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排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180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排键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键帽制作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排键效率高成本低的自动排键机。
背景技术
键帽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各种电子设备中,键帽在冲切完成后均需要进行下一道工序:排键。现有技术中,人们采用正常流程冲切加工键帽后用保护膜贴的方法,即:在键帽完成冲切加工后,键帽还在冲切模具中,此时使用保护膜将装饰键覆盖贴住,然后将保护膜拿起即可使得整板装饰键拿起,放入已排好的数字键模具中实现排键,然后再将保护膜撕掉。上述现有的键帽转移方式,虽可提供给使用者将整板键帽一次排放在键帽组装治具中的功效,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造成现有的排键方式在实际应用上,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现将其缺点归纳如下:首先,实现上述键帽转移方式,在转移的过程中,需要耗用大量的保护膜,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键帽为半透刻字防呆,且防呆较小,操作员在排键时,需要寻找相对应的键帽,使得排键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排键机,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采用贴膜方式转移键帽存在成本高并导致排键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排键机,包括有机架、移动台面以及用于吸取键帽的键帽吸头;该移动台面可前后活动地设置于该机架上,该移动台面上设置有接键帽冲切治具和键帽组装治具;该键帽吸头可左右及上下活动地设置机架上,且该键帽吸头位于移动台面的上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台面包括有第一移动台面及第二移动台面,该第一移动台面和第二移动台面上均设置有前述接键帽冲切治具和键帽组装治具,该第一移动台面与第二移动台面可交替位置地设置于机架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滑道,该第一移动台面和第二移动台面均沿该滑道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台面上左右并排设置有多个前述接键帽冲切治具,对应每一接键帽冲切治具均设置有一前述键帽组装治具,该多个键帽组装治具分别位于对应接键帽冲切治具的后方;以及,对应每一接键帽冲切治具于机架上设置有一前述键帽吸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多个键帽吸头设置于同一滑座上,该滑座可左右来回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包括机座及设置于机座上龙门架,该移动台面设置于机座上,该滑座设置于该龙门架的横梁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键帽冲切治具为胶木板治具。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键帽冲切治具上设置有多个供键帽放置的容置腔,该容置腔的边角处均设置有倒角。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利用键帽吸头左右移动并配合移动台面前后移动而将键帽从键帽冲切治具吸到对应的键帽组装治具内,以此实现键帽转移,取代了传统之采用贴膜的方式,从而可省去配键人员及保护膜,大大节约了生产的人工成本及辅料的耗用;同时,操作员在排键时不需要寻找相对应的键帽,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二、通过设置有第一移动台面及第二移动台面,利用该第一移动台面与第二移动台面可交替位置地设置于机架上,以此可提高设备利用率,并进一步可提高排键的工作效率。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附图标识说明 :10、机架11、机座12、龙门架13、滑道20、移动台面21、第一移动台面22、第二移动台面30、键帽吸头40、接键帽冲切治具41、容置腔50、键帽组装治具60、滑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架10、移动台面20以及用于吸取键帽的键帽吸头30。其中,该机架10包括有机座11及设置于机座11上龙门架12,该移动台面20设置于机座11上。该移动台面20可前后活动地设置于该机架10的机座11上,该移动台面上20设置有接键帽冲切治具40和键帽组装治具50 ;该移动台面20上左右并排设置有多个前述接键帽冲切治具40,对应每一接键帽冲切治具40均设置有一前述键帽组装治具50,该多个键帽组装治具50分别位于对应接键帽冲切治具40的后方;以及,对应每一接键帽冲切治具40于机架10上设置有一前述键帽吸头30,该每一键帽吸头30用于将对应接键帽冲切治具40上的键帽吸起移至对应的键帽组装治具50上。[0031]在本实施例中,该移动台面20包括有第一移动台面21及第二移动台面22,该第一移动台面21和第二移动台面22上均设置有前述接键帽冲切治具40和键帽组装治具50,该第一移动台面21与第二移动台面22可交替位置地设置于机架10上;该机架10上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滑道13,该第一移动台面21和第二移动台面22均沿该滑道13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0上,该第二移动台面22的水平高度小于该第一移动台面21的水平高度,该第二移动台面22可从第一移动台面21的下方穿过而交替位置。该键帽吸头30可左右及上下活动地设置机架10上,且该键帽吸头30位于移动台面20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键帽吸头30设置于同一滑座60上,该滑座60可左右来回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0的横梁上,随该滑座60左右移动,该多个键帽吸头30同步左右移动。以及,该接键帽冲切治具40为胶木板治具,该接键帽冲切治具40上设置有多个供键帽放置的容置腔41,该容置腔41的边角处均设置有倒角,以利于键帽能顺利落进容置腔41中,避免压伤擦伤。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作时,首先,将在冲切机冲切接好的多个接键帽冲切治具40定位于第一移动台面21和第二移动台面22对应的位置上,并将多个键帽组装治具50放于第一移动台面21和第二移动台面22对应的位置上。接着,启动自动排键机开关,先由该第一移动台面21通过滑道13向前移动到键帽吸头30的下方,接着,通过键帽吸头30左右移动并配合第一移动台面21前后移动将键帽从键帽冲切治具40吸到对应的键帽组装治具50内,完成以后,使第一移动台面21向后复位,并使第二移动台面22通过滑道13向前移动到键帽吸头30的下方,如此使得第一移动台面21与第二移动台面22交替位置;接着,通过键帽吸头30左右移动并配合第二移动台面22前后移动将键帽从键帽冲切治具40吸到对应的键帽组装治具50内,直至完成。如此重复前述动作,即可不断地自动将键帽从键帽冲切治具40吸到对应的键帽组装治具50内,完成排键作业。本实用新型 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利用键帽吸头左右移动并配合移动台面前后移动而将键帽从键帽冲切治具吸到对应的键帽组装治具内,以此实现键帽转移,取代了传统之采用贴膜的方式,从而可省去配键人员及保护膜,大大节约了生产的人工成本及辅料的耗用;同时,操作员在排键时不需要寻找相对应的键帽,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其次,通过设置有第一移动台面及第二移动台面,利用该第一移动台面与第二移动台面可交替位置地设置于机架上,以此可提高设备利用率,并进一步可提高排键的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排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移动台面以及用于吸取键帽的键帽吸头;该移动台面可前后活动地设置于该机架上,该移动台面上设置有接键帽冲切治具和键帽组装治具;该键帽吸头可左右及上下活动地设置机架上,且该键帽吸头位于移动台面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面包括有第一移动台面及第二移动台面,该第一移动台面和第二移动台面上均设置有前述接键帽冲切治具和键帽组装治具,该第一移动台面与第二移动台面可交替位置地设置于机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排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滑道,该第一移动台面和第二移动台面均沿该滑道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面上左右并排设置有多个前述接键帽冲切治具,对应每一接键帽冲切治具均设置有一前述键帽组装治具,该多个键帽组装治具分别位于对应接键帽冲切治具的后方;以及,对应每一接键帽冲切治具于机架上设置有一前述键帽吸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排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键帽吸头设置于同一滑座上,该滑座可左右来回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排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机座及设置于机座上龙门架,该移动台面设置于机座上,该滑座设置于该龙门架的横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键帽冲切治具为胶木板治具。
8.根据 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键帽冲切治具上设置有多个供键帽放置的容置腔,该容置腔的边角处均设置有倒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排键机,包括有机架、移动台面以及用于吸取键帽的键帽吸头;该移动台面可前后活动地设置于该机架上,该移动台面上设置有接键帽冲切治具和键帽组装治具;该键帽吸头可左右及上下活动地设置机架上,且该键帽吸头位于移动台面的上方;藉此,通过利用键帽吸头左右移动并配合移动台面前后移动而将键帽从键帽冲切治具吸到对应的键帽组装治具内,以此实现键帽转移,取代了传统之采用贴膜的方式,从而可省去配键人员及保护膜,大大节约了生产的人工成本及辅料的耗用;同时,操作员在排键时不需要寻找相对应的键帽,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H01H11/00GK203085404SQ2012206697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周长春 申请人:东莞万德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