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段式旋转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627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段式旋转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段式旋转开关,特别是应用于各种家电产品上的开关装置,减少端子间的接触点,且能够调整端子间的接触力,以提升旋转开关的耐久度。
背景技术
开关在一般电器产品中,像是工具机或是家电产品,都是必要的元件,主要是用来控制产品的开启及关闭,或是控制输出电流的强弱等用途,最常见的二种开关装置为按钮式开关及旋转式开关;按钮式开关大多仅用于简单的开关动作,较少会被设计用来调整输出电流强弱,而旋转式开关则大多用于控制输出电流强弱,其中,输出电流的强弱能利用可变电阻来控制,或是利用接点转换来控制二种形式。请参考图1,为一现有旋转开关的分解图,至少包括一转动件30P、一切换触片40P及一基板50P ;该转动件30P两端各成型一转部31P及一枢部32P ;该切换触片40P具有第一导部41P、第二导部42P及第三导部43P,该第一导部41P形成于该切换触片40P中央,该第二导部42P与该第三导部43P分别形成于该切换触片40P的两端,在该第一导部41P还成型一穿越孔44P,可供该转动件30P的枢部32P穿设,让该切换触片40P定位于该转动件30P上;该基板50P中央处成型一枢扭孔51P,供该转动件30P的枢部32P枢设,使得该转动件30P的枢部32P可于该基板50P上进行枢转;而该基板50P还具有一主导片52P、一第一导片53P、一第二导片54P、一第三导片55P以及一辅助导片56P ;该主导片52P由导电材质一体成型,且环设于该基板50P的枢转孔5IP周围,该基板50P的枢转孔5IP供该转动件30P的枢部32P枢设,使该切换触片40P抵触该主导片52P ;该第一导片53P、该第二导片54P、该低速触片55P及该辅助导片56P都为矩形,该第一导片53P、该第二导片54P、该第三导片55P及该辅助导片56P都由导电材质一体成型,此外,该第一导片53P、该第二导片54P、该第三导片55P及该辅助导片56P分别设置于该基板50P周边上。其中,该第一·导片53P、该第二导片54P及该第三导片55P设于该基板50P—侧,使该第二导片54P位于该第一导片53P与该第三导片55P之间,该辅助导片56P相对该第二导片54P设于该基板50P另一侧;当该转动件30P的转部31P受力时,让该转动件30P透过枢部32P于该基板50P上进行枢转,且该切换触片40P受该转动件30P的枢部32P定位,该切换触片40P将随该转动件30P转动,该切换触片40P转动时,该切换触片40P的该第一导部41P将持续与该主导片52P导接,且该切换触片40P的第二导部42P将选择性与该第一导片53P、该第二导片54P、该第三导片55P导接。上述已经介绍了现有旋转开关的结构,接下来介绍其操作方式,其中,该第一导部41P持续与该主导片52P导接,而该第二导部42P将选择性与该第一导片53P、该第二导片54P、该第三导片55P导接,如此,现有旋转开关在任何切换位置,都至少具有四个接触点方可运作;请参考图2,为现有旋转开关实施方式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其中,该第一导部41P与该主导片52P导接,同时,该第二导部42P与该第一导片53P导接,使得交流电源仅通过该第一电路Al,此时,该第一导部41P、该主导片52P、该第二导部42P与该第一导片53P共有四个接触点;现有旋转开关实施方式的第二状态时,其中,该第一导部41P与该主导片52P导接,该第二导部42P与该第二导片54P导接,同时,第三导部43P还与该辅助导片56P连接,使得交流电源通过第一电路Al及第二电路A2,此时,共有六个接触点;由此可知,现有旋转开关至少需要四个接触点,才能运作,只要其中一个接触点因磨擦而损坏,电路无法导电,整个现有旋转开关就不能运作。此外,现有旋转开关运作一段时间后,切换触片40P的第二导部42P与第三导部43P会逐渐弹性疲乏,如此,切换触片40P与该基板50P的也会逐渐失去接触,一但失去接触,造成触片40P与基板50P无法导通,现有旋转开关就无法正常运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仍具有诸多的缺点,故极力加以研究创作,终于研发出本实用新型的多段式旋转开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多段式旋转开关,当段数为三段开关时,仅需三个接触点即可运作,且段数每增加一段,仅需增加一个接触点即可,能够节省材料成本,并延长使用寿命。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多段式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具有一容置空间,而在该容置空间的底部还更具有一主端子插孔及多个导电端子插孔;多个端子,可与任一电路连接,包括:一主端子,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两端,其中,该第一端平贴于该容置空间的底部,而该第两端则插设于该主端子插孔,并露出于该底座;及多个导电端 子,分别插设于该多个导电端子插孔,并露出于该底座,其中,每一个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三端,该第三端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具有一导电单元;一第一导电片,具有一插设端、一第一压力部、一第二压力部及一导电片容置孔;其中,该第一压力部在该主端子的第一端上方,并分别与该插设端及该第二压力部连接;该第二压力部则与该导电片容置孔连接;该导电片容置孔内还形成有一凸键;一第二导电片,具有一定位端、一插入孔及一第四端;其中,该定位端呈弧面,并穿越该导电片容置孔,而在该导电片容置孔之上;该插入孔介于该定位端及该第四端之间,并被该导电片容置孔的凸键插入,使得该第二导电片与该第一导电片连接;该第四端上设置有一导电单元,并与其中一导电端子的第三端上的导电单元接触;一旋转主体,包括:一旋转基座,具有一弹簧容置槽及一插设槽,其中,该弹簧容置槽及该插设槽形成于该旋转基座的下方,而该插设槽被该第一导电片的插设端插入;及—旋转轴,设置于该旋转基座的上方;二弹簧,包括:一第一弹簧,其一端容置于该弹簧容置槽,另一端抵靠该第一导电片的第一压力部,使得该第一压力部按压在该主端子的第一端上;及一第二弹簧,其一端抵靠该第一导电片的第二压力部,另一端则抵靠该第二导电片的第四端,使得该第二导电片的第四端与该主端子的第一端接触;及一盖体,与该底座结合,并具有一旋转主体容置孔及多个定位弧面,其中,该旋转主体穿越该旋转主体容置孔,露出于该盖体,并适当地转动该旋转轴;该多个定位弧面形成于该盖体的下方,该第二导电片的定位端与该多个定位弧面配合,使得与该第一导电片连接的该第二导电片得以定位;其中,转动该旋转轴后,该旋转基座带动该第一导电片及该第二导电片转动,使得该第二导电片与其中一导电端子分离;在转动过程中,该第二导电片的定位端被该多个定位弧面挤压,使得该第二弹簧储存一压力;然后,该第二弹簧释放该压力至该第二导电片的第四端,该第二导电片的定位端再度与该定位弧面配合,使得第二导电片的定位端稳固地定位在该定位弧面之间。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多段式旋转开关,其中,该导电单元插设于该导电端子的第三端及该第二导电片的第四端,并由银或铝制成。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多段式旋转开关,其中,该旋转基座侧面形成一球体容置槽,以容置一滚球及一弹性元件。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多段式旋转开关,其中,该盖体的旋转主体容置孔还具有多个球体凹槽,使得该滚球容置在该球体凹槽及该球体容置槽之间;转动该旋转轴时,该滚球会移动到二球体凹槽之间,此时,该弹性元件储存一压力;然后,该滚球会移动至一球体凹槽内,该弹性元件释放该压力至该滚球,使得该滚球稳定地容置在该球体凹槽及该球体容置槽之间。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多段式旋转开关,其中,该多个定位弧面多个连续凸面,而该第二导电片的定位端可稳固地定位在该多个凸面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I)节省导电单元的使用:相较于现有旋转开关,每一段都需要至少四个接触点,本实用新型每一段仅需二个接触点即可正常运作,也就是一个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片连接,即可导通电路;且在现有旋转开关的设计中,段数每增加一段,就要增加二个接触点,而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中,段数 每增加一段,仅需增加一个接触点即可;因此,相较于现有旋转开关,段数越高,本实用新型所需使用的接触点就越少,所能节省的材料就越多;(2)增加弹簧:为了避免导电片因长时间使用而弹性疲乏,本实用新型在该弹簧容置槽及第一导电片的第一压力部之间设置第一弹簧,以确保第一压力部按压在该主端子的第一端上;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该第一导电片的第二压力部及该第二导电片的第四端之间设置一第二弹簧,以确保该第二导电片的第四端与该主端子的第一端接触。(3)可强制脱离:现有旋转开关在切换过程中,由于接触点间通以电流,在接触点脱开时容易产生电弧,因而累积热量使接触点温度过高,造成接触点彼此相粘,致使旋转开关无法切换;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开关在切换时,旋转轴可传递旋转力,而定位弧面还提供了推力,如此,使得导电单元可强制脱离,避免旋转开关无法切换。

图1为现有旋转开关的分解图;图2为现有旋转开关实施方式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段式旋转开关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俯视图;图5A及图5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主体的立体图;[003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仰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段式旋转开关的剖面图;图8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导电片与导电端子在底座内接触的示范图;图S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导电片的定位端在盖体内定位于定位弧面的示范图;图9A至图9C分别为示范本实用新型三段式旋转开关的状态;图10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基座及盖体剖面图;及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多段式旋转开关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底座;11:容置空间;12:主端子插孔;13:导电端子插孔;14:底座扣合单元;21:主端子;211:弟一立而;212:弟两立而;22:导电端子;221:第三端;
3:第一导电片;31:插设端;32:第一压力部;33:第二压力部;34:导电片各直孔;341:凸键;4:第二导电片;41:定位端;42:插入孔;43:第四端;5:旋转主体;51:旋转基座;511:弹簧容置槽;512:插设槽;513:球体容置槽;514:滚球;515:弹性元件;52:旋转轴;61:第一弹簧;62:第二弹簧;7:盖体;71:旋转主体容置孔;711:球体凹槽;72:定位弧面;73:盖体扣合单元;B1:第一电路;B2:第二电路;P:电源;S:导电单元;Al:第一电路;A2:第二电路;30P:转动件;31P:转部;32P:枢部;40P:切换触片;41P:第一导部;42P:第二导部;43P:第三导部;44P:穿越孔;50P:基板;51P:枢扭孔;52P:主导片;53P:第一导片;54P:第二导片;55P:第三导片;56P:辅助导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多段式旋转开关,以下将配合图式,详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首先,先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元件,请先参阅图3至图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多段式旋转开关的分解图、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俯视图、本实用新型的旋转主体的立体图、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仰视图;本实用新型的多段式旋转开关,包括:一底座1,具有一容置空间11,而在该容置空间11的底部还具有一主端子插孔12及多个导电端子插孔13 ;多个端子,可与任一电路连接,多个端子包括:一主端子21,具有一第一端211及一第两端212,其中,该第一端211平贴于该容置空间11的底部,而该第两端212则插设于该主端子插孔12,并露出于该底座I ;及多个导电端子22,分别插设于该多个导电端子插孔13,并露出于该底座I,其中,每一个导电端子22具有一第三端221,该第三端221容置于该容置空间11内,并具有一导电单兀S ;—第一导电片3,具有一插设端31、一第一压力部32、一第二压力部33及一导电片容置孔34 ;其中,该第一压力部32在该主端子21的第一端211上方,并分别与该插设端31及该第二压力部33连接;该第二压力部33则与该导电片容置孔34连接;该导电片容置孔34内还形成有一凸键341 ;—第二导电片4,具有一定位端41、一插入孔42及一第四端43 ;其中,该定位端41呈弧面,并穿越该导电片容置孔34,而在该导电片容置孔34之上;该插入孔42介于该定位端41及该第四端43之间,并被该导电片容置孔34的凸键341插入,使得该第二导电片4与该第一导电片3连接;该第四端43上设置有一导电单元S,并与其中一导电端子22的第三端221上的导电单元S接触。接续上述,并可同时参考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段式旋转开关的剖面图;本实用新型的多段式旋转开关还具有一旋转主体5,旋转主体5包括:一旋转基座51,具有一弹簧容置槽511及一插设槽512,其中,该弹簧容置槽511及该插设槽512形成于该旋转基座51的下方,而该插设槽512被该第一导电片3的插设端31插入;及一旋转轴52,设置于该旋转基座51的上方;二弹簧,包括:一第一弹簧61,其一端容置于该弹簧容置槽511,另一端抵靠该第一导电片3的第一压力部32,使得该第一压力部32按压在该主端子21的第一端211上;及一第二弹簧62,其一端抵靠该第一导电片3的第二压力部33,另一端则抵靠该第二导电片4的第四端43,使得该第二导电片4的第四端43与该主端子21的第一端211接触;及一盖体7,可与该底座I结合,并 具有一旋转主体容置孔71及多个定位弧面72,其中,该旋转主体5可穿越该旋转主体容置孔71,露出于该盖体7,并可适当地转动该旋转轴52 ;该多个定位弧面72形成于该盖体7的下方,该第二导电片4的定位端41与该多个定位弧面72配合,使得与该第一导电片3连接的该第二导电片4得以定位。请参考图8A及图8B,并请参考图7,其中,图8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导电片与导电端子在底座内接触的示范图,图8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导电片的定位端在盖体内定位于定位弧面的示范图;本实用新型多段式旋转开关透过转动旋转轴52来切换开关,转动该旋转轴52后,该旋转基座51带动该第一导电片3及该第二导电片4转动,使得该第二导电片4与其中一导电端子22分离;在转动过程中,该第二导电片4的定位端41被该多个定位弧面72挤压,使得该第二弹簧62储存一压力;然后,该第二弹簧62释放该压力至该第二导电片4的第四端43,该第二导电片4的定位端41再度与该定位弧面72配合,使得第二导电片4的定位端41稳固地定位在该定位弧面72之间。另外,由图8A及图8B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底座I还具有多个底座扣合单元14,而盖体7则还具有多个盖体扣合单元73,该底座扣合单元14可与该盖体扣合单元73扣合,该盖体7可与该底座I结合在一起。[0073]接续上述,并同时参考图3,银具有良好导电性,因此,非常适合被利用来导电;本实用新型的导电单元S以插设的方式于该导电端子22的第三端221及该第二导电片4的第四端43,并用银制成;一个导电单元S即代表一个接触点,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一段只需要二个接触点,即可运作。本实用新型为多段式旋转开关,本设计人在本实用新型中示范一种三段式旋转开关,请参考图9A至图9C,分别为示范本实用新型三段式旋转开关的状态,并同时参考图7,其中,本实用新型的主端子21与电源P连接,而二个导电端子22则分别与第一电路BI及第二电路B2连接,在图9A中,第二导电片4并无与任何导电端子22接触,因此,第一电路BI及第二电路B2都无导通;在图9B中,第二导电片4与其中一导电端子22接触,使得第一电路BI被导通;而在图9C中,第二导电片4与另一导电端子22接触,使得第二电路B2被导通;该多个定位弧面72多个连续凸面,而该第二导电片4的定位端41可稳固地定位在该多个凸面之间;上述中,二个导电端子22也可分别与二个不同的电器连接,以切换不同电器运作;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开关具有关闭、导通第一电路BI及导通第二电路B2等三段控制,且依照此方法,本实用新型可依照需求设计更多段的旋转开关,其中,段数每增加一段,只需增加一导电端子即可。本实用新型为了增加切换时的手感,在旋转基座及盖体之间设计了特殊的结构,请参考图10,为本实用新 型旋转基座及盖体剖面图,并请同时参考图5B及图6,其中,该旋转基座51侧面形成一球体容置槽513,可容置一滚球514及一弹性元件515 ;该盖体7的旋转主体容置孔71更具有多个球体凹槽711,使得该滚球514可以容置在该球体凹槽711及该球体容置槽513之间;转动该旋转轴52时,该滚球514会移动到二球体凹槽711之间,此时,该弹性元件515储存一压力;然后,该滚球514会移动至一球体凹槽711内,该弹性元件515释放该压力至该滚球514,使得该滚球514稳定地容置在该球体凹槽711及该球体容置槽513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三段式的旋转开关,为了配合段数,共有三个该球体凹槽711形成在该旋转主体容置孔71内。请参考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多段式旋转开关的立体图,并请同时参考图7,该旋转轴52露出在盖体7之上,以供旋转,且该旋转轴52上设计有平面,可利于转动;图中该旋转轴52并未在该盖体7的中心,这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果有需求,可调整第一导电片3及第二导电片4的长度,以旋转力臂的长度,或是定位弧面72的数量,让该旋转轴52在盖体7的中心。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多段式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具有一容置空间,而在该容置空间的底部还更具有一主端子插孔及多个导电端子插孔; 多个端子,可与任一电路连接,包括:一主端子,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两端,其中,该第一端平贴于该容置空间的底部,而该第两端则插设于该主端子插孔,并露出于该底座 '及多个导电端子,分别插设于该多个导电端子插孔,并露出于该底座,其中,每一个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三端,该第三端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具有一导电单元; 一第一导电片,具有一插设端、一第一压力部、一第二压力部及一导电片容置孔;其中,该第一压力部在该主端子的第一端上方,并分别与该插设端及该第二压力部连接;该第二压力部则与该导电片容置孔连接;该导电片容置孔内还形成有一凸键; 一第二导电片,具有一定位端、一插入孔及一第四端;其中,该定位端呈弧面,并穿越该导电片容置孔,而在该导电片容置孔之上;该插入孔介于该定位端及该第四端之间,并被该导电片容置孔的凸键插入,使得该第二导电片与该第一导电片连接;该第四端上设置有一导电单元,并与其中一导电端子的第三端上的导电单元接触; 一旋转主体,包括:一旋转基座,具有一弹簧容置槽及一插设槽,其中,该弹簧容置槽及该插设槽形成于该旋转基座的下方,而该插设槽被该第一导电片的插设端插入;及一旋转轴,设置于该旋转基座的上方; 二弹簧,包括:一第一弹簧,其一端容置于该弹簧容置槽,另一端抵靠该第一导电片的第一压力部,使得该第一压力部按压在该主端子的第一端上;及一第二弹簧,其一端抵靠该第一导电片的第二压力部,另一端则抵靠该第二导电片的第四端,使得该第二导电片的第四端与该主端子的第一端接触;及 一盖体,与该底座结合,并具有一旋转主体容置孔及多个定位弧面,其中,该旋转主体穿越该旋转主体容置孔,露 出于该盖体,并适当地转动该旋转轴;该多个定位弧面形成于该盖体的下方,该第二导电片的定位端与该多个定位弧面配合,使得与该第一导电片连接的该第二导电片得以定位; 其中,转动该旋转轴后,该旋转基座带动该第一导电片及该第二导电片转动,使得该第二导电片与其中一导电端子分离;在转动过程中,该第二导电片的定位端被该多个定位弧面挤压,使得该第二弹簧储存一压力;然后,该第二弹簧释放该压力至该第二导电片的第四端,该第二导电片的定位端再度与该定位弧面配合,使得第二导电片的定位端稳固地定位在该定位弧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电单元插设于该导电端子的第三端及该第二导电片的第四端,并由银或铝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旋转基座侧面形成一球体容置槽,以容置一滚球及一弹性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段式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盖体的旋转主体容置孔还具有多个球体凹槽,使得该滚球容置在该球体凹槽及该球体容置槽之间;转动该旋转轴时,该滚球会移动到二球体凹槽之间,此时,该弹性元件储存一压力;然后,该滚球会移动至一球体凹槽内,该弹性元件释放该压力至该滚球,使得该滚球稳定地容置在该球体凹槽及该球体容置槽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个定位弧面多个连续凸面,而该第二 导电片的定位端可稳固地定位在该多个凸面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多段式旋转开关,转动该旋转轴后,该旋转基座带动该第一导电片及该第二导电片转动,使得该第二导电片与其中一导电端子分离;在转动过程中,该第二导电片的定位端被该多个定位弧面挤压,使得该第二弹簧储存一压力;然后,该第二弹簧释放该压力至该第二导电片的第四端,该第二导电片的定位端再度与该定位弧面配合,使得第二导电片的定位端稳固地定位在该定位弧面之间;如此,段数每增加一段,仅需增加一个接触点即可,能够节省材料成本,并延长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H19/08GK203103184SQ20122055608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6日
发明者何应松, 黄桢宏, 陈昶男, 蔡曜仲, 李昭毅, 薛道隆 申请人:崧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