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405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并排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的两个断路器、控制器、横跨安装在两个断路器上的电动传动机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一个横跨在两个断路器前面板上的电动传动机构机架以及一个覆盖电动传动机构机架的电动传动机构盖,两个断路器之间设有间隔L,所述电源采样模块封装在独立的第一外壳内;所述显示操作模块封装在独立的第二外壳内;在电动传动机构盖的前面板上设有下陷的凹槽,所述的显示操作模块及其第二外壳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盖的前面板的凹槽内。极大地方便了产品的组装、调试、维修,结构简单体积小,为用户丰富了产品的安装方式。
【专利说明】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满足多种安装方式的模块化结构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0002]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是一种主要利用其中的控制器驱动电动传动机构来控制开关动作的低压开关电器,以在常用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切换供电,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供电连续性。现有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主要包括安装底板、电动传动机构、两个断路器和控制器,两个断路器固定在安装底板上,它们分别控制常用、备用两路电源的接通或分断,电动传动机构固定在两个断路器中间上方的安装底板或断路器的外壳上,它分别与两个断路器的操作手柄配合工作,并且产生切换动作,该切换动作驱动断路器的操作手柄移动到接通或分断位置,控制器各部分的线路板是以整体形式安装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内。
[0003]例如现有控制器只能采用以整体形式的线路板内置于电动传动机构下的结构,但在这种方案中电动传动机构遮挡了控制器导致带有显示屏的控制器无法应用于此,而且在这种现有技术方案中控制器与电动传动机构或电动传动机构的核心零件往往共同内置于一个壳体内的,更换控制器需要一并更换电动传动机构,如果单独维修控制器就必须先拆卸电动传动机构,装配、维修非常不方便。
[0004]再如另外一种现有技术,它采用以封装在独立壳体内的电路板构成整体形式控制器结构,但该在这种方案中控制器只能位于断路器的旁侧,无法放置到两个断路器之间,不仅使产品横向长度增加,而且置于独立壳体内的控制器只能适用于配电柜柜门安装这一种安装方式,不能适应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功能需求的快速变化,也不能方便、经济地实现同一产品的不同功能型号的灵活组合。在这种形式下,有的控制器会采用分体方案,即在控制器本体上安装可分离的显示操作模块,但这种分体方案依然无法解决产品横向长度增加、体积大的问题。
[0005]鉴于此,现有产品的控制器不是装配、维修非常不便,就是产品体积大、安装方式不灵活。目前没有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可以同时满足在不增加产品长度体积、不拆卸电动传动机构的情况下快速方便灵活地检修、装配控制器。

【发明内容】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将控制器分拆成多个独立壳体封装的模块化控制器,并将这些独立壳体封装的模块化控制器合理分布在独立机壳的电动传动机构周围,不仅结构设计简单、紧凑,丰富了产品的安装方式,极大地方便了产品的组装、调试、维修,而且提高了产品的生产维修效率,提升了产品随市场需求变化而及时升级换代的潜力。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并排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的两个断路器、控制器、横跨安装在两个断路器上的电动传动机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一个横跨在两个断路器前面板上的电动传动机构机架以及一个覆盖电动传动机构机架的电动传动机构盖,两个断路器之间设有间隔L。此处的电动传动机构机架是指安装电动传动机构核心传动元件的架体,该电动传动机构机架与电动传动机构盖是电动传动机构机壳的一部分。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包括:电源采样模块、显示操作模块、彼此相互独立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电源采样模块封装在独立的第一外壳内;所述显示操作模块封装在独立的第二外壳内;在电动传动机构盖的前面板上设有下陷的凹槽,所述的显示操作模块及其第二外壳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盖的前面板的凹槽内。过去,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附近的控制器往往都隐藏在电动传动机构之后,被电动传动机构遮挡,因此无法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最多是用过旁侧的指示灯指示简单状态,无法通过显示屏显示多样信息,而本实用新型将显示操作模块单独封装独立出来,并将其安装在具有很大外表面的电动传动机构盖上,使得具有显示屏的显示操作模块可以发挥其作用。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的电源采样模块及其第一外壳可拆卸地安装在左右两个断路器之间的间隔L内,并且电源采样模块及其第一外壳位于电动传动机构机架之后、底板之前;在不拆卸电动传动机构的情况下,所述的电源采样模块及其第一外壳可向上或向下从两个断路器之间的间隔L内被拆卸出来。当显示操作模块及其第二外壳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盖的凹槽内时,所述显示操作模块及其第二外壳与其中一个断路器呈前后对应位置设置,例如凹槽位于右侧或左侧断路器的前方。
[0010]带有显示屏的显示操作模块的第二外壳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嵌入到电动传动机构盖的凹槽内。例如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对应的公卡扣和母卡扣,所述公卡扣和母卡扣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二外壳的外侧壁上、凹槽的内侧壁上。再如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卡槽、卡凸、形成在显示操作模块的第二外壳的外侧壁上的弹性舌;所述卡槽、卡凸一个设置在所述弹性舌外表面上,另一个设置在凹槽的内侧壁上。
[0011]鉴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显示操作模块等控制器模块都是独立封装的,因此他们是可以被单独地灵活取出,比如显示操作模块采用了正面装配,因此显示模块的安装多样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例如松开卡扣将显不操作模块及其第二外壳从电动传动机构盖的凹槽内取出,将所述显示操作模块及其第二外壳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装载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配电柜柜门正面的配电柜凹槽内。
[0012]此外,控制器不仅可以分拆成两个,还可以进一步分拆成三个独立封装的模块,这些模块根据功能需要进行电连接。例如,在显示操作模块、电源采集模块以外,可将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分拆成出信号处理模块,具体的说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信号处理模块、独立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外的第三外壳,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封装在独立的第三外壳内。
[0013]最优选的安装方式是:所述控制器的电源采样模块及其第一外壳可拆卸地安装在左右两个断路器之间的间隔L内,并且电源采样模块及其第一外壳位于电动传动机构机架之后、底板之前;所述控制器的信号处理模块及其第三外壳可拆卸地安装在左右两个断路器之间的间隔L内,并且信号处理模块及其第三外壳位于电动传动机构机架之后、底板之前;内含电源米样模块的第一外壳、内含信号处理模块的第三外壳一个位于间隔L的上侧空间内,另一个位于间隔L的下侧空间内;在不拆卸电动传动机构的情况下,所述的电源采样模块及其第一外壳、信号处理模块及其第三外壳可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被拆卸下来。在这种方式下,检修更换控制器是非常方便的,当有故障时,控制器的任何一个模块都可方便拔出,无需拆卸电动操作机构,替换了新的子模块后就可继续工作了,无需因某一个元件的损坏而整个更换控制器,有助于快速判断故障原因,也不会增加产品体积。
[0014]另一种安装方式是:所述电动传动机构盖可拆卸的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机架上,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及其第三外壳位于电动传动机构盖、电动传动机构机架合围形成的内部空腔内,例如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机架上或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盖后侧壁上;所述显示操作模块及其第二外壳与其中一个断路器呈前后对应位置设置,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及其第三外壳与另外一个断路器呈前后对应位置设置。在这种方式中,电源采样模块可以从产品的上方或下方被拔出,显示操作模块都可以盖上直接卸出,只需卸下电动传动机构盖就可将信号处理模块,无需拆卸任何电动传动机构内部的核心传动元件就可检修控制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通过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主要对分成电源采样模块3、显示操作模块4和信号处理模块6的控制器单元的两种安装方式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16]图1-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第一实施例,其中
[0017]图1是外观立体示意图;
[0018]图2是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9]图3-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第二实施例,其中
[0020]图3、4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中的信号处理模块6均为独立封装,但安装位置不同;
[0021]图5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两个断路器2固定在底板I上的具体结构,以及电动传动机构5固定在断路器上的具体结构,这些具体结构可以通用于图1至4中的各实施方案。
[0022]图6-11通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各模块的构件的外形结构立体示意图。其中
[0023]图6是电源采样模块3的外形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4]图7和图8是显示操作模块4的外形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5]图9是独立封装的信号处理模块6的外形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6]图10和图11是盖7的外形结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1至11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8]图1-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第一实施例,其中图1是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信号处理模块6的线路板可与电源采样模块的线路板同时封装在在电源采样模块3的第一外壳30内,当然信号处理模块也可与显示操作模块4同时封装在显示操作模块4的第二外壳40内。图3-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第二实施例,其中图3、4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中的信号处理模块6均为独立封装,但安装位置不同。图3中独立封装的信号处理模块6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5壳体内部,例如图3所示电动传动机构5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机架51上,而图4中独立封装的信号处理模块6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壳体的外部。图5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两个断路器2固定在底板I上的具体结构,以及电动传动机构5固定在断路器上的具体结构,这些具体结构可以通用于图1至4中的各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对控制器部分的模块化进行创新设计时,需要同时解决好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下问题,如安装方式单一(只能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下或整体安装在配电柜柜门上)如何转变为可由用户自主选择的多种安装方式的模块化设计问题;安装、调试、维修不方便的问题;不能适应功能需求的快速变化的问题;以及控制器各独立子模块的电气连接和机械连接如何满足便捷、可靠性好、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的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原控制器从电动传动机构中分离出来,将控制器整体结构合理分为2个或3个或更多独立的子模块例如电源米样模块3、显不操作模块4和信号处理模块6,并将这些子模块合理布置于电动传动机构模块的周围,模块之间采用方便、可靠的电连接,以达到方便组装、调试、维修和丰富产品的安装方式装配关系的目的。例如显示操作模块4内嵌入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产品的正面盖7上,并且用卡扣方式固定在产品正面盖上,当需要安装在控制器配电柜柜门时,将显示操作模块4取出,安装在柜门上,轻松实现用户所需的既可柜内安装也可以柜门安装,维修时将卡扣或者固定螺丝松开就可以更换。
[0029]下面以图1-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和图3-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说明控制器的各模块的封装方式或者分成多个单元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正面并排固定安装在底板I上的两个断路器2、安装在两个断路器2上的电动传动机构5以及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5上的盖7。图1所示的两个断路器2可用已知的固定连接方法安装在底板I上,并且两个断路器2之间留有间隔L。电动传动机构5机架51固定安装在两个断路器2的正面,由间隔L与断路器2的高度所形成的空间的中间部分用于容装电动传动机构5的电机(图中未示出)等部分部件,其余的电机上面即靠近自动转换开关上面的那部分空间称为上侧空间11,电机下面即靠近自动转换开关下面的另一部分空间称为下侧空间12,上侧空间11和下侧空间12用于容装电源采样模块3和信号处理模块6。两个断路器2分别用于执行两路电源的闭合或者分断,两个断路器2的操作手柄21分别偶联的一个拨叉52,用于控制两个断路器2的闭合或者分断操作的电动传动机构5的控制方法可以采取如下方案:电机转动可分别驱动两个拨叉52转动,通过拨叉52驱动两个断路器2的操作手柄21执行动作从而控制两个断路器2的闭合或者分断切换,即其中一个断路器闭合时,另一个断路器分断。为了控制拨叉52的转动位置,通常需要微动开关53配合,当微动开关53感应(包括机械接触方式或电磁感应方式)到拨叉52到达设定的位置(该位置就是断路器2的操作手柄21的闭合或者分断位置)时,电源采样模块3控制电机停止转动。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中电动传动机构机架51横跨两个断路器2前面板上,而的电动传动机构盖7覆盖传动机构机架51上,使电动传动机构盖7也横跨覆盖了两个断路器,因此电动传动机构盖7不仅具有包装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壳盖功能,而且还具有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面板功能,为带有显示屏的显示操作装置。电动传动机构盖7可以固定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5的机架51上,为了便于维修,电动传动机构盖7与电动传动机构机架51之间的固定连接采用多种可拆卸连接结构,其一种优选的方案如图2、10、11所示,所述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电动传动机构盖7的两个侧面74上的安装通孔740、设置在电动传动机构5的机架51上的螺孔以及紧固螺钉100,通过紧固螺钉100、安装通孔740和螺孔,实现电动传动机构盖7与机架51之间可拆卸的连接。
[0030]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电源采样模块3、显示操作模块4、信号处理模块6,这些控制模块之间可以通过插口、数据线进行电气连接。参见图1至6,电源采样模块3是一种具有自身外壳30的电路模块,它被封装在其第一外壳30内,以形成具有独立封装的模块化的部件单元。电源采样模块3的功能为三个,其中一个是采集功能,另一个是适配电源功能,再一个是控制功能。所述的采集功能主要包括监测、识别、采集两个断路器的供电状态和电动传动机构5的切换动作状态的信息,其中供电状态的信息采集需要电源采样模块3与两个断路器2控制的电源回路建立必要的电气连接关系,切换动作状态的信息米集需要电源米样模块3与电动传动机构5的微动开关53建立必要的电气连接关系。所述的适配电源功能主要包括向自动转换开关内部的用电器件(如电机、各模块的电路)提供适配电源,因此它也需要与两个断路器2控制的电源回路建立必要的电气连接关系,以从电源回路取电。所述的控制功能主要包括控制电机的转动和停止,因此它需要与电动传动机构5的电机建立必要的电气连接关系。电源采样模块3的具体电路可根据上述功能要求采用已知的电路结构实现,但需要合理设计该电路结构及其与设置在第一外壳30外面的其它电路之间的电气连接用的接口,可优选的设计如图6所示,在所述的第一外壳30上设有用于电气连接的第二插口 32a和接线排座33,它们是电源采样模块3的引出端,其中接线排座33用于与断路器2、电动传动机构5之间的电气连接,而第二插口 32a用于与显示操作模块4、信号处理模块6之间的电气连接。为进一步完善该设计,如图2所示,与接线排座33匹配的插接件10,电动传动机构5和断路器2分别与插接件10电气连接,而插接件10再与接线排座33插拔式电气连接.在维修过程中,可以方便地将电源采样模块3从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上卸下,并且通过插接件10再从接线排座33拔出,使电源采样模块3与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完全脱离。显然,这样的设计还有一些好处,例如,可实现电源采样模块3的更换,还利于实现电动传动机构5和断路器2相关的线路的可靠布线。当然,为使插接件10能直接与电源采样模块3的接线排座33插拔式电气连接,优选插接件10采用可移动的方式,插接件10也可以采用固定的方式,即插接件10与接线排座33之间通过适配的连接线(图中未示出)连接。电源采样模块3的安装位置可有多种方案,一种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电源采样模块3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两个断路器2之间的间隔L内的上侧空间11或下侧空间12,第一连接结构可以是多种的。将电源采样模块3及其第一外壳30位于两个断路器2之间的间隔L内的上侧空间11或下侧空间12,且电源采样模块3及其第一外壳30位于电动传动机构机架51之后、底板I之前,这种方案的优点在于:电源采样模块3离电动传动机构5和断路器2最近,便于传动机构5和断路器2的布线,同时可缩短插接件10与电源采样模块3之间的连接线长度;电源采样模块3的安装空间可利用冗余的上侧空间11或下侧空间12,不增加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体积,电源采样模块3和连接线一并容装在上侧空间11或下侧空间12内,十分安全可靠,同时又可很容易组装、拆卸。上述的第一连接结构可有多种方案,一种安装方案如图6所示:所述的第一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结构,它包括形成在电源采样模块3的第一外壳30上的凸起31、形成在凸起31上的槽孔310、形成在底板I上的螺钉孔13和通用螺钉(图中未示出)。当然也可以不适用螺钉而使用安装槽及扣接等定位结构。
[0031]参见图1-5和图7、8、10、11,所述的显不操作模块4是一种具有自身外壳40的电路模块,它被封装在其第二外壳40内,以形成具有独立封装的模块化的部件单元。显示操作模块4的功能包括两个,其中一个是显示功能,如通过显示屏利用文字、图形显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当前的运行状态、设置状态等,另一个功能是操作输入功能,如人为向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输入操作指令、预置运行模式等。显示操作模块4的具体电路可根据上述功能要求采用已知的电路结构,其可通过设置在第二外壳40上的接口、带接口的通讯线与其他子控制模块通讯,电器连接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例如图7、8,在所述的第二外壳40上设有用于与电源米样模块3和/或信号处理模块6电气连接的第一插口 41a,它是显不操作模块4的电路的向外引出端,第一插口 41a还包括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可插拔式电气连接的第一插接头41b,第一插接头41b设置在与显示操作模块4连接的并处于第二外壳40外面的连接线8的一个端头电气连接(参见图4)。显示操作模块4的安装位置是非常灵活的,在无需配电柜柜门安装要求时,所述的显示操作模块4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盖7的正面71的凹槽70内,以满足标准配置的要求。除此以外,所述的显示操作模块4可拆卸下来,移动安装在装载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配电柜柜门正面的凹槽内,以满足用户现场使用安装的要求,即用户可方便地从电动传动机构盖7的正面71的凹槽70内取下显示操作模块4,再方便地将其安装到用户现场的配电柜柜门正面的凹槽内。显然,显示操作模块4的独立封装的模块化的结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连接线少等特点,使得其安装在配电柜柜门上成为可能。上述的第二连接结构可有多种方案,例如,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对应的公卡扣和母卡扣,所述公卡扣和母卡扣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二外壳40的外侧壁上、凹槽70的内侧壁上;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第二连接结构为卡扣结构,它包括形成在显示操作模块4的第二外壳40上的弹性舌42、形成在弹性舌42上的卡槽420和形成在电动传动机构盖7的凹槽70内的卡凸73 (参见图10),当然卡槽420可形成在电动传动机构盖7的凹槽70的内侧壁上,而卡凸73形成在所述弹性舌(42)外表面上。具体操作过程:将显示操作模块4放入所述的凹槽70内并用力向凹槽内推压,使凹槽内的卡凸73进入卡槽420即可完成安装;反之,使卡凸73从卡槽420内脱出,即可将显示操作模块4从凹槽70内取出。
[0032]参见图1-6和图9,所述的信号处理模块6的封装可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它与电源采样模块3—起封装在第一外壳30内;第二种是它与显示操作模块4 一起封装在第二外壳40内;第三种是独立封装在其自身的外壳即第三外壳60内,以形成具有独立封装的模块化的部件单元。信号处理模块6的功能可随市场需求而具有多样性,但其基本的功能包括两类信息处理,其中一类是处理由电源采样模块3输入的信息,它是由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内部采集到的信息,另一类是处理由显示操作模块4输入的信息,它是从外部输入给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信息。信号处理模块6把两类信息处理后再输出给电源米样模块3和/或显示操作模块4,实现三个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适用于简单处理功能的需求,它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但随着信息化技术和安全用电配电管理要求的快速发展,对于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广,上述第三种方式如图3至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第二实施例,而第二实施例的方式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信号处理模块6的具体电路可根据功能要求采用已知的电路,不过它与其它模块之间的电气连接结构也可有多种方案,电源采样模块3上的接线排座33与可移动的接插件10连接,电动传动机构5的电机、微动开关53的导线装入接插件10内,从而使电动传动机构5和电源采样模块3实现电气连接。电源采样模块
3、显示操作模块4分别设置插口及相匹配的插接头,通过连接导线8将处于两端的电源采样模块3和显示操作模块4电气连接。信号处理模块6也可设置同类型的插口及插接头,信号处理模块6与电源采样模块3、与显示操作模块4的电气连接都采用连接导线8连接,优选的两种连接方案包括:在如图2所示的信号处理模块6与电源采样模块3或显示操作模块4 一起封装的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所述的插接件10为可移动插接件10,它与电源采样模块3的接线排座33插拔式连接,所述的连接线8为一条多股连接线80,该多股连接线80的一端通过第一插接头41b与显示操作模块4的第一插口 41a插拔式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插接头32b与电源采样模块3的第二插口 32a插拔式连接。在图4所示的信号处理模块6为独立封装的情况下,所述的插接件10为可移动插接件10,它与电源采样模块3的接线排座33插拔式连接,所述的连接线8包括第一连接线81和第二连接线82,第一连接线8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线82的一端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6电气连接,第一连接线8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插接头41b与显示操作模块4的第一插口 41a插拔式连接,同时第二连接线8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插接头32b与电源采样模块3的第二插口 32a插拔式连接。
[0033]在图3-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独立封装的信号处理模块6具有以下三种安装方式。第一种安装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的独立封装的信号处理模块6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5的机架51上。第二种安装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的独立封装的信号处理模块6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两个断路器2之间的间隔L内的下侧空间12内,例如并通过信号处理模块6的第三外壳60上的凸耳61与底板I之间的螺钉连接结构实现安装连接,而电源采样模块3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两个断路器2之间的间隔L内的上侧空间11内。如前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结构,它包括形成在电源采样模块3的第一外壳30上的凸起31、形成在凸起31上的槽孔310、形成在底板I上的螺钉孔13和通用螺钉(图中未示出)。第三种安装方式是,所述的独立封装的信号处理模块6通过第三连接结构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盖7内,所述的第三连接结构为螺丝连接结构,它包括形成在独立封装的信号处理模块6的第三外壳60上的连接通孔(图中未示出)、形成在电动传动机构盖7上的螺丝孔72 (见图11)和通用螺丝(图中未示出)。现有产品要么将控制器线路板设计在断路器旁侧的一个单独的塑料或铁皮外壳内,要么将线路板设计安装在传动机构的空间中,无法单独拆卸。而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独立封装的电源采样模块3、显示操作模块4、信号处理模块6的结构,电动传动机构盖7与电动传动机构5之间的安装采用了可拆卸连接结构,合理布局,所以极大地方便了产品的组装、调试、维修,丰富了产品的安装方式,提升了产品随市场需求变化而及时升级换代的潜力。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推荐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做出的技术等效变化与修改,皆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并排固定安装在底板(I)上的两个断路器(2)、控制器、横跨安装在两个断路器(2)上的电动传动机构(5),所述传动结构(5)包括一个横跨在两个断路器(2)前面板上的电动传动机构机架(51)以及一个覆盖电动传动机构机架(51)的电动传动机构盖(7),两个断路器(2)之间设有间隔L,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器包括:电源采样模块(3)、显示操作模块(4)、彼此相互独立的第一外壳(30)和第二外壳(40); 所述电源采样模块(3)封装在独立的第一外壳(30)内;所述显示操作模块(4)封装在独立的第二外壳(40)内; 在电动传动机构盖(7)的前面板(71)上设有下陷的凹槽(70),所述的显示操作模块(4)及其第二外壳(40)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盖(7)的前面板(71)的凹槽(7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的电源采样模块(3)及其第一外壳(30)可拆卸地安装在左右两个断路器(2)之间的间隔L内,并且电源米样模块(3)及其第一外壳(30)位于电动传动机构机架(51)之后、底板(I)之前;在不拆卸电动传动机构的情况下,所述的电源采样模块(3)及其第一外壳(30)可向上或向下从两个断路器(2)之间的间隔L内被拆卸出来; 当显示操作模块(4)及其第二外壳(40)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盖(7)的凹槽(70)内时,所述显示操作模块(4)及其第二外壳(40)与其中一个断路器呈前后对应位置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显示屏的显示操作模块(4)的第二外壳(40)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嵌入到电动传动机构盖(7)的凹槽(7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对应的公卡扣和母卡扣,所述公卡扣和母卡扣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二外壳(40)的外侧壁上、凹槽(70)的内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卡槽(420)、卡凸(73)、形成在显示操作模块(4)的第二外壳(40)的外侧壁上的弹性舌(42);所述卡槽(420)、卡凸(73) —个设置在所述弹性舌(42)外表面上,另一个设置在凹槽(70)的内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将显示操作模块(4)及其第二外壳(40)从电动传动机构盖(7)的凹槽(70)内取出,将所述显示操作模块(4)及其第二外壳(40)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装载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配电柜柜门正面的配电柜凹槽内。
7.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信号处理模块(6)、独立于第一外壳(30)和第二外壳(40)之外的第三外壳(60),所述信号处理模块(6)封装在独立的第三外壳(6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的电源采样模块(3)及其第一外壳(30)可拆卸地安装在左右两个断路器(2)之间的间隔L内,并且电源米样模块(3)及其第一外壳(30)位于电动传动机构机架(51)之后、底板(I)之前; 所述控制器的信号处理模块(6)及其第三外壳(60)可拆卸地安装在左右两个断路器(2)之间的间隔L内,并且信号处理模块(6)及其第三外壳(60)位于电动传动机构机架(51)之后、底板(I)之前; 内含电源米样模块(3)的第一外壳(30)、内含信号处理模块(6)的第三外壳(60) —个位于间隔L的上侧空间(11)内,另一个位于间隔L的下侧空间(12)内;在不拆卸电动传动机构的情况下,所述的电源米样模块(3)及其第一外壳(30)、信号处理模块(6)及其第三外壳(60)可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被拆卸下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传动机构盖(7)可拆卸的安装在电动传动机构机架(51)上,所述信号处理模块(6)及其第三外壳(60)位于电动传动机构盖(7)、电动传动机构机架(51)合围形成的内部空腔内; 所述显示操作模块(4)及其第二外壳(40)与其中一个断路器呈前后对应位置设置,所述信号处理模块(6)及其第三外壳(60)与另外一个断路器呈前后对应位置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模块化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在内含电源米样模块(3)的第一外壳(30)上、在内含信号处理模块(6)的第三外壳(60)上均设有凸起(31),在所述凸起(31)上设有槽孔(310),在底板(I)上设有固定第一外壳(30)、第三外壳(60)的螺钉孔(13)。
【文档编号】H01H9/02GK203659675SQ201320844871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黄甫, 李孔伏, 肖磊, 陈建余 申请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