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插座及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849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电源插座及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插座及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包含界定出一个插孔的一个本体、穿置在该插孔内的一个中心端子,及至少一个第一导体与至少一个第二导体。该第一导体设置在该插孔内。该第二导体与该中心端子电连接。该第一导体与该第二导体分别具有突出且可被压缩变形的一个第一弹动部、一个第二弹动部。该插孔供一个插头插接,该中心端子穿置入该插头的一个内孔。借此,利用该第一弹动部与该第二弹动部的弹张效果,及用于被压缩的特性,保持与该插头的导接状态,使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座适用不同尺寸规格的插头,进而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与实用性。
【专利说明】电源插座及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插座,特别是涉及一种传输电流的电源插座及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
【背景技术】
[0002]参阅图1,一个电子装置I如笔记本电脑、外接式储存装置等,必须通过一个电源供应器2传输电能才能启动。该电子装置I具有输入电流的一个电源插座11。该电源插座11具有一个插孔110、穿置在该插孔110内的一个第一端子111,及形成在该插孔110 —个内表面的一个第二端子112。该电源供应器2具有输出电流的一个插头21。该插头21具有界定出一个内孔210的一个内接面211与一个外接面212。借此,只需以该插头21与该电源插座11插接,使该第一端子111与该内接面211导接,该第二端子112与该外接面212导接,就能够导通电流。
[0003]参阅图2,然而,由于前述电子装置I会因为厂商不同、或设计不同等因素,而具有不同规格的电源插座11,因此,若要使用单一个电源供应器2适用不同规格的电源插座11,往往就必须设置一个公用接头22,及备置多个不同规格的转接头3,再配合电子装置I电源插座11的规格,选用合适的转接头3连接电源插座11与公用接头22,不但有组件多、不易携带、容易丢失等问题,且由于尺寸差异不大,使用者往往无法一次就选中正确的转接头3,而必须不断插、拔尝试,而造成使用上的困扰及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以提升使用上方便性与实用性的电源插座及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
[0005]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座,与一个电子装置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本体、一个中心端子、至少一个第一导体,及至少一个第二导体。该本体具有环绕一条轴线且界定出一个插孔的一个环壁,及形成在该环壁一侧且与该电子装置插接的一个插脚。该中心端子沿该轴线穿置在该插孔内。该第一导体设置在该环壁的一个内表面,并具有朝该轴线方向突出且被压缩变形的一个第一弹动部。该第二导体与该中心端子电连接,并具有反向于该轴线方向突出且被压缩变形的一个第二弹动部。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源插座,该电子装置具有一个电源插孔,该本体的插脚与该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孔插接。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源插座,该本体的插孔供一个电源供应器的一个插头插接,该插头具有环绕该轴线且界定出一个内孔的一个内接面与一个外接面,该内孔供该中心端子穿置,该第一导体的第一弹动部与该插头的外接面导接,该第二导体的第二弹动部与该插头的内接面导接。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源插座,该第一导体第一弹动部的最小内径小于该第二导体第二弹动部的最大外径,且相互错开位置而不接触。[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源插座,该第一导体还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固定在该本体环壁的一个固定端,及形成在另一端且随该第一弹动部变形而移动的一个活动端,该第二导体还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固定在中心端子的一个固定端,及形成在另一端且随该第二弹动部变形而移动的一个活动端。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源插座,该本体的插孔具有形成在该环壁一端的一个入口,前述固定端邻近该本体插孔的入口。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源插座,该第一导体与该第二导体沿该轴线方向的长度小于该插孔沿该轴线方向的长度。
[0012]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本体、一个中心端子、至少一个第一导体,及至少一个第二导体。该本体安装在该电子装置,并具有环绕一条轴线且界定出一个插孔的一个环壁。该中心端子沿该轴线穿置在该插孔内。该第一导体设置在该环壁的一个内表面,并具有朝该轴线方向突出且被压缩变形的一个第一弹动部。该第二导体与该中心端子电连接,并具有反向于该轴线方向突出且被压缩变形的一个第二弹动部。
[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该本体的插孔供一个电源供应器的一个插头插接,该插头具有环绕该轴线且界定出一个内孔的一个内接面与一个外接面,该内孔供该中心端子穿置,该第一导体的第一弹动部与该插头的外接面导接,该第二导体的第二弹动部与该插头的内接面导接。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该第一导体第一弹动部的最小内径小于该第二导体第二弹动部的最大外径,且相互错开位置而不接触。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该第一导体还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固定在该本体环壁的一个固定端,及形成在另一端且随该第一弹动部变形而移动的一个活动端,该第二导体还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固定在中心端子的一个固定端,及形成在另一端且随该第二弹动部变形而移动的一个活动端。
[00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该本体的插孔具有形成在该环壁一端的一个入口,前述固定端邻近该本体插孔的入口。
[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该第一导体与该第二导体沿该轴线方向的长度小于该插孔沿该轴线方向的长度。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第一弹动部与该第二弹动部的弹张效果,及可被压缩的特性,保持与一个插头的导接状态,使本发明的电源插座适用不同尺寸规格的插头,进而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与实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说明一电子装置与一电源供应器电连接的一示意图;
[0020]图2是说明前述电源供应器通过一转接头与该电子装置连接的一示意图;
[0021]图3是说明本新型一电源插座及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首丨J视图;
[0022]图4是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与第一种规格的一电源供应器电连接的一剖视图;
[0023]图5是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与第二种规格的一电源供应器电连接的一剖视图;[0024]图6是说明本新型一电源插座及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图;及
[0025]图7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与一电源供应器电连接的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7]参阅图3,及图4、图5,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座的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安装在一个电子装置4,且与该电子装置4形成一体。该电源插座具有一个本体5、一个中心端子6、一个第一导体7,及一个第二导体8。
[0028]该本体5具有环绕一条轴线X且界定出一个插孔50的一个环壁51。该插孔50具有形成在该环壁51 —端的一个入口 501。
[0029]该中心端子6沿该轴线X穿置在该本体5的插孔50内。
[0030]该第一导体7环绕该轴线X且设置在该环壁51的一个内表面,并具有形成在邻近该入口 501的一端且固定在该环壁51的一个固定端71、反向于该固定端71而形成在另一端的一个活动端72,及形成在该固定端71与活动端72间且朝该轴线X方向突出的一个第一弹动部73。
[0031]该第二导体8与该中心端子6电连接,并具有形成在邻近该入口 501的一端且固定在该中心端子6的一个固定端81、反向于该固定端81而形成在另一端的一个活动端82,及形成在该固定端81与活动端82间且反向于该轴线方向突出的一个第二弹动部83。该第一弹动部73的最小内径小于该第二弹动部83的最大外径,且相互错开位置而不接触。
[0032]该本体5的插孔50供一个电源供应器9的一个插头91插接。该插头91具有环绕该轴线X且界定出一个内孔910的一个内接面911与一个外接面912。值得说明的是,根据市面上流通的插头91规格,前述插头91外接面912的外径变化大约界于4.75mm?6.5mm间,变化量约为1.75mm,前述内孔910孔径的变化大约界于1.7mm?4.3mm间,变化量约为
2.6mmο
[0033]借此,当该插头91插置入该本体5的插孔50,且该中心端子6插置入该接头的内孔910时,该第一导体7的第一弹动部73与该第二导体8的第二弹动部83会分别被该接头91的外接面912、内孔910推挤,且随着该接头91沿该轴线X方向深入该插孔50,前述活动端72、82会分别依循该环壁51、该中心端子6位移,使该第一弹动部73、该第二弹动部83被压缩变形,而分别与该外接面912、该内孔910紧密接触,达到导接的目的。
[0034]值得说明的是,图4中的接头91规格为6.5mmX 4.3mm,图5中的接头91规格为
4.75X1.7mm,由于该外接面912的变化量仅为1.75mm,该内孔910的变化量仅为2.6mm,因此,该第一弹动部73与该第二弹动部83的变形量恰能弥补前述变化量,且由图4可知道,该第一弹动部73会因为该接头91外接面912的外径较大,而具有较大的压缩幅度,且该活动端72产生了较长的位移距离,该第二弹簧部83则因为该接头91内孔910的内径较大,而具有较小的压缩幅度,且该活动端82产生了较短的位移距,而图5则与图4相反,该第一弹动部73会因为该接头91外接面912的外径较小,而具有较小的压缩幅度,且该活动端72产生了较短的位移距离,该第二弹簧部83则因为该接头91内孔910的内径较小,而具有相当大的压缩幅度,且该活动端82产生了较长的位移距离。[0035]参阅图6、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座的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该电源插座可卸离地与一个电子装置4电连接,该电子装置4具有制式规格的一个电源插座41,其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该本体5还具有形成在该环壁51 —侧且与该第一导体
7、该第二导体8电连接的一个插脚52。
[0036]借此,使用者只需备置一个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座,就可以电连接市面上规格各异的电子装置4与电源供应器9。使用时,只需将该本体5的插脚52插置入该电子装置4的电源插座41内,使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座与电子装置4电连接,然后,同样能够以该本体5的插孔50供该插头91插接,使该第一弹动部73、该第二弹动部83被压缩变形,而分别与该插头91的外接面912、内孔910紧密接触,达到导接的目的。
[00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座及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具有下列优点及功效:
[0038]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该第一弹动部73与该第二弹动部83的弹张效果,及可被压缩的特性,保持与该插头91的导接状态,借此,结合有本实用新型电源插头的电子装置4,可以在不需要任何转接头的情形下,适用不同尺寸规格的插头91,对于配置制式电源插座41的电子装置而言,也只要备置一个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座,就可以适用不同尺寸规格的插头91,进而能够简化组件,及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与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插座,与一个电子装置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本体,具有环绕一条轴线且界定出一个插孔的一个环壁,及形成在所述环壁一侧且与所述电子装置插接的一个插脚; 一个中心端子,沿所述轴线穿置在所述插孔内; 至少一个第一导体,设置在所述环壁的一个内表面,并具有朝所述轴线方向突出且被压缩变形的一个第一弹动部;及 至少一个第二导体,与所述中心端子电连接,并具有反向于所述轴线方向突出且被压缩变形的一个第二弹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具有一个电源插孔,所述本体的插脚与所述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孔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插孔供一个电源供应器的一个插头插接,所述插头具有环绕所述轴线且界定出一个内孔的一个内接面与一个外接面,所述内孔供所述中心端子穿置,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一弹动部与所述插头的外接面导接,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二弹动部与所述插头的内接面导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第一弹动部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导体第二弹动部的最大外径,且相互错开位置而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还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固定在所述本体环壁的一个固定端,及形成在另一端且随所述第一弹动部变形而移动的一个活动端,所述第二导体还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固定在中心端子的一个固定端,及形成在另一端且随所述第二弹动部变形而移动的一个活动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插孔具有形成在所述环壁一端的一个入口,前述固定端邻近所述本体插孔的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沿所述轴线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插孔沿所述轴线方向的长度。
8.—种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本体,安装在所述电子装置,并具有环绕一条轴线且界定出一个插孔的一个环壁; 一个中心端子,沿所述轴线穿置在所述插孔内; 至少一个第一导体,设置在所述环壁的一个内表面,并具有朝所述轴线方向突出且被压缩变形的一个第一弹动部;及 至少一个第二导体,与所述中心端子电连接,并具有反向于所述轴线方向突出且被压缩变形的一个第二弹动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插孔供一个电源供应器的一个插头插接,所述插头具有环绕所述轴线且界定出一个内孔的一个内接面与一个外接面,所述内孔供所述中心端子穿置,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一弹动部与所述插头的外接面导接,所述第二导体的第二弹动部与所述插头的内接面导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第一弹动部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导体第二弹动部的最大外径,且相互错开位置而不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还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固定在所述本体环壁的一个固定端,及形成在另一端且随所述第一弹动部变形而移动的一个活动端,所述第二导体还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固定在中心端子的一个固定端,及形成在另一端且随所述第二弹动部变形而移动的一个活动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插孔具有形成在所述环壁一端的一个入口,前述固定端邻近所述本体插孔的入口。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 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沿所述轴线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插孔沿所述轴线方向的长度。
【文档编号】H01R27/00GK203589404SQ201320682662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杨俊良, 张文祥, 林明杰, 郭融, 徐盟贵 申请人:恒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