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调间隙型的招弧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6307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调间隙型的招弧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可调间隙型的招弧角,用于安装在绝缘子串上,其特征在于,由可调侧横臂、不动侧电极、可调侧电极、双螺栓夹箍、金属球五个部分组成,可调侧横臂、不动侧电极分别安装在绝缘子串的上下两端,可调侧横臂的两端各具有一个钻孔,两个可调侧电极分别穿过可调侧横臂上的钻孔被双螺栓夹箍固定在可调侧横臂上,可调侧电极的上下位置通过松紧双螺栓夹箍来调整,使得招弧间隙满足设计要求,金属球加装在不动侧电极和可调侧电极的顶端,形成球形电极。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安装维护方便、保障绝缘子串的可靠运行、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便于大量安装。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可调间隙型的招弧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招弧角隶属于架空输电线路防雷领域,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可变招弧间隙,适用于安装在任何长度的绝缘子串上,同时在遭受雷击时还可以多次使用的新型防雷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减少线路的雷击跳闸事故,安全可靠的输送电能,通常要求在不同电压等级(>=35kV)的架空线路加装对应长度的绝缘子串,因此绝缘子串的安全可靠是保证线路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避免雷击产生的闪络电流对绝缘子串带来的烧灼,传统的方式是通过采用较高的耐雷水平,但这势必会带来不必要的浪费,所以有必要在绝缘子串两端加装其他保护装置,以保障绝缘的安全可靠。招弧角作为绝缘子串的附件金具,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自身的间隙放电功能,避免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产生的工频续流对绝缘子串的灼伤。
[0003]根据形状结构的差异,现阶段招弧角大体可以分为4大类,即棒形招弧角、球形招弧角、羊角形招弧角、环形或网球拍形招弧角。棒形是通过两个直径为8-20mm的圆钢形成相对电极,两电极端部保持在一定的距离构成放电间隙,但这种型号的招弧角一旦烧伤就可能不能使用;球形招弧角是在棒形的基础上在两个电极端部加装金属圆球,从而形成球形间隙以避免了电极烧伤;羊角形招弧角又分为单羊角和双羊角两种,这种结构主要通过转移烧伤部位,以保证放电间隙的有效性,但对于不同长度的绝缘子串必须设计不同的规格;将一极的圆钢弯成U形,另一极弯成L形,两极共同组成环形招弧角,这种结构与前三种结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 它具有一定的均压作用,提高了雷电冲击放电电压,通常应用于220kV^330kV电压等级线路中,南京部分220kV线路在耐张串上已经安装了此类招弧装置。但实际中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地区、不同材质的绝缘子串长度不同,这给招弧角的设计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运行单位考虑安装和后期维护不便,经常只对部分规格的绝缘子安装招弧角,导致绝缘子灼伤事故率上升,致使线路防雷效果不佳。
[0004]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120404879.8 “一种招弧角”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在系统中可和自动重合闸配合使用,且能够有效的转移闪络电流的灼伤点,保证了招弧间隙的可靠距离,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绝缘子串,需要装设不同的规格,同时,当招弧间隙发生故障时只能更换,故此装置不适于多次利用。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调节招弧间隙的球形招弧角装置,本实用新型装置适用于任何长度规格的绝缘子串,当招弧间隙受到过电压灼伤或者其他因素而不达标时,可以通过不带电侧螺栓对间隙长度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招弧角的可靠运作,同时又不会影响输电的间断。
[000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可调间隙型的招弧角,用于安装在绝缘子串上,其特征在于,由可调侧横臂、不动侧电极、可调侧电极、双螺栓夹箍、金属球五个部分组成,可调侧横臂、不动侧电极分别安装在绝缘子串的上下两端,可调侧横臂的两端各具有一个钻孔,两个可调侧电极分别穿过可调侧横臂上的钻孔被双螺栓夹箍固定在可调侧横臂上,可调侧电极的上下位置通过松紧双螺栓夹箍来调整,使得招弧间隙满足设计要求,金属球加装在不动侧电极和可调侧电极的顶端,形成球形电极。
[0007]如上所述的新型可调间隙型的招弧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侧横臂和可调侧电极采用热镀锌钢制件,双螺栓夹箍采用不锈钢制品,其作用是固定可调侧电极,当需要调整间隙长度时,通过松紧双螺栓夹箍进行操作。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安装维护方便、保障绝缘子串的可靠运行、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便于大量安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典型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侧横臂I的俯视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动侧电极2的俯视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配套绝缘子串安装在杆塔上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在本申请所列权利要求书限定范围之内。
[0014]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_可调侧横臂、2-不动侧电极、3-可调侧电极、4-双螺栓夹箍、5-金属球、6-绝缘子串。
[0015]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各种不同绝缘子串规格的招弧角,由可调侧横臂1、不动侧电极2、可调侧电极3、双螺栓夹箍4、金属球5五个部分组成。如图1、2所示,可调侧电极3穿过可调侧横臂I上的钻孔被双螺栓夹箍固定在可调侧横臂I上,可以通过松紧双螺栓夹箍来调整可调侧电极3的上下位置,使得招弧间隙满足设计要求,在两支棒形电极上加装金属球5形成球形电极。
[0016]可调侧横臂和可调侧电极采用热镀锌钢制件,双螺栓夹箍采用不锈钢制品,其主要作用是固定可调侧电极,当需要调整间隙长度时,可以通过松紧夹箍进行操作,金属球安装在热镀锌圆钢的一侧形成球形电极,金属球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电极灼伤,其直径建议采用圆钢直径的1.2-1.5倍。
[0017]可以通过并联在绝缘子串旁的招弧间隙,能够有效的避免绝缘子串受到闪络电流的灼伤和损坏。
[0018]可以通过调整一侧的电极,使其适合于安装在不同型号的绝缘子串上。
[0019]当闪络电流对招弧间隙造成损坏时,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对可动侧电极进行调整,以满足规程对放电间隙长度的要求,这不但降低了带电作业的危险性,还给绝缘子串的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0020]绝缘子串安装招弧角后,线路的耐雷水平有所下降,但由于招弧角的保护作用,绝缘子串均未遭受损坏,大大的降低了雷击跳闸的概率。
[0021]按照上述构成,该可调间隙型招弧角,能够方便可靠的用于对绝缘子串的保护,大大的降低了施工难度。其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能够多次使用,经济效益较高。
[0022]参照图1、2、3,两支电极夹在绝缘子串6的上下两端,即招弧角与绝缘子串6并联,共同组成带间隙的绝缘子串。
[0023]参照图4,招弧角的可调侧电极3装设在绝缘子串6与杆塔的悬挂侧,固定侧装设在绝缘子串与线路的悬挂侧,当线路上有强烈的闪络电流通过时,由于招弧间隙比绝缘子串短,招弧间隙的冲击放电电压低于绝缘子串的放电电压,因此招弧间隙首先放电,接续的工频电弧通过间隙形成的放点通道被引至招弧角端部燃烧,从而保护了绝缘子串的灼伤损坏。
[0024]本实用新型适合于安装在多种不同型号的绝缘子串两端,大大降低了施工安装的难度,也便于后期带电检修和维护。
[0025]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可调间隙型的招弧角,用于安装在绝缘子串上,其特征在于,由可调侧横臂、不动侧电极、可调侧电极、双螺栓夹箍、金属球五个部分组成,可调侧横臂、不动侧电极分别安装在绝缘子串的上下两端,可调侧横臂的两端各具有一个钻孔,两个可调侧电极分别穿过可调侧横臂上的钻孔被双螺栓夹箍固定在可调侧横臂上,可调侧电极的上下位置通过松紧双螺栓夹箍来调整,使得招弧间隙满足设计要求,金属球加装在不动侧电极和可调侧电极的顶端,形成球形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调间隙型的招弧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侧横臂和可调侧电极采用热镀锌钢制件,双螺栓夹箍采用不锈钢制品,其作用是固定可调侧电极,当需要调整间隙长度时,通过松紧双螺栓夹箍进行操作。
【文档编号】H01B17/48GK203607169SQ201320624347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发明者】朱广名, 贺臣, 梁文勇, 陈宏辉, 吴彪, 陈国宇, 赵淳, 林瑞荣, 肖建伟, 韦炳友 申请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