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3580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含一本体、一端子组及一座体,本体具有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及承载部,第一收容部用以设置一第一元件,第一元件沿第一方向安装于第一收容部,承载部用以承载电路板,电路板沿第一方向安装于承载部,第一收容部与第二收容部间具有一贯穿部,本体设有多个插孔与第一收容部连通;端子组包括多个端子,每一端子具有相对的第一接触端及第二接触端;座体具有多个凹槽,每一凹槽设有一端子,座体沿一第二方向安装于第二收容部内,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第一接触端穿设于插孔且凸伸于承载部外,第二接触端凸伸于第一收容部内。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电路板的设置方向有别于传统沉板式电连接器安装方向,可提高电连接器与电路板间的连接强度,且提供电路板高支撑强度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基于电子产品轻薄小型化的考虑,大部分的电子产品设计及制造业者均采用沉板式电连器结构。沉板式电连接器的结构特点在于电路板设有孔洞或缺口,电连接器设置于孔洞或缺口中,因此可以降低整体高度或厚度,而设置于电连接器一侧(绝大部分设置于底面)的导电端子则插置且焊接于电路板相对应的插孔内,使电连接器与电路板达成电性连接。
[0003]由于现有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仅依赖导电端子焊接相互连接,不仅对于电路板的支撑强度极低,尤其于电连接器的插孔插拔插头时,会造成电连接器摇晃,使得导电端子焊接处产生松动,导致电连接器与电路板间的电性连接失效,甚或于拔出插头时造成电连接器与电路板分离。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与电路板的设置方向有别于传统沉板式电连接器安装方向,以提高电连接器与电路板间的连接强度,且提供电路板高支撑强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
[0006]一本体,其具有一第一收容部、一第二收容部以及一承载部,该第一收容部用以设置一第一元件,该第一元件沿着一第一方向安装于该第一收容部,该承载部用以承载一电路板,该电路板沿着该第一方向安装于该承载部,该第一收容部与该第二收容部之间具有一贯穿部,该第一收容部与该第二收容部通过该贯穿部相连通,于该本体设有多个插孔,该多个插孔与该第一收容部相连通;
[0007]—端子组,其包括多个端子,每一该端子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接触端以及一第二接触端;以及
[0008]一座体,其具有多个凹槽,每一该凹槽内设有一该端子,设有该端子组的该座体沿着一第二方向安装于该第二收容部内,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接触端穿设所述插孔且凸伸于该承载部外,所述第二接触端凸伸于该第一收容部内。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其中,每一该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触部、一安装部、一连接部以及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该安装部、该连接部以及该第二接触部分别具有一长度,该第一接触部、该安装部、该连接部以及该第二接触部以其长度方向串联。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接触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该安装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该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该第二接触部的长度方向与该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一夹角,该夹角小于九十度。
[0011 ]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安装部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二侧设有凸出结构,该凸出结构与该凹槽之间呈紧配合相互卡合。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多个端子包括多个第一端子以及多个第二端子,该第一端子的该安装部的长度与该第二端子的该安装部的长度不同,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二端子为间隔设置阵列。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二收容部与该座体之间设有卡合结构相互卡合。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二收容部的相对二内侧壁各设有一第一卡钩,该座体的相对二外侧壁各设有一第二卡钩,每一该第一卡钩与一该第二卡钩相卡合。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其中,该本体的相对二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弹性卡钩,该电路板相对应于该弹性卡钩的位置设有孔洞,所述弹性卡钩穿设于相对应的该孔洞且钩合于该电路板相对于设有该承载部的一面。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电路板相对应于凸伸于该承载部外的所述第一接触端的位置设有孔洞,所述第一接触端穿设于相对应的该孔洞且凸伸于该电路板相对于设有该承载部的一面。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其中,该本体与该座体为绝缘材质。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其中,每一该端子采用导电材质制成。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元件为一插头。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由于其与电路板的设置方式有别于传统沉板式电连接器安装方向,因此可达到提高电连接器与电路板间的连接强度,且提供电路板高支撑强度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3A为图3的3A部结构放大图。
[0025]图4为图1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1实施例设置电路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1实施例设置电路板的底视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0_本体;11-第一收容部;12_第二收容部;121-第一卡钩;13-承载部;14-贯穿部;15_插孔;16-弹性卡钩;20_端子组;20A_第一端子;20B_第二端子;21A、21B-第一接触部;211A、211B-第一接触端;22A、22B_安装部;221A、221B_凸出结构;23A、23B-连接部;24A、24B-第二接触部;241A、241B_第二接触端;30_座体;31A、31B-凹槽;32_第二卡钩;40_电路板;50_插头;F1_第一方向;F2_第二方向;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0029]以下将参照随附的图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目的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与功效,而以下图式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辅助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不限于所列举图式。
[0030]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该电连接器包含一本体10、端子组20以及一座体30。本体10与座体30采用绝缘材质制成。
[0031]本体10具有一第一收容部11、一第二收容部12以及一承载部13,第一收容部11用以设置一第一元件(图中未示出),承载部13用以承载一电路板40 (可参阅图5所示),第二收容部12用以设置座体30。前述第一元件沿着一第一方向Fl安装于第一收容部11,或可以相反于第一方向Fl的方向将第一元件拔出第一收容部11。依实际所需设计第一收容部11,当第一收容部11形式不同,其所能收容的第一元件的形式也不同,例如,第一收容部11可设计为收容RJ45插头或RJll插头的形式(可参阅图5所示插头50),则第一元件可为一 RJ45插头或一 RJll插头(可参阅图5所示插头50)。第一收容部11与第二收容部12之间具有一贯穿部14 (请参阅图4所示),第一收容部11与第二收容部12通过贯穿部14形成相连通状态。于本体10设有多个插孔15,该多个插孔15与第一收容部11相连通,以及,于本体10的相对二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弹性卡钩16。
[0032]端子组20包括第一端子20A以及第二端子20B,第一端子20A以及第二端子20B采用导电材质制成。以第一端子20A为说明例,每一第一端子20A包括一第一接触部21A、一安装部22A、一连接部23A以及一第二接触部24A,第一接触部21A、安装部22A、连接部23A以及第二接触部24A分别具有一长度,第一接触部21A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F1,安装部22A的长度方向系垂直于第一方向Fl,安装部22A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二侧设有凸出结构221A,连接部23A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F1,第二接触部24A的长度方向与连接部23A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一夹角Θ,夹角Θ小于九十度。第一接触部21A、安装部22A、连接部23A以及第二接触部24A以其长度方向串联。第一接触部21A相对于与安装部22k相接的一端为一第一接触端211A,第二接触部24A相对于与连接部23A相接的一端为一第二接触端241A。
[0033]第二端子20B的架构与第一端子20A的架构基本相同,每一第二端子20B包括一第一接触部21B、一安装部22B、一连接部23B以及一第二接触部24B,第一接触部21B相对于与安装部22B相接的一端为一第一接触端211B,第二接触部24B相对于与连接部23B相接的一端为一第二接触端241B,安装部22B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二侧设有凸出结构221B。第二端子20B与第一端子20A的差异在于安装部22A、22B的长度不同,第一端子20A的安装部22A的长度短于第二端子20B的安装部22B的长度,第一端子20A以及第二端子20B间隔设置阵列,因此第一接触端211A、211B呈现上下间隔设置的状态。
[0034]座体30具有多个凹槽31A、31B,该多个凹槽31A、31B的位置对应于该阵列的第一端子20A与第二端子20B,可将阵列的第一端子20A与第二端子20B —一嵌设于对应的凹槽31A、31B内,凸出结构221A、221B可与凹槽31A、31B内侧壁之间呈紧配合相互卡合,使端子组20与座体30组合为一体。
[0035]于本体10的第二收容部12与座体30之间设有卡合结构相互卡合。于本实施例中,于第二收容部12的相对二内侧壁各设有一第一卡钩121,于座体30的相对二外侧壁各设有一第二卡钩32,将设有端子组20的座体30沿着一第二方向F2安装于第二收容部12内,第二方向F2与第一方向Fl相反,相对应位置的第 ^钩121可与第二卡钩32相卡合。第一接触端211A、211B穿设等插孔15且凸伸于承载部13外,第二接触端241A、241B凸伸于第一收容部11内。
[0036]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于电路板40相对应于第一接触端211A、211B以及弹性卡钩16的位置分别设有孔洞(图中未示出),将电路板40沿着第一方向Fl安装于承载部13,第一接触端211A、211B凸伸于电路板40相对于设有承载部13的一面,弹性卡钩16与所述第一接触端211A、211B穿设于相对应的孔洞且凸伸于电路板40相对于设有承载部13的一面。如此,可将电路板40与本体10相互结合。当沿着一第一方向Fl安装插头50时,可通过承载部13及弹性卡钩16支撑电路板40,而当以相反于第一方向Fl的方向将插头50拔出时,本体10可通过承载部13抵靠于电路板40,因此可以避免于拔出插头50时造成本体10及端子组20摇晃。
[00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由于其与电路板的设置方式有别于传统沉板式电连接器安装方向,因此可达到提高电连接器与电路板间的连接强度,且提供电路板高支撑强度的目的。
[00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其具有一第一收容部、一第二收容部以及一承载部,该第一收容部用以设置一第一元件,该第一元件沿着一第一方向安装于该第一收容部,该承载部用以承载一电路板,该电路板沿着该第一方向安装于该承载部,该第一收容部与该第二收容部之间具有一贯穿部,该第一收容部与该第二收容部通过该贯穿部相连通,于该本体设有多个插孔,该多个插孔与该第一收容部相连通; 一端子组,其包括多个端子,每一该端子具有相对的一第一接触端以及一第二接触端;以及 一座体,其具有多个凹槽,每一该凹槽内设有一该端子,设有该端子组的该座体沿着一第二方向安装于该第二收容部内,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接触端穿设所述插孔且凸伸于该承载部外,所述第二接触端凸伸于该第一收容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触部、一安装部、一连接部以及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该安装部、该连接部以及该第二接触部分别具有一长度,该第一接触部、该安装部、该连接部以及该第二接触部以其长度方向串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该安装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该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该第二接触部的长度方向与该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一夹角,该夹角小于九十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二侧设有凸出结构,该凸出结构与该凹槽之间呈紧配合相互卡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端子包括多个第一端子以及多个第二端子,该第一端子的该安装部的长度与该第二端子的该安装部的长度不同,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二端子为间隔设置阵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收容部与该座体之间设有卡合结构相互卡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收容部的相对二内侧壁各设有一第一卡钩,该座体的相对二外侧壁各设有一第二卡钩,每一该第一卡钩与一该第二卡钩相卡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相对二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弹性卡钩,该电路板相对应于该弹性卡钩的位置设有孔洞,所述弹性卡钩穿设于相对应的该孔洞且钩合于该电路板相对于设有该承载部的一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相对应于凸伸于该承载部外的所述第一接触端的位置设有孔洞,所述第一接触端穿设于相对应的该孔洞且凸伸于该电路板相对于设有该承载部的一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与该座体为绝缘材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端子采用导电材质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元件为一插头。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3645027SQ201320892828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8日
【发明者】甘锦能, 杨皪矜 申请人:庆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