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舟及其舟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132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舟及其舟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舟的舟钩,包括钩体和硅片支撑体,其中,硅片支撑体设置在钩体的外侧,且由钩体的开口端向下倾斜布置。本申请中将硅片支撑体向下倾斜,可使硅片支撑体的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硅片的支撑面。由于本申请中的硅片支撑体与硅片接触的部分为支撑面,而不是通过尖端接触,因此,避免了尖锐的端部对硅片的划损,防止硅片裂纹,从而降低了硅片的破损率。此外,由于本申请中的硅片支撑体与硅片接触时,接触的是硅片的端部,从而避免了因舟钩覆盖硅片而无法在硅片上沉积镀膜的情况,因此,避免了出现电池片出现彩虹片和影响电池片串联电阻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电池片的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舟钩的石墨舟。
【专利说明】一种石墨舟及其舟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墨舟及其舟钩。
【背景技术】
[0002]太阳能电池时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0003]目前在光伏企业中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中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转换效率,都需要在电池片正表面镀上一层起钝化与减反射作用的膜层,由于背面镀膜的优越性,现在电池工艺采用背面镀膜工艺。如图1所示,生产过程中将硅片03通过石墨舟上的舟钩进行支撑,而舟钩目前包括钩体01和设置在钩体01上的U型硅片支撑体02,并通过该硅片支撑体02对硅片03进行支撑。但是,由于舟钩表面的粗糙度,且舟钩与载片的接触部分尖锐,很容易在180±20 μ m的电池片上刮碰出应力与微裂纹路,易形成碎片。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石墨舟的舟钩,以降低碎片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舟的舟钩,以降低碎片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舟钩的石墨舟。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石墨舟的舟钩,包括钩体和硅片支撑体,其中,所述硅片支撑体设置在所述钩体的外侧,且由所述钩体的开口端向下倾斜布置。
[0008]优选地,上述的舟钩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钩体的外侧的支臂,且所述硅片支撑体安装在所述支臂上。
[0009]优选地,上述的舟钩中,所述钩体的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0010]优选地,上述的舟钩中,所述硅片支撑体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钩体的两侧。
[0011]优选地,上述的舟钩中,所述硅片支撑体设置在所述支臂的中部。
[0012]优选地,上述的舟钩中,所述硅片支撑体设置在所述支臂的远离所述钩体开口端的端部。
[0013]优选地,上述的舟钩中,所述钩体沿中心线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支臂的长度,且所述硅片支撑体安装在所述支臂远离所述钩体的一端。
[0014]一种石墨舟,包括舟钩和具有框格的石墨框,其中,所述舟钩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舟钩,且所述舟钩安装在所述框格内。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舟的舟钩,包括钩体和硅片支撑体,其中,硅片支撑体设置在钩体的外侧,且由钩体的开口端向下倾斜布置。本申请中将硅片支撑体向下倾斜,可使硅片支撑体的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硅片的支撑面,在将硅片进行支撑时,将硅片限定在硅片支撑体形成的平面上,从而实现对硅片的架设。由于本申请中的硅片支撑体与硅片接触的部分为支撑面,而不是通过尖端接触,因此,避免了尖锐的端部对硅片的划损,防止硅片裂纹,从而降低了硅片的破损率。
[0016]此外,由于本申请中的硅片支撑体与硅片接触时,接触的是硅片的端部,从而避免了因舟钩覆盖硅片而无法在硅片上沉积镀膜的情况,因此,避免了出现电池片出现彩虹片和影响电池片串联电阻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电池片的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舟钩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舟钩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舟钩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舟钩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墨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石墨舟的舟钩,以降低碎片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舟钩的石墨舟。
[00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4]请参考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石墨舟的舟钩,包括钩体I和硅片支撑体3,其中,硅片支撑体3设置在钩体I的外侧,且由钩体I的开口端向下倾斜布置。本申请中将硅片支撑体3向下倾斜,可使硅片支撑体3的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硅片4的支撑面,在将硅4片进行支撑时,将硅片4限定在硅片支撑体3形成的平面上,从而实现对硅片4的架设。由于本申请中的硅片支撑体3与硅片4接触的部分为支撑面,而不是通过尖端接触,因此,避免了尖锐的端部对硅片4的划损,防止硅片4裂纹,从而降低了硅片4的破损率。
[0025]此外,由于本申请中的硅片支撑体3与硅片4接触时,接触的是硅片4的端部,从而避免了因舟钩覆盖硅片4而无法在硅片4上沉积镀膜的情况,因此,避免了出现电池片出现彩虹片和影响电池片串联电阻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电池片的效率。
[0026]具体的实施例中提供的舟钩还包括设置在钩体I外侧的支臂2,且硅片支撑体3安装在支臂2上。在实际中可将支臂2、钩体I和硅片支撑体3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还可将硅片支撑体3可拆卸的安装在支臂2上,以便于对硅片支撑体3进行更换,从而节省成本。
[0027]在实际中可根据需求将钩体I的截面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以保证整个钩体I结构的稳定性。为了减少成本还可将钩体I设置为板状结构。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将硅片支撑体3设置为两个,并将这两个硅片支撑体3分布在钩体I的两侧,即当钩体I的截面为闭合的结构时,将两个硅片支撑体3关于轴线对称布置,当钩体I为板状结构时,将两个硅片支撑体3分布在两侧。通过上述描述可知,设置的硅片支撑体3对称布置。
[0029]结合图2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将硅片支撑体3设置在支臂2的中部的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可将硅片支撑体3设置在支臂2的中间点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中可根据不同需要选定硅片支撑体3在支臂2上具体位置,且均在保护范围内。
[0030]结合图3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硅片支撑体3设置在支臂2远离钩体I开口端的端部的方式。具体地,将支臂2与钩体I的形状和大小均设置为相同,且将支臂2安装在钩体I的外侧,以对钩体I进行保护,同时将硅片支撑体3安装在支臂2的底部,并向下倾斜布置。
[0031]如图4所示,本申请中还提供了一种将钩体I沿中心方向的长度设置为小于支臂2的长度,并将硅片支撑体4安装在支臂2远离钩体I的一端。通过增加支臂2的长度,而增大硅片支撑体3距离钩体I开口端的大小,同时还可减小钩体I的尺寸,因此,实际生产中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可尽可能减小钩体I的尺寸,只要保证支臂2的长度满足要求即可。
[0032]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将硅片支撑体3设定为支撑板,且通过螺钉安装在支臂2上。
[0033]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石墨舟,其包括舟钩6和具有框格51的石墨框5,其中,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公开的舟钩6,且舟钩6安装在框格51内,使硅片4可以稳稳的支撑在舟钩6上,由于该舟钩6为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舟钩,因此,其包括钩体1、支臂2和硅片支撑体3,从而具有该舟钩的石墨舟也具有上述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34]具体地,本申请中的石墨跨国为一个板状的框格结构,在板状框架上等距离的设置有55个框格,且框格与框格之间由荆条隔开。框格用于放置硅片,在每个框格的四侧均设有具有中心对称的舟钩,用于支撑硅片。通过上述设置可保证硅片不倾斜,不掉色,不会划伤硅片,此外,在镀膜过程中,硅片仅仅是通过边缘与舟钩接触,因此,将舟钩印记降低到最小,提闻了电池片的质量。
[0035]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3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石墨舟的舟钩,包括钩体(I)和硅片支撑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支撑体(3)设置在所述钩体(I)的外侧,且由所述钩体(I)的开口端向下倾斜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舟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钩体(I)的外侧的支臂(2),且所述硅片支撑体(3)安装在所述支臂(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舟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I)的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舟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支撑体(3)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钩体(I)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舟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支撑体(3)设置在所述支臂(2)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舟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支撑体(3)设置在所述支臂(2)的远离所述钩体(I)开口端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舟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I)沿中心线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支臂(2)的长度,且所述硅片支撑体(3)安装在所述支臂(2)远离所述钩体(I)的一端。
8.—种石墨舟,包括舟钩(6)和具有框格(51)的石墨框(5),其特征在于,所述舟钩(6)为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舟钩,且所述舟钩(6)安装在所述框格(51)内。
【文档编号】H01L21/683GK203774275SQ201320763870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蔡少坤, 许明金, 邓清龙 申请人: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