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键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946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水键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键盘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防水键盘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A及图1B,其分别为习知的开关薄膜13的俯视图以及沿1_1线的剖面示意图。开关薄膜13包含第一膜层131、第一电极141、第二膜层132、第二电极142以及胶体133。开关薄膜13可藉由第一电极141与第二电极142导通与否来产生开/关信号。此外,胶体133具有防水性,并接合于第一膜层131与第二膜层132之间,可防止水分或湿气进入以使开关薄膜13具有防水功效。习知的胶体133 —般以印刷的方式形成在膜层上,再将另一胶层覆盖在胶体133上,以使胶体133接合于两片膜层之间。然而,胶体印刷过程中,有缺胶或异物产生时,容易造成开关薄膜13的防水失效。例如:有缺胶产生时,胶体133没有足够厚的胶壁来阻挡水分或湿气,或接合性不足以阻挡水分或湿气渗入时,开关薄膜13的防水性将下降。因此,如何加强胶体与两片膜层之间的接合性及阻隔性,并减少水分或湿气渗入开关薄膜的机会,为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关于一种防水键盘结构,通过改良防水结构,达到减少水分或湿气渗入开关薄膜的机会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水键盘结构,包括:底板、键帽、开关薄膜;该键帽能根据使用者操作而上下运动于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之间;该开关薄膜设置于该底板和该键帽之间,该开关薄膜包含:第一膜层,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一膜层右端点,该第一膜层具有第一宽度;第二膜层,具有第二电极和第二膜层右端点,该第二膜层具有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小于该第一宽度;当该键帽位于该最高位置时,该键帽远离该第一膜层,使该第一电极远离该第二电极,此时该开关薄膜未导通;当该键帽位于该最低位置时,该键帽接近该第一膜层,使该第一膜层向下变形,而使该第一电极接触该第二电极,此时该开关薄膜导通;右胶体,接合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该右胶体自邻近该第二膜层右端点处延伸至邻近该第一膜层右端点处,使该右胶体覆盖该第二膜层右端点的侧表面;以及右侧面膜层自该第一膜层右端点处向下延伸,且覆盖该右胶体的部分右侧表面,以提供防水效果。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右胶体向下延伸至该第二膜层下方,使该右胶体覆盖该第二膜层的部分底面。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右底面膜层自该右侧面膜层下端向左延伸,该右底面膜层覆盖该右胶体的部分底面。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间隔膜层,位于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之间,该间隔膜层的右端由该右胶体的左侧表面延伸至该右胶体中,且该间隔膜层对应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穿孔,以使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于该穿孔内接触而导通。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膜层还具有第一膜层左端点,该第二膜层还具有第二膜层左端点;该开关薄膜还包含:左胶体,自邻近该第二膜层左端点处延伸至邻近该第一膜层左端点处;以及左侧面膜层,自该第一膜层左端点处向下延伸,并覆盖该左胶体的部分左侧表面,如此该第一膜层、该右侧面膜层和该左侧面膜层三者形成倒U字形结构层。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左胶体向下延伸至该第二膜层下方,使该左胶体覆盖该第二膜层的部分底面。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左底面膜层,自该左侧面膜层下端向右延伸,该左底面膜层覆盖该左胶体的部分底面。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间隔膜层,位于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之间,该间隔膜层的左端由该左胶体的右侧表面延伸至该左胶体中,且该间隔膜层对应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穿孔,以使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于该穿孔内接触而导通。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撑结构以及弹性体,该支撑结构设置于该键帽下且连接该键帽及该底板还包括弹性体,该弹性体设置于该键帽下且随着该键帽上下运动而产生弹力。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包括具有弹性凸起部的软片,当该键帽位于该最高位置时,该弹性凸起部为拱形,而当该键帽位于该最低位置时,该弹性凸起部向下变形而接
触该第一膜层。本发明更提出一种防水键盘结构,包括:底板、键帽、开关薄膜;该键帽可根据使用者操作而上下运动于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之间;该开关薄膜设置于该底板和该键帽之间,该开关薄膜包含:第一膜层,具有第一电极、第一膜层开孔以及第一膜层开孔右端点;第二膜层,具有第二电极、第二膜层开孔以及第二膜层开孔右端点,该第二膜层开孔正对该第一膜层开孔,以供外部组件贯穿该第一膜层和该第二膜层;当该键帽位于该最高位置时,该键帽远离该第一膜层,使该第一电极远离该第二电极,此时该开关薄膜未导通;当该键帽位于该最低位置时,该键帽接近该第一膜层使该第一膜层向下变形,而使该第一电极接触该第二电极,此时该开关薄膜导通;右胶体,接合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该右胶体自邻近该第二膜层开孔右端点处延伸至邻近该第一膜层开孔右端点处,使该右胶体覆盖该第二膜层开孔右端点的侧表面;以及右侧面膜层自该第一膜层开孔右端点处向下延伸,且覆盖该右胶体的部分右侧表面,以提供防水效果。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右胶体向下延伸至该第二膜层下方,使该右胶体覆盖该第二膜层的部分底面。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右底面膜层自该右侧面膜层下端向左延伸,该右底面膜层覆盖该右胶体的部分底面。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间隔膜层,位于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之间,该间隔膜层的右端由该右胶体的左侧表面延伸至该右胶体中,且该间隔膜层对应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穿孔,以使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于该穿孔内接触而导通。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膜层还具有第一膜层开孔左端点,该第二膜层还具有第二膜层开孔左端点;该开关薄膜还包括:左胶体,自邻近该第二膜层开孔左端点处延伸至邻近该第一膜层开孔左端点处;以及左侧面膜层,自该第一膜层开孔左端点处向下延伸,并覆盖该左胶体的部分左侧表面,如此该第一膜层、该右侧面膜层和该左侧面膜层三者形成倒U字形结构层。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左胶体向下延伸至该第二膜层下方,使该左胶体覆盖该第二膜层的部分底面。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左底面膜层,自该左侧面膜层下端向右延伸,该左底面膜层覆盖该左胶体的部分底面。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间隔膜层,位于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之间,该间隔膜层的左端由该左胶体的右侧表面延伸至该左胶体中,且该间隔膜层对应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穿孔,以使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于该穿孔内接触而导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具有改良的防水结构,使右胶体具有足够厚的胶壁来阻挡水分或湿气,且右胶体的侧表面被覆盖住,以阻挡水分或湿气渗入。因此,胶体与膜层之间的接合性及阻隔性增加,进而减少水分或湿气渗入开关薄膜的机会。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及图1B分别为习知的开关薄膜的俯视图以及沿1-1线的剖面示意图。图2A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水键盘结构中的按键开关的分解示意图。图2B为应用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键帽的示意图。图3A为图2A的开关薄膜沿1_1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B为图2A的开关薄膜沿1_1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A为图2A的开关薄膜沿1-1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B为图2A的开关薄膜沿1-1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开关薄膜的立体分解图。图6A为开关薄膜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6B为开关薄膜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又一实施例的开关薄膜的立体分解图。图8A为开关薄膜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SB为开关薄膜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实施例的防水键盘结构,利用改良的防水结构,以减少水分或湿气渗入开关薄膜的机会。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开关薄膜具有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左/右胶体以及左/右侧面膜层。左/右胶体接合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且左/右胶体自邻近第二膜层端点处延伸至邻近第一膜层端点处,使左/右胶体覆盖第二膜层端点的侧表面。左/右侧面膜层例如自第一膜层端点处向下延伸,且覆盖胶体的部分侧表面,以提供更佳的防水效果。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开关薄膜更可具有右底面膜层及/或左底面膜层,右底面膜层自右侧面膜层下端向左延伸,且右底面膜层覆盖右胶体的部分底面;左底面膜层自左侧面膜层下端向右延伸,且左底面膜层覆盖左胶体的部分底面。或者,在又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开关薄膜更可具有间隔膜层(spacer film)。间隔膜层位于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之间,且间隔膜层对应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穿孔,以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于穿孔内接触而导通。以下提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2A,其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防水键盘结构20中的两个按键开关21的分解示意图。防水键盘结构20的按键开关21由下而上依序包括底板22、开关薄膜23、弹性体24、支撑结构25以及键帽26。弹性体24设置于键帽26下且随着键帽26上下运动而产生弹力。支撑结构25设置于键帽26下且连接键帽26及底板22,以使键帽26可活动地固定在底板22上。支撑结构25例如是剪刀脚结构,其包括第一支撑架251以及第二支撑架252。第一支撑架251与第二支撑架252交错且以彼此枢接的方式设置于底板22上。此外,弹性体24例如为筒状的硅胶或橡胶,其配置于开关薄膜23上,用以提供键帽26向上运动时所需的弹力。当使用者按压键帽26时,键帽26可根据使用者操作而上下运动。也就是说,键帽26可于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间上下运动,使弹性体24抵压或不抵压开关薄膜23。然而,本发明中使用的键帽26不限定藉由弹性体24及支撑结构25来运动,亦可藉由键帽26本身的弹力产生变形来运动。请参照图2B,其为应用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键帽27的示意图。键帽27例如包括具有弹性凸起部271的软片,可根据使用者操作而上下运动于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之间。当键帽27位于最高位置时,弹性凸起部271为拱形,而当键帽27位于最低位置(以虚线表示)时,弹性凸起部271向下变形而接触开关薄膜23的膜层。以下以不同实施例来介绍具有防水结构的开关薄膜23。在下列实施例中,虽以同时有左/右胶体及左/右侧面膜层为范例说明,但只有右胶体233及右侧面膜层235,或只有左胶体234及左侧面膜层236,两者各自可实施本发明,不限定两者皆有才能实施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3A,其为图2A的开关薄膜23沿1_1线的剖面示意图。开关薄膜23包含第一膜层231、第一电极241、第二膜层232、第二电极242、右胶体233、左胶体234、右侧面膜层235以及左侧面膜层236。第一膜层231具有第一膜层右端点Rl以及第一膜层左端点LI。第一膜层右端点Rl以及第一膜层左端点LI之间的宽度为W1,以使第一膜层231具有第一宽度W1。第二膜层232具有第二膜层右端点R2以及第二膜层左端点L2。第二膜层右端点R2以及第二膜层左端点L2之间的宽度为W2,以使第二膜层232具有第二宽度W2。第二宽度W2小于第一宽度Wl。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宽度W2例如为第一宽度Wl的70 90%左右,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膜层231上具有第一电极241,第二膜层232上具有第二电极242。当图2A的键帽26位于最高位置时,键帽26远离第一膜层231,使第一电极241远离第二电极242而未导通。当图2A的键帽26位于最低位置时,键帽26接近第一膜层231使第一膜层231向下变形,而使第一电极241接触第二电极242而导通。因此,开关薄膜23可藉由第一电极241与第二电极242导通与否来产生开/关信号。右胶体233接合第一膜层231与第二膜层232,右胶体233自邻近第二膜层右端点R2处延伸至邻近第一膜层右端点Rl处,使右胶体233覆盖第二膜层右端点R2的侧表面232a。此外,左胶体234接合第一膜层231与第二膜层232,左胶体234自邻近第二膜层左端点L2处延伸至邻近第一膜层左端点LI处,使左胶体234覆盖第二膜层左端点L2的侧表面 232b。右侧面膜层235可自第一膜层右端点Rl处向下延伸,且覆盖右胶体233的部分右侧表面233a,以提供右侧的防水效果。此外,左侧面膜层236可自第一膜层左端点LI处向下延伸,且覆盖左胶体234的部分左侧表面234a,以提供左侧的防水效果。由此可知,第一膜层231、左侧面膜层236以及右侧面膜层235三者形成倒U字形结构层,覆盖左胶体234的左侧表面234a以及右胶体233的右侧表面233a,因此可减少水分或湿气渗入开关薄膜23的机会。例如:当有水滴在开关薄膜23上,水滴由第一膜层231流向左侧面膜层236及/或右侧面膜层235时,由于左胶体234的左侧表面234a以及右胶体233的右侧表面233a均被完全覆盖住,故水滴无法经由左胶体234的左侧表面234a以及右胶体233的右侧表面233a渗入开关薄膜23中,因而能增加防水效果。第二实施例接着,请参照图3B,其为图2A的开关薄膜23沿1_1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开关薄膜23除了包含上述介绍的第一膜层231、第一电极241、第二膜层232、第二电极242、右胶体233、左胶体234、右侧面膜层235以及左侧面膜层236之外,更可包括右底面膜层237及左底面膜层238。在本实施例中,右胶体233除了覆盖第二膜层右端点R2的侧表面232a之外,还可向下延伸至第二膜层232下方,使右胶体233覆盖第二膜层232的部分底面232c。同样地,右底面膜层237自右侧面膜层235下端向左延伸,且右底面膜层237覆盖右胶体233的部分底面233b,以提供右侧底面233b的防水效果。此外,左胶体234除了覆盖第二膜层左端点L2的侧表面232b之外,还可向下延伸至第二膜层232下方,使左胶体234覆盖第二膜层
232的部分底面232d。同样地,左底面膜层238自左侧面膜层236下端向右延伸,且左底面膜层238覆盖左胶体234的部分底面234b,以提供左侧底面234b的防水效果。由此可知,第一膜层231、左侧面膜层236、左底面膜层238、右侧面膜层235以及右底面膜层237形成防水性更佳的改良结构,覆盖左胶体234的左侧表面234a、左胶体234的底面234b、右胶体233的右侧表面233a以及右胶体233的底面233b,因此可减少水分或湿气渗入开关薄膜23的机会。例如:当有水滴在开关薄膜23上,水滴由第一膜层231流向左侧面膜层236及/或右侧面膜层235时,由于左胶体234的左侧表面234a、左胶体234的底面234b、右胶体233的右侧表面233a以及右胶体233的底面233b均被完全覆盖住,故水滴无法经由左胶体234的左侧表面234a、左胶体234的底面234b、右胶体233的右侧表面233a以及右胶体233的底面233b渗入开关薄膜23中,因而能增加防水效果。第三实施例请参照图4A,其为图2A的开关薄膜23沿1_1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开关薄膜23除了包含上述介绍的第一膜层231、第一电极241、第二膜层232、第二电极242、右胶体233、左胶体234、右侧面膜层235以及左侧面膜层236之外,更可包括间隔膜层239。间隔膜层239位于第一膜层231与第二膜层232之间,间隔膜层239的右端239a由右胶体
233的左侧表面233c延伸至右胶体233中,且间隔膜层239的左端239b由左胶体234的右侧表面234c延伸至左胶体234中。因此,间隔膜层239可藉由右胶体233、左胶体234固定在第一膜层231与第二膜层232之间。间隔膜层239可对应于第一电极241与第二电极242之间设有穿孔P。当图2A的键帽26抵接第一膜层231使第一膜层231向下变形时,第一电极241向下移动,以使第一电极241与第二电极242于穿孔P内接触而导通。第四实施例请参照图4B,其为图2A的开关薄膜23沿1_1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开关薄膜23除了包含上述介绍的第一膜层231、第一电极241、第二膜层232、第二电极242、间隔膜层239、右胶体233、左胶体234、右侧面膜层235以及左侧面膜层236之外,更可包括右底面膜层237及左底面膜层238。有关右底面膜层237及左底面膜层238的介绍,已在第二实施例中详述,在此不再详述。第五实施例请参照图5及图6A-6B,其中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开关薄膜33的立体分解图。图6A为开关薄膜33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6B为开关薄膜33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在图6A中,开关薄膜33包含第一膜层331、第一电极341、两个第一膜层开孔351、第二膜层332、第二电极342、两个第二膜层开孔352、右胶体333、左胶体334、右侧面膜层335以及左侧面膜层336。第二膜层开孔352对正第一膜层开孔351,以供外部组件(未图示)贯穿第一膜层331和第二膜层332。第一膜层331具有第一膜层开孔右端点R1’以及第一膜层开孔左端点LI’。右胶体333接合第一膜层331与第二膜层332,右胶体333自邻近第二膜层开孔右端点R2’处延伸至邻近第一膜层开孔右端点R1’处,使右胶体333覆盖第二膜层开孔右端点R2’的侧表面332a。此外,左胶体334接合第一膜层331与第二膜层332,左胶体334自邻近第二膜层开孔左端点L2’处延伸至邻近第一膜层开孔左端点LI’处,使左胶体334覆盖第二膜层开孔左端点L2’的侧表面332b。右侧面膜层335可自第一膜层开孔右端点R1’处向下延伸,且覆盖右胶体333的部分右侧表面333a,以提供右侧的防水效果。此外,左侧面膜层336可自第一膜层开孔左端点LI’处向下延伸,且覆盖左胶体334的部分左侧表面334a,以提供左侧的防水效果。由此可知,第一膜层331、左侧面膜层336以及右侧面膜层335三者形成倒U字形结构层,覆盖左胶体334的左侧表面334a以及右胶体333的右侧表面333a,因此可减少水分或湿气渗入开关薄膜33的机会。图6B相较于图6A的剖面图,由于没有第一膜层开孔351及第二膜层开孔352,因此只要右侧面膜层335覆盖开关薄膜33的最右侧,或是只要左侧面膜层336覆盖开关薄膜33的最左侧或是两者皆有。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介绍的右底面膜层237及左底面膜层238,可应用在本实施例的开关薄膜33中,在此不再详述。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7及图8A-8B,其中图7为又一实施例的开关薄膜33的立体分解图。图8A为开关薄膜33’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SB为开关薄膜33’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开关薄膜33’除了包含上述介绍的第一膜层331、第一电极341、第二膜层332、第二电极342、右胶体333、左胶体334、右侧面膜层335以及左侧面膜层336之外,更可包括间隔膜层339。间隔膜层339具有右端339a及左端339b。间隔膜层339对应于第一膜层开孔351及第二膜层开孔352设有两个间隔膜层开孔353,以供外部组件(未图示)贯穿间隔膜层339。此外,间隔膜层339对应于第一电极341与第二电极342之间设有穿孔P。关于间隔膜层339的描述,请参照第三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关于第一膜层331、第一电极341、第一膜层开孔351、第二膜层332、第二电极342、第二膜层开孔352、右胶体333、左胶体334、右侧面膜层335以及左侧面膜层336的描述,请参照第五实施例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在第四实施例中介绍的右底面膜层237及左底面膜层238,可应用在本实施例的开关薄膜33’中,在此不再详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防水键盘结构,具有改良的防水结构,使左/右胶体具有足够厚的胶壁来阻挡水分或湿气,且左/右胶体的侧表面被覆盖住或左/右胶体的侧表面及部分底面被覆盖住,以阻挡水分或湿气渗入。因此,胶体与膜层之间的接合性及阻隔性增加,进而减少水分或湿气渗入开关薄膜的机会。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键帽,该键帽能根据使用者操作而上下运动于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之间;以及 开关薄膜,设置于该底板和该键帽之间,该开关薄膜包含: 第一膜层,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一膜层右端点,该第一膜层具有第一宽度; 第二膜层,具有第二电极和第二膜层右端点,该第二膜层具有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小于该第一宽度; 当该键帽位于该最高位置时,该键帽远离该第一膜层,使该第一电极远离该第二电极,此时该开关薄膜未导通; 当该键帽位于该最低位置时,该键帽接近该第一膜层,使该第一膜层向下变形,而使该第一电极接触该第二电极,此时该开关薄膜导通; 右胶体,接合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该右胶体自邻近该第二膜层右端点处延伸至邻近该第一膜层右端点处,使该右胶体覆盖该第二膜层右端点的侧表面;以及 右侧面膜层自该第一膜层右端点处向下延伸,且覆盖该右胶体的部分右侧表面,以提供防水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右胶体向下延伸至该第二膜层下方,使该右胶体覆盖该第二膜层的部分底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底面膜层自该右侧面膜层下端向左延伸,该右底面膜层覆盖该右胶体的部分底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膜层,位于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之间,该间隔膜层的右端由该右胶体的左侧表面延伸至该右胶体中,且该间隔膜层对应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穿孔,以使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于该穿孔内接触而导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膜层还具有第一膜层左端点,该第二膜层还具有第二膜层左端点;该开关薄膜还包含: 左胶体,自邻近该第二膜层左端点处延伸至邻近该第一膜层左端点处;以及左侧面膜层,自该第一膜层左端点处向下延伸,并覆盖该左胶体的部分左侧表面,如此该第一膜层、该右侧面膜层和该左侧面膜层三者形成倒U字形结构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胶体向下延伸至该第二膜层下方,使该左胶体覆盖该第二膜层的部分底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底面膜层,自该左侧面膜层下端向右延伸,该左底面膜层覆盖该左胶体的部分底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膜层,位于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之间,该间隔膜层的左端由该左胶体的右侧表面延伸至该左胶体中,且该间隔膜层对应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穿孔,以使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于该穿孔内接触而导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结构,设置于该键帽下且连接该键帽及该底板;以及 弹性体,设置于该键帽下且随着该键帽上下运动而产生弹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包括具有弹性凸起部的软片,当该键帽位于该最高位置时,该弹性凸起部为拱形,而当该键帽位于该最低位置时,该弹性凸起部向下变形而接触该第一膜层。
11.一种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键帽,该键帽可根据使用者操作而上下运动于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之间;以及 开关薄膜,设置于该底板和该键帽之间,该开关薄膜包含: 第一膜层,具有第一电极、第一膜层开孔以及第一膜层开孔右端点; 第二膜层,具有第二电极、第二膜层开孔以及第二膜层开孔右端点,该第二膜层开孔正对该第一膜层开孔,以供外部组件贯穿该第一膜层和该第二膜层; 当该键帽位于该最高位置时,该键帽远离该第一膜层,使该第一电极远离该第二电极,此时该开关薄膜未导通; 当该键帽位于该最低位置时,该键帽接近该第一膜层使该第一膜层向下变形,而使该第一电极接触该第二电极,此时该开关薄膜导通; 右胶体,接合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该右胶体自邻近该第二膜层开孔右端点处延伸至邻近该第一膜层开孔右端点处,使该右胶体覆盖该第二膜层开孔右端点的侧表面;以及 右侧面膜层自该第一膜层开孔右端点处向下延伸,且覆盖该右胶体的部分右侧表面,以提供防水效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右胶体向下延伸至该第二膜层下方,使该右胶体覆盖该第二膜层的部分底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底面膜层自该右侧面膜层下端向左延伸,该右底面膜层覆盖该右胶体的部分底面。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膜层,位于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之间,该间隔膜层的右端由该右胶体的左侧表面延伸至该右胶体中,且该间隔膜层对应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穿孔,以使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于该穿孔内接触而导通。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膜层还具有第一膜层开孔左端点,该第二膜层还具有第二膜层开孔左端点;该开关薄膜还包括: 左胶体,自邻近该第二膜层开孔左端点处延伸至邻近该第一膜层开孔左端点处;以及左侧面膜层,自该第一膜层开孔左端点处向下延伸,并覆盖该左胶体的部分左侧表面,如此该第一膜层、该右侧面膜层和该左侧面膜层三者形成倒U字形结构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胶体向下延伸至该第二膜层下方,使该左胶体覆盖该第二膜层的部分底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底面膜层,自该左侧面膜层下端向右延伸,该左底面膜层覆盖该左胶体的部分底面。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水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膜层,位于该第一膜层与该第二膜层之间,该间隔膜层的左端由该左胶体的右侧表面延伸至该左胶体中,且该间隔膜层对应于该第一电极与 该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穿孔,以使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于该穿孔内接触而 导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键盘结构,包括底板、键帽以及开关薄膜;开关薄膜包含第一膜层、第二膜层、胶体以及侧面膜层;第一膜层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一膜层右端点,第一膜层具有第一宽度;第二膜层具有第二电极和第二膜层右端点,第二膜层具有第二宽度;第二宽度小于第一宽度;胶体接合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胶体自邻近第二膜层右端点处延伸至邻近第一膜层右端点处,使胶体覆盖第二膜层右端点的侧表面;侧面膜层自第一膜层右端点处向下延伸,且覆盖胶体的部分侧表面,以提供防水效果。本发明的开关薄膜具有改良的防水结构,使右胶体具有足够厚的胶壁来阻挡水分或湿气,且右胶体的侧表面被覆盖住,以阻挡水分或湿气渗入。
文档编号H01H13/86GK103177896SQ20131006637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日
发明者罗义童 申请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