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端子硅胶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353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端子硅胶护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互感器的连接器的保护装置,提供一种一次端子硅胶护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轴向设置通孔,一次端子固定端的内径大于线缆端的内径;所述一次端子固定端设置基座凹槽,所述基座凹槽套在一次端子基座上并固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护套韧性、长期使用在恶略的工作环境中不易开裂,这样既可以保证密封性和绝缘性,还降低了设备维护的成本,提高了耐压强度、工作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安装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一次端子硅胶护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创造涉及互感器的连接器的保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一次端子硅胶护套。【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环氧树脂浇注型电压互感器大都属于高压互感器,常用于机柜内部,在需要时也会用于户外作业。首先,在机柜中使用时,机柜内部空间有限,对安装和维修带来很多困难。其次,用于户外作业时,户外的温差大且自然环境恶略所以对互感器的端子接口的工作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而环氧树脂浇注型互感器的一次端子接口上设有内螺纹,电缆线的导线插入一次端子接口用螺栓进行固定即可,对稳定性要求较高的环氧树脂浇注型电压互感器可以在上述连接完成后,在导线和一次端子基座之间套上护套。现有技术中,护套通常采用热塑护套,将热塑护套套在连接处,然后加热使热塑护套紧缩起到绝缘、固定和保护的作用。但在长期的应用中,由于机柜内温度一般较高,热塑护套又是与空气直接接触,使热塑护套快速老化:起先是随电缆的松动而送动,继而开裂和松脱。而用于户外的互感器由于恶略的自然环境,导致材料更加加剧了快速老化的技术问题。使连接处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容易发生导线折断的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密封、绝缘,而且耐压强度高、韧性好不易开裂、稳定性更强的护套。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轴向设置通孔,所述本体采用硅胶材质,本体设置线缆端、过度端和一次端子固定端;所述一次端子固定端的内径大于线缆端的内径;所述一次端子固定端设置基座凹槽,所述基座凹槽套在一次端子基座上并固接。
[0005]进一步,所述线缆端的内径长度是线缆的外径长度的95%_99%。
`[0006]进一步,所述线缆端和一次端子固定端是圆柱型,所述过度端的一端与线缆端的内径和外径相同,所述过度端的另一端与一次端子固定端的外径相同。
[0007]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护套韧性、长期使用在恶略的工作环境中不易开裂,这样既可以保证密封性和绝缘性,还降低了设备维护的成本,提高了耐压强度、工作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安装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平面图
[0009]图2是本发明创造的剖面图
[0010]图中:
[0011]1、线缆端2、过度端3、一次端子固定端[0012]4、线缆端的内径 5、基座凹槽的内径 6、基座凹槽【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和图2结合所示,本发明创造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轴向设置通孔。所述本体采用硅胶材质,本体设置线缆端、过度端和一次端子固定端;所述一次端子固定端的内径大于线缆端的内径;所述一次端子固定端设置基座凹槽,所述基座凹槽套在一次端子基座上并固接。安装时,在一次端子基座涂覆粘结剂,把硅胶护套沿电缆向下推到底,将一次端子基座罩住并通过粘结剂与一次端子基座固接。所述线缆端的内径长度是线缆的外径长度的95%-99%。由于硅胶材质的韧性,可以将线缆端与线缆箍紧。所述线缆端和一次端子固定端是圆柱型,所述过度端的一端与线缆端的内径和外径相同,所述过度端的另一端与一次端子固定端的外径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端子硅胶护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轴向设置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采用硅胶材质,本体设置线缆端、过度端和一次端子固定端;所述一次端子固定端的内径大于线缆端的内径;所述一次端子固定端设置基座凹槽,所述基座凹槽套在一次端子基座上并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端子硅胶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端的内径长度是线缆的外径长度的95%-9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端子硅胶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端和一次端子固定端是圆柱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端子硅胶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度端的一端与线缆端的内径和外径相同,所述过度端的另一端与一次端子固定端的外径相同。
【文档编号】H01F27/32GK203503441SQ201320557926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9日
【发明者】张庆来 申请人:张庆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