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的卷绕机卷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036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的卷绕机卷针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聚合物及动力电池制造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可调节的卷绕机卷针机构,包括有卷绕主传动机构及由卷绕主传动机构同步驱动旋转的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所述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相对设置,第一卷针安装于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具有伺服电机传动机构驱动第一卷针移动;第二卷针安装于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具有伺服电机传动机构驱动第二卷针移动;籍此,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的插针和拔针动作通过伺服电机传动机构完成,通过有效控制伺服电机,即可达到插针和拔针的行程调节,灵活用于生产,满足不同规格的电池生产,实用性更高,符合产业利用,投资成本低,调整及维护容易。
【专利说明】 可调节的卷绕机卷针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聚合物及动力电池制造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消除锂电池卷绕机的卷针行程不可调的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国内电池制造领域内,锂离子电池电芯卷绕生产流程对锂电池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锂电池卷绕机是电池电芯卷绕生产的重要设备,卷绕机中的卷针正是卷绕电池极组的重要构件,其夹紧卷绕的精度控制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卷芯质量。现有技术中,卷绕机上设有相对设置形成夹体的一对卷针,卷针不仅进行通过转动,还实现相对拔插动作,以满足卷绕及卸料动作。然而,目前卷绕机的卷针插针和拔针方式是采用气缸机构,由于气缸的结构限制,插针和拔针的行程固定,不可调,因而只能适合一定规格尺寸的电池电芯生产,存在局限性。
[0003]为此,本 申请人: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了一种符合产业利用的可调节的卷绕机卷针机构。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卷绕机卷针机构,使插针和拔针的行程可调,有助于生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可调节的卷绕机卷针机构,包括有卷绕主传动机构及由卷绕主传动机构同步驱动旋转的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所述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卷针安装于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具有伺服电机传动机构驱动第一卷针移动;所述第二卷针安装于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具有伺服电机传动机构驱动第二卷针移动;籍此,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的插针和拔针动作通过伺服电机传动机构完成。
[0007]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卷针的一端轴接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的第一拔插主轴,第一拔插主轴套接于第一卷绕主套,第一拔插主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滑动座,第一滑动座具有螺孔套接第一丝杆,第一丝杆连接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卷绕主套通过轴承安装于第一卷绕主座上。
[0008]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二卷针的一端轴接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的第二拔插主轴,第二拔插主轴套接于第二卷绕主套,第二拔插主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滑动座,第二滑动座具有螺孔套接第二丝杆,第二丝杆连接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卷绕主套通过轴承安装于第二卷绕主座上。
[0009]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转动杆轴接,第一伺服电机安装在第一卷绕主座上搭建的第一安装板上,第一安装板与第一丝杆平行延伸,第一滑动座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下侧,且第一安装板下侧设有第一直线导轨,第一滑动座对应第一直线导轨安装,第一滑动座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一挂臂,第一挂臂穿过第一安装板的贯通长孔后连接第一丝杆。
[0010]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转动杆轴接,第二伺服电机安装在第二卷绕主座上搭建的第二安装板上,第二安装板与第二丝杆平行延伸,第二滑动座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下侧,且第二安装板下侧设有第二直线导轨,第二滑动座对应第二直线导轨安装,第二滑动座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二挂臂,第二挂臂穿过第二安装板的贯通长孔后连接第二丝杆。
[0011]上述方案进一步是: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和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安装在卷绕主传动机构的同一侧,卷绕主传动机构通过两同步带分别连接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和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的第一卷绕主套上组装有第一传动轮配合对应的同步带连接,而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的第二卷绕主套上组装有第二传动轮配合对应的同步带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的插针和拔针动作是通过伺服电机传动机构完成,通过有效控制伺服电机,即可达到插针和拔针的行程调节,灵活用于生产,满足不同
规格的电池生产,实用性更高,生产效率高,符合产业利用,具有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13]本实用新型再一优点是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易加工及组装,投资成本低,调整及维护容易。
[0014]【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7]【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9]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可调节的卷绕机卷针机构,包括有卷绕主传动机构I及由卷绕主传动机构I同步驱动旋转的第一卷针2和第二卷针3,所述第一卷针2和第二卷针3相对设置,可平行对伸而构成夹体形状,卷绕电池极组。所述第一卷针2安装于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4,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4具有伺服电机传动机构驱动第一卷针2移动;所述第二卷针3安装于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5,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5具有伺服电机传动机构驱动第二卷针3移动;籍此,第一卷针2和第二卷针3的插针和拔针动作通过伺服电机传动机构完成,插针和拔针的行程可调节,有助于生产,满足不同规格的电池生产加工,实用性高,提升生产效率,符合产业利用,具有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20]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卷针2的一端轴接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4的第一拔插主轴41,第一拔插主轴41套接于第一卷绕主套42,第一拔插主轴4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滑动座43,第一滑动座43具有螺孔套接第一丝杆44,第一丝杆44连接第一伺服电机45 ;所述第一卷绕主套42通过轴承安装于第一卷绕主座46上。第一丝杆44与第一伺服电机45的转动杆轴接,第一伺服电机45安装在第一卷绕主座46上搭建的第一安装板47上,第一安装板47与第一丝杆44平行延伸,第一滑动座43设置在第一安装板47下侧,且第一安装板47下侧设有第一直线导轨471,第一滑动座43对应第一直线导轨471安装,第一滑动座43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一挂臂431,第一挂臂431穿过第一安装板47的贯通长孔472后连接第一丝杆44,第一挂臂431上设有螺纹孔连接第一丝杆44,实现第一伺服电机45带动第一丝杆44转动时,第一丝杆44利用螺纹连接关系驱动第一挂臂431移动,使第一滑动座43移动推拉第一拔插主轴41,从而实现第一卷针2插针和拔针工作,利用第一伺服电机45的正反高精确转动,可精确调整第一卷针2的插针和拔针行程,满足不同规格的电池生产加工,调整、管控方便且精度高。第一滑动座43移动有第一丝杆44导引和第一安装板47下侧的第一直线导轨471导向,因而移动平稳,第一卷针2的移动直线性好,提升工作质量。
[0021]参阅图1、2所示,第二卷针3的组装结构与第一卷针2的一致,S卩:所述第二卷针3的一端轴接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5的第二拔插主轴51,第二拔插主轴51套接于第二卷绕主套52,第二拔插主轴5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滑动座53,第二滑动座53具有螺孔套接第二丝杆54,第二丝杆54连接第二伺服电机55 ;所述第二卷绕主套52通过轴承安装于第二卷绕主座56上。所述第二丝杆54与第二伺服电机55的转动杆轴接,第二伺服电机55安装在第二卷绕主座56上搭建的第二安装板57上,第二安装板57与第二丝杆54平行延伸,第二滑动座53设置在第二安装板57下侧,且第二安装板57下侧设有第二直线导轨571,第二滑动座53对应第二直线导轨571安装,第二滑动座53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二挂臂531,第二挂臂531穿过第二安装板57的贯通长孔572后连接第二丝杆54。同样的,第二挂臂531上设有螺纹孔连接第二丝杆54,实现第二伺服电机55带动第二丝杆54转动时,第二丝杆54利用螺纹连接关系驱动第二挂臂531移动,使第二滑动座53移动推拉第二拔插主轴51,从而实现第二卷针3插针和拔针工作,利用第二伺服电机55的正反高精确转动,可精确调整第二卷针3的插针和拔针行程,满足不同规格的电池生产加工,调整、管控方便且精度高。第二滑动座53移动有第二丝杆54导引和第二安装板57下侧的第二直线导轨571导向,因而移动平稳,第二卷针3的移动直线性好,提升工作质量。
[0022]图1、2所示,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4和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5安装在卷绕主传动机构I的同一侧,呈对称关系,卷绕主传动机构I通过两同步带11分别连接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4和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5 ;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4的第一卷绕主套42上组装有第一传动轮421配合对应的同步带11连接,而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5的第二卷绕主套52上组装有第二传动轮521配合对应的同步带11连接。同步传动,实现第一卷针2和第二卷针3同步卷绕,连接第一卷针2的第一拔插主轴41及连接第二卷针3的第二拔插主轴51也利用轴承安装的结构实现转动,因而转动性良好,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易加工及组装,投资成本低,调整及维护容易。
[002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卷针2和第二卷针3的插针和拔针动作是通过伺服电机传动机构完成,通过有效控制伺服电机,即可达到插针和拔针的行程调节,有助于生产,方便生产中自由调节,实现一机多用,充分利用资源,节约生产成本,也提升生产效率,极大提升了设备的运行率和可操作性,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0024]当然,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可调节的卷绕机卷针机构,包括有卷绕主传动机构(I)及由卷绕主传动机构(I)同步驱动旋转的第一卷针(2)和第二卷针(3),所述第一卷针(2)和第二卷针(3)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针(2)安装于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4),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4)具有伺服电机传动机构驱动第一卷针(2)移动;所述第二卷针(3)安装于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5),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5)具有伺服电机传动机构驱动第二卷针(3)移动;籍此,第一卷针(2)和第二卷针(3)的插针和拔针动作通过伺服电机传动机构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卷绕机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针(2)的一端轴接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4)的第一拔插主轴(41),第一拔插主轴(41)套接于第一卷绕主套(42),第一拔插主轴(4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滑动座(43),第一滑动座(43)具有螺孔套接第一丝杆(44),第一丝杆(44)连接第一伺服电机(45);所述第一卷绕主套(42 )通过轴承安装于第一卷绕主座(46 )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卷绕机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卷针(3)的一端轴接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5)的第二拔插主轴(51),第二拔插主轴(51)套接于第二卷绕主套(52),第二拔插主轴(5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滑动座(53),第二滑动座(53)具有螺孔套接第二丝杆(54),第二丝杆(54)连接第二伺服电机(55);所述第二卷绕主套(52)通过轴承安装于第二卷绕主座(56)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卷绕机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44)与第一伺服电机(45 )的转动杆轴接,第一伺服电机(45 )安装在第一卷绕主座(46 )上搭建的第一安装板(47 )上,第一安装板(47 )与第一丝杆(44)平行延伸,第一滑动座(43 )设置在第一安装板(47)下侧,且第一安装板(47)下侧设有第一直线导轨(471),第一滑动座(43)对应第一直线导轨(471)安装,第一滑动座(43)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一挂臂(431),第一挂臂(431)穿过第一安装板(47)的贯通长孔(472)后连接第一丝杆(4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的卷绕机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丝杆(54)与第二伺服电机(55)的转动杆轴接,第二伺服电机(55)安装在第二卷绕主座(56)上搭建的第二安装板(57)上,第二安装板(57)与第二丝杆(54)平行延伸,第二滑动座(53)设置在第二安装板(57)下侧,且第二安装板(57)下侧设有第二直线导轨(571),第二滑动座(53)对应第二直线导轨(571)安装,第二滑动座(53)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二挂臂(531),第二挂臂(531)穿过第二安装板(57)的贯通长孔(572)后连接第二丝杆(5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卷绕机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4)和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5)安装在卷绕主传动机构(I)的同一侧,卷绕主传动机构(O通过两同步带(11)分别连接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4)和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5);第一卷绕拔插针机构(4 )的第一卷绕主套(42 )上组装有第一传动轮(421)配合对应的同步带(11)连接,而第二卷绕拔插针机构(5 )的第二卷绕主套(52 )上组装有第二传动轮(521)配合对应的同步带(11)连接。
【文档编号】H01M10/0587GK203481327SQ201320474646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6日
【发明者】谢敬文 申请人:武汉千里马电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