边的宽度不大于绝缘座的壁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块固定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壁、前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各侧壁通过顶部向内翻折延伸形成的钩部固定到绝缘座的侧壁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块固定部件的各侧壁顶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钩部,对应各第一钩部,于绝缘座的侧壁上表面向下设置挂孔,各第一钩部采用吊挂的方式钩紧在各自的挂孔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块固定部件的至少两相对侧壁顶缘还向内折弯延伸形成有第二钩部,针对该第二钩部,于绝缘座之侧壁的对应位置减薄设置出凹槽,各第二钩部钩挂在各自的凹槽中,夹紧在绝缘座的侧壁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钩部的自由尾端向外折弯拱起形成有弹性接触端,该弹性接触端伸入到插接空间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座包括前、后、左、右四侧壁与一底壁,该前、后、左、右四侧壁与一底壁一体注塑成型围合形成前述插接空间。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第一,使弹片直接在模块固定部件的侧壁面上一体折弯延伸出,一方面,模块固定部件的各侧壁可以制作得很薄,不会增加摄像机模块与摄像机模块插座卡定所需的额外体积,另一方面,这种设计结构简单,有利于简化生产模具的复杂程度,方便弹片的成型。第二,在与弹片之基部顶端对应的模块固定部件侧壁顶缘向内翻折形成有翻边,这种翻边结构可加强弹片弹性,使弹片有足够的抵压力可以抵紧在摄像机模块上;再者,翻边的内侧还设有避让缺口,以使摄像机模块之凸耳可以顺利地从避让缺口中穿过;籍此,综合弹片、翻边和避让缺口的设计结构,既能确保摄像机模块与摄像机模块插座卡定所需的额外体积很小,又可以有效地简化产品原本复杂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第三,所述弹片的弹性抵接部上形成可抵压在摄像机模块侧壁上的第一抵触点以及可抵压在摄像机模块上之凸耳上边缘的第二抵触点,该第一抵触点和第二抵触点分别从不同方向压在摄像机模块的不同位置,使摄像机模块的安装更为可靠,不会存在松动现象。第四,翻边的翻折延伸方向垂直于模块固定部件的侧壁面,从力学的角度最大程度地增强弹片的弹力。第五,所述模块固定部件的左侧壁、前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是一体连接结构,从·而其可以由一块金属板一次性进行冲孔折弯加工而整体形成,加工简单,能有效减少传统之分体结构加工的复杂性,并能解决传统易松动甚至散架的问题。第六,所述绝缘座的前、后、左、右四侧壁与底壁是一次性注塑成型在一起的,简化传统绝缘座分体成型后再组装的复杂加工和组装工序,生产更为容易。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I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N-N处的截面图;图4是图2中P-P处的截面图;图5是图I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座11、前侧壁12、后侧壁13、左侧壁14、右侧壁15、底壁151、安装孔16、插接空间17、挂孔18、凹槽19、让位缺口20、模块固定部件21、前侧壁22、后侧壁23、左侧壁24、右侧壁25、第一钩部26、第二钩部261、弹性接触端27、弹片271、开口[0050]272、基部273、弹性抵接部274、第一抵触点275、第二抵触点276、变形空间28、翻边281、避让缺口30、模块触点31、接触部32、固持部33、焊脚部40、摄像机模块41、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I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该摄像机模块插座包括有绝缘座10、包覆于绝缘座10外并与摄像机模块40抵接的模块固定部件20、以及安装在绝缘座10上的模块触点30。其中,如图2所示,该绝缘座10是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其呈矩形的凹状箱形形状,该绝缘座10由前、后、左、右四侧壁11、12、13、14与一底壁15 —体注塑成型围合形成一上部开口的插接空间16,该插接空间16用于容置摄像机模块40。结合图I至图3来看,所述模块触点30是由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该模块触点30分成四组,四组模块触点分别嵌固在绝缘座10的前、后、左、右四侧壁11、12、13、14上。每个模块触点30包括依次连接的位于前端的接触部31、位于中间的固持部32和位于后端的焊脚部33。针对各个模块触点30于绝缘座10之四个侧壁11、12、13、14与底壁15交接位置整齐地开设有安装孔151 (见图I)。如图3所示,各固持部32折弯成下方敞开的U字形形状,并卡定在绝缘座10之各侧壁11、12、13、14下部的安装孔151中;各接触部31自固持部32的前端斜向上折弯翘起,并可弹性压缩地从安装孔151中伸出绝缘座10的底壁15面,露出在插接空间16中;各焊脚部33自固持部32的后端向外折弯后,突出在绝缘座10的下方,通过高温锡膏焊接焊脚部33可将各模块触点30连接到电路板上。这样,四组模块触点在绝缘座10底部并列设置成两排两列,且各组模块触点的接触部31均露出在插接空间16中,当摄像机模块40插入到摄像机模块插座的插接空间16时,各模块触点30的接触部31与摄像机模块40底部的触点抵触连接,实现电性连接。所述模块固定部件20与绝缘座10的四侧壁11、12、13、14嵌合卡定。该模块固定部件20包括一体依次连接的左侧壁23、前侧壁21、右侧壁24和后侧壁22,从而模块固定部件20可以由一块金属板一次性进行冲孔折弯加工而整体形成。该模块固定部件20的各侧壁21、22、23、24包覆在绝缘座10外且与摄像机模块40实现抵接,以形成接地屏蔽,实现抗干扰效果,并实现将摄像机模块40定位的效果。具体面言,如图I和图2所示,该模块固定部件20的各侧壁21、22、23、24是通过顶部向内翻折延伸形成的钩部固定到绝缘座10的四侧壁11、12、13、14上的。本实施例中,该模块固定部件20的左侧壁23和右侧壁24两侧分别均匀地布设有两第一钩部25,前侧壁21和后侧壁22于顶部中间位置分别设置一第一钩部25,对应各第一钩部25,于绝缘座10的四侧壁11、12、13、14上表面向下设置有挂孔17,各第一钩部25采用吊挂的方式钩紧在各自的挂孔17中,即可使模块固定部件20固定到绝缘座10上。并且,所述模块固定部件20的左侧壁23和右侧壁24顶部还向内折弯延伸形成有第二钩部26,该第二钩部26也呈挂钩形状,第二钩部26的自由尾端向外折弯拱起形成有弹性接触端261(见图3),该弹性接触端261伸入到插接空间16中,可以与摄像机模块40抵接。针对该第二钩部26,于绝缘座10之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的对应位置通过减薄的方式设置了凹槽18,各第二钩部26以吊挂的方式直接钩挂在各自的凹槽18中,夹紧在绝缘座10的侧壁13、14上。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模块固定部件20之前侧壁21和后侧壁22的壁面上开设有开口 271,开口 271内的金属向插接空间16内折弯延伸形成弹片27,该弹片27用于卡定容置在插接空间16中的摄像机模块40。结合图6来看,所述摄像机模块40的侧壁向外凸设有凸耳41,即前述弹片27卡定在该凸耳41上。本实施例中,该前侧壁21和后侧壁22之壁面的两侧均设有弹片27,针对该弹片27,于绝缘座10之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的相对位置设有让位缺口 19(见图1),使弹片27可以自由地伸入到插接空间16中。如图5所示,所述弹片27包括基部272和弹性抵接部273,该基部272连接在侧壁21或22的顶端,该弹性抵接部273倾斜向下方延伸设置而形成,使弹性抵接部273的背部形成有变形空间276。且弹性抵接部273的自由尾端向开口 271 —侧翻折,从而弹性抵接部273的下端形成可抵压在摄像机模块40侧壁上的第一抵触点274、以及可抵压在摄像机模块40之凸耳41上边缘 的第二抵触点275。并且,各弹片27之基部272顶端的侧壁21、22顶部向内设有翻边28,该翻边28垂直于模块固定部件20的侧壁21、22面,这种垂直设计的方式可以增加弹片27的弹性,使弹片27具有更强的抵压力及回弹更易于实现。且翻边28的宽度不超过绝缘座10之侧壁11、12的厚度,以确保产品保持较小体积。还有,该翻边28的内侧中部位置还设有避让缺口 281,以供摄像机模块40的凸耳41穿过。图6显示了本实施例中摄像机模块40安装到本实用新型之摄像机模块插座中的示意图。摄像机模块40自上往下插入绝缘座10的插接空间16,由于摄像机模块40侧壁上的凸耳41进入到对应位置的避让缺口 281,因而不会受到翻边28的干扰而进入到插接空间16内。并且,随摄像机模块40的进一步插入,模块固定部件20之侧壁21、22上的弹片27将与凸耳41抵接,开始时,弹片27之弹性抵接部273的第一抵触点274抵压在凸耳41的外侧壁,弹片27被挤压推向变形空间276内,当摄像机模块40完全进入到插接空间16后,弹片27之弹性抵接部273弹性恢复,其第二抵触点275抵压在凸耳41的上边缘、且第一抵触点274抵压在摄像机的侧壁上。由此,摄像机I旲块40固定在摄像机I旲块插座上从而不能从插接空间16脱离。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片27是设置在模块固定部件20的前侧壁21和后侧壁22上,但本文只是给出了一个较佳实施例,其设置位置和数量不以此为限。并且所述第一钩部25和第二钩部26的分布位置和数量也不以本实施例为限。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第一,使弹片直接在模块固定部件的侧壁面上一体折弯延伸出,一方面,模块固定部件的各侧壁可以制作得很薄,不会增加摄像机模块与摄像机模块插座卡定所需的额外体积,另一方面,这种设计结构简单,有利于简化生产模具的复杂程度,方便弹片的成型。第二,在与弹片之基部顶端对应的模块固定部件侧壁顶缘向内翻折形成有翻边,这种翻边结构可加强弹片弹性,使弹片有足够的抵压力可以抵紧在摄像机模块上;再者,翻边的内侧还设有避让缺口,以使摄像机模块之凸耳可以顺利地从避让缺口中穿过;籍此,综合弹片、翻边和避让缺口的设计结构,既能确保摄像机模块与摄像机模块插座卡定所需的额外体积很小,又可以有效地简化产品原本复杂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第三,所述弹片的弹性抵接部上形成可抵压在摄像机模块侧壁上的第一抵触点以及可抵压在摄像机模块上之凸耳上边缘的第二抵触点,该第一抵触点和第二抵触点分别从不同方向压在摄像机模块的不同位置,使摄像机模块的安装更为可靠,不会存在松动现象。第四,翻边的翻折延伸方向垂直于模块固定部件的侧壁面,从力学的角度最大程度地增强弹片的弹力。第五,所述模块固定部件的左侧壁、前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是一体连接结构,从而其可以由一块金属板一次性进行冲孔折弯加工而整体形成,加工简单,能有效减少传统之分体结构加工的复杂性,并能解决传统易松动甚至散架的问题。第六,所述绝缘座的前、后、左、右四侧壁与底壁是一次性注塑成型在一起的,简化传统绝缘座分体成型后再组装的复杂加工和组装工序,生产更为容易。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摄像机模块插座,包括一绝缘座,该绝缘座具有一可容置对接之摄像机模块的插接空间;还包括一包覆于绝缘座外并可与摄像机模块抵接的模块固定部件以及安装在绝缘座上的模块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固定部件的至少两相对侧壁面上设置有弹片,针对弹片,于绝缘座之侧壁的相对位置设有可供弹片自由地伸入到插接空间中的让位缺口;并且,该弹片具有与模块固定部件之侧壁一体连接的基部,该基部倾斜向下方延伸设置而形成弹性抵接部,该弹性抵接部的自由尾端伸入到插接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摄像机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固定部件之侧壁顶缘对应基部顶端位置向内翻折形成有可加强弹片弹性的翻边,且于翻边的内侧还设有供摄像机模块之凸耳穿过的避让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摄像机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固定部件的至少两相对侧壁面上设置有开口,前述弹片从该开口的顶沿一体斜向下延伸出,并且弹片之弹性抵接部的自由尾端向内翻折形成可抵压在摄像机模块侧壁上的第一抵触点以及可抵压在摄像机模块之凸耳上边缘的第二抵触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翻折延伸方向垂直于模块固定部件的侧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机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宽度不大于绝缘座的壁厚。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摄像机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固定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壁、前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各侧壁通过顶部向内翻折延伸形成的钩部固定到绝缘座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机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固定部件的各侧壁顶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钩部,对应各第一钩部,于绝缘座的侧壁上表面向下设置挂孔,各第一钩部采用吊挂的方式钩紧在各自的挂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机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固定部件的至少两相对侧壁顶缘还向内折弯延伸形成有第二钩部,针对该第二钩部,于绝缘座之侧壁的对应位置减薄设置出凹槽,各第二钩部钩挂在各自的凹槽中,夹紧在绝缘座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机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钩部的自由尾端向外折弯拱起形成有弹性接触端,该弹性接触端伸入到插接空间中。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摄像机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包括前、后、左、右四侧壁与一底壁,该前、后、左、右四侧壁与一底壁一体注塑成型围合形成前述插接空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摄像机模块插座,包括一绝缘座,该绝缘座具有一可容置对接之摄像机模块的插接空间;还包括一包覆于绝缘座外并可与摄像机模块抵接的模块固定部件以及安装在绝缘座上的模块触点,所述模块固定部件的至少两相对侧壁面上设置有弹片,针对弹片,于绝缘座之侧壁的相对位置设有可供弹片自由地伸入到插接空间中的让位缺口;并且,该弹片具有与模块固定部件之侧壁一体连接的基部,该基部倾斜向下方延伸设置而形成弹性抵接部,该弹性抵接部的自由尾端伸入到插接空间内。本实用新型既可确保摄像机模块与摄像机模块插座卡定所需的额外体积很小,又可以有效地简化传统产品原本复杂的结构,具有加工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678687SQ20122015716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6日
发明者孙鸿运, 李胡彬 申请人:东莞市泰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