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1317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一种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绝缘本体可包含一插槽、至少一侧壁、多个隔板及多个端子槽。侧壁邻近插槽,多个隔板位于该侧壁上,并排列在插槽旁。多个端子槽邻近侧壁,其中各隔板位于相邻两端子槽之间。多个端子包含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和一接地端子,其中接地端子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收容于对应的端子槽。各对差分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间的隔板被至少局部去除。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电连接器用于连接两个不同电子装置。通常,电连接器包含绝缘本体和多个端子,其中多个端子是以一定间距排列和固定在绝缘本体上。在电连接器设计时,有许多因素需要列入考虑,其中之一是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然而,随着端子以较小的间距排列及电连接器在高频传输上的应用,让端子间的串音干扰问题浮现;而串音干扰会严重影响信号的完整性。
[0003]图1显示一现有串列式SCSI (Serial attached SCSI ;SAS)连接器1,其系揭露于申请号第200580028544.8号中国专利申请案。参照图1所示,SAS连接器I包含一介电壳体11及多数端子12。介电壳体11具有一侧壁111,该侧壁111上具有一中央部1111,端子12排列在中央部1111上。为减少串音干扰,在中央部1111的上半部从外侧向内,深入部分端子槽侧壁的介电材料去除,由此减少端子12之间的材料。然而,此种从侧壁111的外侧向内移除介电材料的方法会破坏侧壁111外侧的整体性,让部分的侧壁111变薄,使得侧壁111的结构变脆弱,而导致介电壳体11容易被破坏。
[0004]再者,外界的灰尘或脏污容易从侧壁111上移除介电材料的所在进入SAS连接器1,若灰尘或脏污落在端子12和端子槽槽壁间的间隙中,可能导致端子12被卡住而无法活动,造成插接电子装置的困难。此外,暴露的端子12容易受灰尘或脏污的影响而接触不良。暴露的端子12亦容易因接触到导体而造成SAS连接器I的短路。而且,暴露的端子12也容易让端子12被碰触而导致变形受损。

【发明内容】

[0005]鉴于前述问题,新的电连接器被对应地提出。
[0006]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绝缘本体可包含一插槽、至少一侧壁、多个隔板及多个端子槽。侧壁邻近插槽。多个隔板位于该侧壁上,并排列在插槽旁。多个端子槽邻近侧壁上,其中各隔板位于相邻两端子槽之间。多个端子包含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和一第一接地端子,其中第一接地端子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收容于对应的端子槽。各对差分信号端子与第一接地端子间的隔板被至少局部去除。
[0007]在至少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各对差分信号端子与第一接地端子间的隔板被至少局部去除,使得各对差分信号端子与第一接地端子间的电容值可降低,从而让高频信号传输品质得以维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显示一现有SAS连接器。[0009]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安置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例示在绝缘本体的一侧壁上的隔板。
[0011]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2]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其从下方例示电连接器。
[0013]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0014]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示图。
[0015]图8为图7的部分10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9例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隔板。
[0017]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0018]图1lA为沿图10的割面线1100-1100的剖视图。
[0019]图1lB为沿图10的割面线1200-1200的剖视图。
[0020]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0021]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示意图。
[0022]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示意图。
[0023]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示意图。
[0024]图16A为沿图15割面线1600-1600的剖视图。
[0025]图16B为沿图15割面线1700-1700的剖视图。
[0026]1SAS 连接器
[0027]2电路板
[0028]3、3’、3"、3"'电连接器
[0029]11介电壳体
[0030]12端子
[0031]21焊垫
[0032]22焊垫
[0033]23焊垫
[0034]24开孔
[0035]31、31,、31"、31"'绝缘本体
[0036]32端子
[0037]33端子
[0038]34端子
[0039]35固定件
[0040]111侧壁
[0041]310空隙
[0042]311端子槽
[0043]312、312’、312"'侧壁
[0044]313插槽
[0045]314a、314a"隔板
[0046]314b隔板[0047]314b’隔板
[0048]315底部
[0049]316侧壁
[0050]316’侧壁
[0051]317端子槽
[0052]318端子槽
[0053]321差分信号端子
[0054]322第一接地端子
[0055]323第二接地端子
[0056]324翼部
[0057]331焊接部
[0058]332接触部
[0059]341差分信号端子
[0060]342第一 接地端子
[0061]343第二接地端子
[0062]1111中央部
[0063]3121凹陷部
[0064]3131插入口
[0065]3132底部
[0066]3141前端部
[0067]3142前端面
[0068]3161区段
[0069]3211焊接部
[0070]3212接触部
[0071]3213区域
[0072]3221焊接部
[0073]3222接触部
[0074]3223区域
[0075]3231焊接部
[0076]3232接触部
[0077]3411焊接部
[0078]3412接触部
[0079]3421焊接部
[0080]3422接触部
[0081]3431焊接部
[0082]3432接触部
[0083]31611外凸部
[0084]d深度
[0085]H长度。【具体实施方式】
[0086]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安置于电路板2上的电连接器3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例示在绝缘本体31的一侧壁上的隔板。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的分解示意图。
[0087]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3可包含至少一组的端子,而以下即对此实施例进行说明。
[0088]参照图2与图3所示,电连接器3可设置在电路板2上。电连接器3可包含一绝缘本体31及多个端子32。绝缘本体31形成有多个端子槽311,而多个端子32收容于对应端子槽311。
[0089]在一实施例中,绝缘本体31可为长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90]绝缘本体31包含一侧壁312及一插槽313。多个端子槽311邻近侧壁312上。侧壁312可邻近插槽313,该插槽313是用于插接一对接连接器。
[0091]插槽313可具有一插入口 3131。插入口 3131可朝上,而对接连接器可向下经由插入口 3131插入插槽313内。
[0092]参照图4所示,多个端子32可包含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及一第一接地端子322,其中第一接地端子322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之间。
[0093]绝缘本体31可包含多个隔板(314a和314b)。隔板(314a和314b)可位于侧壁312上,并间隔地排列在插槽313旁,以分隔出所述端子槽311。换言之,各隔板(314a或314b)是位于相邻两端子槽311之间。
[0094]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其从下方例示电连接器3。参照图3与图5所示,一般隔板(例如:隔板314b)可从插槽313的插入口 3131向下往绝缘本体31的底部315延伸。隔板314b可延伸至绝缘本体31的底部315或接近绝缘本体31的底部315。为降低串音干扰,位在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21和第一接地端子322之间的隔板314a被至少局部去除,以减少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21和第一接地端子322间的介电材料,降低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21和第一接地端子322间的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由此减低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21和第一接地端子322间的电容值(capacitance),维持高频信号传输品质。
[0095]再参图3所示,多个端子32可还包含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23。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23分别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的两个外侧,并邻近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绝缘本体31包含分隔各第二接地端子323和与其相邻的对应对的差分信号端子321的隔板(314a和314b’),其中至少一第二接地端子323和对应对的差分信号端子321之间的隔板314a是被至少局部去除。在一实施例中,各第二接地端子323和对应对差分信号端子321是以被至少局部去除的隔板314a所相隔。
[0096]相比于一般隔板314b,隔板314a被至少局部去除。在一实施例中,隔板314a被至少局部去除后,使得对接连接器插入电连接器3后,与隔板314a相邻的两端子的部分区段间是以空气相隔,其中该部分区段可为端子的任意区段,并不限于包含端子末端的区段。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被至少局部去除的隔板314a是该隔板314a靠近插槽313的插入口 3131的部分被去除。在另一实施例中,被至少局部去除的隔板314a是该隔板314a的上半部被去除。在另一实施例中,隔板314a在插槽313内的部分的长度不大于隔板314b在插槽313内的部分的长度的一半。
[0097]参照图4所示,各端子32可包含一焊接部(3211、3221或3231),而电路板2上可设置对应焊垫21,其中各端子32可被弯折,而使焊接部(3211、3221或3231)可在绝缘本体31的底部315外实质上平行电路板2的板面延伸,如此焊接部(3211、3221或3231)可以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焊接在对应焊垫21上。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2包含多个焊接孔,各端子32的焊接部可穿入对应的焊接孔内。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2包含多个通孔,各端子32的焊接部包含一针眼,其中针眼与对应通孔是干涉配合。
[0098]各端子32可包含一接触部(3212、3222或3232),其中接触部(3212、3222或3232)可凸入插槽313。
[0099]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3可包含多组的端子,而以下系对此实施例进行说明。
[0100]参照图4所示,以下的绝缘本体31的侧壁312称为第二侧壁312,端子槽311称为第一端子槽311,而端子32称为第一端子32。绝缘本体31可另包含一第一侧壁316,其中插槽313是位在第二侧壁312与第一侧壁316之间。
[0101]绝缘本体31的第二侧壁312可包含一凹陷部3121和多个第二端子槽317,其中凹陷部3121隔开所述第一端子槽311和所述第二端子槽317。
[0102]凹陷部3121可形成于插槽313旁。在一实施例中,凹陷部3121可用于防止对接连接器不正确地被插入。
[0103]电连接器3包含多个第二端子33,其中多个第二端子33对应地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槽317。第一端子32可连接电路板2上的信号线或接地线,而第二端子33可连接电路板2上的电源线。
[0104]电连接器3可包含多个第三端子34,而绝缘本体31可包含多个第三端子槽318,其中所述第三端子34对应地收容于所述第三端子槽318。多个第三端子34可连接电路板2上的信号线或接地线。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三端子34可包含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41及一第一接地端子342,其中第一接地端子342是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41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三端子34可包含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43,其中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43可分别设置于两第二接地端子343的两个外侧。
[010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端子342与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41间的隔板可被局部去除。在一实施例中,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41和与其相邻的第二接地端子343间的隔板可被局部去除。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对差分信号端子341和与其相邻的第二接地端子343间的隔板可被局部去除。
[0106]绝缘本体31的第一侧壁316可包含一区段3161,区段3161包含一外凸部31611,其中所述第三端子槽318形成于区段3161上。
[0107]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三端子34的排列间距可与多个第一端子32的排列间距相同。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三端子34的排列间距可与多个第一端子32的排列间距不同。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三端子34的排列间距可小于多个第一端子32的排列间距。
[0108]第二端子33和第三端子34中每一者可包含一焊接部(331、3411、3421或3431),而电路板2上可设置对应焊垫(22或23),其中第二端子33和第三端子34被弯折,而使焊接部(331、3411、3421或3431)可在绝缘本体31的底部315外实质上平行电路板2的板面延伸,如此焊接部(331、3411、3421或3431)可以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焊接在对应焊垫(22或23)上。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2包含多个焊接孔,第二端子33和第三端子34中每一者的焊接部可穿入对应的焊接孔内。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2包含多个通孔,第二端子33和第三端子34中每一者的焊接部包含一针眼,其中针眼与对应通孔是干涉配合。
[0109]参照图4与图5所示,第二端子33和第三端子34中每一者可包含一接触部(332、3412、3422或3432),其中接触部(3412、3422或3432)可凸入插槽313。
[0110]参照图4所示,电连接器3可包含多个固定件35。固定件35可固定在绝缘本体31上,并可焊接于电路板2上的开孔24,以将电连接器3固定在电路板2上。
[0111]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的剖示图。图8为图7的部分10的局部放大图。图9例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的隔板(314a和314b)。图6的电连接器3’和图2的电连接器3类似,两者主要不同处在于绝缘本体上的部分隔板的设计。
[0112]电连接器3’可包含至少一组的端子,而以下即对此实施例进行说明。
[0113]参照图6与图7所示,电连接器3’可包含一绝缘本体31’及多个端子34。绝缘本体31’可形成有多个端子槽318,其中多个端子34收容于多个端子槽318。绝缘本体31’可包含一侧壁316’及插槽313,其中侧壁316’可邻近插槽313,多个端子槽318可邻近该侧壁316’上。绝缘本体31’可包含多个隔板(314a和314b)。隔板(314a和314b)可位于侦_ 316’上,并间隔地排列在插槽313旁,以分隔出所述端子槽318。
[0114]在一实施例中,侧壁316’可包含一区段3161,区段3161包含一外凸部31611,其中所述端子槽318形成于区段3161上。
[0115]多个端子34可包含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41及一第一接地端子342,其中第一接地端子342是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41之间。
[0116]参照图8和图9所示,为降低串音干扰,位在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41与第一接地端子342之间的隔板314a被至少局部去除,以减少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41与第一接地端子342间的介电材料,降低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41与第一接地端子342间的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减低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41和第一接地端子342间的电容值,维持高频信号传输品质。
[0117]多个端子34可包含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43,其中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43分别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41的两个外侧。各第二接地端子343和对应对的差分信号端子341以一被至少局部去除的隔板314a所相隔。
[0118]如图9所示,被至少局部去除的隔板314a是该隔板314a靠近插槽313的插入口3131的部分被去除。在另一实施例中,被至少局部去除的隔板314a是该隔板314a的上半部被去除。在另一实施例中,隔板314a在插槽313内的部分的长度不大于隔板314b在插槽313内的部分的长度的一半。
[011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3’可包含多组的端子,而以下对此实施例进行说明。
[0120]若将绝缘本体31’的侧壁316’视为第一侧壁316’,则绝缘本体31’包含一第二侧壁312’。插槽313是位在第二侧壁312’与第一侧壁316’之间。第二侧壁312’可形成有多个第一端子槽311、一凹陷部3121,以及多个第二端子槽317,其中凹陷部3121隔开所述第一端子槽311和所述第二端子槽317。
[0121]若将端子34视为第三端子34,则电连接器3’可包含多个第一端子32 (如图4所示)及多个第二端子33 (如图4所示),其中多个第一端子32收容于多个第一端子槽311,而多个第二端子33收容于多个第二端子槽317。多个第一端子32可连接电路板上的信号线或接地线,而多个第二端子33可连接电路板上的电源线。
[0122]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端子32可包含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及一第一接地端子322,其中第一接地端子322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端子32可还包含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23。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23分别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的两个外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端子322与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21间的隔板可被局部去除。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对差分信号端子321和与其相邻的第二接地端子323间的隔板可被局部去除。
[0123]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的示意图。图1lA为沿图10的割面线1100-1100的剖视图。图1lB为沿图10的割面线1200-1200的剖视图。参照图3、图10、图1lA与图1lB所示,电连接器3"类似图3所显示的电连接器3,其中电连接器3与电连接器3"至少在被至少局部去除的隔板314a与被至少局部去除的隔板314a"上是不同。
[0124]参照图10至图1lB所示,电连接器3"是一种插入口 3131朝上的直立式电连接器(vertical receptacle)。电连接器3"包含绝缘本体31"及多个端子32。绝缘本体31"可包含多个隔板(314a"和314b)。隔板(314a"和314b)可位于侧壁312上,并间隔地排列在插槽313旁,以分隔出所述端子槽311。多个端子32分别在对应端子槽311内延伸。
[0125]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端子32可包含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及一第一接地端子322,其中位在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21和第一接地端子322之间的隔板314a"被至少局部去除(或在第一接地端子322与对应对差分信号端子321间的对应隔板314a"是至少局部去除)。在一实施例中,隔板314a"是靠近插槽313的插入口 3131的部分被去除。在另一实施例中,被至少局部去除的隔板314a"是上半部被去除。在另一实施例中,隔板314a"在插槽313内的部分的长度不大于隔板314b在插槽313内的部分的长度的一半。
[0126]被至少局部去除的隔板314a"包含一靠近插槽313的插入口 3131的前端部3141,其中前端部3141与侧壁312之间有一空隙310相隔。
[0127]参照图1lA与图1lB所示,当端子32被下压前(即无对接连接器插入电连接器3"时),各前端部3141旁延伸有第一接地端子322的一区域3223及对应对差分信号端子321 (即与该前端部3141相邻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321)中与该前端部3141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321的一区域3213。如此,前端部3141可限制或导引邻近的差分信号端子321的区域3123和第一接地端子322的区域3223移动,让差分信号端子321和第一接地端子322安装后或移动时可保持在预定的位置上。
[0128]参照图1lA与图1lB所示,当端子32被下压后(即电子装置或对接连接器插入电连接器3"后),第一接地端子322的区域3223及差分信号端子321的区域3213往对应的空隙310旁移动,使得各空隙310旁延伸有第一接地端子322上至少部分的区域3223及与该空隙310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321上至少部分的区域3213。如此,会有更多位在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21与第一接地端子322间的介电材料可被移除,而可进一步降低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21与第一接地端子322间的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让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21和第一接地端子322间的电容值更低,增加差分信号端子321和第一接地端子322间的耦合效应,维持更高频信号传输品质。
[0129]具体而言,“端子被下压前”是描述对接连接器未插入电连接器时端子的状态。“端子被下压后”是描述对接连接器插入电连接器时端子的状态。
[0130]在一实施例中,隔板314a"沿插槽313的底部3132往插入口 3131的方向上的长度H是介于插槽313从底部3132到插入口 3131的深度的1/3至1/4之间,如此隔板314a"可具有足够的长度来限制或导引邻近的差分信号端子321和第一接地端子322。
[0131]在一实施例中,空隙310可从隔板314a"上,面向插入口 3131的前端面3142向插槽313的底部3132凹陷。在另一实施例中,空隙310可为一封闭空隙。在一实施例中,空隙310可从隔板314a"的前端面3142向插槽313的底部3132凹陷一深度d,其中该深度d大于该隔板314a"的长度H的一半。在一实施例中,空隙310的一侧是侧壁312,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132]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端子32可还包含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23。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23分别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的两个外侧,并分别邻近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绝缘本体31"包含分隔各第二接地端子323和与该第二接地端子323相邻的对应对的差分信号端子321的前述隔板314a"。类似地,当端子32被下压前,各前端部3141旁延伸有第一接地端子322的一区域3223或第二接地端子323的一区域,以及延伸有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中与该前端部3141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321的一区域3213。此外,当端子32被下压后,第一接地端子322的区域3223、第二接地端子323的区域和差分信号端子321的区域3213往对应的空隙310旁移动,使得第一接地端子322、第二接地端子323和各差分信号端子321的各区域至少部分在与该区域相邻的空隙310旁延伸。
[0133]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的另一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的另一示意图。参照图12与图13所示,电连接器3"丨为一种卧式电连接器(right angle receptacle)。电连接器3"'可为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3或图10所示电连接器3"的卧式版(right angleversion)。
[0134]参照图12至图14所示,电连接器3"'包含一绝缘本体31"'及多个端子32。绝缘本体31"'包含一侧壁312"'及一插槽313。多个端子槽311邻近侧壁312"'上。侧壁312"'可邻近插槽313,该插槽313是用于插接一对接连接器。
[0135]插槽313可具有一插入口 3131。插入口 3131可朝侧向,而对接连接器可侧向经插入口 3131插入插槽313内。侧向可大致平行电路板2的表面。
[0136]绝缘本体31"'可包含多个隔板(314a〃和314b)。隔板(314a〃和314b)可位于侧壁312"'上,并间隔地排列在插槽313旁,以分隔出所述端子槽311。
[0137]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的另一示意图。图16A为沿图15割面线1600-1600的剖视图。图16B为沿图15割面线1700-1700的剖视图。参照图12、图15、图16A与图16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端子32包含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及一第一接地端子322,其中位在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21和第一接地端子322之间的隔板314a"被至少局部去除。在一实施例中,隔板314a"是靠近插槽313的插入口 3131的部分被去除。在另一实施例中,被至少局部去除的隔板314a"是靠近插入口 3131的前半部被去除。在另一实施例中,隔板314a"在插槽313内的部分的长度不大于隔板314b在插槽313内的部分的长度的一半。
[0138]参照图16A与图16B所示,被至少局部去除的隔板314a"包含一靠近插槽313的插入口 3131的前端部3141,其中前端部3141与侧壁312"'之间有一空隙310相隔。
[0139]参照图12、图16A与图16B所示,当端子32被下压前(即无对接连接器插入电连接器3",时),各前端部3141旁有第一接地端子322的一区域3223延伸及对应对差分信号端子321 (即与该前端部3141相邻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321)中与该前端部3141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321的一区域3213延伸。如此,前端部3141可限制或导引邻近的差分信号端子321的区域3213和第一接地端子322的区域3223移动,让差分信号端子321和第一接地端子322安装后或移动时可保持在预定的位置上。
[0140]参照图12、图16A与图16B所示,当端子32被下压后(即电子装置或对接连接器插入电连接器3",后),第一接地端子322的区域3223及差分信号端子321的区域3213往对应的空隙310旁移动,使得各空隙310旁延伸有第一接地端子322上至少部分的区域3223及与该空隙310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321上至少部分的区域3213。如此,会有更多位在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21与第一接地端子322间的介电材料可被移除,而可进一步降低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21与第一接地端子322间的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让各对差分信号端子321和第一接地端子322间的电容值更低,增加差分信号端子321和第一接地端子322间的耦合效应,维持更高频信号传输品质。
[0141]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端子32可还包含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23。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23分别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的两个外侧,并分别邻近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绝缘本体31",包含分隔各第二接地端子323和与其相邻的对应对的差分信号端子321的前述隔板314a"。类似地,当端子32被下压前,各前端部3141旁延伸有第一接地端子322的一区域3223或第二接地端子323的一区域,以及延伸有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中与该前端部3141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321的一区域3213。此外,当端子32被下压后,第一接地端子322的区域3223、第二接地端子323的区域和各差分信号端子321的区域3213往对应的空隙310旁移动,使得第一接地端子322、第二接地端子323和各差分信号端子321的各区域至少部分在与该区域相邻的空隙310旁延伸。
[0142]在一实施例中,隔板314a"沿插槽313的底部3132往插入口 3131的方向上的长度H是介于插槽313从底部3132到插入口 3131的深度的1/3至1/4之间,如此隔板314a"可具有足够的长度来限制或导引邻近的差分信号端子321和第一接地端子322。
[0143]在一实施例中,空隙310可从隔板314a"上,面向插入口 3131的前端面3142向插槽313的底部3132凹陷。在另一实施例中,空隙310可为一封闭空隙。在一实施例中,空隙310可从隔板314a"的前端面3142向插槽313的底部3132凹陷一深度d,其中该深度d大于该隔板314a"的长度H的一半。在一实施例中,空隙310的一侧是侧壁312,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144]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端子32可还包含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23。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23分别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的两个外侧,并邻近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21。绝缘本体31",包含分隔各第二接地端子323和与其相邻的对应对的差分信号端子321的前述隔板 314a" ο
[0145]参照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端子32的至少一侧可延伸出一翼部324。当电连接器(3、3’、3"或3"')内无对接连接器插入时,翼部324是延伸接近对应的隔板(314a、314a〃、314b或314b’)。翼部324可协助端子32保持在预定的位置上。
[014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包含一侧壁。侧壁上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区分出多个端子槽,以收容多个端子。多个端子包含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至少部分在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间的隔板被至少局部去除,如此可见减少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间的介电材料,降低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间的介电常数,减低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间的电容值,维持高频信号传输品质。由于未去除绝缘本体的侧壁的任何部分,侧壁可保持完整,如此绝缘本体可保有原有强度。由于未去除绝缘本体的侧壁的任何部分,而可避免提供灰尘或脏污进入电连接器和直接接触端子的管道,故而不会发生端子接触不良、端子被卡住或短路等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局部去除的隔板包含一前端部,前端部与绝缘本体的侧壁有一空隙。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被下压前,前端部旁延伸有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的区域,如此前端部可通过区域,限制或导引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当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被下压后,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的该区域至少部分位在空隙旁,如此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间的介电材料可进一步减少,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间的介电常数可更小,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间的电容值可更低,高频信号传输品质可更提高。此外,与至少局部去除的隔板相邻的两端子的部分区段间是以空气相隔;而在去除的隔板上形成一空隙后,除以空气相隔的区段外,相邻的两端子上会进一步各包括一区域,其中该区域在端子被下压前,大体上是由去除的隔板的前端部相隔;而端子被下压后,至少部分的区域是以空气相隔。
[0147]本揭露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揭露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揭露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揭露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范例所揭示的,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揭露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权利要求书所涵
至JHL ο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包含: 一绝缘本体,包含: 一插槽; 至少一侧壁,邻近该插槽; 多个隔板,位于该侧壁上,并排列在该插槽旁 '及多个端子槽,邻近该侧壁上,其中各该隔板位于相邻两端子槽之间;以及多个端子,包含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和一第一接地端子,其中该第一接地端子位于该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而且该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和该第一接地端子收容于对应的端子槽;其中,各该对差分信号端子与该第一接地端子间的该隔板被至少局部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还包含两个第二接地端子,该两个第二接地端子分别位于该两对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外侧,其中该绝缘本体包含分隔各该第二接地端子和与其相邻的该对差分信号端子的隔板,至少一之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和与其相邻的该对差分信号端子间的该隔板是被至少局部去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被至少局部去除的所述隔板是其靠近该插槽的插入口的部分被去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被至少局部去除的所述隔板是其上半部被去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被至少局部去除的所述隔板是其靠近该插槽的插入口的部分被去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电连接器,其中被至少局部去除的所述隔板是其上半部被去除。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绝缘本体包含一第一侧壁与一第二侧壁,其中该插槽位在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含多个第二端子,其中各该端子槽为一第一端子槽,而该第二侧壁包含一凹陷部及多个第二端子槽,其中所述第一端子槽位于该第二侧壁,且该凹陷部隔开所述第一端子槽与所述第二端子槽,其中各该端子为一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对应地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含多个第三端子,其中该绝缘本体包含多个第三端子槽,该第一侧壁包含一区段,该区段包含一外凸部,其中所述第三端子槽形成于该区段,所述第三端子对应地收容于所述第三端子槽。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侧壁包含一区段,该区段包含一外凸部,其中所述端子槽形成于该区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含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多个第一端子槽及多个第二端子槽,其中所述第一端子槽和所述第二端子槽位于该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端子对应地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槽,而所述第二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二侧壁包含一凹陷部,其中该凹陷部分隔所述第一端子槽和所述第二端子槽。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被至少局部去除的各该隔板包含一靠近该插槽的插入口的一前端部,其中该前端部与该侧壁之间有一空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端子被下压前,各该前端部旁延伸有该第一接地端子的一区域或相邻的该第二接地端子的一区域,以及延伸有该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中的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的一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端子被下压后,该第一接地端子、该第二接地端子和各该差分信号端子的各该区域至少部分在与其相邻的该空隙旁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被至少局部去除的该隔板包含一靠近该插槽的插入口的一前端部,其中该前端部与该侧壁之间有一空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端子被下压前,各该前端部旁延伸有该第一接地端子的一区域及对应的该对差分信号端子中的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的一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端子被下压后,各该空隙旁延伸有该第一接地端子上至少部分的该区域及对应的该对差分信号端子中的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上至少部分的该区域。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空隙从该隔板面向该插入口的前端面向该插槽的底部凹陷。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各该端子的至少一侧延伸一翼部,其中当所述端子被下压前,该翼部延伸接近`对应的该隔板。
【文档编号】H01R13/6461GK103872523SQ201310642342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魏慧梅, 卓赐杰 申请人: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