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3541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开关、一连结插槽及一活动件。壳体具有一开口。开关设于壳体内且邻近开口。连结插槽设于壳体内且邻近开口。活动件移动地设置于开口。活动件包括一按压部及一承载部。按压部活动地连接于承载部。承载部用以承载一功能卡,并抽离地插入连结插槽。按压部相对承载部活动而触发开关。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可借以改善电子装置内部空间设计问题。
【专利说明】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活动件的电子装置,此活动件具有用以触发开关的按压部及用以承载功能卡的承载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时代的演进,为了节省用料以及携带方便,电子装置不论是体积或是重量上,皆朝向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此外,使用者对于电子装置的功能需求也愈来愈庞大。因此,业者利用扩充元件而使电子装置得以增加扩充的功能。
[0003]另外,使用者在操作电子装置时,有时需要利用按钮进行操作。然而,电子装置中的按钮设计及扩充元件的设计,往往占据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而使电子装置不易设计得更为轻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借以改善电子装置内部空间设计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开关、一连结插槽及一活动件。壳体具有一开口。开关设于壳体内且邻近开口。连结插槽设于壳体内且邻近开口。活动件移动地设置于开口。活 动件包括一按压部及一承载部。按压部活动地连接于承载部。承载部用以承载一功能卡,并抽离地插入连结插槽。按压部相对承载部活动而触发开关。
[0006]其中,该连结插槽包括一本体及一固定件,该本体容置该承载部,该固定件设置于该本体,该承载部还包括一^^合部,于该承载部插入该连结插槽的该本体时,该固定件卡合于该卡合部。
[0007]其中,该活动件具有一退卡孔,该退卡孔具有一贯穿方向,该贯穿方向朝向该固定件,该退卡孔供一退卡针穿过以令该退卡针解除该固定件及该卡合部的卡合。
[0008]其中,该连结插槽还包括一推抵件,枢设于该本体,该推抵件的一端转动地设置于该固定件,该推抵件的另一端推抵位于该本体内的该承载部,于该固定件与该卡合部解除卡合时,该固定件移动而使该推抵件旋转,以令该推抵件将该承载部推出至该连结插槽之外。
[0009]其中,该固定件包括一受推部、一连动部及一弹性卡勾,该受推部设置于该连动部的一端且接近该退卡孔,该贯穿方向朝向该受推部,该推抵件转动地设置于该连动部的另一端,该弹性卡勾设置于该连动部且朝向该承载部。
[0010]其中,该按压部以一轴心为旋转轴枢接于该承载部。
[0011]其中,该按压部及该承载部的其中一者具有以背离边缘的方向凸出的一凸弧,另一者具有以背离边缘的方向凹陷的一凹弧,该凸弧设置于该凹弧内且该凸弧的弧心与该凹弧的弧心重叠于该轴心。[0012]其中,该按压部具有相邻于该轴心的一第一限制斜面,该承载部具有相邻于该轴心的一第二限制斜面,该第一限制斜面及该第二限制斜面之间具有一夹角,且限制该按压部及该承载部以该夹角旋转。
[0013]其中,该按压部固设于该承载部。
[0014]其中,还包括一电路板,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开关及该连结插槽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该连结插槽包括一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与该功能卡电性连接。
[0015]其中,该承载部具有一第一卡止部,该连结插槽具有一第二卡止部,该按压部离开该开口时,该第一^^止部及该第二卡止部彼此卡止,且该承载部的一部分位于该连结插槽内。
[0016]其中,该功能卡为用户身份模块卡或记忆卡。
[00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开口 ;二个开关,设于该壳体内且邻近该开口 ;一连结插槽,设于该壳体内且邻近该开口,且该二开关位于该连接插槽的相对两侧;以及一活动件,移动地设置于该开口,该活动件包括二个按压部及一承载部,该二按压部活动地连接于该承载部,该承载部承载一功能卡,并抽离地插入该连结插槽,该二按压部相对该承载部活动而分别触发该二开关。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能够借由在壳体的开口设置活动件,此活动件具有用以触发开关的按压部及用以承载功能卡的承载部,以将开关及连结插槽的设计一体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能够整合设计开关及连结插槽,使二者于电子装置中所占据的空间得以较为集中,以避免这些元件散布于电子装置中造成空间的浪费。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0021]图2绘示图1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3绘示图1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0023]图4绘示图1的电子装置的活动件离开壳体的俯视图。
[0024]图5绘示将功能卡置入、取出或更换于图1的电子装置内的立体图。
[0025]图6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0026]图7绘示图6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0027]图8绘示图6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0028]图9绘示将功能卡置入、取出或更换于图6的电子装置内的俯视图。
[0029]图1O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活动件的俯视图。
[0030]图1OB绘示图1OA的活动件的侧视剖面图(10B-10B截面)。
[0031]图1l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活动件的俯视图。
[0032]图1lB绘示图1lA的活动件的侧视剖面图(11B-11B截面)。
[0033]其中,附图标记:
[0034]1、2电子装置
[0035]10、20 功能卡[0036]101退卡针
[0037]11,21 壳体
[0038]110、210 开口
[0039]12,22 开关
[0040]13、23连结插槽
[0041]131 本体
[0042]131a 底盘
[0043]131b 上盖
[0044]132固定件
[0045]132a 受推部
[0046]132b 连动部
[0047]132b I 凹陷
[0048]132c弹性卡勾
[0049]133推抵件
[0050]133a 一端·
[0051]133b 另一端
[0052]134电连接器
[0053]14、24、34、44 活动件
[0054]140退卡孔
[0055]141、241、341、441 按压部
[0056]142、242、342、442 承载部
[0057]142a 卡合部
[0058]15、25 电路板
[0059]230第二卡止部
[0060]241a、341a、441b 第一限制斜面
[0061]242b、342b、442a 第二限制斜面
[0062]242c 第一^^止部
[0063]243枢接件
[0064]3410、4420 凹弧
[0065]3420、4410 凸弧
[0066]L贯穿方向
[0067]P 轴心
[0068]Θ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69]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0070]请参照图1及图2,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I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电子装置I的立体分解图。于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I包括一壳体11、多个开关12、一连结插槽13、一活动件14及一电路板15。壳体11具有一开口 110。开关12及连结插槽13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5。开关12、连结插槽13及电路板15设置于壳体11内。开关12及连结插槽13邻近于开口 110,且开关12位于连接插槽13的相对两侧。于本实施例中,开关12的数量虽为二个,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亦能仅设置一个或设置更多个开关。
[0071]活动件14可移动地设置于开口 110。活动件14包括多个按压部141及一承载部142。按压部141可活动地以固设方式连接于承载部142。承载部142用以承载一功能卡10,并可抽离地插入连结插槽13。功能卡10例如为用户身份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 SIM)卡、记忆卡或其它类型的元件。按压部141可相对承载部142弯曲活动而分别触发开关12。
[0072]连结插槽13包括一本体131、一固定件132、一推抵件133及一电连接器134。本体131包括一底盘131a及一上盖131b。底盘131a及上盖131b能组合在一起而具有容置空间。本体131用以容置承载部142。固定件132设置于本体131。承载部142还包括一^^合部142a。于承载部142插入连结插槽13的本体131时,固定件132卡合于卡合部142a。推抵件133枢设于本体131。推抵件133的一端133a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件132。推抵件133的另一端133b用以推抵位于本体131内的承载部142。于固定件132与卡合部142a解除卡合时,固定件132移动而使推抵件133旋转,以令推抵件133将承载部142推出至连结插槽13之外。电连接器134设置于本体131的底盘131a,且用以与功能卡10电性连接。
[0073]活动件14具有一退卡孔140。退卡孔140具有一贯穿方向L。贯穿方向L朝向固定件132。退卡孔140用以供一退卡针101 (将绘示于图3及图4中)穿过以令退卡针101解除固定件132及卡合部142a的卡合。
[0074]固定件132包括一受推部132a、一连动部132b及一弹性卡勾132c。受推部132a设置于连动部132b的一端且接近退卡孔140。贯穿方向L朝向受推部132a。推抵件133可转动地设置于连动部132b的另一端。弹性卡勾132c设置于连动部132b且朝向承载部142。连动部132b具有一凹陷132bl跨置于推抵件133的一端133a,以使推抵件133可些微旋转。
[0075]请参照图3,绘示图1的电子装置I的俯视图。当活动件14设置于开口 110时,承载部142的卡合部142a与固定件132的弹性卡勾132c彼此卡合。借此使活动件14固定于开口 110。当使用者欲触发开关12时,使用者能够推压按压部141。此时,按压部141能挠曲变形,而使按压部141的一部分朝向开关12移动,以触发开关12。
[0076]请参照图3、图4及图5,图4绘示图1的电子装置I的活动件14离开壳体11的俯视图,图5绘示将功能卡10置入、取出或更换于图1的电子装置I内的立体图。当要置入、取出或更换功能卡10时,使用者能利用退卡针101使活动件14离开壳体11。退卡针101沿贯穿方向L从退卡孔140插入固定件132的受推部132a,使连动部132b及弹性卡勾132c亦沿贯穿方向L移动。弹 性卡勾132c受到连动部132b的带动而无法继续停留于卡合部142a,而被承载部142推离。借此使弹性卡勾132c与卡合部142a解除卡合。如图4所示,由于连动部132b继续沿贯穿方向L移动,使得推抵件133的一端133a连带被连动部132b推动,而使推抵件133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借此使得推抵件133的另一端133b往贯穿方向L的反方向移动,进而将承载部142往贯穿方向L的反方向推动,导致活动件14被推离壳体11,而令使用者能将其取出。如此,如图5所示,使用者可将功能卡10置入于承载部142中、从承载部142取出功能卡10或更换承载部142中的功能卡10。之后只要将活动件14推回壳体11的开口 110,便能再次使弹性卡勾132c与卡合部142a卡合,而将活动件14固定于壳体11的开口 110。
[0077]请参照图6及图7,图6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的立体分解图,图7绘示图6的电子装置2的俯视图。于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与图2的电子装置I类似,亦包括一壳体21、多个开关22、一连结插槽23、一活动件24及一电路板25。然而,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的活动件24中,按压部241则是借由一枢接件243以一轴心P为旋转轴枢接于承载部242。轴心P约位于开关22之间。按压部241具有相邻于轴心P的一第一限制斜面241a。承载部242具有相邻于轴心P的一第二限制斜面242b。第一限制斜面241a及第二限制斜面242b之间具有一夹角Θ,且用以限制按压部241及承载部242以夹角Θ旋转。
[0078]承载部242具有一第一^^止部242c。连结插槽23具有一第二卡止部230。第一卡止部242c为一定位块,第二卡止部230为一滑槽。按压部241离开开口 210时,第—止部242c及第二卡止部230能彼此卡止,承载部242的一部分仍位于连结插槽23内。
[0079]请参照图7及图8,图8绘示图6的电子装置2的俯视图。当活动件24设置于开口 210,且使用者欲触发开关22时,使用者能够推压按压部241。此时,按压部241能相对于承载部242旋转,而使按压部241的一部分朝向开关22移动,以触发开关12。如图7所示,当推压左边的 按压部241时,左侧的按压部241会朝向左侧的开关22移动,左侧的第一限制斜面241a及第二限制斜面242b之间能紧靠在一起,右侧的第一限制斜面241a及第二限制斜面242b之间则夹有一夹角Θ。借此,由于左侧的第一限制斜面241a抵靠于第二限制斜面242b,局限了按压部241的旋转行程,使得左侧的按压部241不会过度推压左侧的开关22,而能避免左侧的开关22受力过当。
[0080]左右相反地,如图8所示,当推压右边的按压部241时,右侧的按压部241会朝向右侧的开关22移动,右侧的第一限制斜面241a及第二限制斜面242b之间能紧靠在一起。借此,使得右侧的按压部241不会过度推压右侧的开关22,而能避免右侧的开关22受力过当。
[0081]请参照图9,绘示将功能卡20置入、取出或更换于图6的电子装置2内的俯视图。电子装置2将功能卡20置入、取出或更换的方式与图3及图4的电子装置I相似,故在此不再赘述。然而,如图9所示使用者将活动件24取出时,第一卡止部242c沿着第二卡止部230滑动。直到第一卡止部242c滑动置第二卡止部230的滑槽末端时,第一卡止部242c及第二卡止部230能彼此卡止,使得活动件24不会整个掉出壳体21之外。如此能够避免活动件24遗失。此时,按压部241离开开口 210,且承载部242的一部分仍位于连结插槽23内。此时使用者可将功能卡20置入承载部242中、从承载部242取出功能卡20或更换承载部242中的功能卡20。之后只要将活动件24推回壳体21的开口 210,便能再次使活动件24固定于壳体21。[0082]请参照图1OA及图10B,图1O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活动件34的俯视图,图1OB绘示图1OA的活动件34的侧视剖面图(10B-10B截面)。于本实施例中,活动件34与图6的活动件24类似,按压部341以一轴心P为旋转轴枢接于承载部342。然而,按压部341具有以背离边缘的方向凹陷的一凹弧3410,第一限制斜面341a相邻于凹弧3410。承载部342具有以背离边缘的方向凸出的一凸弧3420,第二限制斜面342b相邻于凸弧3420。凸弧3420设置于凹弧3410内且凸弧3420的弧心与凹弧3410的弧心重叠于轴心P。如图1OB所示,按压部341跨置于承载部342上,以使凸弧3420设置于凹弧3410内。当活动件34离开图1及图6所示的壳体11、21时,按压部341与承载部342能彼此分开。当活动件34设置于图1及图6所示的壳体11、21时,凸弧3420与凹弧3410能先组合在一起再放入壳体11、21中。按压部341的凹弧3410与承载部342的凸弧3420组合后的高度能够与壳体11、21的开口 110、210的尺寸相同,而使活动限34设置于开口 110、210时,承载部342与按压部341不会松脱。
[0083]请参照图1lA及图11B,图1l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活动件44的俯视图,图1lB绘示图1lA的活动件44的侧视剖面图(11B-11B截面)。于本实施例中,活动件44与图1OA及图1OB的活动件34类似。然而,活动件44中凸弧4410及凹弧4420的位置与活动件34中凸弧3420及凹弧3410的位置相反。按压部441具有以背离边缘的方向凸出的一凸弧4410,第一限制斜面441b相邻于凸弧4410。承载部442具有以背离边缘的方向凹陷的一凹弧4420,第二限制斜面442a相邻于凹弧4420。
[008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能够借由在壳体的开口设置活动件,此活动件具有用以触发开关的按压部及用以承载功能卡的承载部,以将开关及连结插槽的设计一体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能够整合设计开关及连结插槽。使二者于电子装置中所占据的空间得以较为集中,以避免这些组件散布于电子装置中造成空间的浪费。
[0085]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开口 ; 一开关,设于该壳体内且邻近该开口; 一连结插槽,设于该壳体内且邻近该开口 ;以及 一活动件,移动地设置于该开口,该活动件包括一按压部及一承载部,该按压部活动地连接于该承载部,该承载部承载一功能卡,并抽离地插入该连结插槽,该按压部相对该承载部活动而触发该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结插槽包括一本体及一固定件,该本体容置该承载部,该固定件设置于该本体,该承载部还包括一卡合部,于该承载部插入该连结插槽的该本体时,该固定件卡合于该卡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件具有一退卡孔,该退卡孔具有一贯穿方向,该贯穿方向朝向该固定件,该退卡孔供一退卡针穿过以令该退卡针解除该固定件及该卡合部的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结插槽还包括一推抵件,枢设于该本体,该推抵件的一端转动地设置于该固定件,该推抵件的另一端推抵位于该本体内的该承载部,于该固定件与该卡合部解除卡合时,该固定件移动而使该推抵件旋转,以令该推抵件将该承载部推出至该连结插槽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包括一受推部、一连动部及一弹性卡勾,该受推部设置于该连动部的一端且接近该退卡孔,该贯穿方向朝向该受推部,该推抵件转动地设 置于该连动部的另一端,该弹性卡勾设置于该连动部且朝向该承载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以一轴心为旋转轴枢接于该承载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及该承载部的其中一者具有以背离边缘的方向凸出的一凸弧,另一者具有以背离边缘的方向凹陷的一凹弧,该凸弧设置于该凹弧内且该凸弧的弧心与该凹弧的弧心重叠于该轴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具有相邻于该轴心的一第一限制斜面,该承载部具有相邻于该轴心的一第二限制斜面,该第一限制斜面及该第二限制斜面之间具有一夹角,且限制该按压部及该承载部以该夹角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固设于该承载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路板,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开关及该连结插槽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该连结插槽包括一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与该功能卡电性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部具有一第一卡止部,该连结插槽具有一第二卡止部,该按压部离开该开口时,该第一^^止部及该第二卡止部彼此卡止,且该承载部的一部分位于该连结插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功能卡为用户身份模块卡或记忆卡。
13.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开口 ;二个开关,设于该壳体内且邻近该开口 ; 一连结插槽,设于该壳体内且邻近该开口,且该二开关位于该连接插槽的相对两侧;以及 一活动件,移动地设置于该开口,该活动件包括二个按压部及一承载部,该二按压部活动地连接于该承载部,该承载部承载一功能卡,并抽离地插入该连结插槽,该二按压部相对该承载部活动而分别触·该二开关。
【文档编号】H01R13/70GK203645073SQ201320882376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5日
【发明者】林宗鹏, 林卓毅, 魏宏帆 申请人:林卓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