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及通信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278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天线及通信产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其包括辐射部、第一介质板、天线罩和馈电部。所述天线罩罩覆所述第一介质板,所述辐射部包括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所述第一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板,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天线罩,所述馈电部用于向所述第一辐射单元馈入电磁波信号,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通过相互电磁耦合,共同实现能量转移与对外辐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信产品。本发明提供的天线及通信产品,通过将第一辐射单元设置于第一介质板,第二辐射单元设置于天线罩,即通过将部分辐射部设置于天线罩,从而减少了天线的厚度,满足天线结构小型化的要求,进而满足了通信产品小型化的要求。
【专利说明】天线及通信产品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及通信产品。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线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例如广受关注的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产品,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于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络的接入点(Access Point)以及笔记型计算机的MIN1-PC1、PCMCIA或USB接口的无线网卡,或应用于个人通信的行动电话等无线通信设备,为了方便携带,一般需要设计成较小体积。天线为上述无线通信设备的必备组件,故减小天线体积为减小无线通信设备体积的一种解决方案。但现有的天线为了满足频宽将辐射部设置于不同的印刷电路板,致使天线的厚度较大,不能满足天线及通信产品小型化发展的趋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天线厚度较大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其包括辐射部、第一介质板、天线罩和馈电部,所述天线罩罩覆所述第一介质板,所述辐射部包括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所述第一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板,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天线罩,所述馈电部用于向所述第一辐射单元馈入电磁波信号,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通过相互电磁耦合,共同实现能量转移与对外辐射。
[0006]其中,所述天线包括第二介质板,所述第二介质板与所述第一介质板平行设置并被所述天线罩罩覆。
[0007]其中,所述馈电部包括第一馈电部和第二馈电部,所述第一馈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介质板的一个表面,所述第二馈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部和所述第一辐射单元。
[0008]其中,所述第二馈电部为馈电探针,所述第一介质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介质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馈电探针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馈电探针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0009]其中,所述馈电探针的所述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焊接于所述第一馈电部,所述馈电探针的所述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焊接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
[0010]其中,所述馈电部包括第一馈电部和第二馈电部,所述第一馈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介质板的一个表面,所述第二馈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部并通过电磁耦合向所述第一辐射单元馈入电磁波信号。
[0011]其中,所述第二馈电部为馈电探针,所述第二介质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馈电探针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馈电探针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介质板。
[0012]其中,所述馈电探针的所述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焊接于所述第一馈电部。
[0013]其中,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天线罩顶部的内表面。[0014]其中,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三辐射单元,所述第三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天线罩顶部的外表面。
[0015]其中,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天线罩顶部的外表面。
[0016]其中,所述天线还包括接地部,所述接地部设置于第二介质板的另一个表面。
[0017]其中,所述天线还包括天线底座,所述天线罩安装于所述天线底座,用于保护所述馈电部、所述辐射部和所述接地部。
[0018]其中,所述天线还包括多个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位于所述第一介质板和所述第二介质板之间,用于分隔所述第一介质板和所述第二介质板。
[0019]其中,所述天线还包括多个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位于所述第二介质板和所述天线底座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第二介质板。
[0020]其中,所述第一介质板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介质板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每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柱设有第三固定孔,每一个所述第二固定柱设有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及所述第四固定孔连通。
[0021]其中,所述天线还包括多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及所述第二固定孔并锁固于所述第四固定孔中,用于将所述第一介质板、所述第二介质板和所述天线底座固定为一体。
[0022]其中,所述第一介质板和所述第二介质板均为印刷电路板。
[0023]另一方面,提供了 一种通信产品,其包括上述天线。
[0024]本发明提供的天线及通信产品,通过将第一辐射单元设置于第一介质板,第二辐射单元设置于天线罩,即通过将部分辐射部设置于天线罩,从而减少了天线的厚度,满足天线结构小型化的要求,进而满足了通信产品小型化的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分解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所示的天线的组装示意图;
[0028]图3是图2中沿II1-1II线的剖视示意图;
[0029]图4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剖视示意图;
[0030]图5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剖视示意图;
[0031]图6是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33]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100,所述天线100应用于通信产品(未图示)。
[0034]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天线100包括辐射部10、第一介质板20、天线罩40和馈电部50,所述天线罩40罩覆所述第一介质板20,所述辐射部10包括第一辐射单元12和第二辐射单元14,所述第一辐射单元12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板20,所述第二辐射单元14设置于所述天线罩40,所述馈电部50用于向所述第一辐射单元12馈入电磁波信号,所述第一辐射单元12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14通过相互电磁耦合,共同实现能量转移与对外辐射。
[0035]本发明的天线100,通过将第一辐射单元12设置于第一介质板20,第二辐射单元14设置于天线罩40,即通过将部分辐射部10设置于天线罩40,从而减少了天线100的厚度,满足了天线100结构小型化的要求,进而满足了通信产品小型化的要求。
[0036]更进一步,本发明的天线100包括设置于第一介质板20的第一辐射单元12和设置于天线罩40的第二辐射单元14,即本发明的天线100采用多层辐射单元,从而可以形成多个谐振点,进而可以实现多频段或较宽频段的天线100设计需求。
[003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介质板20为印刷电路板。
[003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罩40由塑料材料制成,如聚丙烯。
[003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12和第二辐射单元14均为金属,如铜箔。具体地,第一辐射单元12印刷于第一介质板20,第二辐射单元14贴于天线罩40顶部的内表面。
[0040]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单元12以蚀刻的方式形成于第一介质板20。
[0041]如图1和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天线100包括第二介质板30,所述第二介质板30与所述第一介质板20平行设置并被所述天线罩40罩覆。
[004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介质板30为印刷电路板。
[004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馈电部50包括第一馈电部52和第二馈电部54,所述第一馈电部52设置于所述第二介质板30的一个表面,所述第二馈电部54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部52和所述第一辐射单元12。
[004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馈电部52为设置于第二介质板30的微带线。
[004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馈电部54为馈电探针,所述第一介质板20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第二介质板30设有第二通孔32,所述馈电探针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2,所述馈电探针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2。
[004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馈电探针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2焊接于所述第一馈电部52,所述馈电探针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2焊接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12。
[0047]如图1和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天线100还包括接地部60,所述接地部60设置于第二介质板30的另一个表面。
[0048]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部60印刷于第二介质板30。
[0049]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接地部60以蚀刻的方式形成于第二介质板30。
[0050]因接地部60设置于第二介质板30,而第一辐射单元12设置于第一介质板20,第二辐射单元14设置于天线罩40,即接地部60和辐射部10设置于不同的载体,增大了辐射部10和接地部60之间的距离,从而天线100可以实现频宽较宽的设计。
[005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天线100还包括天线底座70,所述天线罩40安装于所述天线底座70,用于保护所述馈电部50、所述辐射部10和所述接地部60。
[005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罩40通过锁螺钉的方式固定于天线底座70。
[0053]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罩40通过胶水粘合于天线底座70。
[005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天线100还包括多个第一固定柱80,所述第一固定柱80位于所述第一介质板20和所述第二介质板30之间,用于分隔所述第一介质板20和所述第二介质板30。
[005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天线100还包括多个第二固定柱90,所述第二固定柱90位于所述第二介质板30和所述天线底座70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第二介质板30。
[0056]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柱90与所述天线底座70 —体成型,并从天线底座70的表面凸向所述第一介质板20。
[005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介质板20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24,所述第二介质板30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34,每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柱80设有第三固定孔84,每一个所述第二固定柱90设有第四固定孔94,所述第一固定孔24、所述第二固定孔34、所述第三固定孔84及所述第四固定孔94连通。
[005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天线100还包括多个固定件99,所述固定件99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24、所述第三固定孔84及所述第二固定孔34并锁固于所述第四固定孔94中,从而将所述第一介质板20、所述第二介质板30和所述天线底座70固定为一体。
[005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固定孔94为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孔24、所述第三固定孔84及所述第二固定孔34均为通孔。
[006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99为螺钉或螺栓。
[0061]如图1至图3所示,安装时,先将第一介质板20、第二介质板30通过螺钉、第一固定柱80和第二固定柱90安装于天线底座70,再将天线罩40安装于天线底座70,从而第一介质板20、第二介质板30、天线罩40及天线底座70便组装为天线100。
[0062]使用时,电磁波信号通过第一馈电部52和第二馈电部54馈入给第一辐射单元12,第一辐射单元12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14通过相互电磁耦合共同实现能量转移与对外辐射电磁波信号,从而发射电磁波信号。
[0063]请参考图4,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100a,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IOOa和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100 (请参考图1)的结构基本相同,实现的功能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14a设置于所述天线罩40a顶部的外表面,且第一辐射单元12a和第二辐射单元14a通过相互电磁耦合共同实现能量转移与对外辐射电磁波信号,从而发射电磁波信号。
[0064]请参考图5,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100b,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IOOb和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100 (请参考图1)的结构基本相同,实现的功能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天线IOOb还包括第三辐射单元16b,所述第三辐射单元16b设置于所述天线罩40b顶部的外表面,而且,第一辐射单元12b、第二辐射单元14b及第三辐射单元16b通过相互电磁耦合共同实现能量转移与对外辐射电磁波信号,从而发射电磁波信号。
[0065]因天线IOOb包括三个辐射单元,进一步增加了天线IOOb的谐振点,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天线IOOb的频带带宽。[0066]请参考图6,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100c,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IOOc和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100 (请参考图1)的结构基本相同,实现的功能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天线IOOc的馈电部50c包括第一馈电部52c和第二馈电部54c,所述第一馈电部52c设置于所述第二介质板30c的一个表面,所述第二馈电部54c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部52c并通过电磁耦合向所述第一辐射单元12c馈入电磁波信号。
[0067]更进一步,所述第二馈电部54c为馈电探针,所述第二介质板30c设有第二通孔32c,所述馈电探针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2c,所述馈电探针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介质板20c。
[0068]在本实施方式中,馈电探针的截面呈L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馈电探针的截面呈1、S等其它形状。
[006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馈电探针的所述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2c焊接于所述第一馈电部52c。
[0070]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辐射部、第一介质板、天线罩和馈电部,所述天线罩罩覆所述第一介质板,所述辐射部包括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所述第一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板,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天线罩,所述馈电部用于向所述第一辐射单元馈入电磁波信号,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通过相互电磁耦合,共同实现能量转移与对外辐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第二介质板,所述第二介质板与所述第一介质板平行设置并被所述天线罩罩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部包括第一馈电部和第二馈电部,所述第一馈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介质板的一个表面,所述第二馈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部和所述第一辐射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馈电部为馈电探针,所述第一介质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介质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馈电探针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馈电探针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探针的所述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焊接于所述第一馈电部,所述馈电探针的所述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焊接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部包括第一馈电部和第二馈电部,所述第一馈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介质板的一个表面,所述第二馈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部并通过电磁耦合向所述第一辐射单元馈入电磁波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馈电部为馈电探针,所述第二介质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馈电探针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馈电探针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介质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探针的所述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焊接于所述第一馈电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天线罩顶部的内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三辐射单元,所述第三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天线罩顶部的外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天线罩顶部的外表面。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接地部,所述接地部设置于第二介质板的另一个表面。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天线底座,所述天线罩安装于所述天线底座,用于保护所述馈电部、所述辐射部和所述接地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多个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位于所述第一介质板和所述第二介质板之间,用于分隔所述第一介质板和所述第二介质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多个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位于所述第二介质板和所述天线底座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第二介质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介质板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每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柱设有第三固定孔,每一个所述第二固定柱设有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及所述第四固定孔连通。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多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及所述第二固定孔并锁固于所述第四固定孔中,用于将所述第一介质板、所述第二介质板和所述天线底座固定为一体。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和所述第二介质板均为印刷电路板。
19.一种通信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产品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8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
【文档编号】H01Q1/38GK103633424SQ201310626214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8日
【发明者】罗兵, 石中立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