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压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4610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子压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端子压接装置,由电动机(1)、主体(2)、上模具(3)、推料器(4)、下模具(5)、绕线器(6)、端子链(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器(6)上安装有端子链(7),端子链(7)通过支撑架(8)、推料器(4)推送到下模具(5)的模芯中,放入线束,上下模具闭合,完成压入线束(11)、切断、送料。本发明,解决了全自动双工位压接机送料容易缠绕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压接机的使用故障率,同时采用导向轮,有效减少了线缆在输送过程中摩擦产热,提高了线缆的利用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端子压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加工工艺装备,特别是一种用于线束端子的压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端子压接机是电线加工的一种重要的工具,端子压接机分为手动、气动、半自动、全自动等。全自动端子机指的是电线加工要用到的一种机器,又名全自动剥线压端机,是近几年刚出的一种新型设备,集送料、切断、剥线、压端为一体的多功能机器,人性化和智能化的高端技术产品,适合大、中、小企业,节省劳动力。精度高、速度快,有剥线、扭线和压端检测系统。数字化控制界面,使用光、电、机、气、磁一体化的工作动力,进口电器配件,易操作、节省时间。全自动端子压接机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全自动压接机在使用过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送料工装的通用性问题,送料线束容易缠绕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全自动压接机的使用故障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以及提高了产品的废品率。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压接装置,是绕线器将端子链送入上下模具的模芯中,完成人工放线束、压入线束、切断、送料。
[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端子压接装置,由电动机、机身、上模具、推料器、下模具、绕线器和端子链组成,工作台上固定有机身和下模具,电动机设在机身的顶部、上模具设在机身的底部与下模具配合,绕线器设在机身的侧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器上安装有端子链,端子链通过支撑架、推料器推送到下模具的模芯中,放入线束,上下模具闭合,完成压入线束、切断、送料。
[0005]所述的绕线器内部填充了软性材料,软性材料中间设置有孔,孔径小于线缆直径,保证线缆穿过去时具有一定的阻力。
[0006]本发明,解决了全自动双工位压接机送料容易缠绕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压接机的使用故障率,同时采用导向轮,有效减少了线缆在输送过程中摩擦产热,提高了线缆的利用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1电动机、2机身、3上模具、4推料器、5下模具、6绕线器、7端子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由图1知,一种端子压接装置,由电动机1、机身2、上模具3、推料器4、下模具5、绕线器6、端子链7组成,工作台上固定有机身2和下模具5,电动机I设在机身2的顶部、上模具3设在机身2的底部并与下模具5配合,绕线器6设在机身2的侧上方,根据端子链7的加工工艺要求设置好可编程控制器的参数,调整好上模具3与下模具5之间的间隙,把端子链7安装在绕线器6上,端子链7通过支撑架,最终送到下模具5处,踩下启动踏板,上模具3在电动机I的作用下做上下往复运动,端子链7在推料器4的作用下被推送到下模具5的适当位置,把线束放入到端子链7中,上模具3把线束压入端子链7中,同时切断端子链7,推料器4把端子链7往前推送一个加工单元,这样不断往复整个加工过程,整个加工过程除了需要人工放线束,压接、切断、送料均自动化完成。所述的支撑架设在机身2的中部,用于保持端子链7在压接过程中保持一种姿态。
[0010]电动机I带动上模具3上下运动,把线束放入端子链7到下模具5的模芯中,可编程控制器通过数据线与电动机I和内部执行机构相连接,可以通过设置可编程控制器的数据,达到控制电动机I和上模具3的作用。所述的上模具3压接端子的同时,还切断端子链7,完成循环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线束端子压接机,由电动机(I)、主体(2)、上模具(3)、推料器(4)、下模具(5)、绕线器(6)、端子链(7)组成,工作台上固定有机身(2)和下模具(3),电动机(I)设在机身(2)的顶部、上模具(3)设在机身(2)的底部并与下模具(5)配合,绕线器(6)设在机身(2)的侧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器(6)上安装有端子链(7),端子链(7)通过支撑架、推料器(4)推送到下模具(5)的模芯中,放入线束,上下模具闭合,完成压入线束、切断、送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端子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器(6)内部填充了软性材料,软性材料中间设置有孔,孔径小于线缆(5)直径,保证线缆穿过去时具有一定的阻力。
【文档编号】H01R43/055GK103872546SQ201410139442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9日
【发明者】司马建明 申请人:司马建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